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生活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表达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知怎么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含笔杆,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久而久之对作文失去兴趣,也不喜欢上语文课。在农村,学生的信息交流不通畅,见闻少,生活阅历浅,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欠缺,所以农村孩子写作很困难。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给写作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
有的学生知道作文很重要,也不是不下功夫,可总是下笔无神,可“万事开头难”呀,于是总想找窍门、寻捷径,在窍门、捷径中徘徊。学习作文有“格”,但它必须以勤奋为前提,决非投机取巧可为。
作文之“格”,究其源头有三:一是作文课上,或命题指导,或分析讲评,教师直接传授作文知识;二是阅读课,学习名家名篇,从中领悟写作要领;三是课外阅读时有所感受。这三个源头,莫过于阅读收益最大。“每课都有它写作的精彩之处”,这“精彩之处”便是作文之“格”。当然,从千挑万选出来且教师每日都在精心启发指导学习的课文中,学习作文知识,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本年级对作文的重点要求,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学习每一篇文章,只重点教给学生一项作文知识,即是教学中的“一课一得”。比如:《燕子》——学习语言的表达,领会修辞方法的作用;《翠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能力;《她是我的朋友》——学习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养成在读中悟法、学法、用法之习惯。
二、作文要注重积累
积累应从两方面进行:第一,生活积累;第二,语言积累。
首先,生活积累。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时,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此时,田野、菜畦、水井、耕牛、野花、杂草、稻场、炊烟、竹林、果园、篱笆、石路、小溪、板桥、池塘、水库、蛙噪、犬吠、鸟啼、虫鸣、草场、炊烟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自然口舌生香、赏心悦目。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都是写出一篇独具一格文章的便捷而速效的途径。
只有写生活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写生活,描绘生活,热爱生活。如在教“介绍我自己”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其次,语言积累。语言积累作文的建筑材料,没有材料,在好的构思也建造不出高楼大厦来。
1、从课文中积累。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品佳作,是学习写作的范文。平时,可以让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每一课,我都会让学生拿出好词好句记录本,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尽量会背诵,领会意思,学生头脑中积累的东西多了,拿起笔来,下笔如有神,就不会感到空空如也。
2、通过阅读课外书积累好词佳句。课本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只通过课本来积累是不够的,还要通过阅读大量课外书来积累语言。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通过美文赏析积累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佳作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在每周早读课中总要精选几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另外,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的知识积累就少,想写出好文章,那近似于痴人说梦。
4、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同时,日记所写的内容广,范围不确定,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也可以写自己的欢喜与烦恼等。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三、作文要有巧妙的构思
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好比建房用的建筑材料,那构思就好比一张设计图纸,设计得好,则实用美观。作文也一样,材料有了,还得有巧妙的构思和想象力,才能写出好文章。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组织和应用语言的最高形式。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多彩的世界里,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立足现实生活,展开想象
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是空洞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立足现实生活展开想象。想象是作文的灵魂,合理的想象能使作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2、利用课文资源,展开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
四、作文要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写真事,抒真情,这是对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亲身经历过的事,亲眼看过的景物,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是写作的好材料,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较深的感情。树木虫鱼、蓝天白云、雨雪风雷、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谚语,学生通过收集、交流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抒情要真挚。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才能以情动人。同时,写作又是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通过作文能表情达意,交流感情。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写真事,表真情,用朴实的语言流露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者,才能让人身临其境,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五、重视作文修改与评价。
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修改作文可以自己改,同桌互相改,小组改等形式进行。低年级修改句子,中年级改一段话,高年级改整篇习作。修改时,教师渗透方法,指导学生反复地、仔细地读自己的习作,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修改;然后引导学生赏读自己的习作,圈画自己的“得意”的好词好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修改作文要不厌其烦的改,反复改,直到修改满意为止。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写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喜欢写作文、乐于写作文,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要牢牢请好兴趣这位老师,让兴趣这个引擎拉动作文教学。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以积极鼓励评价为好,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中等生要积极鼓励,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激发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需要我们从兴趣入手,从一句话开始。因而,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给写作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
