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福特是世界上尽人皆知的美国汽车大王,他推出的T型车是现代汽车的鼻祖。在生产模式上,福特率先组织汽车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实际上,福特不仅关心汽车,早在上世纪20年代,当飞机还被看作少数“敢死队员”在天空耍杂技的工具时,他就预见到飞机将成为人类未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并为飞机的普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汽车大王的远见卓识
在亨利·福特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埃德赛尔·福特16岁时就用一台福特汽车的发动机制造了一架单翼飞机。为了帮助儿子完成这一“壮举”,亨利·福特特地派了3名汽车工程师听小福特调遣。虽然他们制造的飞机在试飞滑跑时撞毁在一棵大树上,但福特父子和飞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经过大战的洗礼,问世仅15年的飞机在军事作战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证明。战争结束后,各主要交战国有大量解甲归田的飞行员和闲置的飞机,没有人知道这些飞机和飞行员在和平时期能派上什么用场。
这时,一个名叫威廉·布什内尔·斯托特的人走上历史舞台。斯托特对机械很着迷,在汽车领域小有成就之后开始进入航空领域。最初,他在德国容克斯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设计过几种全金属飞机,但都不太成功。尽管遭受不少挫折,斯托特仍然对航空充满热情,决心要研制一架够大、够舒适和安全的飞机。他坚信飞机终究会在运输体系内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研制飞机可是一件很花钱的事。为此,斯托特四处寻求经济支持。有一天,埃德赛尔·福特接到一封招股函,其中有一段话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我想向您筹集1000美元,但我只能答应您一件事,那就是您将永远再也见不着这笔钱了!”
对于埃德赛尔·福特而言,这样的信一天不知会收到多少,有些恐怕连看都不看就扔进纸篓了。但斯托特的这封信,他非但没有扔,反而寄上自己的1000美元支票一张,同时还奉上他大名鼎鼎的老爸的一张1000美元支票。福特父子的这一举动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和羽翼未丰的航空工业联系在了一起。
就这样,斯托特在底特律工商界拉到了20000美元赞助,于1922年成立了斯托特金属飞机公司,着手开发飞机。公司名字中包含“金属”两个字是因为当时世界上大部分飞机还是以木材和蒙布为主要制造材料,坚固的全金属飞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民用航空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生产厂附近必须有飞机场。1924年夏,斯托特和福特父子交谈,激发起两人对飞机的极大热情。亨利·福特当场就答应提供260英亩土地,但有一个条件:要把飞机场建成“全世界最好的机场”。
机场建成后,果然够气派,有宽90米、长1040米的跑道,还有为过境飞行员准备的宽阔的机棚和房舍以及存储各种零备件的仓库。这些都堪称航空史上的“第一”。福特父子十分高兴,让人用白色碎石在地上拼出“FORD”(福特)场名,每个字母足有60米长,在几千米高空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1925年,福特汽车公司斥资50万美元收购了斯托特公司的全部股份,公司的全称改成了“福特汽车公司斯托特金属飞机分公司”,埃德赛尔·福特则成为新公司的总裁。当人们听说福特父子也涉足航空时,他们对“航空时代即将来临”的说法也就深信不疑了。
“福特三发”闪亮登场
斯托特的公司在被福特汽车公司兼并之前,研制过单发的斯托特2-AT,1924年投入使用,共生产11架。埃德赛尔·福特接管公司后,曾对装3台寇蒂斯-莱特公司气冷星形发动机的斯托特3-AT寄予厚望。然而,当它在1926年1月首飞时,却暴露出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埃德赛尔·福特很生气,要求斯托特离开飞机设计岗位。
