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年至2016年读者纸质图书的借阅信息,选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化学、数学、经济学、教育学、哲学五个基础性学科,分析这些学科读者近十年来借阅偏好、变化以及学科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专业图书方面,化学、数学学科的读者偏好是以较新的教材、教参及习题类图书为主;哲学学科的读者偏好是经典著作,图书原创性比例较高;经济学与教育学读者偏好以教材、教参类图书为基础,兼顾新近出版的专业图书,其中原著为外文的图书关注度较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借阅偏好;借阅变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0068
1 引言
用户偏好是指用户根据自身认知、情感倾向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理性选择,通常是在比较多种事物的状态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倾向性[1]。掌握用户偏好是制定馆藏策略、推送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
偏好理论在心理学、经济学、行为学等领域运用十分广泛,图书馆界对此研究也由来已久。业界对读者偏好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偏好理论,如高丽[2]等对多指标框架下偏好变化的研究;(2)偏好信息的收集与挖掘方法,如张云中[3]等对用户偏好信息的挖掘研究;(3)偏好分析及运用,如黄传慧[4]等对用户学术信息行为的研究。这些成果都阐明了研究用户偏好对探索读者服务的优化途径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获取偏好信息的方法以及挖掘分析的技巧,但是具体实证研究都未有涉及。
偏好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要素构成的,它们在偏好结构中作用不同,缺一不可[5]。图书馆的用户偏好从广义上讲是指读者获取所有信息过程中流露的偏好,从狭义上说仅指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过程中展现出的偏好。对馆藏、服务、建筑等了解和评价,利用图书馆的情绪体验以及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倾向是体现用户偏好的三个方面。前两项属隐性信息,需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获取;第三项属显性信息,可通过读者行为记录来获取。偏好信息的量是巨大的,仅就行为方面而言,就包括用户检索、网页浏览、社区交流、下载保存、文献引用、到馆借阅、文献传递、荐购、续借、书评等行为。这些大量的信息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深入挖掘这些信息对精准把握读者的需求动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研究目的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文献,各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的外借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图书馆加大了对数字文献馆藏建设的力度,很多图书馆将采购经费的60%用于数字资源的建设。纸质文献的购买在收缩,而数字文献的建设在扩大。但是,数字文献与纸质文献共存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前者不可能完全取代后者。纸质文献的建设在数量上逐渐减少,采选的难度无疑在逐渐增加。因此精准把握用户借阅偏好显得尤为重要。
因学科间的差异性,读者对不同载体文献的依赖度、对所借阅文献的内容选择等均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学科在利用纸质图书时具体存在何种差异;在总体不断下降的借阅量中,不同学科读者维持不变的偏好以及需要引起关注的变化动向等,以为学科建设、文献保障及读者服务等工作提供参考。
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信息为样本。从图书馆管理系统流通模块导出2007年至2016年读者借阅日志,从中筛选出读者及其借阅图书的详细信息,共243 615条记录,包括姓名、卡号、学院、专业、借还时间、图书条码号、图书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索书号、馆藏地等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总体情况
2007年至2016年,我馆纸质图书总的外借量逐年递减,由2007年的475 143册降至2016年的171 237册,下降了64%,年均降幅达10%,见图1。
