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三)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 霜
  许俊文
  ①在我的记忆里,霜总是和生活的艰难紧紧连在一起。
  ②幼时家境贫寒,常为衣食发愁。秋夜里,只要一听到大雁的叫声,母亲的脸上就会浮起一层愁云。大雁嘎咕一叫,霜就随着到来了。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最听不得雁叫,寒雁一叫,她就没有了睡眠,倚着床头轻轻叹息。尽管她的叹息声压得很低,但熟睡中的父亲还是感觉到了,他心事烦乱地翻着身,然后兀自坐在黑暗中,一口接着一口把烟锅抽得嗞嗞直响。母亲有些于心不忍,悄悄掀开草帘的一角,朝窗外看了看,外边黑得像一口古井。她缩回了身子,温温地说,再迷盹一会儿,到时辰我叫你。嗯。父亲含糊地应着,然而他还是摸黑下了床。不一会儿,院子里便响起嚓嚓的磨镰声。这时,母亲摸索着燃起油灯,从油漆斑驳的柜子里翻出一件破旧的棉衣,借着微弱的光亮,一针一线地缝补着。
  ③好静好长的“白露为霜”之夜哟,父亲嚓嚓的磨镰声总是在寅时响起,母亲昏黄的小油灯总是伴着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那过客似的雁声总是轮番给我的梦投下一片片阴影。忽一夜,诉愁的雁声消失了,我蜷曲在土炕上,一觉醒来,但见母亲的小油灯依然亮着,而疲惫的母亲却靠着床头已打起了微鼾,长长的麻线仍缠绕在手上。在她的枕边,摆着几双新做的棉鞋和几顶红色绒帽。绒帽是带有焐耳的那一种,想必是父亲卖山草为他的儿女买回的。我悄悄地从被窝里抽出一只手,抓一顶扣在头上,一种少有的激动折磨着我脆弱、敏感的神经,我第一回失眠了。
  ④万籁俱寂的寒夜里,一缕游丝般的鸡鸣起自远处,亦逝之远处,然而母亲还是听得十分真切,她轻轻掀起窗上的草帘,一股寒光注满了屋子,那光白中泛青,像是从刀刃上发出的,自然有了某种逼人的硬度。月亮好亮啊!我意识模糊地咕哝了一声。母亲没有理会我,她垂手立在窗前,好像在埋怨谁,又好像是自责,这么浓的霜,怎么就穿一双草鞋呢?我猛然想起梦中的磨镰声,想起踏霜进山的父亲,在这霜天霜地里,他手中挥舞的那柄草镰,此时又不知响在哪一个山坡?
  ⑤草帘垂落,屋子里复归于黑暗,艾蒿的苦香和烟气从灶膛里窜出来,在老屋里四处弥漫。那是母亲在为她的儿女准备早餐。此时,我小小的心里,盛满了说不清是贫寒的温馨,还是温馨的贫寒,仿佛有一簇烛焰投射在冰块上,有一种凄凉的暖意在我的心中摇曳,并将我的身心紧紧地包裹着。这种来自阴阳两极的气息,在我的身上悄悄地融合,调和出一种平实、冲淡的品性。我在日后漫长的人生之旅中,含辛而不觉其苦、啖饴犹思世道之艰可能就来自它吧。
  ⑥那条布着霜痕的毛道,从我的豆村通往二十里外的一座古镇去,我在这条毛道上整整走过了五年的求学时光。关于这条毛道的许多际遇和感触,大都已被岁月的积尘深深地掩埋了,唯独那银霜,至今依然留在我的记忆里。一个人踏霜而行,呼吸着芒刺般冷凝的空气,心是异常明净的。此时,天上银河一抹,七星低垂,一如贫妇的霜月纤纤瘦瘦,不知是操劳过度,还是愁绪萦怀,它没有夏月的润朗,秋月的圆融,刚走出地平线就衰老了,单薄的身影使人担心它能否走完这铺满寒霜的旅程。霜月仿佛并不介意自己衰微的生命,它将仅有的一点光投洒在我的身上,而且丝毫没有希图报答之意。这纤瘦、衰微的月儿,多像我那“白发望霜天”的慈母,她总是在每一个寒彻的霜晨默默地为我弄炊,默默地把家中最好的食物装进我的饭囊,然后默默地把我送到村外,默默地立在霜痕斑驳的石桥上,目送着我踏着那条通往古镇、通往希望所在的毛道……
  ⑦有一天,我顶着纤瘦的霜月,走过溜滑的霜桥,踏着寒霜闪烁的毛道走向梦幻般的远方。此一去行踪飘忽,山高水远,故乡遂成了梦中的幻影;此一去所求多多,所得了了,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沉重,走得十分艰难。这时,我望一眼苍穹的霜月,闻几声远山的寒樵,胸中便袭来一股温温的情愫。也许我的寻觅一无所获,也许我的期冀无法捕捉,但是,我不能停下越走越沉的脚步,尽管我的身后没有鞭子。
  ⑧只有孜孜地追寻。
  ⑨背负着纤纤霜月,聆听着悠悠樵声……
  (选自《散文》,有删节)
  1. 从全文看,文章第①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中国地图
  高鹏程
  ①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鲜亮的事物。
  ②“究竟是怎么回事?”终于,在外婆家,我忍不住问呆立在地图边的三舅。三舅没有说话,用手指了指,让我自己看。
  ③地图上,从小小的平峰镇出发,一些用铅笔画的歪歪扭扭的曲线,慢慢延伸到了四面八方:山西、浙江、上海、新疆、广东……经过简短而漫长的跋涉后,圈住了一些字体或大或小的地名。
  ④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在山西沁水挖煤的是大表兄;远嫁新疆的是二表妹;云南昭通的是三表弟媳妇的老家,如今,他们又双双在浙江西塘打工……我也看到了自己借以谋生的——浙江象山。我的这些穷亲戚们,大字不识几个,老家粗糙的方言,也不适合他们表达什么细腻的感情。他们只是把对每一个亲人的牵挂,用一根瓜蔓一样的铅笔线,以一种具体而虚幻的方式维系在地图上。
  ⑤中国地图,原来还可以是我们某个人情感分布的地图。某些陌生的区域和地名,因为是亲人所在而不断变得熟知起来。比照“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或者,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属于我们的“亲人分布图”吧!
