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昔日稷下之学的盛极一时,到如今素质教育的方兴未艾,中国的教育长河已经蜿蜒流淌了几千年,时而沉静低缓,时而激情澎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时事如何变迁,教育大河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总是有鲜活的力量注入其中,使其活力常在,始终奔腾向前。
厘清教育现状,播撒教育真情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始建于1928年,是一所由农村中心校演变而来的区教委直属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教师46人,学生519人,其中,88.8%的学生来自打工者家庭。学校调查显示,一些家长忙于生计“重养轻教”,管理孩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持久性的方式方法,导致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墨守成规,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一切,都为永顺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阻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明确了“多彩自主”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为每个孩子的多彩人生打好底色”的办学理念,通过全面构建“自主教育”体系,营造主动、发展、快乐的良好学校氛围,让学生“自尊、自主、自律、自强”,实现了“环境人文化、管理人本化、教师专业化、教育自主化”的办学目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特色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研为主抓手,逐步形成了“自主教育”特色五环体系,即:确立一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立足两个领域——自主课堂、生本教育;依托一个载体——教科研;创建一个氛围——主动、发展、快乐。八十八载栉风沐雨,八十八载砥砺前行,如今的永顺小学已发展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义务教育阶段窗口学校。
丰富自主内涵,培育阳光学子
“只有在整体工作中做系统思考,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始终保持全局观念,带领全校师生努力打造完整、系统的“自主教育”体系,不断丰富“自主教育”的内涵,全面构建“我主动、我发展、我快乐”的学生文化,培养学生“阳光自信、勤勉自立”的优秀品格,全方位、多角度为孩子的成长奠基。
营造清新活泼的“自主”环境 学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两带、三园、一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两带:校外文化宣传带、校内文化宣传带;三园:铭志园、自强园、知礼园;一区:教学楼文化区。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层层分解,无论是彰显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创意墙,还是教学楼中寓意“推开自主之门”的手印墙,抑或是每班教室门外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平凡与伟大、培养其观察动手能力及责任感的“袋袋花”,以及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都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具有永顺特色的“自主文化场”,真是时时励志,处处育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 学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出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彰显。一是以多种形式促使习惯养成。深化“一校一班一习惯”活动,对学生进行楼道行走、卫生清扫维护、节约用水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践行行为规范,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以浓郁书香丰厚学生的生命底蕴。一方面,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不但修建了图书馆、完善了班级图书角,还利用家长会,通过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个人读、集体读、做读书笔记、进行总结交流等活动,将读书活动与课题的研究、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对于学生,除开设专门的读书课外,还设置了晨读、午读,并开展了手抄报评比、“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比赛、“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专项课外阅读比赛、班级阅读卡创意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检验学生的读书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将经典诵读作为有效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学校大屏幕每周滚动播放两首古诗,每天下早读时自动播放一首“古诗词歌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学校还规定,每周三早读时间为古诗诵读时间,每班每月抽出一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各班还利用语文课的精彩3分钟时间,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古诗。此外,学校相继开展了古诗诵读亲子赛、“读美德故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动等,以文化为学生的精神打底。
三是通过“自主管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少先队组织的日常事务全部实行自主化管理。充分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各项自主教育特色活动,如亲子擂台故事竞赛、中秋赛诗会、放飞理想的风筝比赛以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等,每次活动均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每学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队仪式,学校都会举行重大活动,记录学生成长的重要时刻。每年的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特定节日,学校还会以“爱”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长辈、爱学校、爱祖国等教育。学校倾力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平台,通过“风向标”电视台、校园广播、督察小队以及五星级班集体、五星好少年评选等活动,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创造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天地。
