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左传》主要记载“祀”与“戎”为主的“国之大事”,女性的身影在其中相对暗淡。关于女性的事迹,出于政治教化的目的,作者往往把它放在更大事件的背景下叙述,让我们看到在当时男性为主导的政治舞台中,从来就不缺少女性的影响。
关键词:《左传》 女性 政治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左传》叙述了春秋乱世的生活情景,涉及人物约三千多个,其中女性一百五六十人。《左传》主要是从政治视角叙述这些女性,旨在表明:在男性主导的政治事件中,也有女性的深层影响。
一 具有政治才能的女性
进入《左传》视野的大都为贵族女性,她们往往知书达礼,其中不乏在政治方面有杰出才能者。由于男性占领政治舞台,这些女性往往成了幕后指导。典型的如楚武王夫人邓曼,简直就是武王的高级政治、军事参谋。桓公十三年春,楚斗伯比担心攻打罗国的将领骄傲而劝楚王增兵,楚王去和夫人商量,邓曼说:
“斗伯比之意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信用来镇抚普通百姓,以美德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莫敖有所畏惧……君王如果不加督察,他会轻率而不设防的吧!”
邓曼并未就事论事,而是借机对楚王进行政治方面的开导。庄公四年春,楚武王要攻打随国,但在军队发动后却又犹豫不决,对夫人说:
“我的心跳得厉害。”
邓曼感叹地说:
“君王的福禄尽了。满了就会动摇,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了,所以面临作战,将要发布重大的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军队没有什么亏损,而君王死在路上,这就是国家之福了。”
楚王于是出征,后死在树之下。邓曼在关键时刻以国家大局为重,坚定了楚王的决心。
晋文公夫人姜氏也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落难时流浪到齐国,一时有随遇而安的心态,随从谋划回国一事,树上的采桑女听到后向姜氏告密,姜氏把她杀了,对晋公子说:
“你有四方之志,泄密者我已杀掉了……走吧。贪图安乐,将一事无成。”
可公子还是不愿意走。姜氏便与子犯谋划,把他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归国称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不能说没有姜氏的一份功劳。
宋襄公夫人是一位能左右国君命运的弄权高手。她的孙子宋昭公无道,不以礼仪待她,她就依靠宋国公族清除昭公同党,最终派人杀死昭公。
卫定公夫人定姜的政治形象也比较丰满。劝谏定公接纳大夫孙林父,表明她能够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深谙为政之道;替孙林父确定占辞,表明她懂得军事;成公十四年,卫定公死,她见大子不哀而叹,认为卫国将大祸临头,表明了她的政治远见。
还有僖公二十三年所载的劝夫厚待落难晋公子的曹大夫僖负羁之妻,襄公十九年所载的劝齐侯不要“废常”而另立太子的仲子,庄公二十八年所载的劝楚令尹子元习武以强国的文夫人(息妫),这些女性虽只有一言半语,但仍能折射出她们的政治眼光。
二 政治纠纷中的后宫女性
封建礼教历来强调后宫不能参与政治,而事实上,后宫与朝庭就像幕后与台前的关系,后宫女性影响政治,便成了文学的一个主题。
女人一生有三个重要人物:父、夫、子。后宫女性卷入政治,常与这三人有关。母为其子,常卷入嫡庶之争,骊姬的故事比较典型,其事分见庄公二十八年、僖公四年。骊姬本是晋献公的一个宠妾,后来晋献公力排众议使她成了夫人。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奚齐能成为太子,她贿赂大臣,设计陷害群公子,迫使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夷吾等其他公子四散奔逃,使晋国陷入长达几十年的内乱。
