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儿童学习的一种创新范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iao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传奇色彩的学校。这是一所以数学教学研究见长的学校,相继从这里走出去的华应龙、贲友林、仲广群、许卫兵、储冬生,都是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界的“风云人物”。更让人叹服的是,这些风云人物的离开,并没有影响这所学校以它的高水平、高质量蜚声省内外。近年来,在“共生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项目学习,又让这所学校声名更隆。
  纵观我国4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由教学研究到课程研究,从课程研究到学习研究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研究的关键词聚焦于“双基”,课程研究的关键词聚焦于“三维目标”,学习研究的关键词则聚焦于“核心素养”。总体看来,“双基”和“三维目标”具有学科知识本位的特点,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逻辑结构,但相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由表现等内在成长需求;而“核心素养”,则较好地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成长需求。
  关注项目学习,体现出海安实小以及现任校长周振宇的高度的学术敏感性和高瞻远瞩的思想穿透力。从周校长的相关论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项目学习的特殊意义:其一,它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其二,它在符号世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其三,它诉诸儿童的内在体验与想象、联想、猜测、感悟等,提升了学习的品质。
  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也是生命个体的自然需要。项目学习体现了知识学习的个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彰显了知识建构的个人性。个人性是知识得以建构、生成的基础,项目学习是学生感知、思维、情感、意识全面参与的活动,也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带有生命自觉的个体活动。
  现代学校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数十人一起形成班集体,以同一标准实施教学并考核学生。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个体主动学习的热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往往缺少问题的聚焦,或问题缺少难度,从而不能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而在项目学习中,当项目(问题)发布以后,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认领并完成项目任务的,考核时也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的。团队的成员一般为4到6人,同一团队内部常常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这样既便于合作完成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又利于形成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性局面。
  项目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自学,也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其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特别重要。因为项目学习常常围绕带有挑战性的、有相當难度的问题展开,因此特别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有时还要求助于外援,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撑;更需要有思想的碰撞,从而逐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方向。
  在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看来,课程的内容就是知识。从经验和活动本位的课程观看,课程的内容在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体验。海安实小的研究实践证明,项目学习通过增强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综合课程的创设与跨学科主题的引入,突破了单一学科的知识立场,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它既建立起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增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概念化的学科知识与非概念化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系,从而能够在抽象与具体、知识与生活之间自由转换。同时,项目学习也使学生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结构化,思维更为活跃和严谨。
  项目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学习有根本的不同。班级授课制下,知识被刻意地按照学科分门别类,再按照课堂教学的思路进行切块。项目学习则以项目为起点,作为起点的项目常常会涉及多个学科,即使在一个学科内部,也会涉及多个领域。它更强调把个体认知基础中的散点化、碎片化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连接起来,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境中获得生长、建构知识,这是一种联系性学习。显而易见,项目学习强调学科内的联系、跨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始终让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知识教学的优势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项目学习的价值指向在于创造性。儿童天然具有好奇心和创造的冲动,项目学习既是对童心的保护,又是对儿童创造性的维护。对儿童而言,创造不必是新的理论或非凡的成果,只要在知识或物体之间找到某种关联,能产生新想法,做出新作品——哪怕这样的想法和作品对成人来说非常幼稚,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于儿童本身却是新的,是创造性的,这就值得肯定。分科学习当然也提倡创造,但它是二元对立的形而上的思维,强调先学习再创造,即先让学生积累较为扎实而系统的知识基础,然后尝试有所创造。然而,人的认识常常不是线性的进步,有时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创造性反而逐步萎缩了。
  项目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情境,它让学生直面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学习中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很大的空间和余地,让他们驰骋想象,动手实践,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是鲜活的,学习过程是探究性的、是创造性的,学生在创造中得到发展。