无论是“自主课堂”的打造、“自主环境”的构建、“自主活动”的开展,抑或是“自主管理”的实施,都体现了共同的宗旨,即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借力教育科研,助力教师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的思考王国。”而教育科研和校本研修,正是激发教师头脑风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2011年,永顺小学开始与北京教科院合作,并成为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在领导与专家的引领与帮助下,学校不但明确了“自主教育”的办学方向,更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教科研和教师培训体系,最大限度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感受到职业发展的幸福,也使学校前行的步伐更加笃定稳健。 以课堂教学为培训重点,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学校特意聘请朱懋勋教授、张翔兰教授等来校对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并定期请专家来校听评课,开展教材分析的培训。学校一改过去专家评课唱独角戏的状况,均要求同学科、同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评课,使一言堂变为众言堂,充分凸显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另外,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全新教学模式推进领导小组。抓好“教师、教研组、校级”三个层面的培训,倾力为教师搭建激励平台、帮扶平台、学习平台、成长平台,让教师提升课标研读功、教材分析功、教学设计功、基础基本功、反思提升功,使教师准确把握重难点,精心优化教学内容,做到“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会的、不讲老师讲了还不会的);精心优化教学方法,突出“两性”(趣味性、自主性);精心预设课堂生成,精心设计练习,从而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目标明,过程优,活动实,反馈勤,讲练精,效果好”的高质高效课。
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促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学校规范了课题管理,以“实施自主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研究”为核心,德育、教学分别制定了子课题,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研究专题,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制定了自己的研究突破点,从而形成了“学校—部门—教研组—教师”的四级课题体系。学校打破学科界限,成立了校教科研小组,以“打造高效的自主课堂”为着力点,着眼于“基于教师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多元智能课堂评价”等教科研专题的研究。同时,校本教研活动坚持“示范课引领带动——研究课突破创新——常态课落实提高——研讨会提升总结”的教研思路,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专家讲座、课例研讨、反思交流、教学评优、经验分享等校本研讨活动,激扬教师智慧,使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共建共享精彩高效的自主课堂、智慧课堂、成长课堂。
以加强反思为主要途径,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永顺人将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时时记在心头。教师不断丰富反思内容,既有对教育理念的反思,也有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反思。反思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撰写反思札记、组内观摩研讨、自看视频反思等。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反思札记,每月总结案例在校内交流,学校还将部分中青年教师的课录下来,让教师观看录像,使教师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如,学校一名英语教师在观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感叹自己对学生缺乏耐心与信任。她在反思中写道:“过去经常想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去说、去尝试,但总觉得学生不够熟练,掌握的太少。今天真正放手后,我惊叹学生说了这么多句子,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看来学生的潜能还是很大的,只要放手,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放出异彩!”由此可见,实践加反思,使教师及时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在吐故纳新中,不断超越自我,也促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校自主特色的落实。
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校本培训为途径,教师的职业状态和综合素养实现了质的蜕变与升华:老教师由盲目教学到带着研究重点走进课堂,实现了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克服了职业倦怠;新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缩短了成长周期。学校也借助教育科研,迈出了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步伐。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能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差的现状,永顺小学从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入手,制定了“基于自主性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通过“高效自主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自主”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自主成长,学校以“我自主,我快乐”为主题,以“自主选择,全员参与”为原则,开发了6本自主教育校本教材,每本教材均包括“自主学习、自主交往、自主合作、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主评价”几个板块。在此基础上,学校采取普及与提高结合、兴趣培养与特长发展结合、自主选择与社团选拔结合的“三结合”策略,跨年级、跨班级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书法、绘画、剪贴、简笔画、摄影、七巧板、科技、街舞等二十多个兴趣小组,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发展需求。学校还以综合实践课程改革为契机,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每个年级增加活动项目,分别增设了彩陶、葫芦丝、科技制作、太极扇等实践课程。目前,学校活动课程增加至31门,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尊重个性、培养特长的目标。
实施系列改革,营造浓厚“自主”氛围 一是改革课堂结构,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自我。四至六年级课堂教学按照1:3进行,即:教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集体交流时间不低于30分钟,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一至三年级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自主学习的范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依法”自主,形成能力。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注重向学生传授系列学习方法,恰当而有效的学法使学生在反复运用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择优”自主,展现自我。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最强的我”,另外,答题分难易、作业分层次、教学多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四是实施任务驱动,让学生“合作”自主,完善人格。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设计成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进行组间评价。