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3-01
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观点来看,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及周围环境组成的,师生围绕某一教学目标进行的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按照计划向学生输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后产生的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判断,对信息的再输出进行调控,以致强化针对性。这种循环往复的信息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控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笔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本文谈谈如何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教学策略的调控。
一、拓宽渠道,增大信息
在教学动态系统中,教师为保证教学朝确定的目标发展,必须善于收集有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物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察颜观色:观察学生的上课情绪、作业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等行为性反应,以判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提问与讨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展开讨论,从中获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水平的信息。
3.练习与测验: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编选适当的练习或实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操练过程就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操练的规范、准确、快慢等就反应了学生对问题或实验的理解程度。
4.作业与辅导:为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分析,或利用课余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是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
5.学生主动反馈:学生根据近期所学的内容,分析与找出自已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进一步讲解的疑难知识点、意见或建议等,汇总在班级专用的“错误、疑难、建议册”上,教师经过整理分析后,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利于因材施教。
6.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经常性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或印发教学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某一阶段或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征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7.物理属于实验性科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反馈信息,运用各种反馈渠道,检测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操作、仪器的使用及实验的设计等的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调控。
二、及时反馈,适时调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是为了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反馈和调控越及时,教学效果就越好,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必须随时调整和校正教学过程,这是由于课堂上学生会产生意外的困难,需要迅速改变教学方法。善于灵活做出反应是教师掌握教学最优化方法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善于围绕学生课堂上的认识过程来组织教学,通过各种反馈渠道及时获得可靠信息;善于收集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困难?会出现什么偏差和错误?以及学习的注意力、思维的积极性等信息,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控,使教与学的互动性密切配合朝确定的目标有序发展。
教师要善于利用及时性反馈,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地调控。教学策略的调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①调控气氛,主要调控师生双方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把教师传递的信息和教材的知识信息转变成自已大脑中贮存状态的信息。②调控知识,教师传递知识信息要注意知识的数量、难度及传输速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注意学生发展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③调控思维,思维调控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积极状态,保持思维的连续性与及时性。
根据人脑记忆遗忘规律,对学生的信息反馈越及时,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就越高;反馈的转换频率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情绪,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善于及时性地从学生作业或试卷中提取反馈信息,进行因材施教;善于从课外辅导、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之中获取有效信息,用于调控教学策略;善于记录与反思每堂课的教学实践体会,作为下堂课调控参考;善于修正信息的输出和调控教学的发展。
三、优选教法,讲求实效
要使反馈准确,就必须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科学地选择反馈方法。
1.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总是会流露于各种不同的外部表现,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姿势、态度等,可以分析和判断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①如果学生全神贯注、脸部表情乐观、态度行为积极,表明学生对新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因而可根据需要适量加大信息输出密度或难度。②如果学生紧锁双眉,两眼凝视,则表明学生遇到了疑难并在积极思考,教师应适当放慢信息输出速度,让学生有思维的余地。③如果学生心神不宁、注意力涣散,表明学生发生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无法衔接或者冲突现象,无法继续学习新知识,教师就应及时调整策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所以说,观颜察色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随时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学生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堂提问应侧重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反馈信息。为了保证反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注意“准、巧、精、度、导”。“准”,就是问题的目的性明确,要有严格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针对性,要围绕课堂的核心内容来设疑激思,帮助纠正学生含糊不清或错误的认识。“巧”,就是提问要技巧性,一是问题设计要巧妙,充分采用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二是问题的拓展与转换要灵活变通,要随课堂的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三是提问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回答问题的方式是个别回答还是小组讨论要随机应变,做到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精”,就是问题的表述要语言精炼,题意明确,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要注意问题的连续性,循序渐进。“度”,就是问题的难度、梯度要适当,要让学生“跳起来摸得着”。“导”,就是在提问或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材施问,因人施问,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 3.课堂练习与测验,这种信息反馈方法常用于习题课、实验课或检测某一节课、某一阶段的教学效果,侧重于定量运算和动手操作。选用这种反馈方法:①选题要注意“准、巧、精”的原则;②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注意思维能力与方法的训练;③注意课堂练习或测验的适量性和针对性,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服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信息反馈,才能产生高品质的教学效果。
四、正确评价,优化情境
在课堂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不断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学生会不断接受教师对其学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如何来评价学生的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巴班斯基说“教师的评价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认知活动,并且予以校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判断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必须采取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评价具有矫正与激励双重性功能,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纠正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概念、规律和方法;而且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优良情境,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志趣和和理想的人,而且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是人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兴奋剂,是思维的内在因素”。积极的情感是智慧发展的动力,优良的情境将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着激励和促进作用,反之,则将起着压抑和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即使是细小的进步或提高时,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萌生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列宁指出“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一堂课的效益取决于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创设出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教与学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课堂教学是完成信息输出和反馈、再输出和再反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时空。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与信息的转换和控制密切相关,信息的转换和控制又主要依靠信息反馈来实现。因此,加强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反馈,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性的教学活动。
