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aixi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其实就是把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相结合,从而正确的表达出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系统,语感就是这个系统的核心。
  一、培养语感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来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情,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语言并不紧紧是带着语义知识,而是从多方面的带着作者很强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话在同一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也有不同的意思。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教师的教导,让学生更好的培养语感,从而在不同的语境下知道语句的含义。除此之外,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思维活动需要建立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而语言的发展需要思维的辅助。
  通过语感的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敏锐的感觉到语言材料的重点与情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更好的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感知去理解。
  二、培养语感的方法
  1. 走进生活世界,培养语感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我们要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大千世界,去了解它,去感受它,从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走进大千世界之中,介于当今多式多样的传播媒介,学生通过这些传播媒介来更好的学习语言,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获得知识,更好的辨别事物善恶,对未知的世界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没有负担的积累语言知识,还能更好的探知世界。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通过媒介的所听、所感、所想做个有心之人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有助于学生对收集更多的生活原材料,创建自己的语言仓库,更好的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语感。
  善于有心的去积累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悟记录下来,在加上教师的适当指点,学生又何愁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又何愁不能提高语言能力?又何愁不能加强语感呢?
  2. 挖掘教学内容,培养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更好的培养学生领悟语感。通过对语境的深入了解,从而更好的体会语言之意。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老师》,文中处处散发着至纯至美的师生情。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的“狡猾”,从语境中体会作者当时的聪慧和乖巧。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蔡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在此语境下,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体会作者思念着自己的老师,让他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他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那段生活已成为他“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珍宝”。尤其是写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他的感情。在语境之下,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语言也需要品味,从中体会更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增强由心而发的感受,真正体会文中那份真情。例如: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品味文章开头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为了交代事情的开端,和背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其实不然,从中细细品味,感受到这其中的深情以及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体会这丰富而细腻的语感,从中感受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3. 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文字融汇的感情,在于朗读的抒发。在朗读时,将自己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深情、幽美的情境将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内心深处。
  (1)注重朗读技巧。掌握好朗读技巧才能更好的表达情意,增强语感。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要要重读,烘托当时深陷祖国沦陷的悲惨,在读下一句时,要停顿,将当时教师无限的感慨与深刻的思考融汇其中,感受语感。再如:在教学《故乡》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时要注重语气。少年时的闰土是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的,我们可以用轻快舒畅的语气,中年时的闰土是深受封建社会等级的摧残以及生活的负担的形象,我们可以用含糊而又吞吞吐吐的语气来读。通过不同的语气以及语音来阅读文章,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这其中的深意,增强语感。
  (2)多样式朗读。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来表达情感。例如:对于感情比较奔放的,可以选择让组或者是整个班级齐声读;对于感情细腻的,可以选择领读或者配乐阅读;对于戏剧性文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来阅读等等。通过多样式阅读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文章带来的美妙意境,还更好加深学生对文章创设的意境的感知。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3)自由品读。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自由阅读即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全身心的去品读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品读。品读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品读心得并加以讨论,教师耐心的询问学生在品读之后的感想。这样不仅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更加深刻理解。通过自由阅读,耐心品味,将这其中内涵感悟出来,从而形成语感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在总结萘酞菁化合物合成方法和主要性质的基础上,以1,4-萘醌为原料,合成了三种1,4-二烷氧基-2,3-二氰基萘(烷氧基为戊氧基、辛氧基和十二烷氧基),采用目前较先进的合成方法——
本论文对炔酸酯和一系列吲哚衍生物的反应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结构新颖的杂环化合物。制备了不同的吲哚衍生物为了了解取代吲哚的结构特征对加成反应以及加成后的重排的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然而,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他们的阅读低效、无序,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缺失恰当的阅读方法,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杂乱无章的浏览良莠不齐的书刊杂志,特别偏爱漫画、武侠和言情类小说。相比阅读,他们更喜
本文主要通过自合成不对称或对称含吡啶噁二唑(POP)桥联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自组装,成功地定向组装(构筑)具有不同维数的功能配位聚合物。探索自组装方法和规律,并探讨配合物结
The model for improving the robustness of 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nstead of the l2-norm variance utilized in the co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