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期访华,引起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本刊特约记者、国际网总裁张慧君就此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埃及、突尼斯兼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大使安惠侯。
“向东看”就是向亚洲看,
主要是向中国看
张慧君(以下简称张):连日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后脚相继访问中国,这在国际关系史和中国外交史上都非常罕见。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邀请巴以领导人访华,您认为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中东政策出现了新变化?
安惠侯(以下简称安):阿巴斯总统是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接待的第一位中东地区国家、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内塔尼亚胡总理访华也是其连任以来的首次正式出国访问。同时,中东地区这两位直接对立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几乎同期访华,类似情况只在美国发生过。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地区问题的核心,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依然得不到解决。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曾积极推动解决巴以问题,但没有成功。之后,中东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中国政府认为这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美国的注意力转移了,中东阿拉伯国家也顾不上,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今年,奥巴马连任后即派国务卿克里在短短几个月内三次访问中东地区,推动巴以双方重启谈判。而奥巴马连任后的首访地也选在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可以看出,美国和国际社会在为推动巴以和平谈判而努力。
中国与巴勒斯坦及以色列都保持着良好关系。中国一直支持巴勒斯坦正义的民族解放事业,一直为巴勒斯坦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援助。自从中国与以色列建交后,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以色列也希望同中国发展良好关系。从政治角度考虑,以色列希望借重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在经济上,内塔尼亚胡访华前曾表示,希望中国的发展能成为以色列发展的引擎。现在国际社会都在推动巴以重启和平谈判,中国在巴以问题上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支持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显然,中国此次邀请巴以领导人访华,也是要推动巴以重新走向和平谈判。
至于中国对中东政策是否有变化,应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首先要强调的是,中国一贯重视中东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支持中东地区国家民族解放和捍卫独立的斗争,同时也积极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中东地区向前发展。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作用的上升,中东地区国家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通过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本国发展,改善民生。于是,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内部出现一种“向东看”的政治倾向。“向东看”就是向亚洲看,向亚洲看主要就是向中国看,这些国家有强烈愿望同中国发展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于热点问题集中的中东地区不能忽视。所以,中国在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实现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开始投入更多力量。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进口石油占中国总能源需求的58%,其中50%以上来自中东地区,所以中东地区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对中东政策的基本方向、脉络没有变化,但是力度在加强,愿望更强烈,合作范围更广。
中国并没有掌握解决巴以问题的钥匙
张:谈到巴以问题时,您提到了美国。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是巴以问题的幕后操手,一直主导巴以问题的进程,美国表面上居中调停,但暗中偏袒以色列。美国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相比美国,中国在巴以问题上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安:美国现在是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在中东事务上起主导作用。虽然这种作用有不断削弱的趋势,但还没有动摇美国的主导地位。所以,巴以问题解决的主导权还在美国手中。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没有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美国偏袒以色列,而偏袒的原因是以色列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起到支柱作用。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以色列来推行其中东政策,保持自身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另外,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组成的国家,而犹太人群体的多数是在美国而不在以色列。美国的犹太人非常有势力,控制着金融和媒体,既有金钱,也能操纵舆论。所以历届美国政府都不能得罪犹太人集团。而犹太人集团当然是偏袒以色列的,总是更多地强调以色列的安全,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巴勒斯坦的权益。
中国其实并没有掌握解决巴以问题的钥匙。在中东地区事务、巴以冲突等问题上,中国不具备主导地位和主导能力。国际社会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组成了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组成的四方委员会,而中国并不包括在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反映了美国的意愿。中国不能起到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但中国有自己的优势。首先,中国同时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保持良好关系。其次,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主张一直是全面的、公正的、合理的,既照顾巴勒斯坦人民的诉求,也考虑到以色列对安全的关切。此次阿巴斯访华,习近平主席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了四点方案。这四点方案全面、完整、平衡,充分考虑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方诉求。巴勒斯坦问题的实质是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土地,到目前为止,以色列也不配合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所以,四点方案也更多地强调要尊重巴勒斯坦的诉求,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以“两国方案”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巴勒斯坦实现独立建国,以1967年的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中国的优势在于立场公正,与巴以双方都能通话。
尽管中国与美国有很多分歧,对中东很多问题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一样,但中美双方也有一致的地方。比如,中美双方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巴以问题。再比如伊朗核问题,尽管有时美国对伊朗实施片面的、单方面的制裁,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但在防止核扩散和不赞成伊朗拥有核武器方面,两国则是一致的。在叙利亚问题上,中美双方的意见、态度也不一样,但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防止恐怖主义趁机发展方面,两国是一致的。在一致的地方,中美可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张:您提到中美一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巴以问题。但在历史上,巴以双方及中东地区国家之间围绕巴勒斯坦问题多次爆发冲突和战争。巴以问题错综复杂,内有阻力,外有干涉。您认为解决巴以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短期和长期的出路分别是什么?