与之相对应,各学科的外借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经济(74%)、数学(69%)、化学(67%)降幅高于平均降幅(64%),教育(57%)、哲学(27%)降幅低于平均降幅,其中哲学外借量自2011年以后有所回升,见图2。总体而言,图书馆纸质图书外借量在逐年下降,但各学科的降幅有所不同,哲学学科降幅明显低于其他学科,而且近几年还略有回升。也就是说,对于纸质图书的依赖度哲学学科要高于化学、数学、经济和教育学科。
3.2 不同学科读者借阅偏好分析
3.2.1 图书借阅种类的偏好分析
抽取化学、经济、数学、教育、哲学五个学科读者2007年至2016年借阅图书的详细信息,统计各学科读者借阅图书中专业类图书所占的比例,此外,文学类与语言文字类是各学科读者借阅都比较多的两个大类,一并加以统计。我馆每年图书外借量,最高的一直是文学类。但是分学科统计的数据显示,十年间五个学科读者平均借阅图书中专业类图书占比都超过文学类图书,见表1。
由表1可知,读者借阅图书与所学专业匹配度最高的是哲学专业,达41.8%,其次是教育學37.2%,数学36%,经济学32%,化学学科最低,为24.3%。表明读者对本学科纸质图书的依赖度哲学专业最高,而化学专业最低。除专业类图书外,各学科读者借阅量较大的均为文学类和语言文字类。五个学科读者所借阅的专业类、文学类及语言文字类图书之和均超过了总借阅量的50%,表明读者的偏好总体上有一个共性:以专业类、文学类及语言文字类图书为主。学科间的差异是这三个类别的图书在总的借阅量中比例的差异。其中教育学和经济学学科的读者,借阅这三类图书占总借阅量的比例最高,达到72.8%及67.3%,其次是哲学学科,而化学和数学学科较低。表明各学科读者借阅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其中教育学与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对文学与语言学习类图书的需求要高于其他三个学科。 为方便观察各学科读者的借阅偏好在近十年来的变化情况,下面仅分析借阅量较高的专业类、文学类和语言文字类图书,表中数据为该类图书借阅量/总借阅量×100%,见表2。
2007年至2016年,化学、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读者专业类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经济学学科比较平稳。五个学科读者语言文字类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读者对语言学习类图书的借阅偏好不断降低。对于文学类图书的借阅,化学学科的读者借阅波动性较大,经济学及教育学学科读者借阅平稳,而数学与哲学学科读者借阅均呈下降趋势。
可见,近十年来,各学科读者借阅偏好都更强调专业性,专业类图书借阅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各学科读者对语言文字类图书的借阅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读者借助纸质图书学习语言的方式正在弱化。专业性图书借阅与文学类图书借阅呈逆向分布,即专业性图书借阅量越多,则文学类图书借阅量越少,化学、经济学、数学学科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专业性图书借阅呈上升趋势,文学类图书呈下降趋势。
3.2.2 专业类图书借阅的偏好分析
为了解五个学科读者对专业类图书的借阅偏好,从图书的学术性、涉及主题的宽泛性、高频主题词、责任者原创性及国别、出版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操作:(1)抽取图书MARC数据中210、320、606字段,获取图书的出版年、书目、附注内容、主题词等信息;(2)统计主题词词频;(3)统计责任者为“著”的图书的比例;(4)统计中译本及外文图书的比例;(5)统计图书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第一,内容及责任者分析。从去重后主题词的数量及高频主题词内容上看,化学、数学学科主题词数量较少,教育、经济学科数量较多,哲学数量居中。表明化学、数学学科读者阅读偏好与其课程学习的紧密度最高,教育、经济学科读者阅读偏好内容比较宽泛,哲学学科居中。其中化学、数学学科的教材和教参占比近90%,教参中习题类图书占比近50%,表明习题演算是这两个学科读者对纸质图书需求的一个兴趣点。教育、经济学科中教材与教参占比略低,哲学学科中教材类图书占比最少。
读者借阅的图书,责任者是“著”的图书各学科占比也不同,其中哲学学科最高,达73%,其次是教育和经济学科,化学与数学学科较低。表明哲学学科读者阅读偏好更注重文献的学术原创性,教育和经济学科其次,化学与数学学科读者借阅的习题类图书占比较大,原创性最低。
译本及外文图书的比例中,哲学学科最高,达41%,其次是教育、经济和数学学科,化学最低,占9.4%,见表3。
第二,出版时间与出版社分析。各学科借阅的图书按年代排列,可知读者对图书出版时间的偏好。各学科读者借阅的图书中,近十年出版的图书占总借阅量的80%以上,表明读者借阅偏好以近十年出版的新书为主。但在时间跨度方面,哲学学科跨度最长,经济学学科跨度最短。
统计五个学科读者借阅的专业类图书的出版社,根据频次排序,见表4。选取各学科排名前十的出版社与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比对[68],发现频次高的出版社与一些研究成果中通过多种方法测评的各学科的核心出版社基本吻合。表明读者借阅的图书对优质出版社有一定的倾向性,同时也说明利用图书借阅数据测定核心出版社是一个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表4 五个学科借阅图书排名前10的出版社
