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工业文明“活化石”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7年起启动了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的申报与认定,并将其保护与利用纳入2018年底发布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02个工业遗产项目进入这一名单。从分布范围来看,首批通过认定的11个遗产项目分布于8个省区市,第二批通过认定的遗产项目数量增加至42个,分布范围扩大到18个省区市,第三批49处工业项目的分布范围则扩大到22个省区市,覆盖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及西藏自治区等地。涉及领域也从传统钢铁、矿产、交通等行业扩展到轻工业与食品加工业。


  今年4月,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开启。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申报范围再次扩展、针对性提高,强调了此前未入围的水运“大运河”沿线及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项目。
  细数近年来工业遗产相关政策及动作,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工业遗产保护正从“泛化”走向细化与分级,在政策护航之外,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挖掘与规模化发展同样提上了日程。
  2018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过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工业遗产摸底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存在工业遗产近千处。除了耳熟能详的景德镇国营宇宙瓷厂、茅台酒酿酒作坊、国营738厂等,还有更多工业文明“活化石”正在时间中沉睡,等待价值被唤醒的一天。
  保护:从民间呼吁走进国家政策
  洋务运动中的大量实业、二战间兴建的工厂、建国初期公私合营的产业、三线建设落地的钢铁建筑……近100多年的工业浪潮在中国大地留下数不尽的宝藏,见证并记录了前人筚路蓝缕之下近现代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开创之路。
  何为工业遗产?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城市工业遗产评价标准,但在工信部颁布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四个方面作为认定国家工业遗产的主要条件。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周岚提出,我国工业遗产形成有几个阶段:一是古代手工业时期,二是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民族工业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四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其中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工业遗产占比约2/3。
  随着工业升级和城市化转型,一大批老旧工厂停产搬迁、腾笼换鸟,随之而来的是这些重要工业遗产的消失困境。“‘遗产’越年轻,消失的速度就越快。近现代的工业遗产和古代文物相比,几乎每天都在被拆除。”吉林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曾痛惜到。
  《广州日报》曾在2014年报道,当地进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线索”的8处工业遗产除个别保留了残留建筑,大部分都已经被拆除;在重庆,曾经年產量1000吨规模的重庆啤酒厂石桥铺旧址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总投资20亿元的商业综合体;在沈阳,曾经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沈阳奉天纱厂绝大部分厂房、办公楼被拆除,失去了可以一窥当时纺织工业历史的价值……
  一边是破坏,一边是呼吁。早在2006年,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通过了我国首个倡导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无锡建议》,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颁布《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至此,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从民间走向国家层面,好消息频传——
  2016年12月,工信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工业文化资源调查、建立工业文化资源库;
  2017年12月起,工信部陆续公布几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更多工业遗产进入文物保护行列;
  2018年11月5日,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推行,为工业遗产保护增加了又一保障;
  2020年5月8日,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合作,将在未来3年,提供不少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推动工业文化产业发展;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业遗产具体推进路径,包括依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支持设立重要工业遗产博物馆、加快城市滨水地区港口和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和用地更新等。
  国家政策之下,地方的努力同样不可忽视。武汉、广州、大庆、黄石、邯郸等城市先后出台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法规,调查整理并颁布了地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其中2017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梳理各政策发布内容,对本地工业遗产的全面整理与挖掘成为先导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工业博物馆”建设成为工业遗产保留的重要方法,园区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文创研发等新形式的发展在各举措中得到支撑,包括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等的运用也被列入工业遗产保护升级技能。
  活化:新旧、异同、“皮”“馅”
  尽管工业遗产保护意识日渐提升,但因地位模糊,我国的工业遗产分散于文物、矿山公园和历史建筑三套体系之中,分别由文化、自然资源和住建部门管理。亟需一部统一且完善的工业遗产相关法律法规,为科学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法律保障与理论依据。
  立标准之外,打造一批典型、创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遗产项目也是推进工业遗产大规模利用的先行之力。“如果不能赋予保护与改造下的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能力,那么改造将失去意义,甚至加速其消亡。”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谨多次提醒。
  工业遗产不仅包括建筑、交通设施、生产设备等物质遗产,也包括记录城市历史文脉、工业精神的非物质遗产,二者的共同保护缺一不可。   “现在多个部门在搞工业遗产保护。我觉得做得有点泛,对遗产内涵和价值的挖掘与阐释还可以做得再精一些、再深入一些。”今年1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在《中国工业遗产示例:技术史视野中的工业遗产》新书发布及座谈会上直言,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皮”厚“馅”薄,甚至无“馅”的现象。
  从工业技术保护出发,张柏春理想中的“馅”包括产品、设计资料、工艺流程及其代表性的实物、机器设备和演示模型等。他强调,“要让观众了解产品是怎么被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用故事呈现出遗产的技术价值。”
  将视角扩大,“馅”也是各地在全国性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中“存异”的根本,要注意联系区域工业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发展规划、注入经济建设内容、避免同质化建设。
  在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几种模式中,工业旅游是不得不提的一环,在充分挖掘工业遗产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旅游宣传效应也提升了民众工业遗产保护的“自觉性”与当地社会效应。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是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在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下,黄石率先注意到自身工业遗产丰富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业,把资源“废矿”变旅游“富矿”。
  博物馆、园区、公园、文创园研发等模式同样在多地得到了示范应用。沈阳铸造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北京798艺术区、成都东郊记忆、上海的1933老场坊……无数工业遗址在城市功能更新中实现了价值重生。