随后,斯托特3-AT的所有设计图纸被送到福特工程实验室。但蹊跷的是,斯托特工厂突然发生火灾,整个工厂和停放在里面的飞机化为灰烬,其中就包括3-AT的原型机。福特重建了斯托特飞机工厂,同时还雇佣了包括詹姆斯·麦克唐纳(后来的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创始人)在内的几名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来参与3-AT的重新设计。
1926年6月,福特4-AT Trimotor研制成功。这个名字里,AT意为“航空运输”(Air Transport),而“Trimotor”表示“三台发动机”,后人就称这种飞机为“福特三发”,俗称“锡鹅”或“铁皮鹅”。
最初生产的4-AT装3台莱特公司的气冷星形发动机。乘员3人,驾驶、副驾驶、空乘各一人,外加8~9名乘客。后来改进的5-AT装功率更大的普惠公司发动机。各型飞机都采用铝瓦楞铁机身和机翼。与当时的很多飞机不同,福特三发的控制舵面也是用波纹金属制造的。
和福特公司的汽车、拖拉机等产品一样,其飞机也设计得很好,价钱不贵,也比较可靠。金属结构和简洁的系统相结合,使之获得皮实耐用的声誉。福特三发的日常维护比较简单,大都可以在野外完成,地面工作人员借助梯子搭成的平台就可以维护发动机。
客观地说,采用全金属结构并不是福特三发的创新,但它确实比同时代流行的标准结构更先进。从外形上看,福特三发很像荷兰的福克F.VII三发飞机,但与之不同的是,福特三发是全金属的,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运输机”。
福特三发的金属结构、三台大功率发动机和座舱内舒适的设备给人一种安全感,再加上“福特”这块金字招牌,几乎在一夜之间,福特三发便成为最受航空公司欢迎的飞机。有的公司即使只买到一架,也先开航再说。1928年,公司卖出36架,1929年增加到86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扩建厂房,扩招员工1600人,一个月可以生产18架,几乎和汽车生产一样,飞机生产流水线也有了雏形。 总统竞选乘坐三发飞机
为了在公众中宣传空中旅行的可靠性,福特公司发起了“福特杯全美飞行可靠性大赛”,从1925~1931年连续举办了7届。1925年第一届大赛的总航程3040千米,有20架飞机参赛,在10个城市起降。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亨利·福特亲自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从1928年起,福特公司用17种广告资料,在全美10家全国性杂志上连续刊登了一年半广告。广告内容全是亨利·福特自己的创意。
这次宣传大获成功,商业航班的机票全部卖光不说,还预售出300%的机票。全美各州地方政府连忙核拨预算,兴建机场,惟恐落在后面,进不了美国城市间正在构建的空运网络。
此时,斯托特和福特父子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各自开办了航空运输公司。斯托特创建的斯托特航空服务公司是美国第一家承办定期客运航班的公司,福特航空运输公司则在迪尔伯恩、芝加哥和克利夫兰三个机场之间承运货物。
福特三发对美国商业航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后一些大名鼎鼎的航空公司,如泛美航空公司、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波音航空运输公司等都是它的第一批用户。
在福特三发飞机投入运营不久,“横贯大陆航空运输公司”(TAT)就成立了,利用该机提供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运输服务。1929年7月7日,TAT开始提供横贯美国大陆的旅行服务。
这是一次耗时51小时的火车和飞机联合旅行。由于受到飞机不能夜航的限制,旅客第一段乘火车从纽约到俄亥俄州的哥伦布过夜。接着,在哥伦布港机场登上飞机,起飞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圣路易斯、堪萨斯、威契塔经停,到达俄克拉荷马州韦诺卡。然后,在韦诺卡换乘圣塔菲铁路过一夜到新墨西哥州克洛维斯,从那里再飞往阿尔伯克基、温斯洛、洛杉矶或旧金山。当时的口号是“驾驭飞机和火车”,从纽约到洛杉矶的单程票价(包括每次列车上的下铺)是338美元。