序号化学经济数学教育哲学1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3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5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6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7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9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收集2007年至2016年化学、数学、教育学、经济学、哲学等五个基础性学科读者的借阅信息,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读者纸质图书借阅量的绝对数不断下降,但是各学科读者借阅的专业类图书的相对数是上升的,因此简单的将借阅量下降的因素归于数字资源的增加是不全面的。经过多角度分析读者借阅偏好、变化以及学科间的差异,总结出以下特征:(1)总体来看,近十年来纸质图书外借量逐年下降,但五个学科的降幅有所不同,哲学学科降幅明显低于化学、数学、经济学和教育学学科,而且哲学学科近几年略有回升。(2)五个学科读者历年借阅偏好均以专业性图书为主,且专业匹配度逐年加强。其中专业匹配度最高的是哲学学科,教育学和经济学科其次,化学和数学学科最低。各学科读者对于语言学习类图书的需求均呈下降趋势。化学、经济学、数学学科呈现出专业性图书与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逆向分布的特點,教育学、哲学学科的专业性图书与文学类图书借阅同向增减。(3)借阅图书的专业性方面,化学、数学学科的读者偏好以教材、教参、习题演算类图书为主,与之相对应的,其借阅的图书中责任者原创性以及外文原著比例也最低。教育学和经济学学科读者借阅偏好内容最宽泛,教材、教参占一定数量,责任者的原创性及外文原著比例略高于化学与数学学科,其中经济学责任者为“著”的图书80%是外文原著的中译本。哲学学科的读者借阅偏好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学术性最高,而且外文原著的中译本占比也最高。(4)五个学科读者借阅图书时间方面的偏好有共同的特点,即以近十年出版的图书为主。但在时间跨度方面,哲学学科跨度最长,经济学学科跨度最短。(5)五个学科读者借阅的图书对优质出版社有一定的偏好。 本文立足于近十年的借閱信息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化学、数学、经济学、教育学、哲学五个基础性学科读者借阅偏好、变化及学科间的差异,并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希望能对本校及其他高校一些基础性学科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提供借鉴。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读者的偏好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如细化读者身份,分析其信息获取的偏好;某学科的读者多种类型文献获取时的偏好情况等,其他一些相关问题也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继东,杨杨.基于多维情景的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偏好获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3):54-60,70.
[2]高丽,王宏光.多指标决策框架下图书馆用户偏好变化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2):22-26.
[3]张云中,杨萌,徐宝祥.基于FCA的Folksonomy用户偏好挖掘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6):72-78.
[4]黄传慧,孙雨生,明均仁,等.情景化用户偏好引导下用户学术信息行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36-39.
[5]冯军.消费心理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6]刘银华,刘华.理工科图书核心出版社的确定方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9):38-41.
[7]郭秦茂,邱薇,王秀琴.国内经济类图书出版情况及“核心出版社”比较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35-38.
[8]罗华,周艳.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实证研究——以西南大学图书馆教育类文献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6):62-67.
