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影响,动态海报作为一种应用日益广泛的视觉设计形态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并迅速应用于各种媒介,本文对了动态海报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分析了动态海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海报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应用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动态海报 新媒体 动态图形 受众需求
一、动态海报产生原因
1、软件技术的更新
从海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每次海报设计形式的经历跨越式的发展都与当时的技术条件更新息息相关。因为海报本身就是信息、技术、设计、艺术相互结合的最终结果。
动态海报源起于Adobe 2007年发布的PhotoshopCS3,该版本推出了类似逐帧动画的新功能——“时间轴”,用于制作并输出GIF格式图片,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这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海报开始出现。GIF格式的动态海报能够灵活地在移动端设备中传送,且感官效果新颖丰富,很快就被大众广泛接受,同时因为这项技术相对容易掌握,许多设计师和设计团队纷纷投入到动态海报的制作浪潮中,例如在日本有许多著名的图形语言研究者:被称为亚洲互动大神的中村勇吾和擅长字体设计的高桥善丸等人,都对动态海报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2、迎合受众需求
海报是一种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收集和广泛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信息每分每秒都在不断更新,图像作为信息的一种也被过剩的生产和消费,信息的爆炸式激增使大众的视觉在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图像与信息时感到审美疲劳。大众不断提升的视觉审美需求与海报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产生了矛盾——人们在閱读一张海报时,一方面想要得到更丰富全面的信息容量,而另一方面又想要获取最前沿,最新鲜的信息内容,传统海报已无法使观众得到审美的满足感,而动态海报设计则为大众的审美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动态海报通过不断变化的连贯画面,可以全面,多角度的表达信息,比静态海报更加迎合受众需求。能够灵敏的感受大众需求的反馈是海报设计不断发展的关键。
二、动态海报设计中的问题
(一)“动”与“静”的失衡
动态图形技术的介入对于海报设计的影响意义深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很多设计师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纷纷追赶“动态设计”时代潮流,为了制作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开始过度使用科技手段完成海报设计,为了“动”而“动”,完全不顾设计原则及形式美法则,视觉画面除了满屏的运动效果毫无内容意义可言,冰冷而空洞,造成审美反感。因此在顺应平面设计动态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设计师不能过分依赖于技术,被强大的电脑功能所迷惑而失去自己独特的表达观念与主题,应合理把握海报设计中动与静之间的关系,秉承着适度原则,只有动静结合的设计语言才能突破传统海报的单一视觉表现,画面中有动静的对比,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动态海报作品。同时设计师需要考虑静态海报与动态海报之间的使用关系,不能一味的崇尚其中一种海报形态。应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观看人群以及主题,合理选用海报呈现方式。
(二)作品艺术性与市场原则的矛盾
动态海报设计的关键还在于设计的艺术性与市场的两相融洽,艺术性源于创作者的艺术感知,大多是设计师在创作时的预想和灵感的偶发,不同的设计艺术感知都有其各自的特殊角度,海报设计艺术感知既有形象性,又有逻辑性,既具有深刻的个人审美体验倾向,又伴有受众审美文化倾向。是设计师的自身地理性与情感对整体设计的判断结果。市场则是海报设计的审美风向标,代表着公众所接受的审美标准与需求,设计师只重个人艺术性表达,不顾及市场原则就会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况。海报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从产生开始便注重人们心理,情感的接受,动态海报设计对人的心理、情感关注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尤为重要。
动态图形技术的使用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设计师所传达信息的意象。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了解受众群体的痛点,能够与受众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宣传效果,这是海报设计之本。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动态海报的社会效果,找到设计中技术与情感的平衡点,着重处理内容主题与动态表现形式的关系,发挥设计作品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公众的接纳为目标,满足大众的消费心理与情感需要,才能设计出合理且具有实际社会效益的海报作品。
动态海报的发展是以科技为基础,以媒介为依托的,对动态海报更深层次的设计与开发是当代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代设计师应以此为己任,在掌握最新软件技术的前提下,也要学习诸如社会学,心理学及美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设计水平,以技术与情感双重维度去开拓动态海报存在的新语境。
参考文献
[1]孙小付.《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
[2]许一兵、许肖潇.《动态图形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Michael Betancourt.《The History Of Motion Graphics》[M].Wildse Press.2013.
[4]周小莹.《当代数字媒体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3.
