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心育元素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不同于显性的心理课,生物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往往是隐性的,沉在书面知识之下,需要生物教师去探索、去发现。在生物教学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拓宽教材外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适时适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蕴含于生物知识传授之中,不着痕迹地使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双赢。
  一、在生物实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苏科版的初中生物教材有着大量实验内容,如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观察实验、演示实验等。根据参与人数,也可以分为小组实验、个人实验。生物实验力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生物实验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点,问题产生于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成果应用于生活。有趣的实验活动有磁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满足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究的实验过程有合作,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感,增强其自信心、协作力;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学习了知识、技能、方法,形成了科学态度、创新思维,也体验了自信、自立、团结、协作等心理历程。观察、测量、记录、假设、建模等科学探究过程中,也潜藏着学生建立自信心、独立自主、与人合作等心理过程。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一方面鼓励学生个人大胆操作,体验成功的乐趣;另一方面支持学生与人配合,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求知欲望的满足、成功快感的体验、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等,都可以搭载生物实验这辆顺风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在生物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初中生物教学支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教材专门设置了“DIY”栏目,该栏目包含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实践活动,可以延伸和拓展课内学到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技能。这类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完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调查校园植物、制作植物标本、制作生物结构模型、自己动手配制饮料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选活动主题,组建活动小组,在资料收集、动手制作等系列活动中,既在独立自主的活动中释放潜能、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心,又在合作、探究中展示才华、融入集体、创新思维。
  我在讲授《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章时,让学生参照“DIY”,自己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学生们带来了塑料瓶、白酒瓶,甚至还有花生油塑料桶,瓶子种类多样、大小不一。这说明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融入了废物再利用的环保思维。大部分学生参照课本制作了密闭式生态瓶,让人惊喜的是,有几个学生在瓶上水培吊兰,瓶下饲养金鱼,这样的开放式生态瓶就是生态鱼塘的微缩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生态瓶放在教室里,没几天小鱼就死了;有的生态瓶放在阳台,小鱼饲养了几周仍然存活;小鱼在体积大的生态瓶生存时间比体积小的长。我对成功的学生给予表扬,让其分享成功的乐趣和经验;对失败的学生给予安慰,帮助其寻找失败的原因,支持他们再接再励。成功的体验能极大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失败的体验也能增强学生的耐挫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在生物图式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初中生物课本上有大量的生物教学图片,如动植物实物图、结构模式图、生命现象图、实验图等。学生看到图片,对生物知识有着直观认识。这是浅层次的认知,教师应该透过图片表面内容,看到隐含的深度心理内涵。如狮子捕食斑马的图片,讲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斑马耐于奔跑,四蹄坚硬,遇到敌害除了逃跑也会使出后腿踢翻敌人的绝招,往往使敌人受伤甚至死亡。狮子善于潜伏,爪牙锋利,身强体壮,尤其擅长闪电突袭。斑马和狮子各自的特点都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在残酷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不适应环境就意味着死亡和淘汰。同理,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同学们也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身体、心理的抗压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斑马和狮子都是群居性动物,斑马集体防御的策略、狮子组队捕猎的战术也体现了团体和合作的重要性。同学们在同一个小组、同一个班级,每个人都可以与他人默契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进步。这样的处理方式突破了图片本身的格局限制,不动声色之中就将个人需要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传递给学生。教师指点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生物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严谨性,实验数据、现象、生理结构等都必须实事求是。在观察洋葱细胞结构时,有的学生认为植物具有细胞壁,应该画出来,有的学生认为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细胞壁的,不应该画出来。教师在应对时,就可以指出实验要尊重科学事实,自己做的实验不成功、数据不正确、画图不美观,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无愧于心。进而引导学生做人做事都应该诚实守信。所以,教师应该探寻图式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给学生讲讲图片背后的故事。
