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探索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谈谈我的做法。
一、对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认识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
二、对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创新的高度出发,以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应该首先从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巩固练习、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等方面入手,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形成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逐步形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学生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去开展观察、记忆、联想、辨析、比较等思维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1.预先了解要掌握哪些内容,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达到的目标;了解和阅读相关内容,回顾熟悉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知识。
2.旧知回顾,明确新知识所涉及到的已学过的内容,这些内容恰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巩固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完成预习习题,通过预习能自主解决一些问题。
3.新知预学,学生预先学习新知识,体会学习内容并思考疑惑,提出问题并进行练习,学生通过预习能发现一些新问题,并及时作好批注,准备好所要提出的问题,为上课认真听课打好基础。
4.教师可事先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疑惑,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讨论。
(二)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寓教于乐,抓住知识生长点和与学生原有认知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启发,提出问题,设置情景,以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通过恰当的问题和情境设置,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反思并开展讨论,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轻松愉快的事。
其次,学生在听课时不仅要听老师讲课,还要听同学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再次,要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听”的同时,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中来。
(三)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潜能。
除了启发学生思考外,还要去“促”,促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去思考,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此时,我提出问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引起了学生再次思考。又如,在做“6.3班有学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这道题时,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后,共提出如下四种解答方法。
方法一: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
方法二:用方程方法解:X+2/3*X=50?或(1+2/3)*X=50
方法三: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
方法四: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
(四)养成注重实践的习惯。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有一个制作风车的手工活动,操作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学生首先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其次把正方形剪成四个三角形----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探索活动中,通过观察、感知、猜测,感受了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不仅注重了实践,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养成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一是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课堂作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学生知道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同时,作业反馈的信息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是要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要综合运用思考、查阅、实践、概括等能力;科学合理的家庭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三是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验算是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检验,也是对特定能力和技巧培养的重要手段。重点是掌握验算的技巧,快速发现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一、对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认识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
二、对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创新的高度出发,以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应该首先从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巩固练习、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等方面入手,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形成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逐步形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学生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去开展观察、记忆、联想、辨析、比较等思维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1.预先了解要掌握哪些内容,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达到的目标;了解和阅读相关内容,回顾熟悉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知识。
2.旧知回顾,明确新知识所涉及到的已学过的内容,这些内容恰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巩固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完成预习习题,通过预习能自主解决一些问题。
3.新知预学,学生预先学习新知识,体会学习内容并思考疑惑,提出问题并进行练习,学生通过预习能发现一些新问题,并及时作好批注,准备好所要提出的问题,为上课认真听课打好基础。
4.教师可事先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疑惑,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讨论。
(二)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寓教于乐,抓住知识生长点和与学生原有认知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启发,提出问题,设置情景,以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通过恰当的问题和情境设置,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反思并开展讨论,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轻松愉快的事。
其次,学生在听课时不仅要听老师讲课,还要听同学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再次,要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听”的同时,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中来。
(三)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潜能。
除了启发学生思考外,还要去“促”,促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去思考,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此时,我提出问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引起了学生再次思考。又如,在做“6.3班有学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这道题时,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后,共提出如下四种解答方法。
方法一: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
方法二:用方程方法解:X+2/3*X=50?或(1+2/3)*X=50
方法三: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
方法四: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
(四)养成注重实践的习惯。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有一个制作风车的手工活动,操作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学生首先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其次把正方形剪成四个三角形----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探索活动中,通过观察、感知、猜测,感受了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不仅注重了实践,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养成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一是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课堂作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学生知道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同时,作业反馈的信息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是要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要综合运用思考、查阅、实践、概括等能力;科学合理的家庭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三是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验算是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检验,也是对特定能力和技巧培养的重要手段。重点是掌握验算的技巧,快速发现其中的错误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