作者简介:庄小峰(1987-),男,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
马凌云(1978-),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馆藏测评与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18-03-27 责任编辑:孙 炜)
Abstract:Based on reader’s paper book borrowing information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2007 to 2016, selecting five basic subjects of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chemistry, mathematics, economics, pedagogy and philosoph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reader’s borrowing preference, its chang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recent 10 years.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books, readers of chemistry and mathematics are mainly interested in new textbooks, teaching reference books and exercises books; readers of philosophy prefer classic work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originality; readers of economics and pedagogy prefer to take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books as the basis 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newly published professional books, among which books in foreign languages attract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 Book Borrowing; Borrowing Preference; Borrowing Changes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借阅偏好;借阅变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0068
1 引言
用户偏好是指用户根据自身认知、情感倾向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理性选择,通常是在比较多种事物的状态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倾向性[1]。掌握用户偏好是制定馆藏策略、推送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
偏好理论在心理学、经济学、行为学等领域运用十分广泛,图书馆界对此研究也由来已久。业界对读者偏好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偏好理论,如高丽[2]等对多指标框架下偏好变化的研究;(2)偏好信息的收集与挖掘方法,如张云中[3]等对用户偏好信息的挖掘研究;(3)偏好分析及运用,如黄传慧[4]等对用户学术信息行为的研究。这些成果都阐明了研究用户偏好对探索读者服务的优化途径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获取偏好信息的方法以及挖掘分析的技巧,但是具体实证研究都未有涉及。
偏好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要素构成的,它们在偏好结构中作用不同,缺一不可[5]。图书馆的用户偏好从广义上讲是指读者获取所有信息过程中流露的偏好,从狭义上说仅指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过程中展现出的偏好。对馆藏、服务、建筑等了解和评价,利用图书馆的情绪体验以及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倾向是体现用户偏好的三个方面。前两项属隐性信息,需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获取;第三项属显性信息,可通过读者行为记录来获取。偏好信息的量是巨大的,仅就行为方面而言,就包括用户检索、网页浏览、社区交流、下载保存、文献引用、到馆借阅、文献传递、荐购、续借、书评等行为。这些大量的信息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深入挖掘这些信息对精准把握读者的需求动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研究目的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文献,各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的外借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图书馆加大了对数字文献馆藏建设的力度,很多图书馆将采购经费的60%用于数字资源的建设。纸质文献的购买在收缩,而数字文献的建设在扩大。但是,数字文献与纸质文献共存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前者不可能完全取代后者。纸质文献的建设在数量上逐渐减少,采选的难度无疑在逐渐增加。因此精准把握用户借阅偏好显得尤为重要。
因学科间的差异性,读者对不同载体文献的依赖度、对所借阅文献的内容选择等均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学科在利用纸质图书时具体存在何种差异;在总体不断下降的借阅量中,不同学科读者维持不变的偏好以及需要引起关注的变化动向等,以为学科建设、文献保障及读者服务等工作提供参考。
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信息为样本。从图书馆管理系统流通模块导出2007年至2016年读者借阅日志,从中筛选出读者及其借阅图书的详细信息,共243 615条记录,包括姓名、卡号、学院、专业、借还时间、图书条码号、图书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索书号、馆藏地等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总体情况
