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全面推进的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让教师们必须深入探讨自身的课堂角色,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我结合近几年的新课程政治课堂教学实践,对此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对教师主导的认识
“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导,导是更高级的教。”这是叶圣陶的名言。面对新课程的教材,不少教师还是越讲越多、越讲越细、越挖越深。结果是没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还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那么学生究竟需要什么?通过教学实践就可以发现,学生最需要的是机会——锻炼的机会、参与的机会,否则人是很难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须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导不是“劝学”,也不是贩卖知识,而是通过交往,与学生共同寻求真理,使学生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二、教师主导导在何处
1.导趣使学生爱学。兴趣是指引人前进的导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求学的最佳状态,教师要激发、爱护学生的兴趣。人的成长经历中存在着一个链式:兴趣——模仿——志向。此中各个环节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当然有兴趣的事将来未必就能成功,但凡是成功者都源于对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
2.导情使学生亲身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与生活相关的特定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特定的情境感染下,学生不仅会深刻领会课本内容,也会深刻的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3.导思使学生活学。只有感悟了的东西,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消极地等待学生去感悟课本的理论知识,而要依据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4.导疑使学生善学。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导疑是培养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动力。第一,教师要营造思维的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开掘更深、更广、更有价值的思考内容。第二,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创新性和敢于挑战前人的精神。
5.导法使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总结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在突破高中政治主观题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条主线学习方法,一是审题,要审范围,审问法,审材料关键信息;二是回顾课本相关知识,将课本知识和材料实际相结合。
6.导用使学生学会。导用就是要激发学生善于将课本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灵活运用。每学一块知识,就要查阅和准备一定的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和时政材料,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课本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并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三、教师主导应如何导
1.导在“学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真正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要指导学生学、启发学生学、辅导学生学,为他们的“学”服务,为“学”创设最佳氛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思维火花打气吹氧。
2.导在“授之以渔”。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正是现代人必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指导学生怎样预习入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其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感悟,从而学到阅读、写作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教师“主导”的过程实际是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的循环往复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探讨、发现、创造的过程,是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的过程。
3.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遇到“疑难”是必然的、正常的,教师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品尝到“探究”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正如《论语》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导要“点到为止”。教师“引导”的根本目的在于把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让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自去领略“洞”里的世界。
综上所述,教师主导是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并主动自学;教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探究,学得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学会,并能用学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把师生之间的这种共生主体性或和谐主体性比喻为一对舞伴,教师是高明的舞者,学生是新手。新手只有在高明的舞者的带领下才能逐渐成为一位熟练的舞伴;而高明的舞者也只有在帮助新手成为配合默契的舞伴时,才能真正自如地舞起来。教师要积极运用自己的爱和智慧探索孩子的心灵世界,要努力追求教育的艺术,与学生们“和谐共舞”,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
一、对教师主导的认识
“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导,导是更高级的教。”这是叶圣陶的名言。面对新课程的教材,不少教师还是越讲越多、越讲越细、越挖越深。结果是没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还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那么学生究竟需要什么?通过教学实践就可以发现,学生最需要的是机会——锻炼的机会、参与的机会,否则人是很难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须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导不是“劝学”,也不是贩卖知识,而是通过交往,与学生共同寻求真理,使学生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二、教师主导导在何处
1.导趣使学生爱学。兴趣是指引人前进的导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求学的最佳状态,教师要激发、爱护学生的兴趣。人的成长经历中存在着一个链式:兴趣——模仿——志向。此中各个环节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当然有兴趣的事将来未必就能成功,但凡是成功者都源于对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
2.导情使学生亲身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与生活相关的特定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特定的情境感染下,学生不仅会深刻领会课本内容,也会深刻的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3.导思使学生活学。只有感悟了的东西,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消极地等待学生去感悟课本的理论知识,而要依据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4.导疑使学生善学。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导疑是培养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动力。第一,教师要营造思维的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开掘更深、更广、更有价值的思考内容。第二,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创新性和敢于挑战前人的精神。
5.导法使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总结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在突破高中政治主观题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条主线学习方法,一是审题,要审范围,审问法,审材料关键信息;二是回顾课本相关知识,将课本知识和材料实际相结合。
6.导用使学生学会。导用就是要激发学生善于将课本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灵活运用。每学一块知识,就要查阅和准备一定的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和时政材料,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课本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并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三、教师主导应如何导
1.导在“学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真正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要指导学生学、启发学生学、辅导学生学,为他们的“学”服务,为“学”创设最佳氛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思维火花打气吹氧。
2.导在“授之以渔”。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正是现代人必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指导学生怎样预习入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其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感悟,从而学到阅读、写作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教师“主导”的过程实际是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的循环往复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探讨、发现、创造的过程,是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的过程。
3.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遇到“疑难”是必然的、正常的,教师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品尝到“探究”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正如《论语》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导要“点到为止”。教师“引导”的根本目的在于把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让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自去领略“洞”里的世界。
综上所述,教师主导是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并主动自学;教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探究,学得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学会,并能用学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把师生之间的这种共生主体性或和谐主体性比喻为一对舞伴,教师是高明的舞者,学生是新手。新手只有在高明的舞者的带领下才能逐渐成为一位熟练的舞伴;而高明的舞者也只有在帮助新手成为配合默契的舞伴时,才能真正自如地舞起来。教师要积极运用自己的爱和智慧探索孩子的心灵世界,要努力追求教育的艺术,与学生们“和谐共舞”,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