文公七年所载的穆嬴的故事稍有不同。她的儿子本来是嫡子,应为太子,国君死后,君臣商讨要另立太子,于是她就“日抱大子以啼于朝”,说: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
又将小孩抱到权臣赵宣子的家中磕头哭诉,赵宣子没办法,便背着另一权臣先蔑而立了她的儿子为太子。
由于女性的特殊身份,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夫与父之间的矛盾,僖公二十二年载,秦怀嬴受秦穆公之命嫁给在秦国作人质的晋太子圉,当太子圉要逃回的时候,怀赢就遇到了一个两难的问题:是随丈夫一起逃,还是向秦穆公报告。“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怀嬴在父与夫的矛盾中采取了中立的态度。
我们发现,在父与夫的矛盾中,更多的女性偏向于父方。桓公十六年载,雍姬是郑大夫祭仲的女儿,是郑君的党羽雍纠的妻子。郑君要雍纠杀掉祭仲,雍姬知道消息后,陷入两难境地的她问其母“父与夫孰亲”,其母答以“人尽夫也,父一而已”,雍姬就舍弃了丈夫。“人尽夫也,父一而已”道出了春秋女性偏向“娘家人”的心理与社会现实依据:一是女性在父方长大,有情感基础;二是古代有休妻制度,被休女性仍要回到娘家;三是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往往也有父方的影响。
若是甥舅国之间的矛盾,多见偏向父国。僖公十五年载,秦晋韩原之战,秦军生擒晋惠公,秦君要杀掉晋君祭祖。秦穆姬是穆公夫人,同时又是晋惠公的姐姐,便拉着太子荦、儿子弘与女儿简璧,穿上孝服,登上柴堆准备自焚,说:
“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
秦穆公最终将晋惠公放回国。相同的故事还有僖公三十三年,秦晋之战中,晋国擒获秦军三员主将,晋文公夫人文嬴乃秦国女子,向晋文公请求释放三位主帅,说:
“其实是他们三人离间了秦晋两国关系,秦君也恨不得把他们吃了,不如把他们放回国,何劳您动手杀他们?”
晋君便把他们放走了。晋臣先轸知道后,对着晋君一边吐唾沫一边生气地骂:
“战士们辛辛苦苦在战场上抓获他们,妇人一句话就放掉了,毁伤战果而长敌人的志气,晋国不久就要灭亡了。”
三 政治婚姻中的女性
《左传》所载的婚姻大都是政治婚姻,也就是说,作者叙述婚姻事件,实际反映的是双方政治关系。关于政治婚姻的好处,以下两例可见一斑:
1 僖公二十一年,邾人灭须句,须句的国君便投奔鲁国,因为其女儿成风嫁为鲁国国君夫人。成风便对僖公说:
“保护弱小,是符合周礼的,蛮夷侵略中原,对我们是有害的,重振须句,可以修礼远祸。”
第二年鲁国就攻打邾国,让须句复国了。
2 昭公十八年,邾国袭击国,攻入都掠去大量财物人丁,包括君的女儿。夫人是宋国权臣向戌的女儿,通过向戌的请求,宋公于次年伐邾,“尽归俘”。
可见,女性的婚姻形式,往往成为平衡政治关系的筹码。僖公二十二年载,秦国嫁给为人质的晋太子圉的怀赢,就是秦穆公用来维系圉的绳索。当圉失去了其利用价值的时候,穆公便不顾及伦理,又把怀赢嫁给了圉的叔父晋文公。又如,成公十一年载,鲁国的声伯已经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施孝叔,可晋国的“来聘,求妇于声伯”,声伯就“夺施氏妇以与之”。声伯之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此前“公(鲁成公)至自晋。晋人以公为贰于楚,故止公。公请受盟,而后使归”。
在这种情况下,便有国与国之间的婚姻关系。文公十二年载:
“春,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
“绝”是休妻之意,就个人来讲,已经表明感情的破裂,无婚姻可言,看似矛盾的“无绝昏”是不断绝国家间的婚姻关系,这种抽象的婚姻关系其实是一种政治关系。既然婚姻只是一种形式,个人感情问题就被忽略。昭公三年载,晋国的韩起到齐国去迎娶齐侯的女儿。公孙虿用自己的女儿更换了齐侯的女儿,而把齐侯的女儿嫁给别人。有人问韩起,为什么被公孙虿骗了,仍接受他的女儿。韩起答道:
“我想要得到齐国,却反而疏远它的宠臣,有好处吗?”