2007年至2016年,我馆纸质图书总的外借量逐年递减,由2007年的475 143册降至2016年的171 237册,下降了64%,年均降幅达10%,见图1。
与之相对应,各学科的外借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经济(74%)、数学(69%)、化学(67%)降幅高于平均降幅(64%),教育(57%)、哲学(27%)降幅低于平均降幅,其中哲学外借量自2011年以后有所回升,见图2。总体而言,图书馆纸质图书外借量在逐年下降,但各学科的降幅有所不同,哲学学科降幅明显低于其他学科,而且近几年还略有回升。也就是说,对于纸质图书的依赖度哲学学科要高于化学、数学、经济和教育学科。
3.2 不同学科读者借阅偏好分析
3.2.1 图书借阅种类的偏好分析
抽取化学、经济、数学、教育、哲学五个学科读者2007年至2016年借阅图书的详细信息,统计各学科读者借阅图书中专业类图书所占的比例,此外,文学类与语言文字类是各学科读者借阅都比较多的两个大类,一并加以统计。我馆每年图书外借量,最高的一直是文学类。但是分学科统计的数据显示,十年间五个学科读者平均借阅图书中专业类图书占比都超过文学类图书,见表1。
由表1可知,读者借阅图书与所学专业匹配度最高的是哲学专业,达41.8%,其次是教育學37.2%,数学36%,经济学32%,化学学科最低,为24.3%。表明读者对本学科纸质图书的依赖度哲学专业最高,而化学专业最低。除专业类图书外,各学科读者借阅量较大的均为文学类和语言文字类。五个学科读者所借阅的专业类、文学类及语言文字类图书之和均超过了总借阅量的50%,表明读者的偏好总体上有一个共性:以专业类、文学类及语言文字类图书为主。学科间的差异是这三个类别的图书在总的借阅量中比例的差异。其中教育学和经济学学科的读者,借阅这三类图书占总借阅量的比例最高,达到72.8%及67.3%,其次是哲学学科,而化学和数学学科较低。表明各学科读者借阅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其中教育学与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对文学与语言学习类图书的需求要高于其他三个学科。 为方便观察各学科读者的借阅偏好在近十年来的变化情况,下面仅分析借阅量较高的专业类、文学类和语言文字类图书,表中数据为该类图书借阅量/总借阅量×100%,见表2。
2007年至2016年,化学、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读者专业类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经济学学科比较平稳。五个学科读者语言文字类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读者对语言学习类图书的借阅偏好不断降低。对于文学类图书的借阅,化学学科的读者借阅波动性较大,经济学及教育学学科读者借阅平稳,而数学与哲学学科读者借阅均呈下降趋势。
可见,近十年来,各学科读者借阅偏好都更强调专业性,专业类图书借阅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各学科读者对语言文字类图书的借阅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读者借助纸质图书学习语言的方式正在弱化。专业性图书借阅与文学类图书借阅呈逆向分布,即专业性图书借阅量越多,则文学类图书借阅量越少,化学、经济学、数学学科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专业性图书借阅呈上升趋势,文学类图书呈下降趋势。
3.2.2 专业类图书借阅的偏好分析
为了解五个学科读者对专业类图书的借阅偏好,从图书的学术性、涉及主题的宽泛性、高频主题词、责任者原创性及国别、出版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操作:(1)抽取图书MARC数据中210、320、606字段,获取图书的出版年、书目、附注内容、主题词等信息;(2)统计主题词词频;(3)统计责任者为“著”的图书的比例;(4)统计中译本及外文图书的比例;(5)统计图书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第一,内容及责任者分析。从去重后主题词的数量及高频主题词内容上看,化学、数学学科主题词数量较少,教育、经济学科数量较多,哲学数量居中。表明化学、数学学科读者阅读偏好与其课程学习的紧密度最高,教育、经济学科读者阅读偏好内容比较宽泛,哲学学科居中。其中化学、数学学科的教材和教参占比近90%,教参中习题类图书占比近50%,表明习题演算是这两个学科读者对纸质图书需求的一个兴趣点。教育、经济学科中教材与教参占比略低,哲学学科中教材类图书占比最少。
读者借阅的图书,责任者是“著”的图书各学科占比也不同,其中哲学学科最高,达73%,其次是教育和经济学科,化学与数学学科较低。表明哲学学科读者阅读偏好更注重文献的学术原创性,教育和经济学科其次,化学与数学学科读者借阅的习题类图书占比较大,原创性最低。
译本及外文图书的比例中,哲学学科最高,达41%,其次是教育、经济和数学学科,化学最低,占9.4%,见表3。
第二,出版时间与出版社分析。各学科借阅的图书按年代排列,可知读者对图书出版时间的偏好。各学科读者借阅的图书中,近十年出版的图书占总借阅量的80%以上,表明读者借阅偏好以近十年出版的新书为主。但在时间跨度方面,哲学学科跨度最长,经济学学科跨度最短。
统计五个学科读者借阅的专业类图书的出版社,根据频次排序,见表4。选取各学科排名前十的出版社与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比对[68],发现频次高的出版社与一些研究成果中通过多种方法测评的各学科的核心出版社基本吻合。表明读者借阅的图书对优质出版社有一定的倾向性,同时也说明利用图书借阅数据测定核心出版社是一个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表4 五个学科借阅图书排名前10的出版社