有的学生知道作文很重要,也不是不下功夫,可总是下笔无神,可“万事开头难”呀,于是总想找窍门、寻捷径,在窍门、捷径中徘徊。学习作文有“格”,但它必须以勤奋为前提,决非投机取巧可为。
作文之“格”,究其源头有三:一是作文课上,或命题指导,或分析讲评,教师直接传授作文知识;二是阅读课,学习名家名篇,从中领悟写作要领;三是课外阅读时有所感受。这三个源头,莫过于阅读收益最大。“每课都有它写作的精彩之处”,这“精彩之处”便是作文之“格”。当然,从千挑万选出来且教师每日都在精心启发指导学习的课文中,学习作文知识,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本年级对作文的重点要求,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学习每一篇文章,只重点教给学生一项作文知识,即是教学中的“一课一得”。比如:《燕子》——学习语言的表达,领会修辞方法的作用;《翠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能力;《她是我的朋友》——学习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养成在读中悟法、学法、用法之习惯。
二、作文要注重积累
积累应从两方面进行:第一,生活积累;第二,语言积累。
首先,生活积累。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时,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此时,田野、菜畦、水井、耕牛、野花、杂草、稻场、炊烟、竹林、果园、篱笆、石路、小溪、板桥、池塘、水库、蛙噪、犬吠、鸟啼、虫鸣、草场、炊烟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自然口舌生香、赏心悦目。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都是写出一篇独具一格文章的便捷而速效的途径。
只有写生活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写生活,描绘生活,热爱生活。如在教“介绍我自己”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其次,语言积累。语言积累作文的建筑材料,没有材料,在好的构思也建造不出高楼大厦来。
1、从课文中积累。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品佳作,是学习写作的范文。平时,可以让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每一课,我都会让学生拿出好词好句记录本,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尽量会背诵,领会意思,学生头脑中积累的东西多了,拿起笔来,下笔如有神,就不会感到空空如也。
2、通过阅读课外书积累好词佳句。课本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只通过课本来积累是不够的,还要通过阅读大量课外书来积累语言。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通过美文赏析积累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佳作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在每周早读课中总要精选几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另外,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的知识积累就少,想写出好文章,那近似于痴人说梦。
4、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同时,日记所写的内容广,范围不确定,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也可以写自己的欢喜与烦恼等。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三、作文要有巧妙的构思
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好比建房用的建筑材料,那构思就好比一张设计图纸,设计得好,则实用美观。作文也一样,材料有了,还得有巧妙的构思和想象力,才能写出好文章。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组织和应用语言的最高形式。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多彩的世界里,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立足现实生活,展开想象
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是空洞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立足现实生活展开想象。想象是作文的灵魂,合理的想象能使作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2、利用课文资源,展开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
四、作文要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写真事,抒真情,这是对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亲身经历过的事,亲眼看过的景物,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是写作的好材料,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较深的感情。树木虫鱼、蓝天白云、雨雪风雷、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谚语,学生通过收集、交流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抒情要真挚。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才能以情动人。同时,写作又是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通过作文能表情达意,交流感情。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写真事,表真情,用朴实的语言流露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者,才能让人身临其境,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五、重视作文修改与评价。
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修改作文可以自己改,同桌互相改,小组改等形式进行。低年级修改句子,中年级改一段话,高年级改整篇习作。修改时,教师渗透方法,指导学生反复地、仔细地读自己的习作,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修改;然后引导学生赏读自己的习作,圈画自己的“得意”的好词好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修改作文要不厌其烦的改,反复改,直到修改满意为止。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写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喜欢写作文、乐于写作文,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要牢牢请好兴趣这位老师,让兴趣这个引擎拉动作文教学。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以积极鼓励评价为好,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中等生要积极鼓励,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激发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需要我们从兴趣入手,从一句话开始。因而,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