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nd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方面,但学生怕写作文已是较突出的现象,究其原因,我们目前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太高是其中之一。另外,作文教学目前也仍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每逢作文训练,教师往往向学生提出一大串作文要求,似乎要在一夜之间让学生个个成为“作文高手”。孰不知“高处不胜寒”,因为这样的要求束缚了学生自由的心灵,捆住了学生灵巧的手脚,使他们不知所措。因此,作文教学泯灭了学生的作文信心和兴趣,必将走向死胡同。可见,要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激发其写作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深入了解,精心设计,应用各种手段,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目标适度,增强信心
  生活并不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意无意之间将自己所读背过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东拼西凑,或在文中胡编瞎造,一派假话空话,所以过高的习作要求以及硬拼凑已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戕害。
  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觉得,让他们害怕的作文其实同他们喜爱、感兴趣的美术、音乐、体育一样,也只是一种练习,是练习语言的表达,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我手写我口”嘛!只要是自己想说的,哪怕是芝麻一点小事,哪怕是三五句话,都可以写下来,写下来就是作文。这比学生不动脑筋东拼西凑或用改头换面的优秀作文交上来的效果更好。因为这样他们已渐渐步入教师布设的适度的习作氛围内了,这时,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走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理想境界(这里指作文修改)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必将大大地增强其写作信心。
  二、逐步引发,让学生乐意习作
  兴趣是开启学生习作能力的钥匙,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紧锁眉头地写,事倍功半,有了兴趣,心情愉快地写,事半功倍。所以,我们不能用“写有意义的事”去限制学生,我们只要能引领学生逐步写出事情的意义。如对于《我家的一个星期天》这个题目,不太可能所有学生家里都会有意义、有趣的事發生。学生只要能写出自己家的主要成员是怎样过星期天的即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硬性规定其字数要达到四百以上或一定要有意义的。才不会把学生仅有的一点习作信心和兴趣泯灭掉。反而,更应该适当地激励他们。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使学生有习作兴趣,教师应当在适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学生有了兴趣,面对着一次次的习作练习就不会马虎应付或是不知所措了。
  三、“画”写结合,让学生主动写作
  这里说到的“画”写结合是指绘画并给画配话。小学生从幼儿的依样葫芦到高年级的绘画时,都沉浸在一个比现实斑斓得多的世界里,这时也是学生最灵动的时刻,在绘画过程中也是他们最顺畅、最多灵感的思维状态。那么,让他们图画出一幅幅“故事”或“游览”的景色,再从画中涂乙习作——多带劲。如教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写一处秋天的景色时,我精心地组织学生来到田野、山坡观看、游览。期间,我让他们有序地绘画下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或“畅游”路线,然后写上几行小字(图画中的注释)就可。这样,图有了,画里字间,作文也差不多完成了,这便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动笔完成作文的兴趣。再如,在教学《二十年后的……》这次习作时,我先让学生图画出“二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学校”“二十年后的家乡”等的模样、外貌形象,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并加以详细的图说。这不,当学生们在完成一幅画的思路时习作的思路不也差不多完成了吗?这就比学生在优秀作文中生搬硬套的效果更理想。为行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并达到平时多练笔的要求,我刻意地让学生随身携带一本绘画本子,让他们随画随记,画写相随,慢慢地就养成主动动笔的好习惯。那么,随着兴趣的提高,学生又在肯动笔的状态下,他们的作文习作能力肯定又是一个提高。
  四、走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所以作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的作业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例如,教学《这件事我明白了……》时,我告诉学生无须着急完成,并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寻觅”生活的点滴,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不仅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且也有了兴趣完成作文了。
  作文本无定法,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由写作、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出独特的感受和心声,打破不必要的限制,给学生作文“松绑”,激发其写作兴趣,让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释放出来。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提出,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中,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体现综合性,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文本重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里的模块(Module)、文章段落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造性地改编、整合,从而建构成新的、具有实际意义和完整情景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个体或者群体,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实践。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
【摘要】音乐的教育功能及其体现的价值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初中音乐特长生进行必要的“情有独钟”,无论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是为进入高中阶段选修音乐以备高考,抑或是作为班级学习的“领头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音乐特长生既能带动本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为同学“贡献”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特长生;实践;素养;展示  音乐在人的内心世界能产生一种美的体验
【摘要】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本领,这种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靠训练,从小培养而成的。“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启蒙阶段、成长过程。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说好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说话能力;说话兴趣;语文素质  说话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使学生成为现代开拓型人才的源泉。小学生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靠日常
【摘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经过五年的精心设计和实践论证,终于创建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具有本地区和学校发展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这套体系中,课程改革是支撑,诚信建设是保障,计分评价是核心,过程管理是基础,星级评价是动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介绍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摘要】文章载有作者丰富的感情,揭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真实本质。 音乐依赖于美妙动人的旋律来触动听众。从通感的角度来看,修辞和音乐理论具有共性,它们具有支持和支持的优点。在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辅助教学的引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音乐之美;通感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承载作者感情真实流露,读者通过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神,以通感的角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新一代的教育愈发地重视起来。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语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的链接性,对创新实践教学更为重视,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改革举
【摘要】从小学升上初中,学生跨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很多学生都觉得小学时简单易学的数学一下子就变得抽象难学了,渐渐地就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一些在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学生、家长的焦虑和不安。因此,在七年级阶段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架起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的桥梁,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自如衔接, 保证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就成为我们初
【摘要】在日益强调教育教学改革的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活动进展得如火如荼,其中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是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利益需求共同结合下的产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日渐迸发出不可忽视的突出作用,对小学生,尤其是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作者自身教学的实践活动路径出发,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
【摘要】以“东江文化”为基础,以“研学旅行”为途径,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以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研究。坚持“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四大原则,从惠州本土文化出发,结合小学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研学旅行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东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小学  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依托惠州自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与逻辑性特点的重要学科,良好的运算及推理能力则是学好数学的有效保证。高中体育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培养其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体育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从高中体育生出发,重在探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达到促进学生体育水平与数学能力同步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育生;运算能力  对于高中体育生而言,提升自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