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画对他来说是个意外。
小学二年级的暑假,他在村外山坡上遇见一位来写生的姑娘。姑娘一边快活地哼着小曲儿,一边往画纸上优雅地涂抹着色彩,绿树红花就栩栩如生移植到纸上。回到家,他对父亲说:“我想画画。”父亲说:“你能保证好好画吗?”他赶紧点头。父亲不再说话,走进羊圈,牵走家里的奶羊——那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
母亲在他三岁时撒手而去,他只有父亲。
很快他就发现,画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好玩儿。上高中时,每天对着一堆冰冷的石膏像,他心中的厌恶感与日俱增,可一想起当年父亲把羊牵走的情景,他仍然画了下去,而且考上了大学,读美术系。那时,他觉得美术毫无疑问将成为他要从事的职业,因为一只羊,因为一句承诺,还因为父亲的殷切期望。
上大学后,他第一次看到了钢琴。那时他和一位同学合租一间简陋的宿舍——他要强迫自己练画,他的同学正努力练琴,他们需要一个没人打扰的住所。
他给那位同学画了很多张练琴时的速写。每画一张,心中那根神经就会被拨动一下,终于忍不住。有一天,他坐到那架钢琴前。当他的手碰到黑白分明的琴键时,心开始狂跳不止。他疯狂地喜欢上了钢琴,只要同学不用琴,他准会端坐在那儿,一曲接一曲地弹。的确,他是天才,仅用半年时间,弹奏水平便赶上了他的同学。同学请来一位老师,老师听他弹了一支曲子便肯定地说,将来必成大器。老师收他当了学生,但他的专业是美术,没有走进学校琴房的权利。只有在同学不练琴的时候才能弹几下。后来他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那架钢琴很少有休息的时间。而当钢琴要休息时,他那位同学同样需要休息。并且,同学高他两级,马上就要毕业,这意味着他能够摸到钢琴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父亲从老家来看他,晚上就住在他那里。他给父亲弹琴,父亲说,你不是学画画吗。怎么又弹琴了?他说,弹着玩儿。他想告诉父亲弹琴现在几乎成了他的生命,可是张了张嘴,终于没说出口。第二天父亲要走的时候,突然问他,买架钢琴得多少钱?刹那间,他无地自容。从昨天到现在,他的眼神、他的动作、他的叹息都向父亲传达一个同样的信息:他太想拥有一架钢琴了。这些细节让敏感的父亲洞察到了他的心事。
三个月后,父亲来了,第一句话是,画画得还好吗?他说还好。父亲笑着说,你骗谁啊?
父亲掏出一个布包,里面包着12000块钱。父亲说,只有这些钱了,我去问过,只能买架最便宜的琴。他没敢问父亲这是哪儿来的钱。只是沉默着,直到把钢琴搬回来,请人调好音,然后坐在父亲身边,望着钢琴发呆。父亲说,你不弹首曲子给我听听?他上前弹奏起来,琴声婉转动听。父亲听完,拍拍他的肩说,你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好好弹,将来开演奏会的时候,我要坐在最前面。
父亲走了。步履蹒跚,已经没有往日的坚实。他靠在门框上,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本来他跟父亲说好那个寒假不回家,因为要抓紧时间练琴。可年关将近,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想念父亲。可回到村里,却找不到父亲,他家房里住着另一户人家。村里人告诉他。父亲上山了。
村后山窝里有个很大的石子场。几个月前,父亲卖掉房子住到了山上。石子场老板也是村里的,经过父亲再三恳求,预付了父亲一年的工钱。父亲把这一年工钱、卖房子的钱和多年积蓄加在一起,给他买了那架钢琴。
他赶到山里时,父亲正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窝棚里烧水,比几个月前更显苍老。那天,他站在父亲面前,突然想给父亲跪下。最终,他紧紧抱住父亲,泪水打湿了父亲的肩头。倒是父亲慌了,说,你怎么找到山上来了?好像为儿子知道了他的生活窘迫而深为不安和自责。
