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不可替代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可以将图、文、音、像集于一体,可供高、中、低不同层次选择。Internet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这些知识和资源都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 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沃土。
(二)创设相关情景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创设与教学课题有关的学习情景。如在阐述水的重要性时,展示网上的天文观测资料、水电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说明水在宇宙中的广泛分布和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展示水土资源流失、水污染严重的资料,说明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大量直观的信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说明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上课开始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进入教学资料库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学习,由学生通过网络提出课堂上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通过投影或网络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水的重要性。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再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盐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盐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盐酸和大理石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
盐酸不足,大理石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大理石)。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大理石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二氧化碳?”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盐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盐酸,但会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空气而不纯。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三)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特别适合于微观领域内容的教学
电子云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制作一个电子云的动画课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动画可以做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快速而无规则地出没的效果,点击“暂停”按纽,电子即在点击时所在的地方停下,不再运动。此时可清楚地看到在原子核周围运动电子的数量(如1个)。再次点击按纽,电子重又运动起来。多次随机地点击“暂停”,可发现虽然每次停止时,电子所在的位置不完全一样,但绝大多数情况下1个电子均停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只有极少数情况下,电子停在离核较远的地方。这个课件形象且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电子云的实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又能加深其印象,助其理解。
此外,还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工艺复杂的生产流程、爆炸实验,如工业制氧等;模拟危险系数很高的实验,如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等。还有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等。还有一些是实验所不能演示的: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但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网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的技能,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二)把握好恰当的教学节奏
把握好恰当的教学节奏是实施多媒体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给大多数的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记笔记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不能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代替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的功能是任何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此,有条件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切不可让学生在计算机或网络上一看了之。再逼真的多媒体技术也不能将亲自动手的实验取而代之。
(四)课堂教学完整性
由于网上资源异常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使网络课堂教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现行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性因素,要使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整个模式的教学流程,是非常紧迫的,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必然产生了矛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可以将图、文、音、像集于一体,可供高、中、低不同层次选择。Internet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这些知识和资源都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 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沃土。
(二)创设相关情景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创设与教学课题有关的学习情景。如在阐述水的重要性时,展示网上的天文观测资料、水电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说明水在宇宙中的广泛分布和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展示水土资源流失、水污染严重的资料,说明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大量直观的信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说明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上课开始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进入教学资料库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学习,由学生通过网络提出课堂上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通过投影或网络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水的重要性。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再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盐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盐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盐酸和大理石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
盐酸不足,大理石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大理石)。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大理石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二氧化碳?”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盐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盐酸,但会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空气而不纯。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三)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特别适合于微观领域内容的教学
电子云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制作一个电子云的动画课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动画可以做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快速而无规则地出没的效果,点击“暂停”按纽,电子即在点击时所在的地方停下,不再运动。此时可清楚地看到在原子核周围运动电子的数量(如1个)。再次点击按纽,电子重又运动起来。多次随机地点击“暂停”,可发现虽然每次停止时,电子所在的位置不完全一样,但绝大多数情况下1个电子均停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只有极少数情况下,电子停在离核较远的地方。这个课件形象且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电子云的实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又能加深其印象,助其理解。
此外,还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工艺复杂的生产流程、爆炸实验,如工业制氧等;模拟危险系数很高的实验,如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等。还有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等。还有一些是实验所不能演示的: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但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网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的技能,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二)把握好恰当的教学节奏
把握好恰当的教学节奏是实施多媒体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给大多数的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记笔记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不能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代替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的功能是任何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此,有条件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切不可让学生在计算机或网络上一看了之。再逼真的多媒体技术也不能将亲自动手的实验取而代之。
(四)课堂教学完整性
由于网上资源异常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使网络课堂教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现行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性因素,要使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整个模式的教学流程,是非常紧迫的,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必然产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