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在形成国际意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为此,中关村第一小学在英语课程中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广泛接触国外文化,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涵养人文素质。
作为学校可选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国际理解课程,从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到对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深刻理解,再到由外显的文化意识转化为内在品质的熏陶,始终保持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一、对中外文化的介绍
四年级的可选择课程中,教师以“节日”为主题,设计了新年、春节、复活节、中秋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外节日文化的教学内容。在视听表演课上,教师围绕感恩节这一主题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不仅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的方式介绍感恩节的历史,还让学生将打猎、钓鱼、种庄稼以及大丰收时欣喜若狂的样子演绎出来。在趣味阅读课上,教师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进行介绍后,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家族清明假期中所做的事情,在相互分享中展开对清明节的不断了解。
二、对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理解
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更要求学生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在日常英语课堂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复活节与清明节时,不仅从各自的节日意义进行简要的说明,更让学生在理解其中的宗教特色与本国习俗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亲身的体会加深对节日内容的理解。在讲到庆祝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将春节的庙会与感恩节的游行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对春节与圣诞节这两大中西方最隆重的节日意义进行比较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根据学生对节日饮食热衷的特点,鼓励学生说出各种节日大餐的特色:春节的饺子、感恩节的火鸡、正月十五的元宵、复活节的火腿等。在这些饕餮大餐的差异之中,让学生感悟与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的意义。
针对学生容易忽视的文化差异点,教师会向其揭开其中的奥秘。在讲到“日常问候”时,我们会有意地向学生指出中国人喜欢用“吃了吗?”等问题为寒暄语,但对回答的内容不感兴趣。而这种问法会让西方人感到涉及了自身隐私,因而在与西方人打招呼时,应更多地谈论其他内容。比如:天气“Nice day, isn’t it?”在讲到单词“present”时,我们会告诉学生,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往往会推辞一番,而且不能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以免显得不礼貌。而西方人的处理却完全不同。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课堂中的知识点不断进行延伸,在讲到“白色”一词时,不仅先将白色与中国戏曲脸谱中的主人公“曹操”进行了联系,还将西方文化中“白色”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意义与学生们进行分享。
三、将外显的文化意识转化为内在品质
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必须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来获得。实践是体验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关键所在。学校在依托英语课堂进行循序渐进的文化渗透的基础上,主张将学习时间、选择权、评价权、体验权、主动权、话语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与同伴、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对中西文化异同的理解与体验。中年级英语课堂内外也熠熠生辉。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学习三年级的“Nian”(新年)、四年级的“Three Little Pigs”(三只小猪)等内容时,教师依据英语故事对学生进行详尽的分工:动手能力强的制作道具、有想法的改编剧本、语言能力强的出演角色等。经过共同努力,最后呈现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中西文化特色的课本剧。课堂外,学生们尝试改编,将“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红帽》)”“Snow White(《白雪公主》)”等经典童话故事进行重新演绎。依据学生们的兴趣点,结合课堂内容,学校还为学生组建了英语俱乐部、举办了各种英语比赛,以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受益:未来Community(City/Neighborhood)的海报制作、戏剧沙龙表演、讲英文故事俱乐部、学习英语歌曲俱乐部、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查字典比赛等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备受学生喜爱与推崇。这些形式各异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还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培养其与他人合作的品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更是遵循将学习时间交给学生的宗旨,为学生创造机会将自己的旅游经历、知识趣闻以PPT的形式与同学分享。
学校为广泛统筹资源助力学生快乐发展,还设置了外教课,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师,根据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向学生展示各自独特、异样的工作与生活情境。为学生近距离了解世界不同的人提供了鲜活的资源。同时,学校还集结了家长资源,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精彩纷呈的讲座。
我们还不断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展示,在活动中成长。学校从2006年至今每年都会举办“英语节”活动,由于“英语节”总是在某个节日的前夕拉开帷幕,因此,每年的活动主题会围绕节日文化元素展开。在2014年的英语节期间,我们鼓励低、高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圣诞歌曲,制作圣诞帽,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多种圣诞活动,营造圣诞氛围。学生们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感悟中外文化的特色,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正像一位刚参加完本届“英语节”活动的一年级的学生所说:“我跟大哥哥和大姐姐一起学习制作的圣诞帽是我做过的最漂亮的圣诞帽。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有机会在圣诞节这一天亲自去国外过,到那时,我也会将我制作的中国结以礼物的形式送给他们。”中国文化已深入学生的骨髓,但他们也同样渴望发现更多异国的精彩。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让他们用自己的脑、自己的嘴、自己的手想出、说出、做出他们喜欢的事情。
学校的国际理解英语课程还在发展之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前行。让学生学会合作,理解相互依存性、文化多元性是国际理解课程追求的最终目标。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每一位学生逐步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发展的眼光是我校培育现代小公民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任媛媛)
