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教学模式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zi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
  在以市场化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今天,油画作为传统美术类重要专业之一,面临着众多挑战,其挑战主要有二,其一:以往的美术类油画专业作为本科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做中小学,甚至是高等学校美术老师,就现在来说,虽说并非不可能,但面临的竞争相当大,主要是供大于求,且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似乎对那些非统考科目仍然有太多的不重视。具体说就是毕业生较多,但招老师的学校缺寥寥无几,就像挤公务员一样,有时候是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难度可想而知。其二:以往培养的油画专业本科生,由于其专业的兼容性,毕业后可从事的职业有报社或杂志美编,还有就是专业从事油画创作,做职业画家,最后一条路就是继续深造读研。这几条路现在看来都不容易,做美编现在更多的是学平面设计的,做职业画家压力很大,考研深造是条不错的路子,但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现行的按年级和班级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中小学的模式,它根本适应不了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多样化和学习进度有差别的现实,我们不能像工厂流水线生产一样培养统一标准化的艺术人才。“由于中国教学机制的缘故,长期以来,教与学是分离的,教的霸权与学的奴役始终是心照不宣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像油画这种传统专业,在市场化的今天,一切为了就业,一切为了市场,油画专业则首当其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由于国内的特殊情况,在一般的情况下油画作品很难很快进入市场,而且在传统就业方向缩水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大对油画教学的改革力度,在保留传统课程的基础上,使之能为日益壮大的油画市场服务。这样油画既能继续发展,又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路子,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个人课题的教学实验,试图改变这种教师一统天下格局,每个学生在这一个阶段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兴趣,选择一个点做系列深入的探讨,寻找表现的各种可能性,从而增强创作能力和明确个人的审美倾向,也为油画市场化作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二、改革目标
  传统的专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调整,正式引入中国也就百年历史,油画极大的社会审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化宣传、引人为善等功能毋庸置疑,油画作为文学艺术不可分割的部分其分量不可小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所以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对油画创作课的拓宽调整使得每一个毕业生在就业时多一条出路,多一些选择,但又不至于完全脱离本专业,能做到可进可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有不同的艺术发展方向,根据学习进度补充不同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应该是灵活的。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就是应该因人、因地、因时而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方法。当我们对当前教育体系单一化产生质疑时,个人课题的教学实验试图在教育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尊重不同类型的人,培养独立的精神,激发创作的兴趣等基本问题提出我们的思考和探求。具体为如下几点:
  1、让学生理解自己创作的作品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油画创作课的热情和兴趣。
  2、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个人课题式的创作教学实验能更好培养多样化人才,尊重不同类型的人,培养独立的精神
  4、减轻同学们对创作课的压力和难度,做到随时随地搞创作,关注身边生活的点滴,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5、在互动中掌握创作理论知识,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训练中熟练地将创作理论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去。
  6、恰当的与市场接轨,做到画有所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思路。
  三、具体实施计划
  虽然课堂作业是学生解决造型规律性问题和训练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实验手段之一,但艺术本身也无所谓统一的标准,所以课堂作业的好坏并不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应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诸如个人的近期目标:要解决的问题、课余写生、创作,以及远期目标:毕业生就业面向等问题。尤其是以大量的创作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就容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个人课题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个人课题教学法不单是在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教学,利用课外时间,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阶段学习中的重点,自己选择一个课题进入深入研究,可以是油画基本语言训练研究,如造型、色彩、空间、构图、构成、笔触、肌理等;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自身独特的审美去寻找一种艺术感受,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一种表现语言,完成系列性作业,寻找各种表现的可能性。比如,有些学生他就喜欢逆光,他就可以通过各种题材,各种角度来表现这一艺术感觉,激发创作思维,多尝试,积极借鉴中外大师作品,逐步明确个人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发展方向。