安:首先,巴以在理念上有分歧。巴勒斯坦认为应该以土地换和平,即以色列归还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以换取和平。而以色列强调以安全换和平,阿拉伯国家只有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指望实现中东和平,所以有些领土就不能归还,否则将危及以色列安全。巴以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还是以色列应当归还非法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以色列表现得不痛快、不愿意。而且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兴建并扩大定居点,就是要强化以色列的占领。所以巴勒斯坦提出要恢复巴以和谈,以色列必须停止扩建定居点。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因素干扰巴以重启和谈。巴以之间有一些互相袭击,其中加沙地区的火箭弹时不时袭击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以色列认为此举危及自身安全,必须回击。结果造成巴勒斯坦更多的伤亡和损失。双方都应该停止这种行为,巴勒斯坦不要袭击以色列;以色列也不要搞诸如定点清除的行动。另外,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员问题也应得到妥善处理。
再有,巴勒斯坦内部也不团结。在加沙地带起主导作用的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与在约旦河西岸占主导地位的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之间有矛盾,双方曾组成联合政府,后来破裂。内部不团结直接导致巴勒斯坦谈判地位被削弱。
从短期来看,按照习主席的四点方案,以色列应该停止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设。以此作为第一步,促使巴以重启谈判。从长远来看,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领土、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而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通过经贸等各方面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确保共同安全。但很遗憾,要实现第一步就不是很容易。
最近得知,内塔尼亚胡已经命令停止在东耶路撒冷建设犹太人定居点,这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以色列真正停止建设定居点,巴以就有望重启和谈。谈起来总比不谈好。巴以最终就是实现两个独立国家和平相处,这是美国的两国方案,中国也表示支持。
阅读链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时,提出中方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
第一,应该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同时,以色列的生存权和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第二,应该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惟一途径。巴以双方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走和谈之路,互谅互让,相向而行。当务之急是在停建定居点、停止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活动、解除对加沙地带封锁、妥善解决在押巴勒斯坦人问题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为重启和谈创建必要条件。巴勒斯坦内部实现全面和解有助于重启并推进巴以和谈。
第三,应该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有关各方应该在“土地换和平”原则、联合国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既有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向前发展。
第四,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应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并加大对巴勒斯坦人力资源培训、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援助。
“向东看”就是向亚洲看,
主要是向中国看
张慧君(以下简称张):连日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后脚相继访问中国,这在国际关系史和中国外交史上都非常罕见。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邀请巴以领导人访华,您认为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中东政策出现了新变化?
安惠侯(以下简称安):阿巴斯总统是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接待的第一位中东地区国家、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内塔尼亚胡总理访华也是其连任以来的首次正式出国访问。同时,中东地区这两位直接对立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几乎同期访华,类似情况只在美国发生过。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地区问题的核心,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依然得不到解决。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曾积极推动解决巴以问题,但没有成功。之后,中东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中国政府认为这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美国的注意力转移了,中东阿拉伯国家也顾不上,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今年,奥巴马连任后即派国务卿克里在短短几个月内三次访问中东地区,推动巴以双方重启谈判。而奥巴马连任后的首访地也选在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可以看出,美国和国际社会在为推动巴以和平谈判而努力。
中国与巴勒斯坦及以色列都保持着良好关系。中国一直支持巴勒斯坦正义的民族解放事业,一直为巴勒斯坦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援助。自从中国与以色列建交后,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以色列也希望同中国发展良好关系。从政治角度考虑,以色列希望借重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在经济上,内塔尼亚胡访华前曾表示,希望中国的发展能成为以色列发展的引擎。现在国际社会都在推动巴以重启和平谈判,中国在巴以问题上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支持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显然,中国此次邀请巴以领导人访华,也是要推动巴以重新走向和平谈判。
至于中国对中东政策是否有变化,应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首先要强调的是,中国一贯重视中东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支持中东地区国家民族解放和捍卫独立的斗争,同时也积极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中东地区向前发展。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作用的上升,中东地区国家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通过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本国发展,改善民生。于是,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内部出现一种“向东看”的政治倾向。“向东看”就是向亚洲看,向亚洲看主要就是向中国看,这些国家有强烈愿望同中国发展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于热点问题集中的中东地区不能忽视。所以,中国在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实现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开始投入更多力量。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进口石油占中国总能源需求的58%,其中50%以上来自中东地区,所以中东地区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对中东政策的基本方向、脉络没有变化,但是力度在加强,愿望更强烈,合作范围更广。
中国并没有掌握解决巴以问题的钥匙