因此,娶什么背景的妻子,也往往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桓公六年记载:郑太子忽两次拒绝与齐女的婚事,别人问他原因,他说:
“人各有藕,齐大,非吾藕也。”
“藕”即配偶。郑太子忽考虑的是日后不受大国的政治摆布。祭仲却是从外援的角度加以反对,桓公十一年:
“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
郑太子没听。结果事情的发展恰被祭仲所言中,在宋庄公的帮助下,宋雍氏之女雍所生之子被迎立即位,时为郑昭公的忽,被迫出奔于卫。
四 政治视角下的美貌女性
女性的美貌是男性的一个永恒话题,《左传》对女性的美貌也有所涉及,但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叙写,我们看到的主要是美丽的女性使男性争夺者乃至国家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因此在叙述故事时,作者很少直接写女性美丽的外表,而是通过政治事件的发展侧面表现。典型的有夏姬的故事,其事散见于宣公十年、成公二年、成公七年、昭公二十八年。夏姬本是陈大夫御叔之妻,国君陈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竟不避其子夏征舒之嫌而作乐于夏氏之家,结果都被夏征舒杀了。两年后,楚庄王以弑君之罪讨伐陈夏氏,为夏姬美貌所动,“欲纳夏姬”,被申公巫臣劝阻。后“子反欲取之”,申公巫臣又以夏姬是“不祥人”劝阻了。后来,楚王将夏姬送给连尹襄老,结果襄老死在,连尸体都无法得到。父亲尸骨未寒,襄老的儿子黑要竟然与自己的继母通奸。这时,巫臣出了一个计策:一面暗中向夏姬许诺,让她回到郑国(其娘家)而娶她;一面给她出主意,让她告诉楚王,说晋国已经将被俘的王子和襄老的遗体归还到了郑国,请楚国派使者带上自己去接回。楚王问巫臣,巫臣说可信,楚王便让巫臣带上夏姬出发了。巫臣处心积虑就是要娶夏姬为妻,为此不惜抛弃自己的家族,他带着夏姬投奔到晋国,做了大夫。后楚共王继位,子反由于娶夏姬一事怨巫臣,杀了巫臣的家族,巫臣从晋国给子反寄出书信,发誓要报复。后来巫臣出使到吴国,劝说吴国攻击楚国,此后吴楚发生多年的战争。有趣的是,夏姬的美貌还连累到自己后代女性的出嫁。晋国的叔向欲娶申公巫臣氏,其母极力反对,原因是其先人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甚美必有甚恶”,吓得叔向不敢娶。后来晋平公强迫他娶。叔向之母仍心存芥蒂,说他们生的男孩有“豺狼之声”,“狼子野心”,将祸及家族。
写得警醒的还有息妫的故事,其事分见于庄公十年、十四年。息侯从陈国娶息妫,路过蔡国,蔡侯以“吾姨”的理由拦下相见且无理。激怒的息侯设计,要求楚王攻打息国,息国向蔡国求救而顺理成章攻蔡,果然,楚国俘虏了蔡侯。四年后,蔡侯又在楚王面前说息妫的美貌,楚王便找了个理由灭了息,将息妫带回做了夫人。
除了明取之外,女性的美色还可以暗求,若两者的关系不合于礼,便出现不正常的两性关系。《左传》有很大篇幅写不正常的两性关系,但作者并非就事论事,详细叙述事件本身,而是从提供政治借鉴出发,把它作为更宏观事件的原因,意在表明男女大防乃事关家国兴衰乱治。以下事例可见一斑。
鲁桓夫人文姜与齐侯兄妹相通,导致鲁桓公被杀(桓公十八年);哀姜通于共仲,欲立共仲为君,共仲便将鲁闵公杀掉了(闵公二年);齐声孟子由于与庆克相通,而致“刖鲍牵而逐高无咎。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叛”(成公十七年);齐庄公被弑乃因齐崔杼之妻棠姜美,“庄公通焉,骤如崔氏”,崔杼“遂弑之”(襄公二十五年);季姒与饔人檀相通,导致展与夜姑被杀(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康子之妹与“季鲂侯通焉”,导致“齐侯怒,夏五月,齐鲍牧帅师伐我,取及阐”(哀公九年);卫夫人南子与宋朝通,“会于洮”,大子蒯聩要杀她而不成功,夫人告诉卫灵公,卫灵公“尽逐其党”,“大子奔宋”(定公十四年)。
《左传》叙述史实的目的是“惩恶而劝善”(成公十四年)。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左传》的整体著述目的,决定了其叙述女性形象也被淡化了性别和情感特征,而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兴亡,“匹妇”有责,让我们看到了在男性为主导的政治舞台上,从来就不缺少女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2]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作者简介:杜云辉,男,1967—,江西丰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左传》 女性 政治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左传》叙述了春秋乱世的生活情景,涉及人物约三千多个,其中女性一百五六十人。《左传》主要是从政治视角叙述这些女性,旨在表明:在男性主导的政治事件中,也有女性的深层影响。
一 具有政治才能的女性
进入《左传》视野的大都为贵族女性,她们往往知书达礼,其中不乏在政治方面有杰出才能者。由于男性占领政治舞台,这些女性往往成了幕后指导。典型的如楚武王夫人邓曼,简直就是武王的高级政治、军事参谋。桓公十三年春,楚斗伯比担心攻打罗国的将领骄傲而劝楚王增兵,楚王去和夫人商量,邓曼说:
“斗伯比之意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信用来镇抚普通百姓,以美德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莫敖有所畏惧……君王如果不加督察,他会轻率而不设防的吧!”
