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听说能力是当务之急。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与革新。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按年级段由低到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如下对策:
1 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师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1 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2 每节课“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2.3 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
3 强化口语表达教学方法
3.1 应用以读学说法。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可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3.2 以听导说。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创造好一切条件。让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在“语文活动课”中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小型活动,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边群众学习口语和交际的方式方法。
3.3 以看引说。看是自外而内的输入,而说则是自内而外的输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并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1 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师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1 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2 每节课“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2.3 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
3 强化口语表达教学方法
3.1 应用以读学说法。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可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3.2 以听导说。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创造好一切条件。让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在“语文活动课”中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小型活动,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边群众学习口语和交际的方式方法。
3.3 以看引说。看是自外而内的输入,而说则是自内而外的输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并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