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中看男性中心意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植于中国千百年来的男性中心意识作为一种潜意识制约着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只是为纳入男权中心文化而编造,是男性根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本文以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张婉卿,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为例,从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中窥探男性中心意识。
  关键词:现代文学;男性中心意识;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王宇(1993.10-),女,汉族,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1
  男权制社会将两性关系强制性地规定为男尊女卑、男优女劣,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男性的主导统治地位不容动摇,女性只能以从属的地位屈居于男性强大的控制之下。在文学领域,男性中心意识也作为一种潜意识制约着作家的创作,以下三种女性形象可以明显体现出男性作家的男性中心意识。
  一、甘愿为自己所爱的男性牺牲一切的天使形象:愫方
  中国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都具有忍、柔、美的特征。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便是这种天使女性的典型:
  愫方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她守着一个自私的老人,恋着一个情深志短的情人,甚至还要忍受自己心爱的表哥的妻子的冷嘲热讽。但愫方没有怨言,她的心中满溢着爱,她把她的爱施与每一个人——从衰老而自私的姨父,到瑞贞未出世的婴儿,甚至包括时时算计着她的曾思懿。这是怎样一个隐忍、大度、忠贞的女子啊。愫方的形象代表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在男性眼中,真善美的典型便是如此,女性就应该为男性付出一切,甘心为男性服务。作家塑造的这类天使形象,只是把“妇人,伏于人者也”的封建旧酒装入了现代新瓶。
  二、贤妻良母的女神形象:张婉卿
  何为“女神”?“女神是悬浮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神,她一方面以自己的坚韧、勤劳、智慧的母爱哺育着每一个男人,另一方面又被迫按照男权主义设定的规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中,我们看到了拥有儒道墨三家互补的理想人格的女神形象——张婉卿。
  婉小姐在黄府不仅掌握家中的经济大权,连生意场上的事也全由她操办,同时还是丈夫黄和光的心灵避风港。黄和光有生理缺陷,又因治病心切而陷入鸦片烟瘾不能自拔,作为一把手的婉小姐却没有半点嫌弃丈夫的意思,她总是“满面春风”地用自己的乐观态度去溫暖丈夫的心,既包容丈夫为烟瘾所困的无奈,又有计划地逐步减少丈夫的烟土量,帮助丈夫戒烟。“深夜,和光再睁起眼来,婉小姐已经偎在他身旁,满脸的温柔,满脸的慈祥,凝眸看着他,宛然是一个母亲在看护她的病中的小宝宝。” 此时的婉小姐倒更像是和光的母亲。
  张婉卿的形象彰显了男性理想中的贤妻标准。作为外场的一把手,婉卿完全可以蹬掉有生理缺陷的丈夫另觅新欢(更何况婉卿心底爱良材胜过爱和光),但作者却没有让婉卿离开和光,甚至让婉卿用母爱来维持夫妻感情,在我看来,这里体现了茅盾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一女是不能侍二夫的,普通女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拥有理想人格的张婉卿。
  三、违背男性传统审美标准后被妖魔化的形象:虎妞
  在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中国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都具有忍、柔、美的特征,而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则因为彻底违背了男性传统审美而被作家无情的妖魔化。
  首先是外貌方面。通览全文,虎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丑,“像女的,又像男的;像人,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这种长相的女子,已经没有取悦男性的外在资本,更何况虎妞还是个性格粗俗的男人化的女人。但她并不安于男性给她安排的命运,“我不能守一辈子女儿寡”——诱惑祥子与之发生一夜情,用假怀孕欺骗祥子与之结婚,父亲不同意便与父亲闹翻,自己布置新房准备婚事,自己把自己嫁了出去。但她为追求幸福而做的种种努力,在祥子看来却是“不要脸”的证明。“丑、老、厉害、不要脸”四个词从外貌、年龄、能力、道德方面呈现了祥子,或者说是作家的审美眼光下的虎妞形象。
  虎妞得不到祥子的爱,甚至也没有得到作者的同情。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对虎妞的反感、厌恶是很明显的,这与写小福子时的态度截然不同。虎妞与小福子不同的待遇呈现出了作家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符合男性传统审美标准的,尽管是个暗娼,也是美的;违背男性传统审美标准的,尽管是个无人关心的老姑娘,也是丑的。诚然虎妞身上的确有许多丑陋的地方,比如说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等,但这背后也包含着一个无人关心的老姑娘的辛酸。
  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的长期统治,使尊重女性主体的观念在现代男性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纲领而存在。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始终存在着强大的男性中心意识,男性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都被这种男性中心意识所控制,女性在男性作家的文本中,除了作为受难者而成为男性控诉封建礼教的道具外,主要还成为作品中男性人物乃至男性作家视域中的男性精神对象物和男性欲望对象物。这些女性形象,只是男权意识对女性的一种审美想象,所袒露的也只是一条男性自我关照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华芝 《曹禺创作艺术探索》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8年2月第2版.
