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传奇色彩的学校。这是一所以数学教学研究见长的学校,相继从这里走出去的华应龙、贲友林、仲广群、许卫兵、储冬生,都是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界的“风云人物”。更让人叹服的是,这些风云人物的离开,并没有影响这所学校以它的高水平、高质量蜚声省内外。近年来,在“共生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项目学习,又让这所学校声名更隆。
纵观我国4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由教学研究到课程研究,从课程研究到学习研究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研究的关键词聚焦于“双基”,课程研究的关键词聚焦于“三维目标”,学习研究的关键词则聚焦于“核心素养”。总体看来,“双基”和“三维目标”具有学科知识本位的特点,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逻辑结构,但相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由表现等内在成长需求;而“核心素养”,则较好地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成长需求。
关注项目学习,体现出海安实小以及现任校长周振宇的高度的学术敏感性和高瞻远瞩的思想穿透力。从周校长的相关论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项目学习的特殊意义:其一,它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其二,它在符号世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其三,它诉诸儿童的内在体验与想象、联想、猜测、感悟等,提升了学习的品质。
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也是生命个体的自然需要。项目学习体现了知识学习的个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彰显了知识建构的个人性。个人性是知识得以建构、生成的基础,项目学习是学生感知、思维、情感、意识全面参与的活动,也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带有生命自觉的个体活动。
现代学校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数十人一起形成班集体,以同一标准实施教学并考核学生。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个体主动学习的热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往往缺少问题的聚焦,或问题缺少难度,从而不能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而在项目学习中,当项目(问题)发布以后,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认领并完成项目任务的,考核时也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的。团队的成员一般为4到6人,同一团队内部常常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这样既便于合作完成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又利于形成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性局面。
项目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自学,也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其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特别重要。因为项目学习常常围绕带有挑战性的、有相當难度的问题展开,因此特别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有时还要求助于外援,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撑;更需要有思想的碰撞,从而逐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方向。
在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看来,课程的内容就是知识。从经验和活动本位的课程观看,课程的内容在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体验。海安实小的研究实践证明,项目学习通过增强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综合课程的创设与跨学科主题的引入,突破了单一学科的知识立场,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它既建立起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增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概念化的学科知识与非概念化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系,从而能够在抽象与具体、知识与生活之间自由转换。同时,项目学习也使学生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结构化,思维更为活跃和严谨。
项目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学习有根本的不同。班级授课制下,知识被刻意地按照学科分门别类,再按照课堂教学的思路进行切块。项目学习则以项目为起点,作为起点的项目常常会涉及多个学科,即使在一个学科内部,也会涉及多个领域。它更强调把个体认知基础中的散点化、碎片化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连接起来,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境中获得生长、建构知识,这是一种联系性学习。显而易见,项目学习强调学科内的联系、跨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始终让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知识教学的优势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项目学习的价值指向在于创造性。儿童天然具有好奇心和创造的冲动,项目学习既是对童心的保护,又是对儿童创造性的维护。对儿童而言,创造不必是新的理论或非凡的成果,只要在知识或物体之间找到某种关联,能产生新想法,做出新作品——哪怕这样的想法和作品对成人来说非常幼稚,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于儿童本身却是新的,是创造性的,这就值得肯定。分科学习当然也提倡创造,但它是二元对立的形而上的思维,强调先学习再创造,即先让学生积累较为扎实而系统的知识基础,然后尝试有所创造。然而,人的认识常常不是线性的进步,有时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创造性反而逐步萎缩了。
项目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情境,它让学生直面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学习中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很大的空间和余地,让他们驰骋想象,动手实践,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是鲜活的,学习过程是探究性的、是创造性的,学生在创造中得到发展。
项目学习勾连起了课程、教学与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海安实小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项目学习所关注的是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和创造性,它是儿童学习的一种创新范式。
(叶水涛,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写作学会基础教育中心主任,《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主编。著有《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学习心理》《语文世界探索者》等。主要研究方向:当下中国基础教育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流派,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与中国情境教育研究。)
纵观我国4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由教学研究到课程研究,从课程研究到学习研究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研究的关键词聚焦于“双基”,课程研究的关键词聚焦于“三维目标”,学习研究的关键词则聚焦于“核心素养”。总体看来,“双基”和“三维目标”具有学科知识本位的特点,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逻辑结构,但相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由表现等内在成长需求;而“核心素养”,则较好地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成长需求。
关注项目学习,体现出海安实小以及现任校长周振宇的高度的学术敏感性和高瞻远瞩的思想穿透力。从周校长的相关论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项目学习的特殊意义:其一,它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其二,它在符号世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其三,它诉诸儿童的内在体验与想象、联想、猜测、感悟等,提升了学习的品质。
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也是生命个体的自然需要。项目学习体现了知识学习的个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彰显了知识建构的个人性。个人性是知识得以建构、生成的基础,项目学习是学生感知、思维、情感、意识全面参与的活动,也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带有生命自觉的个体活动。
现代学校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数十人一起形成班集体,以同一标准实施教学并考核学生。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个体主动学习的热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往往缺少问题的聚焦,或问题缺少难度,从而不能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而在项目学习中,当项目(问题)发布以后,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认领并完成项目任务的,考核时也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的。团队的成员一般为4到6人,同一团队内部常常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这样既便于合作完成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又利于形成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性局面。
项目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自学,也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其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特别重要。因为项目学习常常围绕带有挑战性的、有相當难度的问题展开,因此特别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有时还要求助于外援,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撑;更需要有思想的碰撞,从而逐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方向。
在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看来,课程的内容就是知识。从经验和活动本位的课程观看,课程的内容在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体验。海安实小的研究实践证明,项目学习通过增强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综合课程的创设与跨学科主题的引入,突破了单一学科的知识立场,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它既建立起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增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概念化的学科知识与非概念化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系,从而能够在抽象与具体、知识与生活之间自由转换。同时,项目学习也使学生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结构化,思维更为活跃和严谨。
项目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学习有根本的不同。班级授课制下,知识被刻意地按照学科分门别类,再按照课堂教学的思路进行切块。项目学习则以项目为起点,作为起点的项目常常会涉及多个学科,即使在一个学科内部,也会涉及多个领域。它更强调把个体认知基础中的散点化、碎片化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连接起来,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境中获得生长、建构知识,这是一种联系性学习。显而易见,项目学习强调学科内的联系、跨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始终让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知识教学的优势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项目学习的价值指向在于创造性。儿童天然具有好奇心和创造的冲动,项目学习既是对童心的保护,又是对儿童创造性的维护。对儿童而言,创造不必是新的理论或非凡的成果,只要在知识或物体之间找到某种关联,能产生新想法,做出新作品——哪怕这样的想法和作品对成人来说非常幼稚,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于儿童本身却是新的,是创造性的,这就值得肯定。分科学习当然也提倡创造,但它是二元对立的形而上的思维,强调先学习再创造,即先让学生积累较为扎实而系统的知识基础,然后尝试有所创造。然而,人的认识常常不是线性的进步,有时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创造性反而逐步萎缩了。
项目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情境,它让学生直面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学习中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很大的空间和余地,让他们驰骋想象,动手实践,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是鲜活的,学习过程是探究性的、是创造性的,学生在创造中得到发展。
项目学习勾连起了课程、教学与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海安实小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项目学习所关注的是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和创造性,它是儿童学习的一种创新范式。
(叶水涛,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写作学会基础教育中心主任,《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主编。著有《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学习心理》《语文世界探索者》等。主要研究方向:当下中国基础教育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流派,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与中国情境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