回去后,他疯狂地练琴,想早些成名。他对父亲说,等有了钱就在城里给父亲买个大房子。可是,他再次遇到了麻烦——和大多数人一样,当他的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开始停滞不前: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困难。有一段时间。他几乎想放弃。可一想到父亲苍老的面容,想到那个四面透风的窝棚,他努力让自己一天一天坚持下来。终于,大学毕业后的第6年,他有能力也有资格开个人演奏会了。
可是,父亲已经听不见。在一次放炮采石时,父亲跑得慢了。出了意外。耳朵被震聋了。那天,他跪在父亲面前,抱着父亲的腿号啕大哭。父亲说,你能开演奏会了,我们应该高兴才对,你哭什么呢?他不说话,哭得更凶。父亲说,虽然我耳朵听不见,眼睛不是还好着吗?能看到你坐在台上,能看到你弹琴,就跟听到你的琴声一样。
他信,他相信父亲能用眼睛“听”到他的琴声。
他在这座城市里一连开了十场个人演奏会,给父亲留了剧场中最好的座位,让父亲能清楚看到他弹琴时的每一个表情和每一个动作。每场演出的最后一曲,他都会换上当年父亲送给他的那架钢琴,郑重地对所有听众说。这首曲子,献给我的父亲,我要用父亲送给我的钢琴为他弹一首感恩曲。
父亲坐在那里,安静地看着身穿燕尾服的他,看他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行走和跳跃,仿佛真的听到了美妙的琴声,脸上流淌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其实那架钢琴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几个月前它就坏了。他试图修好它。可是没有成功。也许有没有声音对父亲来说是一样的,父亲在意的只是他弹琴时的样子。而他的演奏会场场爆满,剧场内每一位听众都会在演奏会结束前静静聆听那首无声的感恩曲,然后热烈鼓掌。(摘自《37°女人》)
小学二年级的暑假,他在村外山坡上遇见一位来写生的姑娘。姑娘一边快活地哼着小曲儿,一边往画纸上优雅地涂抹着色彩,绿树红花就栩栩如生移植到纸上。回到家,他对父亲说:“我想画画。”父亲说:“你能保证好好画吗?”他赶紧点头。父亲不再说话,走进羊圈,牵走家里的奶羊——那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
母亲在他三岁时撒手而去,他只有父亲。
很快他就发现,画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好玩儿。上高中时,每天对着一堆冰冷的石膏像,他心中的厌恶感与日俱增,可一想起当年父亲把羊牵走的情景,他仍然画了下去,而且考上了大学,读美术系。那时,他觉得美术毫无疑问将成为他要从事的职业,因为一只羊,因为一句承诺,还因为父亲的殷切期望。
上大学后,他第一次看到了钢琴。那时他和一位同学合租一间简陋的宿舍——他要强迫自己练画,他的同学正努力练琴,他们需要一个没人打扰的住所。
他给那位同学画了很多张练琴时的速写。每画一张,心中那根神经就会被拨动一下,终于忍不住。有一天,他坐到那架钢琴前。当他的手碰到黑白分明的琴键时,心开始狂跳不止。他疯狂地喜欢上了钢琴,只要同学不用琴,他准会端坐在那儿,一曲接一曲地弹。的确,他是天才,仅用半年时间,弹奏水平便赶上了他的同学。同学请来一位老师,老师听他弹了一支曲子便肯定地说,将来必成大器。老师收他当了学生,但他的专业是美术,没有走进学校琴房的权利。只有在同学不练琴的时候才能弹几下。后来他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那架钢琴很少有休息的时间。而当钢琴要休息时,他那位同学同样需要休息。并且,同学高他两级,马上就要毕业,这意味着他能够摸到钢琴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父亲从老家来看他,晚上就住在他那里。他给父亲弹琴,父亲说,你不是学画画吗。怎么又弹琴了?他说,弹着玩儿。他想告诉父亲弹琴现在几乎成了他的生命,可是张了张嘴,终于没说出口。第二天父亲要走的时候,突然问他,买架钢琴得多少钱?刹那间,他无地自容。从昨天到现在,他的眼神、他的动作、他的叹息都向父亲传达一个同样的信息:他太想拥有一架钢琴了。这些细节让敏感的父亲洞察到了他的心事。
三个月后,父亲来了,第一句话是,画画得还好吗?他说还好。父亲笑着说,你骗谁啊?
