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承袭了历史上的美术教育。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先课堂理论、后作业实践”的传统设计教育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易于应付作业应付考试,其设计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升。随着经济时代的到來,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教育应提高对创新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在经济全球化中有竞争能力的设计人才。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服装设计教育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服装设计教育 专业人才 教育创新
中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从青涩到成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这一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设计骨干。一方面,大量服装专业毕业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很多领导、专家认为人才的严重匮乏,是我国服装业迈向更高层次的最大阻力,很多品牌老板对懂设计,通营销,具有良好语言沟通能力,善于捕捉信息的人才求之若渴。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尤其是教育创新的观念更是迫在眉睫。
一、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以往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设计的平台上,拿知识经济的标尺去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承袭了历史上的美术教育。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对设计人员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显著,服装设计教育应提高对创新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在经济全球化中有竞争能力的设计人才。
二、服装设计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1、对课程设置内容创新的思考。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而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与社会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学习是往往以被动的接受状态为主,他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以素描、色彩为主的写实技能训练上,往往忽视了设计的灵魂所在,即设计的创意。因此,有的学生的基础训练成绩较好,但在进入设计阶段就显得力不从心,其症结就在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个人建议教师在讲授时注重对想象创新能力、绘图表达能力、视觉判断力的综合运用,着重于分析、思考,强调脑、眼、手的并用,以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
在传统服装设计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求学生要画大量的效果图,强调各种人物的动态造型练习,加强色彩搭配能力训练。其间为了追求画面美观还可以允许学生进行夸张造型处理、创造一些不实用的色彩设计。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对以后的实际设计收效甚微,并使学生产生抵触、敷衍情绪。个人建议这些教学环节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教学,从相应的材质库、模型库中直接地调出造型、色彩、图案来强化训练,可大大节约人力资源。
2、 对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每一门课程都有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因而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有所区别。现今的大学生思维更为独特、思想更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较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例如,服饰图案课程可以在学生掌握图案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图像,选择一幅最为满意的摄影图片打印出来。首先对图片上的色彩进行归纳,整理成属于自己的色彩系统,而后利用图片中的形象进行变形设计,单色的线稿套以不同的色彩系统,得出多幅图案作品,最后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幅完成服装应用效果。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服饰图案的相关知识。
3、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位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崇尚艺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中国服装教育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距离”。如今,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懂工艺、懂板型、懂流行、懂营销运作的综合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三、趋势
现代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二维设计表达到三维实体再现的过程。如何紧跟国际设计教育的发展,如何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这对于广大设计教育者来说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来世界,具备审时度势、预测洞察力,具备全方位的国际化思想和度量,真正具有国际化理念的资本国际化运作人才,会成为最奇缺的人才。目前,我国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各界和各纺织服装高等院校正不断创造新的办学经验,深入总结探索既符合高校办学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思路和办法,加速纺织服装高校的健康发展。
服装设计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院校和任课教师共同努力,关注国际服装设计教育的新动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窠臼,建立与国际设计教育接轨的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扬中国独有的文化品格与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赵恺,卞颖星.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改革浅探[J]. 山东纺织经济. 2010(01).
[2] 俞仲文等.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
[3] 何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 2006, (7) .
[4] 高职服装教育教学研究[J]. 杨凤飞. 中国成人教育. 2007(07).
作者简介:刘超婧(198703),女,汉,福建南平,助教,本科,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福建省南平市,邮编353000
【关键词】 服装设计教育 专业人才 教育创新
中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从青涩到成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这一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设计骨干。一方面,大量服装专业毕业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很多领导、专家认为人才的严重匮乏,是我国服装业迈向更高层次的最大阻力,很多品牌老板对懂设计,通营销,具有良好语言沟通能力,善于捕捉信息的人才求之若渴。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尤其是教育创新的观念更是迫在眉睫。
一、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以往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设计的平台上,拿知识经济的标尺去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承袭了历史上的美术教育。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对设计人员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显著,服装设计教育应提高对创新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在经济全球化中有竞争能力的设计人才。
二、服装设计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1、对课程设置内容创新的思考。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而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与社会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学习是往往以被动的接受状态为主,他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以素描、色彩为主的写实技能训练上,往往忽视了设计的灵魂所在,即设计的创意。因此,有的学生的基础训练成绩较好,但在进入设计阶段就显得力不从心,其症结就在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个人建议教师在讲授时注重对想象创新能力、绘图表达能力、视觉判断力的综合运用,着重于分析、思考,强调脑、眼、手的并用,以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
在传统服装设计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求学生要画大量的效果图,强调各种人物的动态造型练习,加强色彩搭配能力训练。其间为了追求画面美观还可以允许学生进行夸张造型处理、创造一些不实用的色彩设计。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对以后的实际设计收效甚微,并使学生产生抵触、敷衍情绪。个人建议这些教学环节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教学,从相应的材质库、模型库中直接地调出造型、色彩、图案来强化训练,可大大节约人力资源。
2、 对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每一门课程都有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因而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有所区别。现今的大学生思维更为独特、思想更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较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例如,服饰图案课程可以在学生掌握图案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图像,选择一幅最为满意的摄影图片打印出来。首先对图片上的色彩进行归纳,整理成属于自己的色彩系统,而后利用图片中的形象进行变形设计,单色的线稿套以不同的色彩系统,得出多幅图案作品,最后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幅完成服装应用效果。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服饰图案的相关知识。
3、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位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崇尚艺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中国服装教育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距离”。如今,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懂工艺、懂板型、懂流行、懂营销运作的综合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三、趋势
现代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二维设计表达到三维实体再现的过程。如何紧跟国际设计教育的发展,如何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这对于广大设计教育者来说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来世界,具备审时度势、预测洞察力,具备全方位的国际化思想和度量,真正具有国际化理念的资本国际化运作人才,会成为最奇缺的人才。目前,我国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各界和各纺织服装高等院校正不断创造新的办学经验,深入总结探索既符合高校办学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思路和办法,加速纺织服装高校的健康发展。
服装设计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院校和任课教师共同努力,关注国际服装设计教育的新动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窠臼,建立与国际设计教育接轨的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扬中国独有的文化品格与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赵恺,卞颖星.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改革浅探[J]. 山东纺织经济. 2010(01).
[2] 俞仲文等.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
[3] 何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 2006, (7) .
[4] 高职服装教育教学研究[J]. 杨凤飞. 中国成人教育. 2007(07).
作者简介:刘超婧(198703),女,汉,福建南平,助教,本科,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福建省南平市,邮编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