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宝全现在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宅居在自己的柿子林里修整剧本。柿子林位于京郊的一个村落里,由几幢相邻的别墅和环绕着的大片园林及人工湖组成。他和妻子王秋杨都是好客之人,所以这里常年都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就连草坪上的马儿也显得比别处的欢腾。
在媒体的一贯描述里,张宝全一向是以高调作风闻名,确实,愿意向记者敞开家门的富豪并不多,倒也让人从侧面窥见了这位军人背景的商界大佬坦荡无畏的性格本色,他甚至不介意让自己衣帽间里的那堆旧T恤和旧衬衣曝光他私底下不为人知的朴素生活。到目前这样的人生阶段,他对物质已没有太多奢求,急待填补的是精神世界的满足。
抓住稍纵即逝的感觉
所有人都知道张宝全热爱文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热爱已远非兴趣那么简单,多年来他坚持研习中国书法与绘画,并策划过“彩墨江山”、“流行书风”等一系列艺术大展。在他的博客里,可以看到他旅途中信手涂鸦的速写,画得有模有样。在柿子林别墅那间巨大的书房里面,除了各类图书,还有铺了宣纸的长案,上面堆着一摞张宝全的书法习作。临窗的地方还有画架,闲时也画画油画。随手拿起尘封已久的吉他,居然也能弹出悠扬的旋律来。这个地产界著名的“文艺中年”,还曾当选过《书法》杂志“十大年度书法人物”。2002年,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今日美术馆的宗旨就是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媒介。
如果说书法、绘画和音乐是张宝全的兴趣,那么文学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习惯。从早期出版的报告文学集《强兵强将》、中篇小说集《啊,哈雷》、《火祭》等,到获得盛大起点中文网“三十省企业家征文最具影响力奖”的小说《天命》,他从没有停止过写作。
当下的这个阶段,时间对于张宝全来讲很不够用,他几乎每天都睡眠不足,精力被切割成两半,早起要处理今典集团的事,下午要和电影团队的人开会,夜间要修改手头的几个剧本。
在兴趣爱好上,张宝全和他同样著名的妻子相去甚远,一个好动一个好静,王秋杨是圈里出了名的爱玩又会玩的人,作为华人女性中完成“7+2”登峰计划的第一人,她俨然已是国家级的登山运动员了,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世界各地行走去挑战极限。而张宝全最多的时间则是躲在书房里读书、写字、绘画,但是为了陪伴妻子,这个爬座小山包都费劲的中年男人,2009年居然登上了澳大利亚最高峰——科休斯峰。
虽然兴趣并不一致,但张宝全很欣赏王秋杨的挑战精神,尽管也时常要担心她的冒险之举会带来的危险,“可是她那么热爱登山,我希望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像她支持我拍电影一样。”
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张宝全就曾经意气风发地对外公布了即将投拍10部电影的计划,在此之前,他已成功投拍了《叶问》、《手机》、《花花刑警》等,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要从一个投资商回归到编剧、导演的老本行里。
对重回导演岗位的第一部作品,张宝全极为慎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挑选剧本,究竟是拍被所有人看好商业前景的《胭脂》;还是由自己小说改编的《天命》、《意向》,还是刚刚写完目前来讲最满意的《发财日记》,对于他是极为艰难的选择。
他喜欢《发财日记》是因为它有积极向上的主题,有暖人心的情怀和非常喜剧化的台词。他说如果拍《发财日记》的话,其他的本子也不会丢,会寻找别的导演来帮助他圆梦,目前来讲,他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必须要抓紧,因为很多感觉稍纵即逝。
而电影最吸引张宝全的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无论你之前设计成什么样,就算你把每一个分镜头的画面都画出来,结果也一定会有偏差。因为电影本身就是有灵魂的东西,它会顺着它自己的方向走。所以结果也许会超出想像,也许又会低于想像,或者在某些方面带来一些意外的东西。而电影最有意思的就在于此,张宝全喜欢过程中所有的未知。
先挣钱,再做电影
如果人生的剧本可以设计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张宝全,也不会有今典集团。
出生于江苏镇江的张宝全有一个做船长的父亲,擅长于各种手工艺制作,遗传到一双巧手的张宝全十几岁时就能靠木工活赚钱养家,如果不出意外,成年后的他要么做个木匠,要么如当时的愿望做一个乡村教师,没想到,因为一次给部队修窗子的机会,他被赏识他的首长夫人介绍进入了南京军区炮兵部队去当了兵。
