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113—01
引例:设x,y满足约束条件x+y-2?0,
x-2y-2?0,
2x-y+2?0,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变式1.求z=(x+3)2+(y-3)2的取值范围。
变式2.求在可行域内整点(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的个数。
一、几何画板课件的制作
(1)制作可行域。绘图?定义坐标系?绘制新函数?输入-x+2?边界x+y-2=0。分别输入x-1与2x+2,绘制边界x-2y-2=0与2x-y+2=0。
(2)依次两两选中边界,构造交点,度量坐标,依次选择三个交点,构造三角形内部。
(3)按照“文件?文档选项?增加页?复制”的流程,将第一页复制,得到课件的第二、三、四页。打开第二页,在x轴上构造点D,过D做x轴的垂线j,在j上构造点E, 隐藏j, 构造线段DE,度量E点纵坐标,将标签设置为a。同法构造线段FG及G的纵坐标z。在第二页中按照“绘制新函数?输入ax+z”的流程,得到y=ax+z的图象,构造y=ax+z与y轴的交点H。如图1所示。
二、几何画板的使用
1. 引例的解决(截距模型与斜率模型相结合)。z=y-ax中的z为直线y=ax+z的纵截距,a为斜率。在第二页课件中,上下拖动点E改变a,发现直线绕着H旋转。特别地,当a<0时,直线为一、三象限走向,从左往右呈上升趋势,当a<0时,直线为二、四象限走向,从左往右呈下降趋势,当a增大时,直线绕着H逆时针旋转。上下拖动点G改变z,发现直线在上下平行平移,特别地,当z增大时,直线向上平移,当z减小时,直线向下平移。
首先拖动点G,使直线平行平移经过B点,此时z达到了最大值,即点B为z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此时最优解是唯一的。其次拖动点E,当a=-1或a=2时,直线y=ax+z分别与边界x+y-2=0或2x-y+2=0重合,z在线段AB或BC上的任意点处取得最大值,从而最优解为无数个,不唯一。
2. 变式1的解决(距离模型)。方程z=(x+3)2+(y-3)2表示以(-3,3)为圆心(-3,3),半径为的圆或点(-3,3)。打开课件的第三页,构造点I(-3,3),选中“圆工具”,以I为圆心构造圆,拖动控制圆大小的点J,发现当圆I与边界2x-y+2=0相切时,半径最小;当圆I经过点当圆A时,半径最大。于是分别利用点到线或点到点的距离公式,知()min=,()max=,所以?z?34。如图2所示。
3. 变式2的解决。打开课件的第四页,分别构造点(-2,0),(-1,0),(0,0),(1,0),(2,0),并过这些点构造x轴的垂线,再构造点(0,-1),(0,-2),(0,1),(0,2)并过这些点构造y轴的垂线,发现这些垂线之间形成了若干个交点(整点),发现共有9个整点在可行域中。如图3所示。
三、使用几何画板的利与弊
1. 节约时间的同时忽略了数学思维过程。教师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可将在黑板上画可行域的时间调整到课前,分散了教师的负担与工作量,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如果用几何画板直接给学生呈现画好的可行域,会让学生忽略了构造可行域的数学过程,所以对于初学者,教师最好在利用几何画板時展现画可行域的过程,而对于高三备考的学生而言,可直接呈现最终画好的可行域。
2. 有助于提供思路但不能代替动手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对参数的控制,达到了动态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很容易地观察到“平移、旋转、扩大”与参数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得到诸如“距离最大、截距最大”等问题的条件。然而,最大(小)值是多少,这需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不能因为利用几何画板的辅助功能而忽略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3. 几何画板的使用建立在对数学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课件的制作需要较为深厚的数学基础。其次,几何画板将代数问题几何化,这就要求我们明确问题中量的几何意义。最后,“存在即合理”,要充分重视“数”与“形”的高度统一,要将观察的图形,能够进行严格的数学推理。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113—01