  同样的,同质化竞争也随着此类模式的扩张而到来。有意见指出,工业遗产再利用要做好合理规划下的市场化开发,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像开办成体育场馆、养老中心、培训基地等,避免“一窝蜂”模仿。
  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线的首钢园被认为是当前工业遗产改造的优秀创新样本。
  在改造规划中,首钢园区将北区中部开辟为西十冬奥广场。通过对西十筒仓、制粉车间、燃气车间等工业遗存改造,为冬奥组委入驻提供办公、生活配套等综合服务。同时,北区将对精煤车间等工业遗存进行改造,建设速滑、花滑及冰壶3座国家队过渡期训练馆,以此从过去“城市污染源头”变身为集合工业与体育之美的绿色生态区。
  2010年,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较早的上海创新性提出让文化遗产服务世博会的理念,世博会园区内的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会博物馆都是江南造船厂原来的老厂房,求新造船厂、上钢三厂、南市发电厂等工业遗产也被作为场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园区内的重要建筑。在国内首次尝试了大型城市事件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
  求解:“一二线”与“三线”
  对工业遗产的改造与“活化”,大型城市往往倾向于打造为公共文化场所和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小型城市则更偏爱特色休闲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地标建筑。
  “工业遗产再利用中选择哪种业态,肯定是根据城市和社会需求来的。”张瑾曾以城市文创业举例,当前,一二线城市对于文化创意业态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在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几种模式中,建立文创园成为了一种主流改造模式;同时这些城市面临着高昂的土地成本,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工业遗产在城市改造设计之初,应该考虑如何提升造血能力,以“园”养“园”、以“园”兴“城”。


  “与一二线城市相比,邯郸这样的三线城市产业基礎比较薄弱,新兴产业需求有限,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策划与设计,利用好工业遗产的空间资源,引入契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产业,带动整个地区及城市的发展,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今年1月,第三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邯郸)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全过程咨询与设计分院副院长李匡就“三线”旧工业城市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此外,“三线”企业旧址作为独特的工业遗产,其保护与利用也需进一步讨论。出于保密的需要,“三线”企业往往建在山野中,在城市转型升级中较为滞后,因此保存了大量完整的遗址。下一步如何消解其原来生硬的产业和空间边界,将这些景观“污点”转变为新城镇格局下的景观亮点,成为当地产业焕新的目标和方向。
其他文献
在乐山犍为,世界唯一正常运营着的客运窄轨蒸汽火车“嘉阳小火车”越过山野平稳驶来;在绵阳梓潼,一批批游客流連在红色砖瓦小楼组成的“两弹城”;在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摇身一变成为众多文化产业园区的标杆和典范……  从1998年率先开展工业旅游,到2018年先后出台《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和《四川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再到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工业遗产评定,
期刊
作为全国首批中国软件名城,成都在全国软件产业版图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标杆城市,这与成都在软件行业中对高精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密切相关。  “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是为成都市培育和支持软件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首批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之一,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来)创始人林康表示,我们选择在成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都也会选择我们,帮助
期刊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数据融合时代,传统的固网安全边界被打破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但厂商的边界思维却没有消失。利用身份认证技术、VPN技术和沙箱技术,将信息安全的边界延伸到用户的终端上,成为了当前移动安全防护的主要思路。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SaaS(软件即服务)的软件逐步被广泛使用,社会化的沟通工具已经成为工作沟通、内外部协作的一部分,人们对互联网依赖的逐步提升,使得边界消失不再是一个地域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8月底,咪咕音乐有限公司推出咪咕音乐APP全新V7版本,将5G、VR等新技术融入软件应用,持续强化沉浸式视听娱乐体验,并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体验获得了OPPO应用商店至高荣誉——至美奖。  近年来,依托中国移动在5G方面技术与应用的先发优势,咪咕音乐在音乐、演艺、视频彩铃三大业务线条均开展了深层次的创新探索,抢跑5G音乐新赛道。  这一创新实践的背后耕耘者之一正是咪咕音乐产品中心总监曾轶
期刊
为发展数字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2020年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国家“十四五”發展新征程的基础之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规划,明确新形势下发展目标和任务;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
期刊
源于工业考古学的“工业遗产”一词火热非常,其承载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工业发展水平,当时代的洪流奔腾而至,如何让其在留存记忆、把握当下、畅想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就成关键。  按照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说法,“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只要规划得当,遗址仍可以以另一个身份重返舞台,利用其历史优势发挥独特的作用。”这当然适用于工业遗产的重
期刊
在全球能源供给进行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2019年氢能源产业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氢能首次明确被纳入能源统计报表。“这不仅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也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表示,被称作“人类的终极能源”的氢能具有清洁、高效等特点,与着力打造公园城市的成都不谋而合,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一以贯之的选择。  2020年6月,Tren
期刊
积累14年,在气象、制造、医疗、教育、农业甚至政务领域分别推出专业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后,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淞幸科技)在近日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9月1日,根据其官网公布信息,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组成的联合体确认中标工信部2020年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工业软件),标志着西部唯一国家级工
期刊
日前,成都召开第7次产业功能区大会,专题研究产业生态圈,部署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建设,成都芯谷则是其中的重要载体。成都芯谷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成都市政府共建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西南地区发展重点。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是在遵循成都“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的决策部署下,在成都芯谷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  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
期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重塑带来重大机遇。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的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合资共建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创中心)践行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家“新基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依托航天科工雄厚工业基础与产业资源优势,探索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新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