邓曼并未就事论事,而是借机对楚王进行政治方面的开导。庄公四年春,楚武王要攻打随国,但在军队发动后却又犹豫不决,对夫人说:
“我的心跳得厉害。”
邓曼感叹地说:
“君王的福禄尽了。满了就会动摇,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了,所以面临作战,将要发布重大的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军队没有什么亏损,而君王死在路上,这就是国家之福了。”
楚王于是出征,后死在树之下。邓曼在关键时刻以国家大局为重,坚定了楚王的决心。
晋文公夫人姜氏也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落难时流浪到齐国,一时有随遇而安的心态,随从谋划回国一事,树上的采桑女听到后向姜氏告密,姜氏把她杀了,对晋公子说:
“你有四方之志,泄密者我已杀掉了……走吧。贪图安乐,将一事无成。”
可公子还是不愿意走。姜氏便与子犯谋划,把他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归国称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不能说没有姜氏的一份功劳。
宋襄公夫人是一位能左右国君命运的弄权高手。她的孙子宋昭公无道,不以礼仪待她,她就依靠宋国公族清除昭公同党,最终派人杀死昭公。
卫定公夫人定姜的政治形象也比较丰满。劝谏定公接纳大夫孙林父,表明她能够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深谙为政之道;替孙林父确定占辞,表明她懂得军事;成公十四年,卫定公死,她见大子不哀而叹,认为卫国将大祸临头,表明了她的政治远见。
还有僖公二十三年所载的劝夫厚待落难晋公子的曹大夫僖负羁之妻,襄公十九年所载的劝齐侯不要“废常”而另立太子的仲子,庄公二十八年所载的劝楚令尹子元习武以强国的文夫人(息妫),这些女性虽只有一言半语,但仍能折射出她们的政治眼光。
二 政治纠纷中的后宫女性
封建礼教历来强调后宫不能参与政治,而事实上,后宫与朝庭就像幕后与台前的关系,后宫女性影响政治,便成了文学的一个主题。
女人一生有三个重要人物:父、夫、子。后宫女性卷入政治,常与这三人有关。母为其子,常卷入嫡庶之争,骊姬的故事比较典型,其事分见庄公二十八年、僖公四年。骊姬本是晋献公的一个宠妾,后来晋献公力排众议使她成了夫人。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奚齐能成为太子,她贿赂大臣,设计陷害群公子,迫使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夷吾等其他公子四散奔逃,使晋国陷入长达几十年的内乱。
文公七年所载的穆嬴的故事稍有不同。她的儿子本来是嫡子,应为太子,国君死后,君臣商讨要另立太子,于是她就“日抱大子以啼于朝”,说: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
又将小孩抱到权臣赵宣子的家中磕头哭诉,赵宣子没办法,便背着另一权臣先蔑而立了她的儿子为太子。
由于女性的特殊身份,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夫与父之间的矛盾,僖公二十二年载,秦怀嬴受秦穆公之命嫁给在秦国作人质的晋太子圉,当太子圉要逃回的时候,怀赢就遇到了一个两难的问题:是随丈夫一起逃,还是向秦穆公报告。“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怀嬴在父与夫的矛盾中采取了中立的态度。