引例:设x,y满足约束条件x+y-2?0,
x-2y-2?0,
2x-y+2?0,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变式1.求z=(x+3)2+(y-3)2的取值范围。
变式2.求在可行域内整点(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的个数。
一、几何画板课件的制作
(1)制作可行域。绘图?定义坐标系?绘制新函数?输入-x+2?边界x+y-2=0。分别输入x-1与2x+2,绘制边界x-2y-2=0与2x-y+2=0。
(2)依次两两选中边界,构造交点,度量坐标,依次选择三个交点,构造三角形内部。
(3)按照“文件?文档选项?增加页?复制”的流程,将第一页复制,得到课件的第二、三、四页。打开第二页,在x轴上构造点D,过D做x轴的垂线j,在j上构造点E, 隐藏j, 构造线段DE,度量E点纵坐标,将标签设置为a。同法构造线段FG及G的纵坐标z。在第二页中按照“绘制新函数?输入ax+z”的流程,得到y=ax+z的图象,构造y=ax+z与y轴的交点H。如图1所示。
二、几何画板的使用
1. 引例的解决(截距模型与斜率模型相结合)。z=y-ax中的z为直线y=ax+z的纵截距,a为斜率。在第二页课件中,上下拖动点E改变a,发现直线绕着H旋转。特别地,当a<0时,直线为一、三象限走向,从左往右呈上升趋势,当a<0时,直线为二、四象限走向,从左往右呈下降趋势,当a增大时,直线绕着H逆时针旋转。上下拖动点G改变z,发现直线在上下平行平移,特别地,当z增大时,直线向上平移,当z减小时,直线向下平移。
首先拖动点G,使直线平行平移经过B点,此时z达到了最大值,即点B为z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此时最优解是唯一的。其次拖动点E,当a=-1或a=2时,直线y=ax+z分别与边界x+y-2=0或2x-y+2=0重合,z在线段AB或BC上的任意点处取得最大值,从而最优解为无数个,不唯一。
2. 变式1的解决(距离模型)。方程z=(x+3)2+(y-3)2表示以(-3,3)为圆心(-3,3),半径为的圆或点(-3,3)。打开课件的第三页,构造点I(-3,3),选中“圆工具”,以I为圆心构造圆,拖动控制圆大小的点J,发现当圆I与边界2x-y+2=0相切时,半径最小;当圆I经过点当圆A时,半径最大。于是分别利用点到线或点到点的距离公式,知()min=,()max=,所以?z?34。如图2所示。
3. 变式2的解决。打开课件的第四页,分别构造点(-2,0),(-1,0),(0,0),(1,0),(2,0),并过这些点构造x轴的垂线,再构造点(0,-1),(0,-2),(0,1),(0,2)并过这些点构造y轴的垂线,发现这些垂线之间形成了若干个交点(整点),发现共有9个整点在可行域中。如图3所示。
三、使用几何画板的利与弊
1. 节约时间的同时忽略了数学思维过程。教师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可将在黑板上画可行域的时间调整到课前,分散了教师的负担与工作量,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如果用几何画板直接给学生呈现画好的可行域,会让学生忽略了构造可行域的数学过程,所以对于初学者,教师最好在利用几何画板時展现画可行域的过程,而对于高三备考的学生而言,可直接呈现最终画好的可行域。
2. 有助于提供思路但不能代替动手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对参数的控制,达到了动态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很容易地观察到“平移、旋转、扩大”与参数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得到诸如“距离最大、截距最大”等问题的条件。然而,最大(小)值是多少,这需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不能因为利用几何画板的辅助功能而忽略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3. 几何画板的使用建立在对数学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课件的制作需要较为深厚的数学基础。其次,几何画板将代数问题几何化,这就要求我们明确问题中量的几何意义。最后,“存在即合理”,要充分重视“数”与“形”的高度统一,要将观察的图形,能够进行严格的数学推理。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