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我国是人口大国,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经费分担上占据了教育领域的一席之地。家庭对高等教育过热投资,主观跟风求学的心态,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风险。就业问题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着人民未来生活水平,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本综述收集多方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以方便后人深入研究。
一、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
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舒尔茨于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舒尔茨是从探索经济增长之谜而逐步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舒尔茨认为,传统的经济理论中漏掉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是家庭对学校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投入一定资源(如货币成本),以形成家庭成员的专业性人力资本,提高家庭人力资本存量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投资。
二、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 相关文献现状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以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问题为主题的有183篇,以它为篇名的只有59篇。其中发表年度看,从1996年至2013年关于此话题的文章逐年增加,2008年12篇为最多,今年仅有6篇。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一是说明目前关于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方面的研究还是有欠缺的,没有引起重视。二是高等教育投资在家庭方面有积极影响,但确实也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就业问题。
(二)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比重增加
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实践,家庭承担高等教育费用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罗云、王义在2008年第6期继续教育研究《我国家庭教育投资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中写到,家庭参入到高等教育投资中,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的可靠资金来源。在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国家财政支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承担部分高等教育费用,不仅弥补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也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武汉理工大学邱美凤在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大量图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经费在国家和家庭之间的投入比例情况得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经费中,学杂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增加,在教育经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在众多文章中,所描述的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出现的大小问题有很多,但综合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投资过度、教育过度与就业失衡、投资结构不合理等。
(一)投资数额占家庭总支出比重大,相对超标
在青岛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视角下的家庭教育投资风险研究》中,作者运用图表很清晰地描述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军民各类生活消费所占比例,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收费偏高。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汇报问题研究》一文中讲到,从1994年我国实行高校收费双轨制,至1997年并轨以来,家庭和个体对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加,这从我国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不断增长可见一斑。
(二)教育过度与就业失衡
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教育和就业的关系,两者之间如何均衡的问题。首先,提到最基本的就是教育过度的概念。宏观表现为知识性失业,它的主体是具备一定只是和专业技能的知识劳动者。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无工作机会,成为显性失业者;一是有受过高等教育劳动者屈就于就低层次的工作,即人才高消费,属于隐性失业者。
(三)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
家庭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前提是获得收益,但收益既包括现金收益,也包括非现金收益,例如声誉、社会地位、社会重视程度等。因此,家庭在进行教育投资时,即使了解技术岗位的就业前景和收益比起普通的高等教育要好,但是碍于高等教育带来的非现金收益要远远超出职业院校教育,因此家庭和个人会出现“逆向选择”,坚持选择高等教育投资。
四、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问题的建议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充满热情,而高校毕业生率持续走低的事实已充分说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就在我们身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越低其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家庭遭受的损失也越大同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多,总之,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大不仅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程度,而且容易对社会产生不安定因素。
在《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中,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罗云、王义认为,应该合理引导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规避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他们认为现阶段政府应依法履行适应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预算管理制度,这是治理乱收费的源头所在,也是依法保证高校学费稳定和家庭承担合理的高等教育费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汇报问题研究》一文中邱美凤认为,应该理智投资,理性择业。调整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心态,理性对待投资;调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要在就业问题上为子女施加任何压力;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继峰.论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和收益[J],陕西,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4月第26卷第4期
[2]罗云,王义.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兰州,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3]谢秀英,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基本动因探析,当代经济科学,2000,2:95~96
[4]唐昕,董维春,刘晓光,从投资风险角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2008,10,第7卷第5期
[5]西奥多·舒尔茨著,蒋斌等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一、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
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舒尔茨于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舒尔茨是从探索经济增长之谜而逐步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舒尔茨认为,传统的经济理论中漏掉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是家庭对学校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投入一定资源(如货币成本),以形成家庭成员的专业性人力资本,提高家庭人力资本存量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投资。
二、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 相关文献现状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以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问题为主题的有183篇,以它为篇名的只有59篇。其中发表年度看,从1996年至2013年关于此话题的文章逐年增加,2008年12篇为最多,今年仅有6篇。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一是说明目前关于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方面的研究还是有欠缺的,没有引起重视。二是高等教育投资在家庭方面有积极影响,但确实也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就业问题。
(二)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比重增加
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实践,家庭承担高等教育费用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罗云、王义在2008年第6期继续教育研究《我国家庭教育投资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中写到,家庭参入到高等教育投资中,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的可靠资金来源。在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国家财政支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承担部分高等教育费用,不仅弥补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也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武汉理工大学邱美凤在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大量图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经费在国家和家庭之间的投入比例情况得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经费中,学杂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增加,在教育经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在众多文章中,所描述的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出现的大小问题有很多,但综合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投资过度、教育过度与就业失衡、投资结构不合理等。
(一)投资数额占家庭总支出比重大,相对超标
在青岛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视角下的家庭教育投资风险研究》中,作者运用图表很清晰地描述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军民各类生活消费所占比例,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收费偏高。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汇报问题研究》一文中讲到,从1994年我国实行高校收费双轨制,至1997年并轨以来,家庭和个体对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加,这从我国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不断增长可见一斑。
(二)教育过度与就业失衡
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教育和就业的关系,两者之间如何均衡的问题。首先,提到最基本的就是教育过度的概念。宏观表现为知识性失业,它的主体是具备一定只是和专业技能的知识劳动者。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无工作机会,成为显性失业者;一是有受过高等教育劳动者屈就于就低层次的工作,即人才高消费,属于隐性失业者。
(三)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
家庭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前提是获得收益,但收益既包括现金收益,也包括非现金收益,例如声誉、社会地位、社会重视程度等。因此,家庭在进行教育投资时,即使了解技术岗位的就业前景和收益比起普通的高等教育要好,但是碍于高等教育带来的非现金收益要远远超出职业院校教育,因此家庭和个人会出现“逆向选择”,坚持选择高等教育投资。
四、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问题的建议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充满热情,而高校毕业生率持续走低的事实已充分说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就在我们身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越低其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家庭遭受的损失也越大同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多,总之,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大不仅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程度,而且容易对社会产生不安定因素。
在《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中,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罗云、王义认为,应该合理引导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规避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他们认为现阶段政府应依法履行适应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预算管理制度,这是治理乱收费的源头所在,也是依法保证高校学费稳定和家庭承担合理的高等教育费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汇报问题研究》一文中邱美凤认为,应该理智投资,理性择业。调整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心态,理性对待投资;调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要在就业问题上为子女施加任何压力;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继峰.论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和收益[J],陕西,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4月第26卷第4期
[2]罗云,王义.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兰州,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3]谢秀英,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基本动因探析,当代经济科学,2000,2:95~96
[4]唐昕,董维春,刘晓光,从投资风险角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2008,10,第7卷第5期
[5]西奥多·舒尔茨著,蒋斌等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