  2、在大二分专业时就开始实施个人课题教学法,在完成教学大纲内容的同时,利用大量的课内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系列创作训练且对自己所不足的专业基础进行补充和充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创作。鼓励学生以参加省内外美术展览来带动课外创作或者以市场为导向创作些可以出售的作品,以增强学生的创作动力。
  3、我们力图寻找一条将课堂规律性的基础训练与课外的学习创作和审美引导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改变以往的基础训练与创作、审美环节割裂的两段教学模式。每一个课题的长短时间不限,应尽量深入和穷尽后再转入另一个课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学期制定一次整体学习计划和目标,且每个人做一次自我课题计划包括课题研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持续时间及要解决的问题等,然后每月举行一次理论学习研讨会,每个学生作这一阶段的学习总结及下阶段的学习计划,然后同学之间讨论并提出不同看法,最后教师对学生近阶段作品进行集体讲评。时间长度二至四年级全过程。
  4、作为成果汇报,每学期末举办一次学生作品展,展示一年来的教学和创作成果。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理论指导,举办相关讲座,扩大交流,且为下学期的计划做些准备。
  在西方所谓“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美好的观念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怀着一份诚挚的梦想而为之奋斗。诚然,在就业日益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不可能都是艺术家。我想,个人课题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可以在里面尽情畅言欢歌,且各取所需。
其他文献
谈及水彩画,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形容是“酣畅淋漓”、“色彩绚烂”、“技法多样”等。杨永葳的水彩画作品别具一格,它们单纯、含蓄,没有华丽斑斓的色彩和张扬立异的技法,却能让人深思和沉静。广西艺术学院的雷务武教授说:“品味杨永葳的水彩画犹如在教堂里聆听合唱团合唱的那些祷告圣歌,你会在画中不断地得到一种充满敬意的精神享受。”  杨永葳生活在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的桂林,桂林是广西北部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拥
期刊
中国古代山水画曾一度以其严谨、高雅、工整与我们真切的生活发生了一定的差距,在严谨、工整的技法笔墨,甚至有点程式化的规律下,让人背负数千年的辉煌历史行进,这是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  在中国山水画的萌芽阶段,隋唐时期,比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昭道的《游春图》。到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的宋代,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李成的《读碑窠石图》等,被历史流传下来的很多佳作中,很多都以其恢弘严谨的图式和内容震撼人心
期刊
贡布里希曾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由此,如果要认识或理解洪卫的作品,可能就不能不首先对设计师作一番彻底的了解和认识——实际上这也是时下一种流俗的观点,而这确有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洪卫,又名洪混混,湖南醴陵人,现为天天向上设计事务所创作总监、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会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客座副教授,设计作品获得四十多项国内外设计竞赛奖励,并被海内
期刊
冯磊,1985年生于山西省晋城市。200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方向研究生。现为晋城市书画院专职画家,晋城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期刊
美术鉴赏课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分析批评能力的课程,是教学生学习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从而获得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批评能力。鉴赏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能够以个人的体会、知识、分析美术作品的美术现象。批评能力是在对作品感受的基础上,并建立一定的美术鉴赏标准,以理论分析作品的价值与美学价值,和对社会美学的意义。  在对中国画鉴赏中《千里江山图》是很有代表性的,对
期刊
张乃娇,1989年8月出生于江西九江,现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届艺术硕士,师从周尊圣导师。
期刊
黄少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合肥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中国画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曾于中国美术馆、法国、德国、泰国、日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期刊
一、源于最初的审美“真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定格在阿利卡笔下的瞬间的“真实”,救过他的命。阿利卡13岁时,他把亲眼所见的“真实”瞬间,用铅笔记录下来,因此自己从集中营中被解救出来。这些作品今天我们仍然能一睹其风采。《汤》《向逃犯射击》《强迫劳动》等。画风稚拙,却是那样的直白易懂。让我们如同亲临现场般地感受到了集中营的残酷,犹太人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  在回到写实艺术之前,阿利卡很长时间痴迷于抽象
期刊
我的家乡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37万人口,其中占人总数57%的侗族同胞,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如今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水连着山,山连着水,山水相连奏出和谐的美,花绕吊脚楼,景在眼中绘,树摇千层绿,鼓楼歌声脆,和谐侗乡美,天人合一好地方罗,走进侗乡心也醉。”。  这里活跃着一支庞大的农民画家,美的山水给了他们睿智,生活给了他们源泉,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画就了二百多幅侗族民俗
期刊
陈莉,出生于1981年。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