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特别是其中文言文的教学,因学生的基础差、厌学及老的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变得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科学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就会有明显改观。首先,确立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标定位,找准切入点,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制定教学策略;其次,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兴趣、荣誉、探求欲望的激励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模式;目标定位;切入点;自主合作
现代职业教育应是能力本位的教育。语文在中职教育课程中虽是基础课、工具课,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可以实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交流和表态能力的随时随地的培养和锻炼。从而有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抓住机会实现价值。
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可以说是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残羹冷炙”,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对文化基础课学习缺少热情。再加上受社会人浮于事,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更是举步维艰。一方面是生僻难懂的文言知识,一方面是厌学又基础差的学生。若采用“师讲生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便枯燥乏味,让教者头疼,让学者厌倦,费时最多,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思维活跃,丰富有效呢?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经过反复的尝试、总结、改进,逐渐摸索出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首先,针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确立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标定位。即能够读通读懂文章,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把握文章与单元话题之间的联系,掌握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常用意及用法。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有所收获即可。
第二,通过研究教材,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导入多是以介绍历史背景、作者为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在实践中,我发现文言文教学的导入也应纵观全局,根据授课的重点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导入,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报任安书》,其写作背景是:任安落难时写信向司马迁求助,而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到任安临刑前,才写了这封回信。信中着重写自己的遭遇、苦衷,关于任安所求之事没有任何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疑问再结合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给大家讲司马迁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中。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设计学习任务。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承接完成任务,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各组评价,互相提问,最后教师点评、回顾总结知识点。因为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再加之基础差、自卑心理等原因,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任务难度适中,使学生通过合作可以完成。完成过程中老师要充当好“编剧”“导演”的角色,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还有针对学生的惰性、自卑、害怕等心理,多加鼓励,求同存异,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便可很快地被引入学习状态,在发表见解、讨论、争论、分担和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智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
第四,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重课文与单元话题的联系。教师作为导演,要善于抓住瞬间,挖掘主题。比如《廉颇蔺相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完璧归赵”的故事以秦王的挫败告终,“渑池之会”上,秦王与蔺相如再次交锋,秦王为何不干掉蔺相如,以保证自己的计划不受阻碍,实现自己的野心?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中,涉及到两国的实力和蔺相如的人格力量。从“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一句即可看出正义的力量。此时我的一个追问把学生引入一个处世问题的讨论:在你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假如你是正义的一方,你该怎么解决矛盾?我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我的感受:有些道理不辨自明,有些矛盾无需言语自会化解。这时,一位同学的言论使话题得到延伸:蔺相如身上有一种精神,一种正义的、爱国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突破了王权的威严,凌驾于王权之上,赢得事情主动权,并且蔺相如的处世准则让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要么自己冲过去,可能会峰回路转,要么退一步,说不定海阔天空。切记原地不动──等死。还有要像蔺相如一样遇事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去赢得事情的主动权。由此同学们对单元话题“恪守处世的准则”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于学生曾经的困惑:“学语文到底有什么用”这便是最好的回答。
第五,注意遵循学习文言文的科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作为传承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接纳它、热爱它、欣赏它,使它更好地实现价值,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反复实践,不断探索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模式;目标定位;切入点;自主合作
现代职业教育应是能力本位的教育。语文在中职教育课程中虽是基础课、工具课,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可以实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交流和表态能力的随时随地的培养和锻炼。从而有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抓住机会实现价值。
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可以说是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残羹冷炙”,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对文化基础课学习缺少热情。再加上受社会人浮于事,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更是举步维艰。一方面是生僻难懂的文言知识,一方面是厌学又基础差的学生。若采用“师讲生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便枯燥乏味,让教者头疼,让学者厌倦,费时最多,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思维活跃,丰富有效呢?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经过反复的尝试、总结、改进,逐渐摸索出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首先,针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确立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标定位。即能够读通读懂文章,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把握文章与单元话题之间的联系,掌握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常用意及用法。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有所收获即可。
第二,通过研究教材,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导入多是以介绍历史背景、作者为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在实践中,我发现文言文教学的导入也应纵观全局,根据授课的重点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导入,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报任安书》,其写作背景是:任安落难时写信向司马迁求助,而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到任安临刑前,才写了这封回信。信中着重写自己的遭遇、苦衷,关于任安所求之事没有任何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疑问再结合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给大家讲司马迁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中。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设计学习任务。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承接完成任务,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各组评价,互相提问,最后教师点评、回顾总结知识点。因为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再加之基础差、自卑心理等原因,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任务难度适中,使学生通过合作可以完成。完成过程中老师要充当好“编剧”“导演”的角色,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还有针对学生的惰性、自卑、害怕等心理,多加鼓励,求同存异,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便可很快地被引入学习状态,在发表见解、讨论、争论、分担和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智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
第四,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重课文与单元话题的联系。教师作为导演,要善于抓住瞬间,挖掘主题。比如《廉颇蔺相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完璧归赵”的故事以秦王的挫败告终,“渑池之会”上,秦王与蔺相如再次交锋,秦王为何不干掉蔺相如,以保证自己的计划不受阻碍,实现自己的野心?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中,涉及到两国的实力和蔺相如的人格力量。从“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一句即可看出正义的力量。此时我的一个追问把学生引入一个处世问题的讨论:在你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假如你是正义的一方,你该怎么解决矛盾?我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我的感受:有些道理不辨自明,有些矛盾无需言语自会化解。这时,一位同学的言论使话题得到延伸:蔺相如身上有一种精神,一种正义的、爱国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突破了王权的威严,凌驾于王权之上,赢得事情主动权,并且蔺相如的处世准则让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要么自己冲过去,可能会峰回路转,要么退一步,说不定海阔天空。切记原地不动──等死。还有要像蔺相如一样遇事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去赢得事情的主动权。由此同学们对单元话题“恪守处世的准则”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于学生曾经的困惑:“学语文到底有什么用”这便是最好的回答。
第五,注意遵循学习文言文的科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作为传承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接纳它、热爱它、欣赏它,使它更好地实现价值,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反复实践,不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