当年,有不少重要飞行都是用福特三发飞的,大大提高了福特三发飞机的美誉度。例如,1927年生产的一架4-AT,在美国和墨西哥飞行登记号是C-1077,有几年在加拿大的登记号是G-CARC。查尔斯·林德伯格和美国女飞行家阿米莉亚·埃尔哈特等知名人士都飞过它。从美国到墨西哥城的第一次商业飞行是它完成的;第一次飞上加拿大落基山的商业飞行也是它。“专门制造头条新闻”成了福特三发的商标。
1929年11月,美国极地探险家理查德·伯德(领航员)、机长贝恩特·巴尔肯和另外两名乘员(副驾驶和摄影师)驾驶一架福特三发飞机第一次飞到南极上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总统时也乘过福特三发飞机,这是美国总统竞选中第一次动用飞机,取代了传统的“吹哨停车”的火车旅行。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对航空业造成严重影响,福特不得不从航空事业上急流勇退。
首先,受经济萧条的影响,坐得起飞机的人越来越少,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大幅降低,福特三发飞机销路大减,从1929年巅峰时期的86架下降到1932年的2架,福特飞机分公司累计亏损达到600万美元。
其次,在汽车市场上与福特公司激烈竞争的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反攻,危及福特汽车的生意,迫使福特父子不得不收缩战线。
再次,自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飞机设计有了新的进步。1933年,波音公司推出了波音247。该机是一架全金属、双发、悬臂下单翼飞机,装两台普惠公司“黄蜂”发动机,机上采用的新设备包括自动驾驶仪、气压除冰装置、变距螺旋桨和可收放起落架等,具备了现代客机的基本特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现代化客机。
随后,道格拉斯公司也相继推出DC-2、DC-3等机型,速度达到320千米/小时,而福特三发的速度只有160~190千米/小时,新飞机一登场立即抢走了大部分市场。
尽管福特父子最终退出了航空市场,但应该承认福特三发在美国航空史上曾经发挥过的开路先锋的作用。福特作为“汽车大王”,为航空发展做了三件事:
一是提倡空运,努力宣传,改变了公众对空运的看法;二是制成第一架全金属上单翼客机;三是率先建设一个现代化机场,促进了美国庞大航空网络的形成。
至于把福特带进航空圈的人,那就是斯托特。多年后,他回忆说:“我这一生为航空事业做过的一件最伟大的事,就是把福特先生拖了进来!”
实际上,福特不仅关心汽车,早在上世纪20年代,当飞机还被看作少数“敢死队员”在天空耍杂技的工具时,他就预见到飞机将成为人类未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并为飞机的普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汽车大王的远见卓识
在亨利·福特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埃德赛尔·福特16岁时就用一台福特汽车的发动机制造了一架单翼飞机。为了帮助儿子完成这一“壮举”,亨利·福特特地派了3名汽车工程师听小福特调遣。虽然他们制造的飞机在试飞滑跑时撞毁在一棵大树上,但福特父子和飞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经过大战的洗礼,问世仅15年的飞机在军事作战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证明。战争结束后,各主要交战国有大量解甲归田的飞行员和闲置的飞机,没有人知道这些飞机和飞行员在和平时期能派上什么用场。
这时,一个名叫威廉·布什内尔·斯托特的人走上历史舞台。斯托特对机械很着迷,在汽车领域小有成就之后开始进入航空领域。最初,他在德国容克斯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设计过几种全金属飞机,但都不太成功。尽管遭受不少挫折,斯托特仍然对航空充满热情,决心要研制一架够大、够舒适和安全的飞机。他坚信飞机终究会在运输体系内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研制飞机可是一件很花钱的事。为此,斯托特四处寻求经济支持。有一天,埃德赛尔·福特接到一封招股函,其中有一段话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我想向您筹集1000美元,但我只能答应您一件事,那就是您将永远再也见不着这笔钱了!”