作为学校可选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国际理解课程,从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到对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深刻理解,再到由外显的文化意识转化为内在品质的熏陶,始终保持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一、对中外文化的介绍
四年级的可选择课程中,教师以“节日”为主题,设计了新年、春节、复活节、中秋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外节日文化的教学内容。在视听表演课上,教师围绕感恩节这一主题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不仅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的方式介绍感恩节的历史,还让学生将打猎、钓鱼、种庄稼以及大丰收时欣喜若狂的样子演绎出来。在趣味阅读课上,教师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进行介绍后,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家族清明假期中所做的事情,在相互分享中展开对清明节的不断了解。
二、对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理解
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更要求学生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在日常英语课堂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复活节与清明节时,不仅从各自的节日意义进行简要的说明,更让学生在理解其中的宗教特色与本国习俗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亲身的体会加深对节日内容的理解。在讲到庆祝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将春节的庙会与感恩节的游行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对春节与圣诞节这两大中西方最隆重的节日意义进行比较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根据学生对节日饮食热衷的特点,鼓励学生说出各种节日大餐的特色:春节的饺子、感恩节的火鸡、正月十五的元宵、复活节的火腿等。在这些饕餮大餐的差异之中,让学生感悟与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的意义。
针对学生容易忽视的文化差异点,教师会向其揭开其中的奥秘。在讲到“日常问候”时,我们会有意地向学生指出中国人喜欢用“吃了吗?”等问题为寒暄语,但对回答的内容不感兴趣。而这种问法会让西方人感到涉及了自身隐私,因而在与西方人打招呼时,应更多地谈论其他内容。比如:天气“Nice day, isn’t it?”在讲到单词“present”时,我们会告诉学生,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往往会推辞一番,而且不能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以免显得不礼貌。而西方人的处理却完全不同。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课堂中的知识点不断进行延伸,在讲到“白色”一词时,不仅先将白色与中国戏曲脸谱中的主人公“曹操”进行了联系,还将西方文化中“白色”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意义与学生们进行分享。
三、将外显的文化意识转化为内在品质
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必须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来获得。实践是体验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关键所在。学校在依托英语课堂进行循序渐进的文化渗透的基础上,主张将学习时间、选择权、评价权、体验权、主动权、话语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与同伴、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对中西文化异同的理解与体验。中年级英语课堂内外也熠熠生辉。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学习三年级的“Nian”(新年)、四年级的“Three Little Pigs”(三只小猪)等内容时,教师依据英语故事对学生进行详尽的分工:动手能力强的制作道具、有想法的改编剧本、语言能力强的出演角色等。经过共同努力,最后呈现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中西文化特色的课本剧。课堂外,学生们尝试改编,将“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红帽》)”“Snow White(《白雪公主》)”等经典童话故事进行重新演绎。依据学生们的兴趣点,结合课堂内容,学校还为学生组建了英语俱乐部、举办了各种英语比赛,以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受益:未来Community(City/Neighborhood)的海报制作、戏剧沙龙表演、讲英文故事俱乐部、学习英语歌曲俱乐部、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查字典比赛等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备受学生喜爱与推崇。这些形式各异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还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培养其与他人合作的品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更是遵循将学习时间交给学生的宗旨,为学生创造机会将自己的旅游经历、知识趣闻以PPT的形式与同学分享。
学校为广泛统筹资源助力学生快乐发展,还设置了外教课,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师,根据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向学生展示各自独特、异样的工作与生活情境。为学生近距离了解世界不同的人提供了鲜活的资源。同时,学校还集结了家长资源,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精彩纷呈的讲座。
我们还不断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展示,在活动中成长。学校从2006年至今每年都会举办“英语节”活动,由于“英语节”总是在某个节日的前夕拉开帷幕,因此,每年的活动主题会围绕节日文化元素展开。在2014年的英语节期间,我们鼓励低、高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圣诞歌曲,制作圣诞帽,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多种圣诞活动,营造圣诞氛围。学生们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感悟中外文化的特色,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正像一位刚参加完本届“英语节”活动的一年级的学生所说:“我跟大哥哥和大姐姐一起学习制作的圣诞帽是我做过的最漂亮的圣诞帽。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有机会在圣诞节这一天亲自去国外过,到那时,我也会将我制作的中国结以礼物的形式送给他们。”中国文化已深入学生的骨髓,但他们也同样渴望发现更多异国的精彩。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让他们用自己的脑、自己的嘴、自己的手想出、说出、做出他们喜欢的事情。
学校的国际理解英语课程还在发展之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前行。让学生学会合作,理解相互依存性、文化多元性是国际理解课程追求的最终目标。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每一位学生逐步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发展的眼光是我校培育现代小公民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