那是1984年,进部队没多久,他便主动请缨去老山前线经受战火的洗礼,在亲眼见证生死和战争的残酷后,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战争有了自己的看法。从前线回来,张宝全创作了包括纪实报告文学《血祭》之类的一批小说,来传达自己的反战情绪。
1987年,部队投资2万元给张宝全,让他拍摄一部军人题材的电影《一百首歌》,为了节约成本,张宝全一人包揽了编剧、导演、制片、作词、作曲。第一次的触电,让张宝全确定了自己复员后的方向——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顺利地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几千人中最幸运的7名录取生之一。在谢飞老师的带领下,张宝全终于步入他神往的电影世界,导演梦愈发地真实起来。
1992年,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张宝全连拍了三部电视剧,在电视剧行当里初展锋芒,但显然他的志向并不在此,在他眼里,电视剧只是副业,只有电影才是“真作品”。
为了拍真作品,他和几个朋友凑了8000块钱,拍他在上学时写的一个剧本《四儿》,8000块钱制作费,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简直是笑话。但对于当时的张宝全,却是一笔“巨款”。他说:“我当了12年的兵,转业费才2000多元。”
为了省钱,整整4天4夜,他和他的团队几乎都没有睡觉,拍完后,张宝全几乎是“爬”回宿舍的,一睡就是两天两夜。醒过来后,他赶紧进机房剪片子,可带子往机器上一挂,他就傻眼了。“以前拍戏,不管多忙,拍完后,我一定连夜看回放。但这次因为4天连轴拍,根本没时间看。万万没想到磁带掉磁,当画面道道划痕闪烁时,我感觉就是五雷轰顶,好长时间都回不过神来。”依然咬着牙,一个人在机房不吃不睡,张宝全用两天两夜将这个承载着自己电影梦的“先天不足”的片子剪完,没有再做后期,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他的这一段电影梦。
《四儿》的夭折,看似是带子质量的问题,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字——钱。因为没有钱,即使有多么美好的梦想,要实现都是难上加难。“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坚定了我下海的决心,先挣钱,再来做电影。”
在经商的头三年,张宝全屡尝败绩,这个从部队走出来的文艺青年,有点看不懂这个到处是皮包公司和倒买倒卖的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阴谋、背叛和欺骗后,他终于被磨练出了商人的理智、务实和敏锐的判断力,“尤其是在没有市场规则的时候,就要有防范一切风险的意识。”
1995年,张宝全和妻子王秋杨一起创立了北京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几经周折后,拿回了曾经流产的项目,这就是现在的“今典花园”,也是张宝全夫妇的地产处女作。掘到第一桶金后,张宝全秉承着自己制定的创新原则,又陆续开发了苹果社区、“红树林”连锁度假酒店等项目。
在房产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后,张宝全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圆自己的电影梦做着精密的布署。六七年前,他就开始以投拍电影的方式重新回归电影圈。
如果说人生的上半场是追逐成功的话,那么下半场则是达成意义的旅程。
尽管作为出品人,推出的《叶问》等电影为张宝全带来巨大的成功,但他却专注于更具雄心的大电影梦想。2005年11月,他启动了中国第一条民营数字院线——时代华夏院线。2006年,他又组织力量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影播放机——蒙太奇系列数字电影播放机,这款播放机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创造了全世界最长500米数字银幕的放映奇迹,当李宁踏着鸟巢的“碗边”,在这个全球最大的银幕上点燃主火炬时,张宝全的心情也激动无比。
2009年,张宝全投资1.9亿元与中影集团组建了“中影今典数字影院建设公司”,这是推动中国电影实现“胶转数”的实质性一步。在总投资3亿多元的该公司中,中影集团股份占60%,时代今典占股40%,张宝全任副董事长。
算一算,到目前为止,张宝全投在电影上的资金超过了10亿元,包括从设备的研发、制造到推广。和中影的合作意味着他一直致力发展的数字放映将会给中国电影带来革命。“因为胶转数会首先免去巨额的冲印拷贝费用,使成本降低,票价也会降低;其次,影片的放映不再受到拷贝数量的限制,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地方的影院,都可以同步上映最新影片,刺激观众走进影院。另外,让小成本影片有更多机会面对观众。”
当数字放映解决了影院门槛,渠道就被铺出来了。只有中国的终端能够支持你产生几十亿票房的时候,中国才真正进入大片时代。而在由自己推动的大片时代里,以一个电影人的身份施展作为,那才是张宝全人生下半场意义之旅的起点。
