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电影有个主角,一本小说也有个主人公。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录像不可能提供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的“全息性”记录,因此在拍摄课堂教学时必然也会选择一个拍摄主体对象。这个主体对象是执教的老师、是听课学习的学生、还是教师的课件,大致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以研究的目的决定拍摄行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张俐蓉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目的决定了拍摄主体对象。例如,要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学生活动的拍摄就显得很重要;再如有的教师想通过课堂教学录像了解自己的教态、教学用语,以此来改善教学,这时候就需要着重拍摄教师的活动[1]。这种观点类似微格教学的思想。
二是以师生的教学活动决定拍摄行动,也就是根据课堂教学方式来确定拍摄主体对象。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这种摄制模式较好地记录了课堂教学过程和情况,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另外,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摄制更加有利于进行教学比较评价。笔者的课堂教学录像摄制实践都是如此。
本人一般根据以下三种教学方式来确定摄制主体对象。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主要是教师利用课件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学 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2]。因此,摄制主体对象应是执教的老师。
拍摄画面应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变化,采用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穿插学生凝神听讲的大场景或特写镜头。这种方式采用单机位拍摄就可完成任务,主要是把重点放在拍摄教师镜头上。在拍摄师生问答互动时,通常只会见到学生的侧面甚至是背影,但要尽量拍摄到此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
在笔者的实践中,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是相当普遍的,尤其是语文、数学和地理等科目。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录像片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处理教师的课件。一是可用中近景镜头拍摄课件投影和教师;二是把课件转化为图片和动画,在后期制作中进行剪辑处理。这两种方法可综合运用。电视大学的教学录像片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就是这种方式。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是当今“素质教育”强调和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因此,摄制主体对象应是学生。
因为学生活动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和固定的、而且具有多样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特点,所以对于这种方式的教学,就要求摄像者要事先充分了解和熟悉教师上课的过程和意图、了解何时是学生活动过程,再根据教学内容变化来拍摄,摄像的画面应以学生为中心,重点拍摄学生上课活动的场景,通过全景、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相结合的方式[4],及时捕捉有特色和积极作用的学生活动镜头,来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也要适当拍摄教师上课情境,起到贯穿作用和引导启发作用。
学生大量动手做实验的课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如笔者摄制的《化学——金属的性质》,就是以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作为重点拍摄对象。拍摄实验操作时以中近景镜头为主,画面包括学生上半身和实验器材;当发生化学反应时则把镜头推到特写,突出化学反应的现象,如发光、冒烟和变色等。
以学生辩论为主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如笔者摄制的《历史——中日甲午战争》。课堂上学生就北洋水师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拍摄的主体自然就是辩论的学生和学生所展示的材料。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介于上述两种教学方式之间,把以教师中心与以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又避免了两者的消极因素。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很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和教学媒体工具的辅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因此,摄制主体对象应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师起主导作用时是以教师活动作为主要摄制对象,在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时以学生活动作为主要摄制对象。
这要求摄像者更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方法和思路,及时在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教学工具之间转换,及时捕捉重点和特点,这种方式最好采用两台以上摄像机进行拍摄、具体分工,最好每台摄像机分别负责拍摄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教学镜头,便于后期编辑和处理镜头。
笔者摄制的《体育——三级跳远》就是这种教学方式。一台摄像机拍摄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以中近镜头为主;另一台摄像机拍摄学生的跟随学习动作,全景和中近景镜头交替采用。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的动作也要重点拍摄,还要重点拍摄到学生被纠正前后的动作细节。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加上字幕和动画,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解示范、学习和纠正、场地练习、学习总结等四个部分。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确定了录像片的摄制主体对象,并非要完全忽略其他教学对象,比如可以通过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这就需要摄制人员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情况灵活选择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俐蓉.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录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5).
[2]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向卫东.电视摄像技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一是以研究的目的决定拍摄行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张俐蓉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目的决定了拍摄主体对象。例如,要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学生活动的拍摄就显得很重要;再如有的教师想通过课堂教学录像了解自己的教态、教学用语,以此来改善教学,这时候就需要着重拍摄教师的活动[1]。这种观点类似微格教学的思想。
二是以师生的教学活动决定拍摄行动,也就是根据课堂教学方式来确定拍摄主体对象。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这种摄制模式较好地记录了课堂教学过程和情况,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另外,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摄制更加有利于进行教学比较评价。笔者的课堂教学录像摄制实践都是如此。
本人一般根据以下三种教学方式来确定摄制主体对象。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主要是教师利用课件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学 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2]。因此,摄制主体对象应是执教的老师。
拍摄画面应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变化,采用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穿插学生凝神听讲的大场景或特写镜头。这种方式采用单机位拍摄就可完成任务,主要是把重点放在拍摄教师镜头上。在拍摄师生问答互动时,通常只会见到学生的侧面甚至是背影,但要尽量拍摄到此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
在笔者的实践中,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是相当普遍的,尤其是语文、数学和地理等科目。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录像片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处理教师的课件。一是可用中近景镜头拍摄课件投影和教师;二是把课件转化为图片和动画,在后期制作中进行剪辑处理。这两种方法可综合运用。电视大学的教学录像片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就是这种方式。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是当今“素质教育”强调和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因此,摄制主体对象应是学生。
因为学生活动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和固定的、而且具有多样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特点,所以对于这种方式的教学,就要求摄像者要事先充分了解和熟悉教师上课的过程和意图、了解何时是学生活动过程,再根据教学内容变化来拍摄,摄像的画面应以学生为中心,重点拍摄学生上课活动的场景,通过全景、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相结合的方式[4],及时捕捉有特色和积极作用的学生活动镜头,来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也要适当拍摄教师上课情境,起到贯穿作用和引导启发作用。
学生大量动手做实验的课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如笔者摄制的《化学——金属的性质》,就是以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作为重点拍摄对象。拍摄实验操作时以中近景镜头为主,画面包括学生上半身和实验器材;当发生化学反应时则把镜头推到特写,突出化学反应的现象,如发光、冒烟和变色等。
以学生辩论为主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如笔者摄制的《历史——中日甲午战争》。课堂上学生就北洋水师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拍摄的主体自然就是辩论的学生和学生所展示的材料。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介于上述两种教学方式之间,把以教师中心与以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又避免了两者的消极因素。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很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和教学媒体工具的辅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因此,摄制主体对象应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师起主导作用时是以教师活动作为主要摄制对象,在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时以学生活动作为主要摄制对象。
这要求摄像者更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方法和思路,及时在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教学工具之间转换,及时捕捉重点和特点,这种方式最好采用两台以上摄像机进行拍摄、具体分工,最好每台摄像机分别负责拍摄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教学镜头,便于后期编辑和处理镜头。
笔者摄制的《体育——三级跳远》就是这种教学方式。一台摄像机拍摄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以中近镜头为主;另一台摄像机拍摄学生的跟随学习动作,全景和中近景镜头交替采用。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的动作也要重点拍摄,还要重点拍摄到学生被纠正前后的动作细节。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加上字幕和动画,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解示范、学习和纠正、场地练习、学习总结等四个部分。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确定了录像片的摄制主体对象,并非要完全忽略其他教学对象,比如可以通过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这就需要摄制人员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情况灵活选择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俐蓉.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录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5).
[2]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向卫东.电视摄像技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