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不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习惯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和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此,新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在各校实施着。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下面就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学习习惯。
一、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1.教师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有随便打断、插话等。有做到老师要求的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一颗星;如果表现不好的就给予批评或在评比表上画个三角号,表示特别不认真,须努力。
2.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3.教学中要经常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兴奋不已影响听课的时候,我会站着不动,用严肃的表情看着他们。谁做得最好,神情最专注就请他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上课要坐好来认真听讲。有时也会提问一些不举手的学生,让他们复述别人的问题或解法。当他是本节课第一次出现不会复述的,给予警告,这样他就知道自己错了。同时,提醒全班学生要认真听讲,下一个再被叫到,不会复述的,要在他的评价表上画三角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全班学生都会认真听讲。
二、阅读课本的习惯
1.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课后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刚开始,预习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细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采用问答式,思考题等方式。
三、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希莱特尔说:“ 教育最主要的是教会人们思考。”……这些名人名言都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不断汲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武器!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尤为重要。课改后的教材在编写上重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今年使用的北师大教材还特别安排了“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整本教材的编写特别强调让学生发现规律。例如:第二册“生活中的数”,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在数数的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而是出现四位小朋友在数数,每人都说了三个数,还有三个数让学生接着数。他们不仅有正着数的,还有倒着数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发现规律,才能正确填数。再看比大小的练习题53-36( )54-36、57+38( )57+34用常规的方法是算出左边式子的得数与右边式子的得数后进行大小的比较。而这些题目都可以不用计算,通过认真思考发现规律后直接比较。刚开始有些学生不爱动脑筋,都喜欢去计算。因此我就组织了几次比赛,让学生感觉到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规律,很快完成计算。这样大家都会认真思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认真作业的习惯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今天教的是乘法,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乘法,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的知识;能够正确、迅速地 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具有计算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思考”指向:数感、符号感的培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解决问题”则强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以前的应用题,现在改为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创设一个情境,遇到了问题,怎么解决呢?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的适当引导等解决了问题。在学生掌握了方法后,不是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识记知识,而是运用于实际,真正理解掌握知识。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也就达到了我们教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习惯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和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此,新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在各校实施着。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下面就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学习习惯。
一、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1.教师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有随便打断、插话等。有做到老师要求的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一颗星;如果表现不好的就给予批评或在评比表上画个三角号,表示特别不认真,须努力。
2.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3.教学中要经常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兴奋不已影响听课的时候,我会站着不动,用严肃的表情看着他们。谁做得最好,神情最专注就请他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上课要坐好来认真听讲。有时也会提问一些不举手的学生,让他们复述别人的问题或解法。当他是本节课第一次出现不会复述的,给予警告,这样他就知道自己错了。同时,提醒全班学生要认真听讲,下一个再被叫到,不会复述的,要在他的评价表上画三角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全班学生都会认真听讲。
二、阅读课本的习惯
1.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课后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刚开始,预习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细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采用问答式,思考题等方式。
三、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希莱特尔说:“ 教育最主要的是教会人们思考。”……这些名人名言都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不断汲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武器!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尤为重要。课改后的教材在编写上重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今年使用的北师大教材还特别安排了“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整本教材的编写特别强调让学生发现规律。例如:第二册“生活中的数”,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在数数的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而是出现四位小朋友在数数,每人都说了三个数,还有三个数让学生接着数。他们不仅有正着数的,还有倒着数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发现规律,才能正确填数。再看比大小的练习题53-36( )54-36、57+38( )57+34用常规的方法是算出左边式子的得数与右边式子的得数后进行大小的比较。而这些题目都可以不用计算,通过认真思考发现规律后直接比较。刚开始有些学生不爱动脑筋,都喜欢去计算。因此我就组织了几次比赛,让学生感觉到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规律,很快完成计算。这样大家都会认真思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认真作业的习惯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今天教的是乘法,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乘法,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的知识;能够正确、迅速地 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具有计算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思考”指向:数感、符号感的培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解决问题”则强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以前的应用题,现在改为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创设一个情境,遇到了问题,怎么解决呢?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的适当引导等解决了问题。在学生掌握了方法后,不是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识记知识,而是运用于实际,真正理解掌握知识。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也就达到了我们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