张:谈到巴以问题时,您提到了美国。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是巴以问题的幕后操手,一直主导巴以问题的进程,美国表面上居中调停,但暗中偏袒以色列。美国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相比美国,中国在巴以问题上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安:美国现在是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在中东事务上起主导作用。虽然这种作用有不断削弱的趋势,但还没有动摇美国的主导地位。所以,巴以问题解决的主导权还在美国手中。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没有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美国偏袒以色列,而偏袒的原因是以色列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起到支柱作用。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以色列来推行其中东政策,保持自身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另外,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组成的国家,而犹太人群体的多数是在美国而不在以色列。美国的犹太人非常有势力,控制着金融和媒体,既有金钱,也能操纵舆论。所以历届美国政府都不能得罪犹太人集团。而犹太人集团当然是偏袒以色列的,总是更多地强调以色列的安全,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巴勒斯坦的权益。
中国其实并没有掌握解决巴以问题的钥匙。在中东地区事务、巴以冲突等问题上,中国不具备主导地位和主导能力。国际社会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组成了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组成的四方委员会,而中国并不包括在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反映了美国的意愿。中国不能起到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但中国有自己的优势。首先,中国同时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保持良好关系。其次,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主张一直是全面的、公正的、合理的,既照顾巴勒斯坦人民的诉求,也考虑到以色列对安全的关切。此次阿巴斯访华,习近平主席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了四点方案。这四点方案全面、完整、平衡,充分考虑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方诉求。巴勒斯坦问题的实质是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土地,到目前为止,以色列也不配合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所以,四点方案也更多地强调要尊重巴勒斯坦的诉求,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以“两国方案”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巴勒斯坦实现独立建国,以1967年的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中国的优势在于立场公正,与巴以双方都能通话。
尽管中国与美国有很多分歧,对中东很多问题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一样,但中美双方也有一致的地方。比如,中美双方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巴以问题。再比如伊朗核问题,尽管有时美国对伊朗实施片面的、单方面的制裁,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但在防止核扩散和不赞成伊朗拥有核武器方面,两国则是一致的。在叙利亚问题上,中美双方的意见、态度也不一样,但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防止恐怖主义趁机发展方面,两国是一致的。在一致的地方,中美可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张:您提到中美一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巴以问题。但在历史上,巴以双方及中东地区国家之间围绕巴勒斯坦问题多次爆发冲突和战争。巴以问题错综复杂,内有阻力,外有干涉。您认为解决巴以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短期和长期的出路分别是什么?
安:首先,巴以在理念上有分歧。巴勒斯坦认为应该以土地换和平,即以色列归还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以换取和平。而以色列强调以安全换和平,阿拉伯国家只有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指望实现中东和平,所以有些领土就不能归还,否则将危及以色列安全。巴以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还是以色列应当归还非法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以色列表现得不痛快、不愿意。而且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兴建并扩大定居点,就是要强化以色列的占领。所以巴勒斯坦提出要恢复巴以和谈,以色列必须停止扩建定居点。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因素干扰巴以重启和谈。巴以之间有一些互相袭击,其中加沙地区的火箭弹时不时袭击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以色列认为此举危及自身安全,必须回击。结果造成巴勒斯坦更多的伤亡和损失。双方都应该停止这种行为,巴勒斯坦不要袭击以色列;以色列也不要搞诸如定点清除的行动。另外,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员问题也应得到妥善处理。
再有,巴勒斯坦内部也不团结。在加沙地带起主导作用的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与在约旦河西岸占主导地位的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之间有矛盾,双方曾组成联合政府,后来破裂。内部不团结直接导致巴勒斯坦谈判地位被削弱。
从短期来看,按照习主席的四点方案,以色列应该停止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设。以此作为第一步,促使巴以重启谈判。从长远来看,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领土、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而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通过经贸等各方面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确保共同安全。但很遗憾,要实现第一步就不是很容易。
最近得知,内塔尼亚胡已经命令停止在东耶路撒冷建设犹太人定居点,这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以色列真正停止建设定居点,巴以就有望重启和谈。谈起来总比不谈好。巴以最终就是实现两个独立国家和平相处,这是美国的两国方案,中国也表示支持。
阅读链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时,提出中方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
第一,应该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同时,以色列的生存权和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第二,应该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惟一途径。巴以双方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走和谈之路,互谅互让,相向而行。当务之急是在停建定居点、停止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活动、解除对加沙地带封锁、妥善解决在押巴勒斯坦人问题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为重启和谈创建必要条件。巴勒斯坦内部实现全面和解有助于重启并推进巴以和谈。
第三,应该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有关各方应该在“土地换和平”原则、联合国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既有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向前发展。
第四,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应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并加大对巴勒斯坦人力资源培训、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