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不堪重负,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就是说,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该渗透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1 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1.1 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在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老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绿色。老师又让学生试着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シ”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的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シ”,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既准确地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1.2 调动生活经验识字。比如学习“玉米”的“玉”字,教师问:“认识这两样东西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知道玉米在春天播种,到夏天可以掰来吃;我吃过玉米棒子,玉米味道很好,又香又甜;玉米有很多营养,妈妈常要我吃玉米饭;玉米可以蒸成馍来吃,还可以做成爆玉米花;玉米是长在土里的……。这个教学过程,涉及到了学生的生活领域,调动了学生对“玉米”的感性经验。触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从玉米的生长过程、味道、营养、加工等方面以及“玉米”与植物的关系的感性知识方面作了汇报。这样调动生活经验识字,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 轻松愉快,情趣化地识字
2.1 形象识字。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中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对这些都会很感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
2.2 游戏识字。小学生天性爱玩游戏活动,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彩的游戏,玩耍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目的,而且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地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激活识字教学。
3 主动探索,创造性识字
多年来,识字教学大都采用以往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就经常引导学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
4 解除束缚,开放性地识字
4.1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书包里的书本……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
4.2 利用电视媒体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向家长。
4.3 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当今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可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的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店名叫什么,柜台上的商名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
4.4 利用电脑功能识字。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脑也越来越多,既可熟记字音,又可巩固字形,还会积累字词。
4.5 利用字典识字。字典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也是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最权威的工具书。虽然课标明确规定“查字典不在列入考试的内容。”但是我依然要求每个学必须自备一部字典,而且强调课前准备必须将字典和语文书、课堂笔记本整齐地置于桌面上。
1 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1.1 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在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老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绿色。老师又让学生试着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シ”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的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シ”,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既准确地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1.2 调动生活经验识字。比如学习“玉米”的“玉”字,教师问:“认识这两样东西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知道玉米在春天播种,到夏天可以掰来吃;我吃过玉米棒子,玉米味道很好,又香又甜;玉米有很多营养,妈妈常要我吃玉米饭;玉米可以蒸成馍来吃,还可以做成爆玉米花;玉米是长在土里的……。这个教学过程,涉及到了学生的生活领域,调动了学生对“玉米”的感性经验。触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从玉米的生长过程、味道、营养、加工等方面以及“玉米”与植物的关系的感性知识方面作了汇报。这样调动生活经验识字,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 轻松愉快,情趣化地识字
2.1 形象识字。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中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对这些都会很感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
2.2 游戏识字。小学生天性爱玩游戏活动,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彩的游戏,玩耍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目的,而且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地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激活识字教学。
3 主动探索,创造性识字
多年来,识字教学大都采用以往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就经常引导学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
4 解除束缚,开放性地识字
4.1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书包里的书本……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
4.2 利用电视媒体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向家长。
4.3 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当今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可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的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店名叫什么,柜台上的商名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
4.4 利用电脑功能识字。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脑也越来越多,既可熟记字音,又可巩固字形,还会积累字词。
4.5 利用字典识字。字典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也是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最权威的工具书。虽然课标明确规定“查字典不在列入考试的内容。”但是我依然要求每个学必须自备一部字典,而且强调课前准备必须将字典和语文书、课堂笔记本整齐地置于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