用半生迂回实现一个电影梦,张宝全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励志大片。
在媒体的一贯描述里,张宝全一向是以高调作风闻名,确实,愿意向记者敞开家门的富豪并不多,倒也让人从侧面窥见了这位军人背景的商界大佬坦荡无畏的性格本色,他甚至不介意让自己衣帽间里的那堆旧T恤和旧衬衣曝光他私底下不为人知的朴素生活。到目前这样的人生阶段,他对物质已没有太多奢求,急待填补的是精神世界的满足。
抓住稍纵即逝的感觉
所有人都知道张宝全热爱文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热爱已远非兴趣那么简单,多年来他坚持研习中国书法与绘画,并策划过“彩墨江山”、“流行书风”等一系列艺术大展。在他的博客里,可以看到他旅途中信手涂鸦的速写,画得有模有样。在柿子林别墅那间巨大的书房里面,除了各类图书,还有铺了宣纸的长案,上面堆着一摞张宝全的书法习作。临窗的地方还有画架,闲时也画画油画。随手拿起尘封已久的吉他,居然也能弹出悠扬的旋律来。这个地产界著名的“文艺中年”,还曾当选过《书法》杂志“十大年度书法人物”。2002年,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今日美术馆的宗旨就是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媒介。
如果说书法、绘画和音乐是张宝全的兴趣,那么文学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习惯。从早期出版的报告文学集《强兵强将》、中篇小说集《啊,哈雷》、《火祭》等,到获得盛大起点中文网“三十省企业家征文最具影响力奖”的小说《天命》,他从没有停止过写作。
当下的这个阶段,时间对于张宝全来讲很不够用,他几乎每天都睡眠不足,精力被切割成两半,早起要处理今典集团的事,下午要和电影团队的人开会,夜间要修改手头的几个剧本。
在兴趣爱好上,张宝全和他同样著名的妻子相去甚远,一个好动一个好静,王秋杨是圈里出了名的爱玩又会玩的人,作为华人女性中完成“7+2”登峰计划的第一人,她俨然已是国家级的登山运动员了,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世界各地行走去挑战极限。而张宝全最多的时间则是躲在书房里读书、写字、绘画,但是为了陪伴妻子,这个爬座小山包都费劲的中年男人,2009年居然登上了澳大利亚最高峰——科休斯峰。
虽然兴趣并不一致,但张宝全很欣赏王秋杨的挑战精神,尽管也时常要担心她的冒险之举会带来的危险,“可是她那么热爱登山,我希望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像她支持我拍电影一样。”
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张宝全就曾经意气风发地对外公布了即将投拍10部电影的计划,在此之前,他已成功投拍了《叶问》、《手机》、《花花刑警》等,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要从一个投资商回归到编剧、导演的老本行里。
对重回导演岗位的第一部作品,张宝全极为慎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挑选剧本,究竟是拍被所有人看好商业前景的《胭脂》;还是由自己小说改编的《天命》、《意向》,还是刚刚写完目前来讲最满意的《发财日记》,对于他是极为艰难的选择。
他喜欢《发财日记》是因为它有积极向上的主题,有暖人心的情怀和非常喜剧化的台词。他说如果拍《发财日记》的话,其他的本子也不会丢,会寻找别的导演来帮助他圆梦,目前来讲,他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必须要抓紧,因为很多感觉稍纵即逝。
而电影最吸引张宝全的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无论你之前设计成什么样,就算你把每一个分镜头的画面都画出来,结果也一定会有偏差。因为电影本身就是有灵魂的东西,它会顺着它自己的方向走。所以结果也许会超出想像,也许又会低于想像,或者在某些方面带来一些意外的东西。而电影最有意思的就在于此,张宝全喜欢过程中所有的未知。
先挣钱,再做电影
如果人生的剧本可以设计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张宝全,也不会有今典集团。
出生于江苏镇江的张宝全有一个做船长的父亲,擅长于各种手工艺制作,遗传到一双巧手的张宝全十几岁时就能靠木工活赚钱养家,如果不出意外,成年后的他要么做个木匠,要么如当时的愿望做一个乡村教师,没想到,因为一次给部队修窗子的机会,他被赏识他的首长夫人介绍进入了南京军区炮兵部队去当了兵。
那是1984年,进部队没多久,他便主动请缨去老山前线经受战火的洗礼,在亲眼见证生死和战争的残酷后,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战争有了自己的看法。从前线回来,张宝全创作了包括纪实报告文学《血祭》之类的一批小说,来传达自己的反战情绪。