  ⑥我想,我的这些穷亲戚们串门、相聚时,可能就会凑到这张中国地图前,指点着说这里那里距离的远近,说这里那里各自在远方的儿女的近况。而一说“这里那里”,是否就有天涯咫尺之感,甚至亲人音容如在眼前了呢?
  ⑦我的不识字的三舅,年迈的三舅,我的胸怀祖国的三舅,站在地图前看起来就像一个将军正指挥着自己的士兵南征北战、东奔西走——不,他其实更像一只衰老的蜘蛛,用眼光抚摸着自己用蛛网围成的疆域。
  ⑧在广东某地,有几个涂得最黑最重的黑圈——这是他最小的女儿辗转打工的地方——因为讨不到工钱,她已有三年多没有回家……
  ⑨在热闹的过年鞭炮齐鸣之后,在喧闹的亲朋好友散尽之后,在这个昏暗的小屋里,三舅会以怎样的神情凝视着地图下方的某个地名?他的思绪会怎样一次次地坐上南去的火车,循着这条简短而漫长的曲线,在他有限的关于南方繁华世界的信息中,去看望女儿生活的城市,看见女儿忙碌、疲惫的身影……抑或还有快乐的满足的笑容?而每次“探望”回来,他又会怀着什么心情,拿起铅笔,在这个他十分陌生却已经变得熟悉的点上又加上重重的一圈?……
  ⑩“阿舅,还是让小妹回来好了……”
  “啊……”三舅仿佛从梦中惊醒了一般,但他用力挥了挥手,下决心似地说,“什么话!”
  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选自《散文》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1. 如何理解第段表现出来的人物情感。
其他文献
一些同学常常抱怨老师家长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整天只是要求他们学习,没有自由呼吸的时间和空间,而目前社会的激烈竞争又使他们对未来的生存缺少信心。因此,进入高中后,当老师不再像初中那样“压”着的时候,一些同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些同学在学习遭受挫折时,往往就会缺少继续前行的动力。我们不提倡给同学们增添过多的负担,但必要的压力是应该有的。下面的这则故事也许能带给你一些启示
期刊
读·时文Du·Shi Wen【时文呈现】  6月26日,一段题为“临沂现女版药家鑫撞人后拦路阻止救援”的视频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在这段长达5分17秒的视频中,记录着“肇事女司机脱光了衣服,躺在救护车前,阻止救护车进入小区施救,甚至当小姑娘被抱上救护车后,她还曾把孩子从车上抢下来”。小区邻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视频中“阻止救人”的内容。据了解,该案最终导致4岁女孩被宣布不治,妈妈仍未脱离
期刊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
期刊
【考点分析】  文言虚词考查的重点是理解词语的意义,难点是理解词语的用法。15个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有多种含义,复习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江苏高考虽没有单独设题考查虚词和文言句式,但不能不提防出现虚词单独命题的可能。  【知识汇总】  要求掌握的15个文言虚词按其用法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兼词六类。  一、 代词:而、何、其、若、焉
期刊
【热点展示】  “被消费”的刘洋  6月17日傍晚,在“神女”刘洋老家的村子里,100多位乡亲、记者和刘洋的五爷爷刘天才聚在一起,观看“神九”发射直播。自从刘洋备选“神九”航天员的消息传出,刘天才说,他至今已经接待了约500名记者。(摘自《新闻晚报》6月18日)  随着神州九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刘洋这个名字瞬间享誉全国,不过,刘洋这段事件的曝光率异乎寻常地高,与刘洋的故乡河南省林州市也有密切关系—
期刊
推荐人语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中的乡关,依稀隐约,烟波浩淼,然而,“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作家王开岭如是说。不要走得太快了,请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一起沿着乡间的小径与流水,去寻味追思飞花与月光中那久远的逝水流光,重拾一份本真而诗意的生存状态。让心灵去远游,往昔的美好与当下的生活交相辉映,在一次次寻找生命止泊
期刊
名著概述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集了他在1918~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起初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不周山》15篇小说,到了1930年第13次印刷时,拿掉了《不周山》,也就剩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14篇小说。《呐喊》冲破了文坛的寂寞,喊出了具有启蒙色彩的反封建的强烈
期刊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 ①矰:短箭。 缴:系箭的丝绳。  1. 此诗的“诗眼”应是哪个字?试结合全篇析之。  2. “孤雁”这一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低”“冷”二字,有什么作用?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期刊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 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
期刊
①两年前,我曾经到过蒙特瑞半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