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以上所述,显然不能穷尽其妙。但是,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熔为一炉,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提问质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心设计 难易适度 有效评价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因此,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一、精心设计,指向明确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是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还是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或是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等。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你有什么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比较之下,后者所包含的思维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
二、难易适度,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问题应难易适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或“不是”,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既能让学生得到,又不能轻取,这样才能起到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如在教学“10以内的连加”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主题图的:(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小朋友在喂5只小鸡)师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生齐答:“有5只。”教师一边继续演示课件一边问学生:“你们看到跑来了几只?”学生又一起回答:“跑来了2只。”教师一边继续一边又问:“你们看到又跑来了几只?”学生再一次大声地回答:“跑来了1只。”课件演示到这里,教师又提了个问题:“ 要计算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5+2+1,教师也带着学生进入了计算方法的教学。
透过以上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所提问题都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思考,导致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缺乏深刻性。
同样一个片段,另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先播放课件并引导学生:“你刚才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然后再问学生:“你们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我想这样的提问,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激亮度,激活思维
创激亮度就是提出的问题,讲究感情色彩,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新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
四、层层深入,拾阶而上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其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设计的问题不能空洞面广,要有梯度。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本课难点之一是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先求出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5。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a、(出示一张15厘米长的纸条)你有办法知道这张纸条的长度吗?(生:用尺子量)
b、(师出示一张比尺子长的纸条)现在你能用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认为可以把这张纸条三折或四折,先量出这张纸条的或,再乘以3或4,就可以求出纸条的全长。
教师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五、面向全体,有效评价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倾听、及时评价,否则不但会影响提问效果,而且由于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时,学生回答正确的应给予充分肯定;回答有错的应及时纠正;回答时表达不畅的应给出示范;对创新性的回答应适当重复,并进行表扬。
【关键词】精心设计 难易适度 有效评价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因此,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一、精心设计,指向明确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是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还是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或是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等。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你有什么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比较之下,后者所包含的思维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
二、难易适度,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问题应难易适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或“不是”,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既能让学生得到,又不能轻取,这样才能起到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如在教学“10以内的连加”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主题图的:(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小朋友在喂5只小鸡)师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生齐答:“有5只。”教师一边继续演示课件一边问学生:“你们看到跑来了几只?”学生又一起回答:“跑来了2只。”教师一边继续一边又问:“你们看到又跑来了几只?”学生再一次大声地回答:“跑来了1只。”课件演示到这里,教师又提了个问题:“ 要计算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5+2+1,教师也带着学生进入了计算方法的教学。
透过以上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所提问题都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思考,导致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缺乏深刻性。
同样一个片段,另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先播放课件并引导学生:“你刚才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然后再问学生:“你们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我想这样的提问,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激亮度,激活思维
创激亮度就是提出的问题,讲究感情色彩,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新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
四、层层深入,拾阶而上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其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设计的问题不能空洞面广,要有梯度。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本课难点之一是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先求出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5。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a、(出示一张15厘米长的纸条)你有办法知道这张纸条的长度吗?(生:用尺子量)
b、(师出示一张比尺子长的纸条)现在你能用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认为可以把这张纸条三折或四折,先量出这张纸条的或,再乘以3或4,就可以求出纸条的全长。
教师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五、面向全体,有效评价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倾听、及时评价,否则不但会影响提问效果,而且由于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时,学生回答正确的应给予充分肯定;回答有错的应及时纠正;回答时表达不畅的应给出示范;对创新性的回答应适当重复,并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