1987年,部队投资2万元给张宝全,让他拍摄一部军人题材的电影《一百首歌》,为了节约成本,张宝全一人包揽了编剧、导演、制片、作词、作曲。第一次的触电,让张宝全确定了自己复员后的方向——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顺利地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几千人中最幸运的7名录取生之一。在谢飞老师的带领下,张宝全终于步入他神往的电影世界,导演梦愈发地真实起来。
1992年,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张宝全连拍了三部电视剧,在电视剧行当里初展锋芒,但显然他的志向并不在此,在他眼里,电视剧只是副业,只有电影才是“真作品”。
为了拍真作品,他和几个朋友凑了8000块钱,拍他在上学时写的一个剧本《四儿》,8000块钱制作费,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简直是笑话。但对于当时的张宝全,却是一笔“巨款”。他说:“我当了12年的兵,转业费才2000多元。”
为了省钱,整整4天4夜,他和他的团队几乎都没有睡觉,拍完后,张宝全几乎是“爬”回宿舍的,一睡就是两天两夜。醒过来后,他赶紧进机房剪片子,可带子往机器上一挂,他就傻眼了。“以前拍戏,不管多忙,拍完后,我一定连夜看回放。但这次因为4天连轴拍,根本没时间看。万万没想到磁带掉磁,当画面道道划痕闪烁时,我感觉就是五雷轰顶,好长时间都回不过神来。”依然咬着牙,一个人在机房不吃不睡,张宝全用两天两夜将这个承载着自己电影梦的“先天不足”的片子剪完,没有再做后期,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他的这一段电影梦。
《四儿》的夭折,看似是带子质量的问题,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字——钱。因为没有钱,即使有多么美好的梦想,要实现都是难上加难。“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坚定了我下海的决心,先挣钱,再来做电影。”
在经商的头三年,张宝全屡尝败绩,这个从部队走出来的文艺青年,有点看不懂这个到处是皮包公司和倒买倒卖的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阴谋、背叛和欺骗后,他终于被磨练出了商人的理智、务实和敏锐的判断力,“尤其是在没有市场规则的时候,就要有防范一切风险的意识。”
1995年,张宝全和妻子王秋杨一起创立了北京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几经周折后,拿回了曾经流产的项目,这就是现在的“今典花园”,也是张宝全夫妇的地产处女作。掘到第一桶金后,张宝全秉承着自己制定的创新原则,又陆续开发了苹果社区、“红树林”连锁度假酒店等项目。
在房产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后,张宝全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圆自己的电影梦做着精密的布署。六七年前,他就开始以投拍电影的方式重新回归电影圈。
如果说人生的上半场是追逐成功的话,那么下半场则是达成意义的旅程。
尽管作为出品人,推出的《叶问》等电影为张宝全带来巨大的成功,但他却专注于更具雄心的大电影梦想。2005年11月,他启动了中国第一条民营数字院线——时代华夏院线。2006年,他又组织力量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影播放机——蒙太奇系列数字电影播放机,这款播放机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创造了全世界最长500米数字银幕的放映奇迹,当李宁踏着鸟巢的“碗边”,在这个全球最大的银幕上点燃主火炬时,张宝全的心情也激动无比。
2009年,张宝全投资1.9亿元与中影集团组建了“中影今典数字影院建设公司”,这是推动中国电影实现“胶转数”的实质性一步。在总投资3亿多元的该公司中,中影集团股份占60%,时代今典占股40%,张宝全任副董事长。
算一算,到目前为止,张宝全投在电影上的资金超过了10亿元,包括从设备的研发、制造到推广。和中影的合作意味着他一直致力发展的数字放映将会给中国电影带来革命。“因为胶转数会首先免去巨额的冲印拷贝费用,使成本降低,票价也会降低;其次,影片的放映不再受到拷贝数量的限制,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地方的影院,都可以同步上映最新影片,刺激观众走进影院。另外,让小成本影片有更多机会面对观众。”
当数字放映解决了影院门槛,渠道就被铺出来了。只有中国的终端能够支持你产生几十亿票房的时候,中国才真正进入大片时代。而在由自己推动的大片时代里,以一个电影人的身份施展作为,那才是张宝全人生下半场意义之旅的起点。
用半生迂回实现一个电影梦,张宝全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励志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