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想象作文为切入点,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机,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运用丰富的积累来拓宽想象,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想象,养成想象的习惯。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更能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出一种对儿童的人文的体贴和关怀。
一、创设情境,引发想象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如:在指导学生写《鸟儿的心声》这一想象作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这一乐曲,在欢快、舒展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生机勃勃的山林,想象的灵感如喷涌的清泉,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五彩斑斓的想象。其实,只要善于捕捉,一段音乐、一幅画、一次游戏、一句话有时都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二、联系生活,丰富想象
学生在作文时,有时往往觉得无话可写,或是不知从何写起。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或者对素材根本不熟悉,导致很难展开想象。即使写了,也只是凭空瞎想,胡编乱造。如:在指导《假如我是校长》或《假如我是市长》这类想象作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校长、市长的职责,本校、本市的现状,大家的心理愿望等作一些调查。如此,写作时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谱,想象才能更丰富、更合理。因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呢?
1.观察周围事物,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平常的小事也能写出新意来。教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
3.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的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较好的办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三、阅读积累,拓宽想象
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面不广,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想象。而一些有名的中外童话、科幻文章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还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这些都是令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课外多阅读此类读物,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其方式有几种:
1.用科技读物为想象铺路搭桥。如在指导学生写《我要克隆……》这一想象作文时,先鼓励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克隆的科技小文读一读,让学生对克隆的知识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学生想象的思路就会更广阔。又如:在写《海底世界漫游记》之前,我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海底动植物、地形、地貌等科技知识的课外读物,把学生领进一个奇妙的想象空间,想象的翅膀被激活、翱翔起来,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巧用课文训练想象。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编成的,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穷人》一课,故事就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又如:学完《世纪宝鼎》一文后,我让学生为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按照《世纪宝鼎》一课的表达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将“吉祥物”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有序地写出来,并以“吉祥物”为题。这些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创作灵感的发挥。
3.用课外童话故事拓宽想象的空间。如在指导写《森林王国里的故事》或《20年后的……》这类童话式故事时,学生可以从许多童话故事中找到想象的灵感。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创设情境,引发想象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如:在指导学生写《鸟儿的心声》这一想象作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这一乐曲,在欢快、舒展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生机勃勃的山林,想象的灵感如喷涌的清泉,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五彩斑斓的想象。其实,只要善于捕捉,一段音乐、一幅画、一次游戏、一句话有时都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二、联系生活,丰富想象
学生在作文时,有时往往觉得无话可写,或是不知从何写起。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或者对素材根本不熟悉,导致很难展开想象。即使写了,也只是凭空瞎想,胡编乱造。如:在指导《假如我是校长》或《假如我是市长》这类想象作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校长、市长的职责,本校、本市的现状,大家的心理愿望等作一些调查。如此,写作时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谱,想象才能更丰富、更合理。因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呢?
1.观察周围事物,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平常的小事也能写出新意来。教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
3.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的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较好的办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三、阅读积累,拓宽想象
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面不广,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想象。而一些有名的中外童话、科幻文章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还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这些都是令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课外多阅读此类读物,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其方式有几种:
1.用科技读物为想象铺路搭桥。如在指导学生写《我要克隆……》这一想象作文时,先鼓励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克隆的科技小文读一读,让学生对克隆的知识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学生想象的思路就会更广阔。又如:在写《海底世界漫游记》之前,我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海底动植物、地形、地貌等科技知识的课外读物,把学生领进一个奇妙的想象空间,想象的翅膀被激活、翱翔起来,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巧用课文训练想象。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编成的,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穷人》一课,故事就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又如:学完《世纪宝鼎》一文后,我让学生为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按照《世纪宝鼎》一课的表达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将“吉祥物”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有序地写出来,并以“吉祥物”为题。这些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创作灵感的发挥。
3.用课外童话故事拓宽想象的空间。如在指导写《森林王国里的故事》或《20年后的……》这类童话式故事时,学生可以从许多童话故事中找到想象的灵感。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