如,四年级英语《let’s go》一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句型,在小组中编一个出行计划,小组成员积极合作,互帮互助,将所学句型进行了综合运用。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尽享英语学习的乐趣,还发展了交际能力。五是注重赏识激励,让学生“评价”自主,体验成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高见”,允许他们“参政”“议政”,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构建特色模式,全面落实“自主”教学 在学校的引领下,教师构建了自主课堂的四步研究框架,即“评价激学趣——问题喻学思——模式导学法——放手促学能”,力求使学生“学习有方、表达有法、思维有序、理解有度”。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定位,历经“体验感知定位——典型引路研讨——全员推广研磨——展示评价提升”四个发展阶段,逐步构建了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先学 自主课堂(以学为主、以学定教) 课后提升。课前先学:通过先学的过程做好“热身”,教师将课堂中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转变成为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自主课堂: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展示等,实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学习方式。课后提升:通过常规性作业、自主性分层作业、实践性作业等方式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认知的再次丰富和拓展提升。
除此之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在低年级开展了“以教带学”的研究,即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中年级开展了“以教导学”研究,重预习指导和学习方法归纳,通过讲练结合,达到学以致用。高年级开展了“以学定教”的研究,教师在课前以问题的形式提供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标记疑难进行质疑。同时,各学科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如数学课堂模式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师生释疑——练习巩固——小结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独立学习——情景设置——讨论与交流——评议归纳——实践应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标——学——讲——练——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究其宗旨归为:教师着眼于诱导,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让学生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让学生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学校还开展了“课前精彩三分钟”的探索实践,每节课开始前由一名或一组同学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预习的知识或自己的特长,以不同的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精彩三分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有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评价方式,拓展精彩“自主”空间 教师采取升级式评价、动态式评价、赏识性评价、导向性评价、交互式评价、情感式评价、小组式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评价中找到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乐于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校还建立了将鼓励合作和个体奋斗相结合的团队考核评价机制。每天各班根据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评出“参与之星”“精彩之星”“进步之星”“小组之星”“幸福之星”,进而每周评出年级之星,每月评出学校之星。将学习小组的评价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每学期层层评选优胜学习小组,学校统一进行表彰与奖励。如此,通过多元评价制度,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让成长、成功的喜悦与学生如影随形。
在“自主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凸显,生命活力和创造潜力得以充分激扬,良好的习惯和素养不断生成。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成为了幸福的创造者、研究者、播种者。“会倾听,勤思考,善合作,敢质疑”的学风得以形成并不断强化,成为学校鲜明的教育“标签”。
特色铸就品牌,创新喜结硕果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几年来,学校以“自主教育”为依托,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如今,走进这方洒满阳光的校园,再也不见孩子自卑的神情和怯懦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如花绽放的笑脸,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教育图景。仅一年时间,学校教师就在市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31项,学生获市区级奖励77项,学校获集体奖14项。同时,学校相继承担了多项市区级活动,如通州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通州区多元智能项目研讨会等。学校经验在会上交流,多名教师做了课堂展示,区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天道酬勤”,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示范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校”“通州区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树立了优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吹尽狂沙始见金,如今的永顺小学,以其良好的形象、显著的进步、鲜明的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思想精髓和核心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以确认儿童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促进儿童的自主发展为根本,以研究儿童的学习天性、本能、特点、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使之获得真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百年后,先贤的教育思想在永顺校园中得以落地生根,使孩子们能够享受快乐童年,开启精彩人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大流动大迁徙日益加剧,如何使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未来,永顺小学将八十八载的文化积淀和办学历史融化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引领永顺人迈着从容、稳健、优雅的步伐,去迎接崭新的每一天。此刻,让我们聆听永顺探索的铿锵足音,追寻他们前行的足迹,静待每一个生命的绽放……
近几年来,来我校参加活动的校外同仁感叹:“走进永顺小学,让我们感到震撼,震撼于学校面貌的巨大变化,震撼于学生们的出色表现,震撼于老师们的精堪技艺!” 家长们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认同感逐渐增强,从家长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可以看出,家长对学校的赞誉度逐渐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界领导、同仁重新定位了永顺小学。