对于埃德赛尔·福特而言,这样的信一天不知会收到多少,有些恐怕连看都不看就扔进纸篓了。但斯托特的这封信,他非但没有扔,反而寄上自己的1000美元支票一张,同时还奉上他大名鼎鼎的老爸的一张1000美元支票。福特父子的这一举动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和羽翼未丰的航空工业联系在了一起。
就这样,斯托特在底特律工商界拉到了20000美元赞助,于1922年成立了斯托特金属飞机公司,着手开发飞机。公司名字中包含“金属”两个字是因为当时世界上大部分飞机还是以木材和蒙布为主要制造材料,坚固的全金属飞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民用航空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生产厂附近必须有飞机场。1924年夏,斯托特和福特父子交谈,激发起两人对飞机的极大热情。亨利·福特当场就答应提供260英亩土地,但有一个条件:要把飞机场建成“全世界最好的机场”。
机场建成后,果然够气派,有宽90米、长1040米的跑道,还有为过境飞行员准备的宽阔的机棚和房舍以及存储各种零备件的仓库。这些都堪称航空史上的“第一”。福特父子十分高兴,让人用白色碎石在地上拼出“FORD”(福特)场名,每个字母足有60米长,在几千米高空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1925年,福特汽车公司斥资50万美元收购了斯托特公司的全部股份,公司的全称改成了“福特汽车公司斯托特金属飞机分公司”,埃德赛尔·福特则成为新公司的总裁。当人们听说福特父子也涉足航空时,他们对“航空时代即将来临”的说法也就深信不疑了。
“福特三发”闪亮登场
斯托特的公司在被福特汽车公司兼并之前,研制过单发的斯托特2-AT,1924年投入使用,共生产11架。埃德赛尔·福特接管公司后,曾对装3台寇蒂斯-莱特公司气冷星形发动机的斯托特3-AT寄予厚望。然而,当它在1926年1月首飞时,却暴露出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埃德赛尔·福特很生气,要求斯托特离开飞机设计岗位。
随后,斯托特3-AT的所有设计图纸被送到福特工程实验室。但蹊跷的是,斯托特工厂突然发生火灾,整个工厂和停放在里面的飞机化为灰烬,其中就包括3-AT的原型机。福特重建了斯托特飞机工厂,同时还雇佣了包括詹姆斯·麦克唐纳(后来的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创始人)在内的几名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来参与3-AT的重新设计。
1926年6月,福特4-AT Trimotor研制成功。这个名字里,AT意为“航空运输”(Air Transport),而“Trimotor”表示“三台发动机”,后人就称这种飞机为“福特三发”,俗称“锡鹅”或“铁皮鹅”。
最初生产的4-AT装3台莱特公司的气冷星形发动机。乘员3人,驾驶、副驾驶、空乘各一人,外加8~9名乘客。后来改进的5-AT装功率更大的普惠公司发动机。各型飞机都采用铝瓦楞铁机身和机翼。与当时的很多飞机不同,福特三发的控制舵面也是用波纹金属制造的。
和福特公司的汽车、拖拉机等产品一样,其飞机也设计得很好,价钱不贵,也比较可靠。金属结构和简洁的系统相结合,使之获得皮实耐用的声誉。福特三发的日常维护比较简单,大都可以在野外完成,地面工作人员借助梯子搭成的平台就可以维护发动机。
客观地说,采用全金属结构并不是福特三发的创新,但它确实比同时代流行的标准结构更先进。从外形上看,福特三发很像荷兰的福克F.VII三发飞机,但与之不同的是,福特三发是全金属的,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运输机”。
福特三发的金属结构、三台大功率发动机和座舱内舒适的设备给人一种安全感,再加上“福特”这块金字招牌,几乎在一夜之间,福特三发便成为最受航空公司欢迎的飞机。有的公司即使只买到一架,也先开航再说。1928年,公司卖出36架,1929年增加到86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扩建厂房,扩招员工1600人,一个月可以生产18架,几乎和汽车生产一样,飞机生产流水线也有了雏形。 总统竞选乘坐三发飞机
为了在公众中宣传空中旅行的可靠性,福特公司发起了“福特杯全美飞行可靠性大赛”,从1925~1931年连续举办了7届。1925年第一届大赛的总航程3040千米,有20架飞机参赛,在10个城市起降。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亨利·福特亲自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从1928年起,福特公司用17种广告资料,在全美10家全国性杂志上连续刊登了一年半广告。广告内容全是亨利·福特自己的创意。
