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也是一门以语言文字学习运用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实践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运而出,“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也由此产生。“递进循环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向前,循环反复,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递进循环是一种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回旋反复的教学模式。其主旨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不断地向前推进,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个阶段及节点反复进行知识的巩固及复习,以不断重复出现的形式进而达到知识的记忆以及技能素养提升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针对学生这一时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及年龄段进行逐步落实。通过合理运用递进循环的教学模式,做到高效、快速地进行语文教学,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大容量的语文知识积累,推动教学过程以循环往复的形式逐步向前推进,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提升。
二、“递进循环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运用递进循环模式进行识读结合的识字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朗读、识字、写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教学若想顺利有效地开展,运用拼音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发音,学习正规的普通话是一个途径,但仅依赖于拼音进行识字是不够的,同时还存在很多弊端,因为拼音仅仅是表音文字,并不具备将汉字意思完整表达的功能,只有书面汉字才有表达意义的作用。汉字只有放到句子中、置于文章中以及语言环境内才能构成文章短语,进而表达整体的意思。因此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理解文章整体意思,在理解文章整体意思的前提下进行识字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记忆。汉字学习的最有效途径便是进行阅读。以递进循环的教学策略,以识读结合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反复地阅读让学生认识理解文字的意思,进而理解文本内容,在积累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文章内容的理解受到思想上的熏陶。递进循环识字法在实际的操作中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在句子中进行朗读;(2)在词语中朗读;(3)将生字单独列出;(4)回到词语中进行朗读;(5)在文章中进行反复的朗读。省去了传统的分析字形、组词造句的繁琐步骤,只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反复的熟读,逐步加深印象。生字不追求课堂上堂堂清,鼓励学生在后续不断地巩固学习中实现长久记忆。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重在清除文字阅读的障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积累语言知识,培养其识字能力,以及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写作手法,培养其语文素养。首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将本课所要掌握的字词读音与释义组成不同形式,确保同中有异;然后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播放,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解释。每张幻灯片的字词在间隔一张两张后重复出现,如第一张出现的生字在第三张重复出现,然后第八张再次反复出现,经过这样的强化巩固,迅速播放,学生对陌生的字越来越熟悉,幻灯片中不认识的字逐渐减少,那些不易于掌握的词语也逐渐加深印
象,实现循环式的强化及提升。
2.运用递进循环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是否得到显著提升。传统的语文课堂倾向于学生阅读理解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表达、写作”的练习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实践能力,停留在“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尴尬境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将阅读的中心置于语言的运用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递进循环模式对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的秀丽风光,通过排比句以及各种表达方法的巧妙运用,使人充分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桂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语言,进而掌握表达方式及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后进行练笔,练笔不需要学生长篇大论,仅仅适当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手法,尽量引用刚刚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根据文章的描写手法进行景物的描写。通过递进循环模式的应用,让学生阅读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性运用,进而积累语文写作经验,提升其语文素养。
递进循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中,这种方式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这样循环反复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最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韦素问,贾彦武.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董博.“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J].中学语文,2014(1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运而出,“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也由此产生。“递进循环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向前,循环反复,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递进循环是一种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回旋反复的教学模式。其主旨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不断地向前推进,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个阶段及节点反复进行知识的巩固及复习,以不断重复出现的形式进而达到知识的记忆以及技能素养提升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针对学生这一时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及年龄段进行逐步落实。通过合理运用递进循环的教学模式,做到高效、快速地进行语文教学,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大容量的语文知识积累,推动教学过程以循环往复的形式逐步向前推进,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提升。
二、“递进循环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运用递进循环模式进行识读结合的识字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朗读、识字、写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教学若想顺利有效地开展,运用拼音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发音,学习正规的普通话是一个途径,但仅依赖于拼音进行识字是不够的,同时还存在很多弊端,因为拼音仅仅是表音文字,并不具备将汉字意思完整表达的功能,只有书面汉字才有表达意义的作用。汉字只有放到句子中、置于文章中以及语言环境内才能构成文章短语,进而表达整体的意思。因此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理解文章整体意思,在理解文章整体意思的前提下进行识字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记忆。汉字学习的最有效途径便是进行阅读。以递进循环的教学策略,以识读结合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反复地阅读让学生认识理解文字的意思,进而理解文本内容,在积累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文章内容的理解受到思想上的熏陶。递进循环识字法在实际的操作中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在句子中进行朗读;(2)在词语中朗读;(3)将生字单独列出;(4)回到词语中进行朗读;(5)在文章中进行反复的朗读。省去了传统的分析字形、组词造句的繁琐步骤,只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反复的熟读,逐步加深印象。生字不追求课堂上堂堂清,鼓励学生在后续不断地巩固学习中实现长久记忆。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重在清除文字阅读的障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积累语言知识,培养其识字能力,以及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写作手法,培养其语文素养。首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将本课所要掌握的字词读音与释义组成不同形式,确保同中有异;然后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播放,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解释。每张幻灯片的字词在间隔一张两张后重复出现,如第一张出现的生字在第三张重复出现,然后第八张再次反复出现,经过这样的强化巩固,迅速播放,学生对陌生的字越来越熟悉,幻灯片中不认识的字逐渐减少,那些不易于掌握的词语也逐渐加深印
象,实现循环式的强化及提升。
2.运用递进循环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是否得到显著提升。传统的语文课堂倾向于学生阅读理解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表达、写作”的练习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实践能力,停留在“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尴尬境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将阅读的中心置于语言的运用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递进循环模式对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的秀丽风光,通过排比句以及各种表达方法的巧妙运用,使人充分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桂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语言,进而掌握表达方式及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后进行练笔,练笔不需要学生长篇大论,仅仅适当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手法,尽量引用刚刚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根据文章的描写手法进行景物的描写。通过递进循环模式的应用,让学生阅读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性运用,进而积累语文写作经验,提升其语文素养。
递进循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中,这种方式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这样循环反复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最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韦素问,贾彦武.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董博.“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J].中学语文,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