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与写作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两者结合,对于学生语言体系的构建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强化语文教学深度。所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要通过泛读和迁移能力的培养来加强学生的语感水平,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写作背景灵活应用素材,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
一、阅读素材的积累,为写作的打下基础
良好的写作能力往往来自长久的积累和思考,阅读具有多种类型的文章和写作技巧,无论在知识理论,还是情感观念方面,都会给予学生良好的启发,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相关的素材和思维,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主动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丰富自身的写作知识体系。一方面以教材为主导,精选其中优美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积累,同时还需要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以深化素材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组织阅读活动,为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书籍,开阔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从更加多元的渠道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以提升阅读修养,为今后的写作奠定深厚的语文功底。
以《济南的冬天》这一内容为例,首先,教师要把握文章的语言特征和语句特色,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根据个人阅读的体验和感悟将优美的句子摘录,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通过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子的含义,强化记忆。其次,启发学生掌握写作抒情散文的手法,了解景物描写的技巧。最后进行写作延伸,让学生根据积累的阅读素材和手法进行散文描写,实现知识的转化。
二、增强文章泛读,提高语感表达力
写作即为表达能力的体现,如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薄弱,逻辑思维欠缺,很难发挥积累素材的价值,在没有良好语感支撑的情况下也很难准确、具体地表达。所以,教师要加强文章泛读的引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预感表达力。首先,泛读是学生能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主题句、关键词和中心大意的能力,与学生的语言功底和理解水平紧密相关。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章思路,记录读后感。并相应组织阅读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的泛读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文章类型,快速从中获取重点语句,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然后以此为引导,转换情景,给予相关素材,引导学生通过移动词序、转换人称等来判断语言的合理性,提升预感感悟和分析能力。
以《阿长与〈山海经〉》这一内容为例,作为回忆性散文,本篇文章篇幅较长,那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泛读的方式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围绕中心选择具体材料进行分析,一方面要掌握课文的记叙线索,另一方面则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从日常小事中体会熟悉的人的高尚品质,懂得从普通人身上发现闪光点。在泛读此篇回忆性散文后,要引导学生深刻学习人物的描写技巧,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人着手,去思考如何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特色。除此之外,课文具有详略得当的写作特征,作者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方法值得学生认真体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判断写作组织语言的方法,以更好地在个人写作中编排语言,保证文章的流畅度。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创造,通过灵活的编排形成完整的文章,明确表达思想感情,体现文章的深意。
三、培养迁徙能力,提高写作创造力
在现代化教育中,知识的迁徙和应用是教学特别强调的目标,它深刻反映了学生举一反三和思维变迁能力。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中,很多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流畅自然的表达。根本原因在于学生阅读理解和知识素材的积累处于表面状态,即使从阅读中掌握了丰富的语言和句子,但并不懂得如何在写作中灵活应用。因此,阅读与写作结合来展开教学,要特别关注两者间的转换,最终要以提升学生写作创造力为目标。首先,以阅读为载体,教师可以选择阅读中优美的语句和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将其呈现在不同的情境和主题中,以锻炼学生对多样写作技巧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结合阅读中形成的思维和相关的主题指导学生大胆延伸,从多维度进行思考,将其转化为文字,并在作文中形成亮点,使思维和知识的应用在写作得到深刻体现。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在文章中,作者是通过回憶具体的实例来感受母亲品格,字里行间都蕴藏着对母亲的深情。那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回忆录的特征。它是以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并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地议论和抒情。其次,在学生明确这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展开阅读探究,以加强阅读的理解效果。其中整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借助具体的语言和段落来分析,让学生感受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最后,向学生设置人物回忆录这一写作训练主题,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描写事情,并在其中融入质朴、真挚的语言,加强作文的感染力,相应锻炼知识迁移能力,深刻表现自身对人物的情感以及方法技巧的熟练运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本身息息相关,是难以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构建良好的逻辑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并没有得到深度融合,两者基本处于独立教学状态,这导致学生知识储备匮乏,在写作中很难流畅表达,将知识灵活应用。所以,在现代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帮助学生经历知识吸收至转化的过程,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于爱芳.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1):56-57.