厘清教育现状,播撒教育真情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始建于1928年,是一所由农村中心校演变而来的区教委直属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教师46人,学生519人,其中,88.8%的学生来自打工者家庭。学校调查显示,一些家长忙于生计“重养轻教”,管理孩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持久性的方式方法,导致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墨守成规,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一切,都为永顺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阻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明确了“多彩自主”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为每个孩子的多彩人生打好底色”的办学理念,通过全面构建“自主教育”体系,营造主动、发展、快乐的良好学校氛围,让学生“自尊、自主、自律、自强”,实现了“环境人文化、管理人本化、教师专业化、教育自主化”的办学目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特色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研为主抓手,逐步形成了“自主教育”特色五环体系,即:确立一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立足两个领域——自主课堂、生本教育;依托一个载体——教科研;创建一个氛围——主动、发展、快乐。八十八载栉风沐雨,八十八载砥砺前行,如今的永顺小学已发展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义务教育阶段窗口学校。
丰富自主内涵,培育阳光学子
“只有在整体工作中做系统思考,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始终保持全局观念,带领全校师生努力打造完整、系统的“自主教育”体系,不断丰富“自主教育”的内涵,全面构建“我主动、我发展、我快乐”的学生文化,培养学生“阳光自信、勤勉自立”的优秀品格,全方位、多角度为孩子的成长奠基。
营造清新活泼的“自主”环境 学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两带、三园、一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两带:校外文化宣传带、校内文化宣传带;三园:铭志园、自强园、知礼园;一区:教学楼文化区。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层层分解,无论是彰显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创意墙,还是教学楼中寓意“推开自主之门”的手印墙,抑或是每班教室门外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平凡与伟大、培养其观察动手能力及责任感的“袋袋花”,以及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都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具有永顺特色的“自主文化场”,真是时时励志,处处育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 学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出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彰显。一是以多种形式促使习惯养成。深化“一校一班一习惯”活动,对学生进行楼道行走、卫生清扫维护、节约用水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践行行为规范,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以浓郁书香丰厚学生的生命底蕴。一方面,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不但修建了图书馆、完善了班级图书角,还利用家长会,通过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个人读、集体读、做读书笔记、进行总结交流等活动,将读书活动与课题的研究、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对于学生,除开设专门的读书课外,还设置了晨读、午读,并开展了手抄报评比、“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比赛、“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专项课外阅读比赛、班级阅读卡创意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检验学生的读书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将经典诵读作为有效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学校大屏幕每周滚动播放两首古诗,每天下早读时自动播放一首“古诗词歌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学校还规定,每周三早读时间为古诗诵读时间,每班每月抽出一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各班还利用语文课的精彩3分钟时间,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古诗。此外,学校相继开展了古诗诵读亲子赛、“读美德故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动等,以文化为学生的精神打底。
三是通过“自主管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少先队组织的日常事务全部实行自主化管理。充分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各项自主教育特色活动,如亲子擂台故事竞赛、中秋赛诗会、放飞理想的风筝比赛以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等,每次活动均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每学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队仪式,学校都会举行重大活动,记录学生成长的重要时刻。每年的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特定节日,学校还会以“爱”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长辈、爱学校、爱祖国等教育。学校倾力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平台,通过“风向标”电视台、校园广播、督察小队以及五星级班集体、五星好少年评选等活动,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创造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天地。