  四、在“STS”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STS”(科学·技术·社会)介绍生物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社会价值。“STS”内容广泛:有的介绍某种生物,如白鳍豚、食源性寄生虫等;有的介绍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疫苗、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等;有的与生产有关,如现代温室和气肥、彩色棉花、太空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有的与日常生活有关,如世界无烟日、我国对人口增长的控制、低碳生活等。实际教学中,由于不是考试内容,也为了节约时间,大部分教师会直接跳过“STS”教育。表面上看,这部分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则不然。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为例,“STS”介绍了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几次深入海南岛原始森林寻找野生稻,长年累月忙碌在实验田中,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才获得成功。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后,他没有谋求个人利益,而是将成果无偿奉献给国家、给全世界。袁隆平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爱国敬业的奉献精神都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可见,生物教师不能无视“STS”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STS”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总之,生物教师要擦亮慧眼,深挖教材,探索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中学,连云港,222342)
  编辑/王 桢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 〕课堂教学需要生成资源来不断地深化目标,心理课更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课堂活动中的感受,提取出课堂的生成资源。心理课贵在生成资源,同时也难在对课堂资源的提取和升华,一节好的心理课需要课堂生成的画龙点睛之笔。  〔关键词〕 课堂生成;心理课;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3-0027-
各有关单位及负责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根据近年全国各实验地区、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实践和反馈,通过长期的考查、寻找与筛选,决定向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推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及其科学的潜意识心理学理论,并会同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以 “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化推动教育改革深层化之路” 为主题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年会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年会(2014年
〔关键词〕高一;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4-0036-04  【活动理念】  高一学生由于自我的关注性和交往的选择性导致以自我为中心,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往往会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影响同学间的关系,还会使一些学生在集体中没有归属感,导致身心发展不健康。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区域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64-02  2017年11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对象名单,浙江省禹越镇初级中学被确定为湖州市唯一的培育对象学校。面对这一喜讯,学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怎样发展?心育工作的抓手在哪里?經过学校行政领
〔关键词〕心理实验;格塞尔;循序渐进  一、引言  儿童教育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现在的家长们为孩子的教育费尽心思,孩子们还未出生,就开始进行胎教。不可否认,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曾设计和实施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其结果为如何开展早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格塞尔旗帜鲜明地主张“成熟说”,认为支
〔摘要〕高三女生小胡,在家与父母关系紧张,在学校不愿和同学交流,封闭自我。心情低落时,小胡选择用尺子(铁质的,边缘锋利)割自己的手臂。咨询师通过三个阶段的咨询,采用空椅子等技术,帮助小胡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并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效果较好。  〔关键词〕自残;高中生;社会支持系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6-0061-03
〔摘要〕本研究是对一个初中二年级女生的个案研究。主要运用结构访谈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详细分析了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对强迫性神经症的消极“催化”作用,最后提出了培养子女优良性格特征的科学民主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强迫症;初中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38-04  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他们的饮食、身体、学业
〔关键词〕言语沟通;初一年级;活动设计  【活动思路】  人际交往是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和赢得好人缘的需要比任何一个年级都迫切。  言语是人际互动中最重要的工具。负面的言语,如嘲笑、指责,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更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伤害,影响到其自我认同;而正向的言语,如肯定、鼓励,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够帮助他们增强
〔关键词〕乔治观念法;考场强迫性分心;考试焦虑  在近几年的中高考心理辅导实践中,我们接触了各种类型的临考焦虑者。其中有一些学生似乎并不怎么“焦虑”,却屡次在较大规模的模考中,在中高考的考场上发挥不佳。他们区别于一般的考试焦虑人群,其中尤以成绩较好、成功动机强的学生为多,用一般技术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提高他们应试水平的尝试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属于一种特殊的人群——“考场强迫性分心者”。  案例: 
〔关键词〕儿童;焦虑情绪;游戏治疗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0-0052-02  【理论依据】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游戏治疗最初是由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引进对儿童情绪困扰的治疗中。她们都相信,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游戏可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