父亲掏出一个布包,里面包着12000块钱。父亲说,只有这些钱了,我去问过,只能买架最便宜的琴。他没敢问父亲这是哪儿来的钱。只是沉默着,直到把钢琴搬回来,请人调好音,然后坐在父亲身边,望着钢琴发呆。父亲说,你不弹首曲子给我听听?他上前弹奏起来,琴声婉转动听。父亲听完,拍拍他的肩说,你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好好弹,将来开演奏会的时候,我要坐在最前面。
父亲走了。步履蹒跚,已经没有往日的坚实。他靠在门框上,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本来他跟父亲说好那个寒假不回家,因为要抓紧时间练琴。可年关将近,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想念父亲。可回到村里,却找不到父亲,他家房里住着另一户人家。村里人告诉他。父亲上山了。
村后山窝里有个很大的石子场。几个月前,父亲卖掉房子住到了山上。石子场老板也是村里的,经过父亲再三恳求,预付了父亲一年的工钱。父亲把这一年工钱、卖房子的钱和多年积蓄加在一起,给他买了那架钢琴。
他赶到山里时,父亲正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窝棚里烧水,比几个月前更显苍老。那天,他站在父亲面前,突然想给父亲跪下。最终,他紧紧抱住父亲,泪水打湿了父亲的肩头。倒是父亲慌了,说,你怎么找到山上来了?好像为儿子知道了他的生活窘迫而深为不安和自责。
回去后,他疯狂地练琴,想早些成名。他对父亲说,等有了钱就在城里给父亲买个大房子。可是,他再次遇到了麻烦——和大多数人一样,当他的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开始停滞不前: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困难。有一段时间。他几乎想放弃。可一想到父亲苍老的面容,想到那个四面透风的窝棚,他努力让自己一天一天坚持下来。终于,大学毕业后的第6年,他有能力也有资格开个人演奏会了。
可是,父亲已经听不见。在一次放炮采石时,父亲跑得慢了。出了意外。耳朵被震聋了。那天,他跪在父亲面前,抱着父亲的腿号啕大哭。父亲说,你能开演奏会了,我们应该高兴才对,你哭什么呢?他不说话,哭得更凶。父亲说,虽然我耳朵听不见,眼睛不是还好着吗?能看到你坐在台上,能看到你弹琴,就跟听到你的琴声一样。
他信,他相信父亲能用眼睛“听”到他的琴声。
他在这座城市里一连开了十场个人演奏会,给父亲留了剧场中最好的座位,让父亲能清楚看到他弹琴时的每一个表情和每一个动作。每场演出的最后一曲,他都会换上当年父亲送给他的那架钢琴,郑重地对所有听众说。这首曲子,献给我的父亲,我要用父亲送给我的钢琴为他弹一首感恩曲。
父亲坐在那里,安静地看着身穿燕尾服的他,看他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行走和跳跃,仿佛真的听到了美妙的琴声,脸上流淌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其实那架钢琴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几个月前它就坏了。他试图修好它。可是没有成功。也许有没有声音对父亲来说是一样的,父亲在意的只是他弹琴时的样子。而他的演奏会场场爆满,剧场内每一位听众都会在演奏会结束前静静聆听那首无声的感恩曲,然后热烈鼓掌。(摘自《37°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