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爱对于小学生,是不可或缺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是照亮心靈的火焰。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本人有以下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爱是尊重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你付出了爱,他也回馈你爱,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谙世事。其实,他的内心细腻而聪慧。因此,教育工作中应该用自己的真情关心和爱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思想上的火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尊重小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经历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共性和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如: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打扫卫生、收拾教室、整理图书角是他们的强项,就安排他们负责班级卫生工作。有的同学朗读能力强,爱表现自己,就把早读课的领读、文艺表演的机会留给他。这样既尊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创造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干起来得心应手,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爱是倾听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伏尔泰。身为教育工作者,走进孩子内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用爱倾听每个孩子心底的声音。要做到这点或许不易,因为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或多或少偏向优秀生,对待他们和蔼可亲,关照有加;而对一些学困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候大声呵斥,满脸愠色,甚至恶语相向,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学生会更加逆反,与教育背道而驰。如何做到有效倾听呢?
首先加强自我学习,掌握倾听的技巧。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倾听方法: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专心致志的倾听,有鉴别的倾听,通过做笔记倾听等等。
其次为师的应放下架子,平等的站在学生的高度,平视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思维上的火花,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根据学生传递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是为其支招。学生有倾诉欲望的时候,作为老师和过来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烦恼,我们都经历过。因此,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真诚地为他们支招,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
三、爱是公平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均等的,犹如太阳洒向大地。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体差异必然存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是多样化的表现,不存在好坏、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以成绩好坏来评定,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老师的爱应该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上课时,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要顾及。尖子生思维敏捷,踊跃发言,热爱表现,但别忽视了个别角落里不爱听课、三心二意的学困生,把简单的问题、基础知识这个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尝试着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品尝成功的喜悦。我还调动尖子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选他们当小老师、雷锋小组长,协同老师一起帮助学困生,让尖子生和学困生愉快、融洽的学习着,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在关爱中互相促进,不断学习,获取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爱是有别的
爱得太满会溢出,爱得太少会干渴。教育中对爱的把握应恰到好处。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上好多家庭只选择生一个孩子,家庭中便出现了溺爱孩子的现象。孩子在家里俨然小霸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身为教师应把握好尺度,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标准,坚持以爱为原则。
爱是教育的灵魂,恰当的爱才是真爱。对于刁蛮、爱发脾气的学生不要麻木的迁就和宠爱。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动不动就对同学使性子发脾气,了解原因是他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满足他就大发雷霆,后来逐渐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坏习惯的养成源于家长的溺爱。因此我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对孩子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有时候孩子也不吃说理这一套。我就来个“冷处理”假装不知道,不当一回事,实际上在悄悄地用眼角留意他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冷却过后再找他谈心,引导他认识自己的情绪,让他懂得用语言去表达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班中也有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或生性孤僻、自卑的孩子。面对这类孩子,老师用无声语言关注他们,一个轻轻的爱抚,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给予无穷的力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表扬赞美,提高自信心,树立他们在班中的威信与地位。还创造机会,通过在班级中找优点、讲故事、做好事、展现自我等方式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热爱学习、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同时,在他们犯错的时候,顾及自尊心,私聊为好,避免在班中公开批评。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爱是生命的火焰,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动力,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一、爱是尊重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你付出了爱,他也回馈你爱,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谙世事。其实,他的内心细腻而聪慧。因此,教育工作中应该用自己的真情关心和爱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思想上的火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尊重小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经历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共性和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如: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打扫卫生、收拾教室、整理图书角是他们的强项,就安排他们负责班级卫生工作。有的同学朗读能力强,爱表现自己,就把早读课的领读、文艺表演的机会留给他。这样既尊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创造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干起来得心应手,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爱是倾听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伏尔泰。身为教育工作者,走进孩子内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用爱倾听每个孩子心底的声音。要做到这点或许不易,因为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或多或少偏向优秀生,对待他们和蔼可亲,关照有加;而对一些学困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候大声呵斥,满脸愠色,甚至恶语相向,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学生会更加逆反,与教育背道而驰。如何做到有效倾听呢?
首先加强自我学习,掌握倾听的技巧。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倾听方法: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专心致志的倾听,有鉴别的倾听,通过做笔记倾听等等。
其次为师的应放下架子,平等的站在学生的高度,平视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思维上的火花,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根据学生传递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是为其支招。学生有倾诉欲望的时候,作为老师和过来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烦恼,我们都经历过。因此,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真诚地为他们支招,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
三、爱是公平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均等的,犹如太阳洒向大地。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体差异必然存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是多样化的表现,不存在好坏、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以成绩好坏来评定,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老师的爱应该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上课时,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要顾及。尖子生思维敏捷,踊跃发言,热爱表现,但别忽视了个别角落里不爱听课、三心二意的学困生,把简单的问题、基础知识这个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尝试着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品尝成功的喜悦。我还调动尖子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选他们当小老师、雷锋小组长,协同老师一起帮助学困生,让尖子生和学困生愉快、融洽的学习着,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在关爱中互相促进,不断学习,获取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爱是有别的
爱得太满会溢出,爱得太少会干渴。教育中对爱的把握应恰到好处。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上好多家庭只选择生一个孩子,家庭中便出现了溺爱孩子的现象。孩子在家里俨然小霸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身为教师应把握好尺度,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标准,坚持以爱为原则。
爱是教育的灵魂,恰当的爱才是真爱。对于刁蛮、爱发脾气的学生不要麻木的迁就和宠爱。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动不动就对同学使性子发脾气,了解原因是他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满足他就大发雷霆,后来逐渐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坏习惯的养成源于家长的溺爱。因此我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对孩子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有时候孩子也不吃说理这一套。我就来个“冷处理”假装不知道,不当一回事,实际上在悄悄地用眼角留意他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冷却过后再找他谈心,引导他认识自己的情绪,让他懂得用语言去表达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班中也有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或生性孤僻、自卑的孩子。面对这类孩子,老师用无声语言关注他们,一个轻轻的爱抚,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给予无穷的力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表扬赞美,提高自信心,树立他们在班中的威信与地位。还创造机会,通过在班级中找优点、讲故事、做好事、展现自我等方式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热爱学习、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同时,在他们犯错的时候,顾及自尊心,私聊为好,避免在班中公开批评。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爱是生命的火焰,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动力,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