  [3]孙中田 《〈霜叶红似二月花〉与40年代小说》 《东北师大学报》 1996年第5期第63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代诗歌口语化、大众化的环境下,湖北钟祥横店村农妇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近年来由于其诗歌语言强烈诗性特质,语言的张力以及对痛苦的敏锐感知受到广泛关注与热议。她的写作范畴大多驻足在爱情婚姻、个人情绪与生活的范畴,将女性的欲望写得直白本色而又浪漫纯洁,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写成了诗。其身体书写与女性书写互为一体,诗歌大多表达出对人性的渴望。本文试图以新批评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我爱你》这一诗作进行
一  1982年,余华22岁了,他决定成为一名作家。之前5年,他每天8小时,在浙江的一个叫海盐的小县城的一所牙科医院里拔牙。他相信自己至少见到了上万张嘴巴,却仍发现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和整整一代中国作家一样,对余华而言,文学与其说一种内心压抑不住的才情的释放,不如说是对单调生活的最有效的逃离。“作曲与绘画太难了,而写作只要认识汉字就行”,1997年他谦虚而认真地回忆说,“我只能写作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2  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当即影响了整个德国和欧洲文学,甚至引起了一股“维特热”。维特对爱情的忠贞,他的快乐,他的优伤,他的痛苦,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无数读者为之动情,为之落泪。  整部书的故事平淡而又简单,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离奇复杂的故事情节,采用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秋》一书中悲剧的一幕幕接踵而至,高公館已经名存实亡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家庭在封建制度的蚕食下不停上演着悲剧。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这是琴的话,也可以说是整本书的中心句,巴金在序中写道“现在我已经嗅到春天最初的气息了。”《秋》整部书的基调就是沉闷悲伤的,但这个主旨句也
摘 要:生态智慧是民族生态学提倡民族习俗中所蕴含生态环保理念和技能,往往与社会组织与资源管理,甚至伦理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及在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禁忌习俗、感恩情怀、敬畏自然等自然习惯法中体现,而生态智慧恰恰是生态学挖掘实施环保方法与生态措施的源流宝库。有助于保护高原湖泊流域以及青海湖生态环境。  关键词:青海湖;环境保护;民族生态智慧  作者简介:夏吾东周(1992-),男,藏族
摘 要:电影《黄金时代》专注人本身,着力塑造女人“萧红”,而非文学洛神,这样的切入点闪烁着人性的美。导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结合萧红散文化文本,以此关照那个时代萧红作为知识女性的命运与内心世界,并表达自身纯粹艺术追求。  关键词:萧红;形象特点;塑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谈及《
摘 要:石黑一雄新作《被埋葬的巨人》再次以记忆为突破口,以一对老夫妇埃克赛尔和比阿特丽斯寻子为主线,武士维斯丹杀死母龙为复线。故事逐渐呈现出迷雾重重的伤痛记忆,以及充满混沌并伴随着血腥杀戮的战争史。作者将寻子之旅与屠龙之旅交织在一起,将个人、家庭的离散之苦与民族间的隔阂与仇恨揉和在一起,告诉人们只有懂得珍惜现在,才会放下许久的隔阂,才会拥抱美好的明天。个人如此,民族也如此。过去的杀戮、战争、离散会
摘 要: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纵难送曹生帖》运笔多取碑意,结字奇古宽博,以行草的方法分行布白,整个长卷洒脱不失雄骏,流畅不失凝重,恰似峻岭遥迩,大河奔流。  关键词:《纵难送曹生帖》;晚清;碑学  作者简介:刘洋,男,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艺术学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方向
摘 要:命若琴弦是一个寓言故事,瞎子象征着我们人类的有限性,光明象征着我们的终极追求,琴弦象征着我们生命的长度。史铁生否定了终极目的的存在后,提出了过程。他认为唯有过程可以对抗生之虚无,而为了使得过程更加精彩,必须要相信虚设目的的真实存在。  关键词:人生价值;过程;命若琴弦;瞎子;史铁生  作者简介:陈莉(197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老师,研究方向:中国当
摘 要:语言作为意识的载体,其本身也直接参与了意识形态的建构。语言在此时的作用即使不通过直白的表述来呈现,也会通过隐喻类的方式曲折地呈现,或者通过语言的使用方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中西的创世神话中通过“神说”赋予了父权制形而上层面的终极依据,体现了语言独有的“神力”。  关键词:神话;语言;性别  作者简介:卢裔旦,女,汉族,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I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