这次宣传大获成功,商业航班的机票全部卖光不说,还预售出300%的机票。全美各州地方政府连忙核拨预算,兴建机场,惟恐落在后面,进不了美国城市间正在构建的空运网络。
此时,斯托特和福特父子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各自开办了航空运输公司。斯托特创建的斯托特航空服务公司是美国第一家承办定期客运航班的公司,福特航空运输公司则在迪尔伯恩、芝加哥和克利夫兰三个机场之间承运货物。
福特三发对美国商业航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后一些大名鼎鼎的航空公司,如泛美航空公司、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波音航空运输公司等都是它的第一批用户。
在福特三发飞机投入运营不久,“横贯大陆航空运输公司”(TAT)就成立了,利用该机提供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运输服务。1929年7月7日,TAT开始提供横贯美国大陆的旅行服务。
这是一次耗时51小时的火车和飞机联合旅行。由于受到飞机不能夜航的限制,旅客第一段乘火车从纽约到俄亥俄州的哥伦布过夜。接着,在哥伦布港机场登上飞机,起飞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圣路易斯、堪萨斯、威契塔经停,到达俄克拉荷马州韦诺卡。然后,在韦诺卡换乘圣塔菲铁路过一夜到新墨西哥州克洛维斯,从那里再飞往阿尔伯克基、温斯洛、洛杉矶或旧金山。当时的口号是“驾驭飞机和火车”,从纽约到洛杉矶的单程票价(包括每次列车上的下铺)是338美元。
当年,有不少重要飞行都是用福特三发飞的,大大提高了福特三发飞机的美誉度。例如,1927年生产的一架4-AT,在美国和墨西哥飞行登记号是C-1077,有几年在加拿大的登记号是G-CARC。查尔斯·林德伯格和美国女飞行家阿米莉亚·埃尔哈特等知名人士都飞过它。从美国到墨西哥城的第一次商业飞行是它完成的;第一次飞上加拿大落基山的商业飞行也是它。“专门制造头条新闻”成了福特三发的商标。
1929年11月,美国极地探险家理查德·伯德(领航员)、机长贝恩特·巴尔肯和另外两名乘员(副驾驶和摄影师)驾驶一架福特三发飞机第一次飞到南极上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总统时也乘过福特三发飞机,这是美国总统竞选中第一次动用飞机,取代了传统的“吹哨停车”的火车旅行。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对航空业造成严重影响,福特不得不从航空事业上急流勇退。
首先,受经济萧条的影响,坐得起飞机的人越来越少,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大幅降低,福特三发飞机销路大减,从1929年巅峰时期的86架下降到1932年的2架,福特飞机分公司累计亏损达到600万美元。
其次,在汽车市场上与福特公司激烈竞争的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反攻,危及福特汽车的生意,迫使福特父子不得不收缩战线。
再次,自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飞机设计有了新的进步。1933年,波音公司推出了波音247。该机是一架全金属、双发、悬臂下单翼飞机,装两台普惠公司“黄蜂”发动机,机上采用的新设备包括自动驾驶仪、气压除冰装置、变距螺旋桨和可收放起落架等,具备了现代客机的基本特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现代化客机。
随后,道格拉斯公司也相继推出DC-2、DC-3等机型,速度达到320千米/小时,而福特三发的速度只有160~190千米/小时,新飞机一登场立即抢走了大部分市场。
尽管福特父子最终退出了航空市场,但应该承认福特三发在美国航空史上曾经发挥过的开路先锋的作用。福特作为“汽车大王”,为航空发展做了三件事:
一是提倡空运,努力宣传,改变了公众对空运的看法;二是制成第一架全金属上单翼客机;三是率先建设一个现代化机场,促进了美国庞大航空网络的形成。
至于把福特带进航空圈的人,那就是斯托特。多年后,他回忆说:“我这一生为航空事业做过的一件最伟大的事,就是把福特先生拖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