[2]武宏宇.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新课程,2021(02):63.
[3]张大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9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
一、阅读素材的积累,为写作的打下基础
良好的写作能力往往来自长久的积累和思考,阅读具有多种类型的文章和写作技巧,无论在知识理论,还是情感观念方面,都会给予学生良好的启发,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相关的素材和思维,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主动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丰富自身的写作知识体系。一方面以教材为主导,精选其中优美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积累,同时还需要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以深化素材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组织阅读活动,为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书籍,开阔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从更加多元的渠道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以提升阅读修养,为今后的写作奠定深厚的语文功底。
以《济南的冬天》这一内容为例,首先,教师要把握文章的语言特征和语句特色,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根据个人阅读的体验和感悟将优美的句子摘录,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通过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子的含义,强化记忆。其次,启发学生掌握写作抒情散文的手法,了解景物描写的技巧。最后进行写作延伸,让学生根据积累的阅读素材和手法进行散文描写,实现知识的转化。
二、增强文章泛读,提高语感表达力
写作即为表达能力的体现,如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薄弱,逻辑思维欠缺,很难发挥积累素材的价值,在没有良好语感支撑的情况下也很难准确、具体地表达。所以,教师要加强文章泛读的引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预感表达力。首先,泛读是学生能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主题句、关键词和中心大意的能力,与学生的语言功底和理解水平紧密相关。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章思路,记录读后感。并相应组织阅读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的泛读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文章类型,快速从中获取重点语句,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然后以此为引导,转换情景,给予相关素材,引导学生通过移动词序、转换人称等来判断语言的合理性,提升预感感悟和分析能力。
以《阿长与〈山海经〉》这一内容为例,作为回忆性散文,本篇文章篇幅较长,那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泛读的方式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围绕中心选择具体材料进行分析,一方面要掌握课文的记叙线索,另一方面则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从日常小事中体会熟悉的人的高尚品质,懂得从普通人身上发现闪光点。在泛读此篇回忆性散文后,要引导学生深刻学习人物的描写技巧,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人着手,去思考如何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特色。除此之外,课文具有详略得当的写作特征,作者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方法值得学生认真体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判断写作组织语言的方法,以更好地在个人写作中编排语言,保证文章的流畅度。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创造,通过灵活的编排形成完整的文章,明确表达思想感情,体现文章的深意。
三、培养迁徙能力,提高写作创造力
在现代化教育中,知识的迁徙和应用是教学特别强调的目标,它深刻反映了学生举一反三和思维变迁能力。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中,很多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流畅自然的表达。根本原因在于学生阅读理解和知识素材的积累处于表面状态,即使从阅读中掌握了丰富的语言和句子,但并不懂得如何在写作中灵活应用。因此,阅读与写作结合来展开教学,要特别关注两者间的转换,最终要以提升学生写作创造力为目标。首先,以阅读为载体,教师可以选择阅读中优美的语句和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将其呈现在不同的情境和主题中,以锻炼学生对多样写作技巧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结合阅读中形成的思维和相关的主题指导学生大胆延伸,从多维度进行思考,将其转化为文字,并在作文中形成亮点,使思维和知识的应用在写作得到深刻体现。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在文章中,作者是通过回憶具体的实例来感受母亲品格,字里行间都蕴藏着对母亲的深情。那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回忆录的特征。它是以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并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地议论和抒情。其次,在学生明确这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展开阅读探究,以加强阅读的理解效果。其中整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借助具体的语言和段落来分析,让学生感受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最后,向学生设置人物回忆录这一写作训练主题,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描写事情,并在其中融入质朴、真挚的语言,加强作文的感染力,相应锻炼知识迁移能力,深刻表现自身对人物的情感以及方法技巧的熟练运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本身息息相关,是难以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构建良好的逻辑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并没有得到深度融合,两者基本处于独立教学状态,这导致学生知识储备匮乏,在写作中很难流畅表达,将知识灵活应用。所以,在现代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帮助学生经历知识吸收至转化的过程,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于爱芳.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1):56-57.
[2]武宏宇.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新课程,2021(02):63.
[3]张大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