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海盗”德雷克的传奇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0年前,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整个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在其后英国曾有一位声名显赫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航海冒险家和殖民主义者,他曾完成了人类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壮举,也是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军统帅之一,他就是在英国海外扩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因德雷克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默许甚至鼓励,拿到了官方授权——私掠许可证,可以拦截、攻击、俘虏和抢劫敌对国的商船,所以历史上也称之为“皇家海盗”。
  既然德雷克是第二次环球航行,那环球航行第一人是谁呢?为西班牙效力的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必须说明的是,麦哲伦虽然是筹备者和计划者,但他本人并没有完成此次航行,从1519年8月开始,麦哲伦率领5艘船踏上了征途,1521年,一行人抵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人作战时被杀死。完成环球航行的是他的船员,以及麦哲伦早年在马来亚抓的土人,而德雷克才是第一个指挥了全程环球航行的船长。

德雷克的传奇航行生涯


  德雷克的一生充满传奇,在英国,他是名留千古的英雄,而在西班牙却是恶名昭著的海盗。作为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英国海员,德雷克的地位和经历常为人所津津乐道,以下为德雷克环球探险历史记载:
  1567年,第一次探险航行,从英国出发,横越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
  1569年,第二次探险航行,从加勒比海再往前,到达了中美洲。
  1577年,开始第三次探险航行,循着麦哲伦的航线出发,由英國前往南大西洋,抵达了南美洲东海岸,发现德雷克海峡。8月,德雷克通过了南美洲南端最危险的麦哲伦海峡,在航程中,德雷克将舰队旗舰“鹈鹕号”改名为“金鹿号”,因为此船赞助人海顿爵士的徽章盾牌上是一只金鹿。



  1579年,德雷克与“金鹿号”沿着南美洲西岸往北航行,北上一直航行到北纬48度的加拿大西海岸,发现无法通过北冰洋,只好改为横越太平洋向西航行,经过菲律宾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绕好望角再次横越大西洋。
  1580年9月26日,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英国普利茅斯,成为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英国人。

发现“德雷克海峡”


  1572年,德雷克召集了一批人横穿了美洲大陆,第一次见到了浩瀚的太平洋,同时在南美丛林里抢劫了运送黄金的骡队,接着又打下几艘西班牙大帆船,最后成功地返回了英国成为了英雄。这次行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得黄金,更重要的是德雷克证明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人并不是不可侵犯的。他受到女王的召见,并很快成为了女王的亲信。
  1577年,他再次从英国出发,乘着旗舰“金鹿号”直奔美洲沿岸,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自家后院胡闹”,当他们派出军舰追击时,德雷克早已逃往南方,但由于西班牙的封锁,他无法通过狭窄的麦哲伦海峡,在一次猛烈的风暴中,“金鹿号”同船队其他伙伴失散了,被向南吹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过的地方。自从麦哲伦海峡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峡以南的火地岛就是传说中的南方大陆的一部分,但此时呈现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德雷克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他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直到今天我们还称这片广阔的水域为“德雷克海峡”。

冒险才刚刚开始


  发现“德雷克海峡”之后,德雷克一直向西横渡了太平洋,最著名的远征要算德雷克在1578年率领“金鹿号”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袭击西班牙人的城镇和船只,直达南美西海岸。他在1579年经好望角回到英国,带回了价值50万英镑的黄金、白银和珠宝献给伊丽莎白女王,女王非常高兴,在英舰的后甲板上封德雷克为爵士。
  1580年,德雷克再次扬帆远航。7月23日,他的船队到达了马里亚纳群岛,8月22日穿过北回归线,9月26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普利茅斯港,再次成为了“民众的英雄”,这次航行是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但德雷克却是第一个自始至终指挥环球航行的船长,不仅使女王的腰包鼓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还为英国开辟了一条新航路,大大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自此以后,太平洋再也不是西班牙一家的天下,作为一个探险家德雷克的业绩到此为止,但作为海战史上著名的海战专家,他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伊丽莎白一世授封弗朗西斯·德雷克

重创西班牙舰队


  1587年4月,伊丽莎白女王获悉西班牙正在组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准备进攻英国,当时英国的海军力量还很薄弱,准备也不充分,难以和西班牙匹敌。因此女王命令德雷克率领一支皇家和海盗的联合舰队直接进攻西班牙海岸。他们潜入加的斯港,摧毁大小船只30多艘。这次袭击的成功,打乱了西班牙的战争部署,推迟了“无敌舰队”出击的日期,为英国赢得了一年的准备时间。德雷克后来得意地形容这次行动是“烧掉了西班牙国王的胡子”。
  1588年,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爆发大战,德雷克因出身平民,只能被任命为英国舰队的副统帅,他的舰队勇猛灵活,使用火攻船冲入敌舰群,极大地扰乱了敌人。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标志着西班牙走向衰落的开始,同时开启了英国海军的300年霸业,可谓历史转折点。

革新了英国海军


  在战胜“无敌舰队”的过程中,英国的海军军人也在风帆战舰的作战战术思想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至少是从那以后,在海洋上结束了肉搏式的战斗而代之以火炮交战。用德雷克的话说:“海上的事要由船来解决,和步兵没有关系。”在这场战役火力配备方面,西班牙战舰仍旧是以老式的楼船为主,火力配备主要以重型的加农炮为主;而英国人则使用轻型的长炮且多布置在两舷,战斗时则采用德雷克发明的“纵队战术”,让舰船首尾相接地排列,用舷炮轰击,这是海战史上的一次革命,自此以后火炮才取代步兵成为海战的主角。就这样,在战争还没开始前,西班牙舰队覆灭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在德雷克之前,英国海军几乎只是个内河舰队,没敢想过到大洋上施展身手。以德雷克为代表的皇家海盗改变了英国海军的气质,注入了攻击性和进取心,而以后皇家海军的战略思想深深地打上了德雷克个性的烙印。