序号化学经济数学教育哲学1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3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5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6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7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9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收集2007年至2016年化学、数学、教育学、经济学、哲学等五个基础性学科读者的借阅信息,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读者纸质图书借阅量的绝对数不断下降,但是各学科读者借阅的专业类图书的相对数是上升的,因此简单的将借阅量下降的因素归于数字资源的增加是不全面的。经过多角度分析读者借阅偏好、变化以及学科间的差异,总结出以下特征:(1)总体来看,近十年来纸质图书外借量逐年下降,但五个学科的降幅有所不同,哲学学科降幅明显低于化学、数学、经济学和教育学学科,而且哲学学科近几年略有回升。(2)五个学科读者历年借阅偏好均以专业性图书为主,且专业匹配度逐年加强。其中专业匹配度最高的是哲学学科,教育学和经济学科其次,化学和数学学科最低。各学科读者对于语言学习类图书的需求均呈下降趋势。化学、经济学、数学学科呈现出专业性图书与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逆向分布的特點,教育学、哲学学科的专业性图书与文学类图书借阅同向增减。(3)借阅图书的专业性方面,化学、数学学科的读者偏好以教材、教参、习题演算类图书为主,与之相对应的,其借阅的图书中责任者原创性以及外文原著比例也最低。教育学和经济学学科读者借阅偏好内容最宽泛,教材、教参占一定数量,责任者的原创性及外文原著比例略高于化学与数学学科,其中经济学责任者为“著”的图书80%是外文原著的中译本。哲学学科的读者借阅偏好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学术性最高,而且外文原著的中译本占比也最高。(4)五个学科读者借阅图书时间方面的偏好有共同的特点,即以近十年出版的图书为主。但在时间跨度方面,哲学学科跨度最长,经济学学科跨度最短。(5)五个学科读者借阅的图书对优质出版社有一定的偏好。 本文立足于近十年的借閱信息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化学、数学、经济学、教育学、哲学五个基础性学科读者借阅偏好、变化及学科间的差异,并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希望能对本校及其他高校一些基础性学科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提供借鉴。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读者的偏好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如细化读者身份,分析其信息获取的偏好;某学科的读者多种类型文献获取时的偏好情况等,其他一些相关问题也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继东,杨杨.基于多维情景的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偏好获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3):54-60,70.
[2]高丽,王宏光.多指标决策框架下图书馆用户偏好变化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2):22-26.
[3]张云中,杨萌,徐宝祥.基于FCA的Folksonomy用户偏好挖掘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6):72-78.
[4]黄传慧,孙雨生,明均仁,等.情景化用户偏好引导下用户学术信息行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36-39.
[5]冯军.消费心理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6]刘银华,刘华.理工科图书核心出版社的确定方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9):38-41.
[7]郭秦茂,邱薇,王秀琴.国内经济类图书出版情况及“核心出版社”比较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35-38.
[8]罗华,周艳.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实证研究——以西南大学图书馆教育类文献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6):62-67.
作者简介:庄小峰(1987-),男,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
马凌云(1978-),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馆藏测评与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18-03-27 责任编辑:孙 炜)
Abstract:Based on reader’s paper book borrowing information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2007 to 2016, selecting five basic subjects of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chemistry, mathematics, economics, pedagogy and philosoph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reader’s borrowing preference, its chang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recent 10 years.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books, readers of chemistry and mathematics are mainly interested in new textbooks, teaching reference books and exercises books; readers of philosophy prefer classic work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originality; readers of economics and pedagogy prefer to take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books as the basis 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newly published professional books, among which books in foreign languages attract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 Book Borrowing; Borrowing Preference; Borrowing 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