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观点来看,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及周围环境组成的,师生围绕某一教学目标进行的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按照计划向学生输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后产生的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判断,对信息的再输出进行调控,以致强化针对性。这种循环往复的信息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控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笔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本文谈谈如何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教学策略的调控。
一、拓宽渠道,增大信息
在教学动态系统中,教师为保证教学朝确定的目标发展,必须善于收集有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物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察颜观色:观察学生的上课情绪、作业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等行为性反应,以判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提问与讨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展开讨论,从中获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水平的信息。
3.练习与测验: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编选适当的练习或实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操练过程就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操练的规范、准确、快慢等就反应了学生对问题或实验的理解程度。
4.作业与辅导:为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分析,或利用课余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是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
5.学生主动反馈:学生根据近期所学的内容,分析与找出自已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进一步讲解的疑难知识点、意见或建议等,汇总在班级专用的“错误、疑难、建议册”上,教师经过整理分析后,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利于因材施教。
6.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经常性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或印发教学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某一阶段或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征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7.物理属于实验性科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反馈信息,运用各种反馈渠道,检测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操作、仪器的使用及实验的设计等的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调控。
二、及时反馈,适时调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是为了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反馈和调控越及时,教学效果就越好,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必须随时调整和校正教学过程,这是由于课堂上学生会产生意外的困难,需要迅速改变教学方法。善于灵活做出反应是教师掌握教学最优化方法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善于围绕学生课堂上的认识过程来组织教学,通过各种反馈渠道及时获得可靠信息;善于收集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困难?会出现什么偏差和错误?以及学习的注意力、思维的积极性等信息,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控,使教与学的互动性密切配合朝确定的目标有序发展。
教师要善于利用及时性反馈,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地调控。教学策略的调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①调控气氛,主要调控师生双方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把教师传递的信息和教材的知识信息转变成自已大脑中贮存状态的信息。②调控知识,教师传递知识信息要注意知识的数量、难度及传输速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注意学生发展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③调控思维,思维调控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积极状态,保持思维的连续性与及时性。
根据人脑记忆遗忘规律,对学生的信息反馈越及时,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就越高;反馈的转换频率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情绪,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善于及时性地从学生作业或试卷中提取反馈信息,进行因材施教;善于从课外辅导、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之中获取有效信息,用于调控教学策略;善于记录与反思每堂课的教学实践体会,作为下堂课调控参考;善于修正信息的输出和调控教学的发展。
三、优选教法,讲求实效
要使反馈准确,就必须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科学地选择反馈方法。
1.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总是会流露于各种不同的外部表现,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姿势、态度等,可以分析和判断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①如果学生全神贯注、脸部表情乐观、态度行为积极,表明学生对新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因而可根据需要适量加大信息输出密度或难度。②如果学生紧锁双眉,两眼凝视,则表明学生遇到了疑难并在积极思考,教师应适当放慢信息输出速度,让学生有思维的余地。③如果学生心神不宁、注意力涣散,表明学生发生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无法衔接或者冲突现象,无法继续学习新知识,教师就应及时调整策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所以说,观颜察色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随时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学生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堂提问应侧重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反馈信息。为了保证反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注意“准、巧、精、度、导”。“准”,就是问题的目的性明确,要有严格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针对性,要围绕课堂的核心内容来设疑激思,帮助纠正学生含糊不清或错误的认识。“巧”,就是提问要技巧性,一是问题设计要巧妙,充分采用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二是问题的拓展与转换要灵活变通,要随课堂的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三是提问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回答问题的方式是个别回答还是小组讨论要随机应变,做到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精”,就是问题的表述要语言精炼,题意明确,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要注意问题的连续性,循序渐进。“度”,就是问题的难度、梯度要适当,要让学生“跳起来摸得着”。“导”,就是在提问或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材施问,因人施问,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 3.课堂练习与测验,这种信息反馈方法常用于习题课、实验课或检测某一节课、某一阶段的教学效果,侧重于定量运算和动手操作。选用这种反馈方法:①选题要注意“准、巧、精”的原则;②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注意思维能力与方法的训练;③注意课堂练习或测验的适量性和针对性,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服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信息反馈,才能产生高品质的教学效果。
四、正确评价,优化情境
在课堂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不断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学生会不断接受教师对其学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如何来评价学生的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巴班斯基说“教师的评价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认知活动,并且予以校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判断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必须采取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评价具有矫正与激励双重性功能,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纠正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概念、规律和方法;而且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优良情境,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志趣和和理想的人,而且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是人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兴奋剂,是思维的内在因素”。积极的情感是智慧发展的动力,优良的情境将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着激励和促进作用,反之,则将起着压抑和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即使是细小的进步或提高时,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萌生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列宁指出“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一堂课的效益取决于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创设出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教与学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课堂教学是完成信息输出和反馈、再输出和再反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时空。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与信息的转换和控制密切相关,信息的转换和控制又主要依靠信息反馈来实现。因此,加强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反馈,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性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