  项目学习勾连起了课程、教学与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海安实小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项目学习所关注的是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和创造性,它是儿童学习的一种创新范式。
  (叶水涛,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写作学会基础教育中心主任,《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主编。著有《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学习心理》《语文世界探索者》等。主要研究方向:当下中国基础教育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流派,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与中国情境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用“不要‘告诉’,而要‘主张’”来区分文章。向教育案例要“主张”,强调找准切入口,用理论分析;向课例研究要“主张”,强调在观察的基础上,确定主题,阐述观点;向经验总结要“主张”,强调提出主题后用事实验证。获取教育主张的重要途径是:阅读理论→积累知识→形成思想。  关键词:告诉主张 教育案例课例研究经验总结  “不要‘告诉’,而要‘主张’”,是华东师范大学陆有铨教授对教育写作的概括。陆教授的原
期刊
从教二十余载,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上,一直有一群人默默关注着我,无私帮助着我,悉心托举着我……他们是助力我专业成长的“神秘人”,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一  1998年7月,我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三二分段”文科大专班,同年8月分配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工作。这是一所有著“学者型教师摇篮”美誉的百年老校,是一片学养丰厚的教育沃土,学校先后走出了金沙、翟书烈、华应龙、许卫兵、贲友林、徐金贵、许习白
期刊
摘要:抓住“成长”主题,就《童年》一书开展了一次整本书阅读推进活动。活动分四个环节:首先,对课前阅读时产生的有价值的疑问展开交流;接着,梳理书中的事件,探讨童年的色彩;然后,聚焦《童年》第二章的开头部分,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最后,迁移生活经验,感受成长的颜色。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童年》成长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以“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期刊
摘要:刚刚开始习作的学生,每一个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滋养他们的写作欲望,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走好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尤为重要。而习作的前期课程——预学,就是最好的媒介与契机。运用“习作预学单”,在写作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教学预学  一、 预学,顺应需要而生  习作教学
期刊
摘要:“新”,是袁浩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他执着地认定,在作文教学中,唯有弃旧图新,才有出路,才能把作文基本功训练真正落在实处。这个“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玩”出来的作文教学新观念,“活”出来的作文课堂新结构,“画”出来的作文训练新途径。  关键词:袁浩作文教学教学风格  本文原载于《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一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略有删改。  凡是卓有建树的名家
期刊
摘要:读《诗人》,周益民老师的课堂给了一个示范,通过“密码破译”“察言观色”“朋友圈层”三个环节,由阅读之表到文本之里,契合阅读逻辑。而“故事就是真相”,《诗人》描述了怎样的真相,作者是怎样描述真相的,要从文学的源头开始探寻。当然,作为绘本,阅读时必须要探讨绘图的视觉特征和人物形象。  关键词:《诗人》课堂示范文本真相视觉特征  一、 我怎么读就怎么上  被教学No.1的不太会“彩虹吹”的郭初阳老
期刊
摘要:“存树人之志,任秉木之劳”, 叶嘉莹曾这样评价恩师顾随先生。这话, 也是耕野先生以及一代温师学人的写照。他们始终以培育“大写的人”为己任,以严格的管理和严谨的治学,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信念,为台州乃至浙江教育倾注心血与智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耕野先生一辈子耕耘在田野,收获在田野,也赢得了更多田野“牧童”的爱戴与敬重。  关键词:杨耕野;温岭师范;管理;治学  一  与家乡老友小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是人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包括教师的学习,而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作为对时代挑战的应对,深度学习是教师的职业应然;作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深度学习是人的生命必然。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知识的价值与可能,体现为知识的理解、融通、批判、应用和创造;深度学习的意义,在于自我的选择与确认,让人成为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深度学习的指向,在于关系的重构与调适,促进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万物之间建立和调适
期刊
摘要:批判性思维理论认为,论证说出来的理由只是一部分,那些没有说出来的理由就是隐含前提。隐含前提有可能反映论证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假定,抓住这些根本假定,写作者可能开拓出崭新的写作空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写作隐含前提隐含假设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批准号:BHA160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用批判性思维的眼光看
期刊
摘要:将项目学习的理念引入数学课堂,以真实的生活问题为驱动,整体规划学习时间,重新架构学习路径,变“先学后用”为“为用而学”,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元、角、分》单元的项目学习共4个课时,立足学生起点,围绕驱动性问题,通过模拟购物,让学生学会布展、学会推销、学会选择、学会合理使用资金等。这些单元项目学习当中的“副产品”,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并不亚于原初学习模式当中那些“主产品”知识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