无论是“自主课堂”的打造、“自主环境”的构建、“自主活动”的开展,抑或是“自主管理”的实施,都体现了共同的宗旨,即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借力教育科研,助力教师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的思考王国。”而教育科研和校本研修,正是激发教师头脑风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2011年,永顺小学开始与北京教科院合作,并成为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在领导与专家的引领与帮助下,学校不但明确了“自主教育”的办学方向,更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教科研和教师培训体系,最大限度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感受到职业发展的幸福,也使学校前行的步伐更加笃定稳健。 以课堂教学为培训重点,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学校特意聘请朱懋勋教授、张翔兰教授等来校对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并定期请专家来校听评课,开展教材分析的培训。学校一改过去专家评课唱独角戏的状况,均要求同学科、同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评课,使一言堂变为众言堂,充分凸显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另外,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全新教学模式推进领导小组。抓好“教师、教研组、校级”三个层面的培训,倾力为教师搭建激励平台、帮扶平台、学习平台、成长平台,让教师提升课标研读功、教材分析功、教学设计功、基础基本功、反思提升功,使教师准确把握重难点,精心优化教学内容,做到“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会的、不讲老师讲了还不会的);精心优化教学方法,突出“两性”(趣味性、自主性);精心预设课堂生成,精心设计练习,从而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目标明,过程优,活动实,反馈勤,讲练精,效果好”的高质高效课。
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促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学校规范了课题管理,以“实施自主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研究”为核心,德育、教学分别制定了子课题,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研究专题,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制定了自己的研究突破点,从而形成了“学校—部门—教研组—教师”的四级课题体系。学校打破学科界限,成立了校教科研小组,以“打造高效的自主课堂”为着力点,着眼于“基于教师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多元智能课堂评价”等教科研专题的研究。同时,校本教研活动坚持“示范课引领带动——研究课突破创新——常态课落实提高——研讨会提升总结”的教研思路,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专家讲座、课例研讨、反思交流、教学评优、经验分享等校本研讨活动,激扬教师智慧,使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共建共享精彩高效的自主课堂、智慧课堂、成长课堂。
以加强反思为主要途径,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永顺人将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时时记在心头。教师不断丰富反思内容,既有对教育理念的反思,也有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反思。反思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撰写反思札记、组内观摩研讨、自看视频反思等。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反思札记,每月总结案例在校内交流,学校还将部分中青年教师的课录下来,让教师观看录像,使教师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如,学校一名英语教师在观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感叹自己对学生缺乏耐心与信任。她在反思中写道:“过去经常想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去说、去尝试,但总觉得学生不够熟练,掌握的太少。今天真正放手后,我惊叹学生说了这么多句子,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看来学生的潜能还是很大的,只要放手,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放出异彩!”由此可见,实践加反思,使教师及时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在吐故纳新中,不断超越自我,也促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校自主特色的落实。
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校本培训为途径,教师的职业状态和综合素养实现了质的蜕变与升华:老教师由盲目教学到带着研究重点走进课堂,实现了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克服了职业倦怠;新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缩短了成长周期。学校也借助教育科研,迈出了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步伐。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能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差的现状,永顺小学从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入手,制定了“基于自主性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通过“高效自主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自主”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自主成长,学校以“我自主,我快乐”为主题,以“自主选择,全员参与”为原则,开发了6本自主教育校本教材,每本教材均包括“自主学习、自主交往、自主合作、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主评价”几个板块。在此基础上,学校采取普及与提高结合、兴趣培养与特长发展结合、自主选择与社团选拔结合的“三结合”策略,跨年级、跨班级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书法、绘画、剪贴、简笔画、摄影、七巧板、科技、街舞等二十多个兴趣小组,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发展需求。学校还以综合实践课程改革为契机,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每个年级增加活动项目,分别增设了彩陶、葫芦丝、科技制作、太极扇等实践课程。目前,学校活动课程增加至31门,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尊重个性、培养特长的目标。
实施系列改革,营造浓厚“自主”氛围 一是改革课堂结构,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自我。四至六年级课堂教学按照1:3进行,即:教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集体交流时间不低于30分钟,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一至三年级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自主学习的范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依法”自主,形成能力。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注重向学生传授系列学习方法,恰当而有效的学法使学生在反复运用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择优”自主,展现自我。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最强的我”,另外,答题分难易、作业分层次、教学多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四是实施任务驱动,让学生“合作”自主,完善人格。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设计成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进行组间评价。如,四年级英语《let’s go》一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句型,在小组中编一个出行计划,小组成员积极合作,互帮互助,将所学句型进行了综合运用。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尽享英语学习的乐趣,还发展了交际能力。