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对爱的肤浅认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爱对于小学生,是不可或缺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是照亮心靈的火焰。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本人有以下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爱是尊重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你付出了爱,他也回馈你爱,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谙世事。其实,他的内心细腻而聪慧。因此,教育工作中应该用自己的真情关心和爱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思想上的火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尊重小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经历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共性和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如: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打扫卫生、收拾教室、整理图书角是他们的强项,就安排他们负责班级卫生工作。有的同学朗读能力强,爱表现自己,就把早读课的领读、文艺表演的机会留给他。这样既尊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创造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干起来得心应手,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爱是倾听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伏尔泰。身为教育工作者,走进孩子内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用爱倾听每个孩子心底的声音。要做到这点或许不易,因为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或多或少偏向优秀生,对待他们和蔼可亲,关照有加;而对一些学困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候大声呵斥,满脸愠色,甚至恶语相向,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学生会更加逆反,与教育背道而驰。如何做到有效倾听呢?
  首先加强自我学习,掌握倾听的技巧。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倾听方法: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专心致志的倾听,有鉴别的倾听,通过做笔记倾听等等。
  其次为师的应放下架子,平等的站在学生的高度,平视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思维上的火花,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根据学生传递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是为其支招。学生有倾诉欲望的时候,作为老师和过来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烦恼,我们都经历过。因此,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真诚地为他们支招,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
  三、爱是公平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均等的,犹如太阳洒向大地。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体差异必然存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是多样化的表现,不存在好坏、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以成绩好坏来评定,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老师的爱应该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上课时,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要顾及。尖子生思维敏捷,踊跃发言,热爱表现,但别忽视了个别角落里不爱听课、三心二意的学困生,把简单的问题、基础知识这个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尝试着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品尝成功的喜悦。我还调动尖子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选他们当小老师、雷锋小组长,协同老师一起帮助学困生,让尖子生和学困生愉快、融洽的学习着,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在关爱中互相促进,不断学习,获取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爱是有别的
  爱得太满会溢出,爱得太少会干渴。教育中对爱的把握应恰到好处。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上好多家庭只选择生一个孩子,家庭中便出现了溺爱孩子的现象。孩子在家里俨然小霸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身为教师应把握好尺度,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标准,坚持以爱为原则。
  爱是教育的灵魂,恰当的爱才是真爱。对于刁蛮、爱发脾气的学生不要麻木的迁就和宠爱。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动不动就对同学使性子发脾气,了解原因是他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满足他就大发雷霆,后来逐渐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坏习惯的养成源于家长的溺爱。因此我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对孩子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有时候孩子也不吃说理这一套。我就来个“冷处理”假装不知道,不当一回事,实际上在悄悄地用眼角留意他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冷却过后再找他谈心,引导他认识自己的情绪,让他懂得用语言去表达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班中也有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或生性孤僻、自卑的孩子。面对这类孩子,老师用无声语言关注他们,一个轻轻的爱抚,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给予无穷的力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表扬赞美,提高自信心,树立他们在班中的威信与地位。还创造机会,通过在班级中找优点、讲故事、做好事、展现自我等方式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热爱学习、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同时,在他们犯错的时候,顾及自尊心,私聊为好,避免在班中公开批评。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爱是生命的火焰,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动力,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微观着眼于"三教"即指教学、教材和教法改革,其实质是围绕职业教师这个主导进行的校内改革。成立职业教育集團(技工教育集团)则是在更为宏观的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共同聚焦新生长技术技能人才这个主体,以提高民生就业、适应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品质为宏大视野,打造政府、企业、学校这三者的命运共同体,谓之"三位一体"。重塑新时代职业
期刊
一、抓住教育时机,促进学生发展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时机”这个客观条件,当教育学生的“时机”未到时,要善于等待;当“时机”来临时,要立即抓住;当“时机”已过,应善于迂回并创设、捕捉另外的“时机”。孔子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期刊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职业教育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班主任作为沟通学校和班级学生之间的一个起协调作用的纽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中职班主任树立正确工作理念,尽职尽责使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就业上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经验做简要的探索,提出一些日常工作中的
期刊
2003年10月,带着几分高兴、好奇和忐忑来到我现在就职的学校报到,一转眼16年的时间就这样度过了,时间过得真快。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16年里发生过很多精彩的瞬间,很多感动的画面,也有过痛苦的回忆。16年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持,让我从一个青涩、冲动、好奇的女孩变成现在成熟、稳重、有责任心、敢于担当,敢于挑战自己的教师。  在这16年中,我除了承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外,先后在行政办公室、教务处、教科處做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一线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的“高耗低效”。因此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问题的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听讲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规范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宰地位明显突出,而学
期刊
在小学,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为复杂、艰巨、而且又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茶余饭后,同事们坐在一起聊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时,当班主任的总会摇摇头,叹叹气,无奈地说:“太苦、太累、太烦,真不想干了。”的的确确,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班主任所担负的角色也就更多了,既是任课老师,要传授知识,解答难题。又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要合理设计,合理安排。也是生活中的保姆,要时刻
期刊
素质教育的深入让小学体育学科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学科之一,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同时还要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体育的双重教育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终身体育观念,一举多得。因此,本文从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力求能够有效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全面促进学生的的综合发展。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一刻,举国欢庆的同时,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也加快了蔓延的脚步,这是一种会转染的病毒。遵听钟南山院士的话“最好的防控措施是居家隔离,少出门,出门要戴口罩,更不能聚集”。眼看2020春季期开学时间已到,但疫情还是那样肆虐,迫使延迟开学。各教育部门、学校为了解决学生居家学习问题,号召开展“听课不停学,空中课堂”学习方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期刊
一、实施背景  在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明确指出: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对学生的“爱”,真心真意地爱学生并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这份爱。如何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展现这份爱,我认为就在于四个“动”字:情动、心动、行动、互动。  一是情动。情系学生,真心奉献。  曾经,一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老师,当学生顶撞你的时候,你会伤心吗?”我告诉他,我会伤心,但不会伤了感情。这是一句发自内心、肺腑的真情话不需思考、修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