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创新型实训体系的构建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工科实验室的“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实训课程的改革,通过改革,优化了培养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工科实验室;创新性;应用型;管理机制;XRD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正从金属材料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拓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及制造技术的进步,“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实训课程所需仪器不断向集成化、自动化、精密化方向发展,材料分析表征新技术不断涌现。
  作为我校轻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实训课程的重要课程——“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正是为迅速适应这种新形势而推出及实施的。然而,通过对材料结构分析课程在国内的教学现状的调研后发现,该课程主要是作为理论课讲授的,有的学校再辅以一定的实验,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到课程内容零散,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对具体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其应用领域也不甚了解;或实验只为测试某一单项技术参数,为实验而实验,不知对材料结构的精细化剖析需要多种分析技术手段的科学集成。因此,常常是学过就忘,待走上工作岗位要真正用到时,就不知从何着手,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差。目前,该课程教学手段相对迟后,特别是围绕应用型市场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研究甚少,为此,亟需加大投入,加快课程教学改革步伐,以迅速适应当今高科技新材料研究发展的时代要求。
  1、体系构建的意义
  材料测试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以及应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材料的成分、细微组织结构进行了解,获知它们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即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同时为研究开发新材料提供新途径、新方法。在现代制造业中,测试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基于电磁辐射及运动粒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性质建立的各种分析方法已成为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光谱分析、电子能谱分析、衍射分析与电子显微分析等四大类方法,以及基于其他物理性质或电化学性质与材料的特征关系建立的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及热分析等方法也是材料现代分析的重要方法。
  针对当前材料结构分析课程在教学及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实训课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提出要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课程的科学、系统、集成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使同学们掌握扎实的基础,并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现有的教学测试仪器及分析手段的集成,让同学们真正全面掌握材料的综合分析方法,能从应用的角度设计实验分析方案,从微观上了解、研究材料,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生产提供高水平、专业化、职业化服务,提高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在业界的影响力,开创我校乃至我国“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课程建设新局面。
  2、如何构建体系
  1)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理论学习材料结构表征及测试方法,结合实验掌握材料结构表征和测试方法的应用,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启发式教学,全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2)本课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精选“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设计了课程体系,实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应用型、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3)在理论教学上,以材料结构与显微分析表征及测试技术为主线,恪守“表征为核心、仪器重操作、技术抓应用”的原则,采用案例教学法,将主讲教师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的典型实验结果、流程引入课堂,并不断引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老师科研工作中获得的材料结构分析测试图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样既正确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又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
  4)在实验教学上,科学、系统设置“基础型”实验3项,“综合设计型”实验4项,“研究创新型”实验2项,覆盖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实验原理、技术与应用,制订并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办法,形成了“课程实验+课外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四年不断线的实验教学格局,在系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内容上,注重夯实基础、把握前沿,施行并凝炼了“课前预习+学生发问+难点讲解+老师质疑+小组报告+学生汇报讲演”教学法。理论教学以材料结构表征、分析仪器及测试技术为主线,恪守“表征为核心、仪器重操作、技术重应用”的原则。实验教学内容丰富,针对“基本操作”、“测试手段”和“研究方法”三大训练模块,通过扎实的理论教学和过硬的实验训练,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结束语
  本体系的构建,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启发式教学,全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设计了课程体系,实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应用型、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又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促进本科生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地方性人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庐陵,蒋天弟,郑建鸿等.高等院校建立“多学科共享实验研究中心”的意义和探索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1(4):157一161.
  [2]张晓力.开放性工程实验室规划建设的几点认识〔J].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质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228一232.
  [3]张晓丽,黄小玲,曹宇东.创新实验室体系,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32一533.
  [4]张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思考[J].教育观察,2008,8:121一122.
  [5]周旭东,王金凤.面向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开放探析[J].实验室科学,2008,(3):127一129.
其他文献
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与刘欢共同演唱了主题歌《我和你》,她的招牌式空灵歌喉再引世人关注。尽管布莱曼在音乐事业上一帆风顺,但她的婚姻
过去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学生对“叶圣陶一丝不苟的文品”理解很容易,因为课后附有叶圣陶给肖复兴修改作文的原文,但理解“平和真诚的人品、教做人”就稍显欠缺。课文虽然写了作者去叶圣陶家中做客,但做客经过蜻蜓点水,而用了不少笔墨来写爬山虎这一景物,以衬托叶圣陶的人品。这是编者改变原文后,追求的一种含蓄的艺术效果。  应该说,改编后的教材,相对精炼、规范、有型,是一篇很好的课文例子。只是这种改编后的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库的瑰宝。成语内涵丰富,表达精炼,意义深远。从成语中,我们可以学到知识,增长智
【摘 要】本文将某引水枢纽工程作为典例,针对基坑支护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进行剖析,并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切身体会。  【关键字】水利施工;基坑支护;闸站  1、工程概况  某引水枢纽工程是浙东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当中的一大工程,该工程地处富春江、钱塘江以及浦阳江的汇合处旁,为农业灌溉以及一般工业提供水源。总的来说,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内河侧闸站下游段、外江侧闸站上游段、闸站后输水河道、闸站以及跨河桥梁
去年,笔者参加了宜昌市教育局组织的“新高考及普通高中名校长专题培训高校集中及学校跟岗培训”,在华东师范大学聆听了六位专家的报告,并进行了一次分组交流,还分别在上海市格致中学和上海市进才中学进行跟岗学习,受益颇多。下面就上海市的新高考政策及其给笔者的启示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解读上海市的新高考政策  上海市从2014年秋季高一学生开始进入新高考,2017年将首次实行新高考,根据教育部的总体要求,上
【摘要】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机械设备施工来实现的,因此,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在分析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机械;问题管理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施工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置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建筑机械化施工的重要
本文介绍了测量误差模型的发展,Williamson等人提出的MWD误差新模型,及新模型存在的误差源分析。
如何紧密围绕“五事”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塑造崇高的奉献精神,培育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国有林业企业各级党组织的共同期望。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就越来越沉重,保护环境,需要以环境监测为依托。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以供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