五是注重赏识激励,让学生“评价”自主,体验成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高见”,允许他们“参政”“议政”,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构建特色模式,全面落实“自主”教学 在学校的引领下,教师构建了自主课堂的四步研究框架,即“评价激学趣——问题喻学思——模式导学法——放手促学能”,力求使学生“学习有方、表达有法、思维有序、理解有度”。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定位,历经“体验感知定位——典型引路研讨——全员推广研磨——展示评价提升”四个发展阶段,逐步构建了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先学 自主课堂(以学为主、以学定教) 课后提升。课前先学:通过先学的过程做好“热身”,教师将课堂中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转变成为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自主课堂: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展示等,实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学习方式。课后提升:通过常规性作业、自主性分层作业、实践性作业等方式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认知的再次丰富和拓展提升。
除此之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在低年级开展了“以教带学”的研究,即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中年级开展了“以教导学”研究,重预习指导和学习方法归纳,通过讲练结合,达到学以致用。高年级开展了“以学定教”的研究,教师在课前以问题的形式提供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标记疑难进行质疑。同时,各学科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如数学课堂模式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师生释疑——练习巩固——小结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独立学习——情景设置——讨论与交流——评议归纳——实践应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标——学——讲——练——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究其宗旨归为:教师着眼于诱导,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让学生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让学生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学校还开展了“课前精彩三分钟”的探索实践,每节课开始前由一名或一组同学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预习的知识或自己的特长,以不同的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精彩三分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有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评价方式,拓展精彩“自主”空间 教师采取升级式评价、动态式评价、赏识性评价、导向性评价、交互式评价、情感式评价、小组式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评价中找到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乐于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校还建立了将鼓励合作和个体奋斗相结合的团队考核评价机制。每天各班根据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评出“参与之星”“精彩之星”“进步之星”“小组之星”“幸福之星”,进而每周评出年级之星,每月评出学校之星。将学习小组的评价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每学期层层评选优胜学习小组,学校统一进行表彰与奖励。如此,通过多元评价制度,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让成长、成功的喜悦与学生如影随形。
在“自主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凸显,生命活力和创造潜力得以充分激扬,良好的习惯和素养不断生成。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成为了幸福的创造者、研究者、播种者。“会倾听,勤思考,善合作,敢质疑”的学风得以形成并不断强化,成为学校鲜明的教育“标签”。
特色铸就品牌,创新喜结硕果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几年来,学校以“自主教育”为依托,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如今,走进这方洒满阳光的校园,再也不见孩子自卑的神情和怯懦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如花绽放的笑脸,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教育图景。仅一年时间,学校教师就在市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31项,学生获市区级奖励77项,学校获集体奖14项。同时,学校相继承担了多项市区级活动,如通州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通州区多元智能项目研讨会等。学校经验在会上交流,多名教师做了课堂展示,区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天道酬勤”,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示范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校”“通州区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树立了优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吹尽狂沙始见金,如今的永顺小学,以其良好的形象、显著的进步、鲜明的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思想精髓和核心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以确认儿童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促进儿童的自主发展为根本,以研究儿童的学习天性、本能、特点、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使之获得真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百年后,先贤的教育思想在永顺校园中得以落地生根,使孩子们能够享受快乐童年,开启精彩人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大流动大迁徙日益加剧,如何使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未来,永顺小学将八十八载的文化积淀和办学历史融化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引领永顺人迈着从容、稳健、优雅的步伐,去迎接崭新的每一天。此刻,让我们聆听永顺探索的铿锵足音,追寻他们前行的足迹,静待每一个生命的绽放……
近几年来,来我校参加活动的校外同仁感叹:“走进永顺小学,让我们感到震撼,震撼于学校面貌的巨大变化,震撼于学生们的出色表现,震撼于老师们的精堪技艺!” 家长们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认同感逐渐增强,从家长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可以看出,家长对学校的赞誉度逐渐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界领导、同仁重新定位了永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