我们发现,在父与夫的矛盾中,更多的女性偏向于父方。桓公十六年载,雍姬是郑大夫祭仲的女儿,是郑君的党羽雍纠的妻子。郑君要雍纠杀掉祭仲,雍姬知道消息后,陷入两难境地的她问其母“父与夫孰亲”,其母答以“人尽夫也,父一而已”,雍姬就舍弃了丈夫。“人尽夫也,父一而已”道出了春秋女性偏向“娘家人”的心理与社会现实依据:一是女性在父方长大,有情感基础;二是古代有休妻制度,被休女性仍要回到娘家;三是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往往也有父方的影响。
若是甥舅国之间的矛盾,多见偏向父国。僖公十五年载,秦晋韩原之战,秦军生擒晋惠公,秦君要杀掉晋君祭祖。秦穆姬是穆公夫人,同时又是晋惠公的姐姐,便拉着太子荦、儿子弘与女儿简璧,穿上孝服,登上柴堆准备自焚,说:
“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
秦穆公最终将晋惠公放回国。相同的故事还有僖公三十三年,秦晋之战中,晋国擒获秦军三员主将,晋文公夫人文嬴乃秦国女子,向晋文公请求释放三位主帅,说:
“其实是他们三人离间了秦晋两国关系,秦君也恨不得把他们吃了,不如把他们放回国,何劳您动手杀他们?”
晋君便把他们放走了。晋臣先轸知道后,对着晋君一边吐唾沫一边生气地骂:
“战士们辛辛苦苦在战场上抓获他们,妇人一句话就放掉了,毁伤战果而长敌人的志气,晋国不久就要灭亡了。”
三 政治婚姻中的女性
《左传》所载的婚姻大都是政治婚姻,也就是说,作者叙述婚姻事件,实际反映的是双方政治关系。关于政治婚姻的好处,以下两例可见一斑:
1 僖公二十一年,邾人灭须句,须句的国君便投奔鲁国,因为其女儿成风嫁为鲁国国君夫人。成风便对僖公说:
“保护弱小,是符合周礼的,蛮夷侵略中原,对我们是有害的,重振须句,可以修礼远祸。”
第二年鲁国就攻打邾国,让须句复国了。
2 昭公十八年,邾国袭击国,攻入都掠去大量财物人丁,包括君的女儿。夫人是宋国权臣向戌的女儿,通过向戌的请求,宋公于次年伐邾,“尽归俘”。
可见,女性的婚姻形式,往往成为平衡政治关系的筹码。僖公二十二年载,秦国嫁给为人质的晋太子圉的怀赢,就是秦穆公用来维系圉的绳索。当圉失去了其利用价值的时候,穆公便不顾及伦理,又把怀赢嫁给了圉的叔父晋文公。又如,成公十一年载,鲁国的声伯已经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施孝叔,可晋国的“来聘,求妇于声伯”,声伯就“夺施氏妇以与之”。声伯之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此前“公(鲁成公)至自晋。晋人以公为贰于楚,故止公。公请受盟,而后使归”。
在这种情况下,便有国与国之间的婚姻关系。文公十二年载:
“春,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
“绝”是休妻之意,就个人来讲,已经表明感情的破裂,无婚姻可言,看似矛盾的“无绝昏”是不断绝国家间的婚姻关系,这种抽象的婚姻关系其实是一种政治关系。既然婚姻只是一种形式,个人感情问题就被忽略。昭公三年载,晋国的韩起到齐国去迎娶齐侯的女儿。公孙虿用自己的女儿更换了齐侯的女儿,而把齐侯的女儿嫁给别人。有人问韩起,为什么被公孙虿骗了,仍接受他的女儿。韩起答道:
“我想要得到齐国,却反而疏远它的宠臣,有好处吗?”