[5]李冠林.《中德当代海报视觉文化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
关键词:动态海报 新媒体 动态图形 受众需求
一、动态海报产生原因
1、软件技术的更新
从海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每次海报设计形式的经历跨越式的发展都与当时的技术条件更新息息相关。因为海报本身就是信息、技术、设计、艺术相互结合的最终结果。
动态海报源起于Adobe 2007年发布的PhotoshopCS3,该版本推出了类似逐帧动画的新功能——“时间轴”,用于制作并输出GIF格式图片,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这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海报开始出现。GIF格式的动态海报能够灵活地在移动端设备中传送,且感官效果新颖丰富,很快就被大众广泛接受,同时因为这项技术相对容易掌握,许多设计师和设计团队纷纷投入到动态海报的制作浪潮中,例如在日本有许多著名的图形语言研究者:被称为亚洲互动大神的中村勇吾和擅长字体设计的高桥善丸等人,都对动态海报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2、迎合受众需求
海报是一种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收集和广泛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信息每分每秒都在不断更新,图像作为信息的一种也被过剩的生产和消费,信息的爆炸式激增使大众的视觉在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图像与信息时感到审美疲劳。大众不断提升的视觉审美需求与海报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产生了矛盾——人们在閱读一张海报时,一方面想要得到更丰富全面的信息容量,而另一方面又想要获取最前沿,最新鲜的信息内容,传统海报已无法使观众得到审美的满足感,而动态海报设计则为大众的审美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动态海报通过不断变化的连贯画面,可以全面,多角度的表达信息,比静态海报更加迎合受众需求。能够灵敏的感受大众需求的反馈是海报设计不断发展的关键。
二、动态海报设计中的问题
(一)“动”与“静”的失衡
动态图形技术的介入对于海报设计的影响意义深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很多设计师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纷纷追赶“动态设计”时代潮流,为了制作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开始过度使用科技手段完成海报设计,为了“动”而“动”,完全不顾设计原则及形式美法则,视觉画面除了满屏的运动效果毫无内容意义可言,冰冷而空洞,造成审美反感。因此在顺应平面设计动态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设计师不能过分依赖于技术,被强大的电脑功能所迷惑而失去自己独特的表达观念与主题,应合理把握海报设计中动与静之间的关系,秉承着适度原则,只有动静结合的设计语言才能突破传统海报的单一视觉表现,画面中有动静的对比,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动态海报作品。同时设计师需要考虑静态海报与动态海报之间的使用关系,不能一味的崇尚其中一种海报形态。应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观看人群以及主题,合理选用海报呈现方式。
(二)作品艺术性与市场原则的矛盾
动态海报设计的关键还在于设计的艺术性与市场的两相融洽,艺术性源于创作者的艺术感知,大多是设计师在创作时的预想和灵感的偶发,不同的设计艺术感知都有其各自的特殊角度,海报设计艺术感知既有形象性,又有逻辑性,既具有深刻的个人审美体验倾向,又伴有受众审美文化倾向。是设计师的自身地理性与情感对整体设计的判断结果。市场则是海报设计的审美风向标,代表着公众所接受的审美标准与需求,设计师只重个人艺术性表达,不顾及市场原则就会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况。海报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从产生开始便注重人们心理,情感的接受,动态海报设计对人的心理、情感关注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尤为重要。
动态图形技术的使用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设计师所传达信息的意象。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了解受众群体的痛点,能够与受众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宣传效果,这是海报设计之本。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动态海报的社会效果,找到设计中技术与情感的平衡点,着重处理内容主题与动态表现形式的关系,发挥设计作品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公众的接纳为目标,满足大众的消费心理与情感需要,才能设计出合理且具有实际社会效益的海报作品。
动态海报的发展是以科技为基础,以媒介为依托的,对动态海报更深层次的设计与开发是当代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代设计师应以此为己任,在掌握最新软件技术的前提下,也要学习诸如社会学,心理学及美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设计水平,以技术与情感双重维度去开拓动态海报存在的新语境。
参考文献
[1]孙小付.《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
[2]许一兵、许肖潇.《动态图形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Michael Betancourt.《The History Of Motion Graphics》[M].Wildse Press.2013.
[4]周小莹.《当代数字媒体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3.
[5]李冠林.《中德当代海报视觉文化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