一代枭雄的陨落


  1593年8月,伊丽莎白女王再次选择了德雷克与他的搭档霍金斯一起前往美洲,这是德雷克一生中最后一次海盗远征。这时西班牙人已经加强了殖民地的防卫和运输船的护航,霍金斯在横渡大西洋中病重死去,德雷克企图攻下波多黎各,被西班牙人击退,进攻其他地区也一无所获。这时可怕的热带传染病在队伍中蔓延开来,德雷克本人也患上此病,于1596年1月28日死在自己的船上,一代枭雄德雷克就这样葬身在波多贝略附近的海中。
  作为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一个代表人物,德雷克身上浓缩了那个时代英国人野心勃勃、发愤图强、力争改变命运的民族精神。德雷克也成为当时无数出身寒微的青年崇拜的偶像。
  (玉琪摘自《做人与处世》2018年第19期)
其他文献
像离家出走般地离开日本,是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当时在美国完全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甚至连英文都不太会讲。但由于乐天的个性,我根本不在乎。  我的缺点就是太过乐观,因此,经常会贸然做决定。虽然有时候乐观可算是长处,不过,加上年轻时的莽莽撞撞,经常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替自己捏把冷汗。  在美国记住的第一句话是“Please”。之前我连句打招呼的英语都没学过,更不知道该怎么跟美国人沟通
期刊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形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只呢。”  “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
期刊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不是气象学家,不用知道云彩如何形成或气流里有什么成分,但我却可以用我的眼采集天边的流云,放在心里细品那份最抽象的唯美。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也不是动物学家,我不清楚鸟到底靠什么飛翔,我只知道阳光下那对神奇的羽翼,常常让我感应到蓝天白云之间有天使飞过的痕迹。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也不是植物学家,我至今都不太明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只是会近乎固执地钟情于那最简单的绿,坚信再小的林子里也会
期刊
在谈业务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一场业务谈下来,明明感觉不错,以为稳操胜券,可为什么事实正好相反?对方明明对我很和善、有礼貌,我提出的件件事情,他们都答应得干脆利落,可为何真到了签约时就全盘推倒说‘拒绝’呢?”说白了,这并不是因为对方出尔反尔,或者故意耍你,而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对方的“拒绝”。  拒绝一个人有很多种方式,不是只有冷冰冰地说“不”才代表他不赞同你。当端坐在你对面的他(她),不假
期刊
画家黄永玉28岁即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教书,院长是徐悲鸿,徐院长提议:“所有的教授、讲师都画一画素描。”有些老师不高兴,说:“什么话,学生画素描还差不多。”不少教授认为自己应该画宏伟巨作了,对徐院长的提议很不以为然。  一天上人体素描课,徐院长来观摩,他一眼就发现黄永玉画得有些问题,便说:“靠里的脚踝骨比外边的高。”黄永玉一惊,没想到徐院长对素描如此精通,对素描的结构如此到位。  休息时,徐院长与
期刊
有一個年轻人跟我抱怨,说他在团队里犯了一个错误,他道歉了,当众反省了,毛病也改了,其他人也表示原谅他了,但他就是感觉大家还是在排斥他。他不禁感慨:“这个时代的人怎么这么不宽容呢?”  我说:“可能是你自己没有搞清楚状况。”  人们常说错了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同志。没错,在是非对错这个维度上,世界确实变得越来越宽容,大家不会揪住你的小辫子不放。但是你别忘了,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叫信任。这跟对错没
期刊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对花粉过敏的人,就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  马可瓦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
期刊
放手并不總是简单易做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让放手会失去某些东西的担心改变自己放手的决心。这里讲个小故事给大家听听:  某天,一小男孩拿一只很珍贵的花瓶玩。他将手伸进花瓶内,拔不出来了,就大声喊叫妈妈。他妈妈过来后,想帮他轻轻地将手滑出来,但她试了很多次,他的手仍然卡在花瓶内。  没办法,她只好打算将花瓶打碎,所以她说:“好吧,让我们再试一次。打开你的手,让手指向外伸直,然后往上拔。”  “不,妈妈
期刊
2019年1月8日,著名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一身戎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登上领奖台,领取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现场掌声雷动,向这位年逾八旬的“铸盾先锋”致敬。抗战炮火中出生成长立志报国  钱七虎出生于1937年10月,那一年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血腥的战争逼迫邻近的江苏昆山人民流离失所,钱七虎就是在母亲逃难途中的一艘小船上出生,因家中排行老七,取名
期刊
长城是如何成为民族象征的  提到长城,大家想到的画面就是在崇山峻岭中有一道高大的城墙,它有着整齐的垛口,其间分布着一些高大的关楼式的建筑。除此之外,我们的脑海中还会浮现出一些关键词,比如秦始皇、八达岭、孟姜女、世界遗产、烽火台……再比如,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是如何成为民族象征的?首先回答一个问题:长城到底是谁修的?很多人的回答是秦始皇。没错,秦始皇和长城的修建关系很大,长城确实是在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