因此,娶什么背景的妻子,也往往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桓公六年记载:郑太子忽两次拒绝与齐女的婚事,别人问他原因,他说:
“人各有藕,齐大,非吾藕也。”
“藕”即配偶。郑太子忽考虑的是日后不受大国的政治摆布。祭仲却是从外援的角度加以反对,桓公十一年:
“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
郑太子没听。结果事情的发展恰被祭仲所言中,在宋庄公的帮助下,宋雍氏之女雍所生之子被迎立即位,时为郑昭公的忽,被迫出奔于卫。
四 政治视角下的美貌女性
女性的美貌是男性的一个永恒话题,《左传》对女性的美貌也有所涉及,但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叙写,我们看到的主要是美丽的女性使男性争夺者乃至国家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因此在叙述故事时,作者很少直接写女性美丽的外表,而是通过政治事件的发展侧面表现。典型的有夏姬的故事,其事散见于宣公十年、成公二年、成公七年、昭公二十八年。夏姬本是陈大夫御叔之妻,国君陈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竟不避其子夏征舒之嫌而作乐于夏氏之家,结果都被夏征舒杀了。两年后,楚庄王以弑君之罪讨伐陈夏氏,为夏姬美貌所动,“欲纳夏姬”,被申公巫臣劝阻。后“子反欲取之”,申公巫臣又以夏姬是“不祥人”劝阻了。后来,楚王将夏姬送给连尹襄老,结果襄老死在,连尸体都无法得到。父亲尸骨未寒,襄老的儿子黑要竟然与自己的继母通奸。这时,巫臣出了一个计策:一面暗中向夏姬许诺,让她回到郑国(其娘家)而娶她;一面给她出主意,让她告诉楚王,说晋国已经将被俘的王子和襄老的遗体归还到了郑国,请楚国派使者带上自己去接回。楚王问巫臣,巫臣说可信,楚王便让巫臣带上夏姬出发了。巫臣处心积虑就是要娶夏姬为妻,为此不惜抛弃自己的家族,他带着夏姬投奔到晋国,做了大夫。后楚共王继位,子反由于娶夏姬一事怨巫臣,杀了巫臣的家族,巫臣从晋国给子反寄出书信,发誓要报复。后来巫臣出使到吴国,劝说吴国攻击楚国,此后吴楚发生多年的战争。有趣的是,夏姬的美貌还连累到自己后代女性的出嫁。晋国的叔向欲娶申公巫臣氏,其母极力反对,原因是其先人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甚美必有甚恶”,吓得叔向不敢娶。后来晋平公强迫他娶。叔向之母仍心存芥蒂,说他们生的男孩有“豺狼之声”,“狼子野心”,将祸及家族。
写得警醒的还有息妫的故事,其事分见于庄公十年、十四年。息侯从陈国娶息妫,路过蔡国,蔡侯以“吾姨”的理由拦下相见且无理。激怒的息侯设计,要求楚王攻打息国,息国向蔡国求救而顺理成章攻蔡,果然,楚国俘虏了蔡侯。四年后,蔡侯又在楚王面前说息妫的美貌,楚王便找了个理由灭了息,将息妫带回做了夫人。
除了明取之外,女性的美色还可以暗求,若两者的关系不合于礼,便出现不正常的两性关系。《左传》有很大篇幅写不正常的两性关系,但作者并非就事论事,详细叙述事件本身,而是从提供政治借鉴出发,把它作为更宏观事件的原因,意在表明男女大防乃事关家国兴衰乱治。以下事例可见一斑。
鲁桓夫人文姜与齐侯兄妹相通,导致鲁桓公被杀(桓公十八年);哀姜通于共仲,欲立共仲为君,共仲便将鲁闵公杀掉了(闵公二年);齐声孟子由于与庆克相通,而致“刖鲍牵而逐高无咎。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叛”(成公十七年);齐庄公被弑乃因齐崔杼之妻棠姜美,“庄公通焉,骤如崔氏”,崔杼“遂弑之”(襄公二十五年);季姒与饔人檀相通,导致展与夜姑被杀(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康子之妹与“季鲂侯通焉”,导致“齐侯怒,夏五月,齐鲍牧帅师伐我,取及阐”(哀公九年);卫夫人南子与宋朝通,“会于洮”,大子蒯聩要杀她而不成功,夫人告诉卫灵公,卫灵公“尽逐其党”,“大子奔宋”(定公十四年)。
《左传》叙述史实的目的是“惩恶而劝善”(成公十四年)。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左传》的整体著述目的,决定了其叙述女性形象也被淡化了性别和情感特征,而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兴亡,“匹妇”有责,让我们看到了在男性为主导的政治舞台上,从来就不缺少女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2]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作者简介:杜云辉,男,1967—,江西丰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