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 中国风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李宝凤的剪纸作品把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把古典艺术与装饰艺术融合。她运用各色纸张材质,并融合多种绘画语言形式,既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观赏性,也为传统剪纸审美带来了鲜明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李宝凤;东北民间剪纸;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福建省美术馆举办的李宝凤剪纸艺术作品展吸引了大批剪纸爱好者前来观摩,这是该馆自高少萍剪纸展以来,又一次成功举办的个人剪纸专题展。高少萍为福建漳浦人,而李宝凤为吉林双阳人,作为乡土剪纸艺术家,她们分别代表着南北剪纸流派艺术的不同风格。我们这里主要介绍李宝凤的剪纸艺术,其运用各色纸张材质,并融合多种绘画语言形式,既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观赏性,也为传统剪纸审美带来了鲜明的创新意识。
  一、南北地域差异凸显的剪纸艺术特色
  我国各地区地域习俗、精神文化等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剪纸流派,它们独具一格、各领风骚。漳浦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自唐代传承至今,尤以独创的“排剪”技法著称,其独特性在于排剪出一条条细如发丝的线条。“排剪”技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漳浦剪纸纤巧细腻的特点,其对羽毛、花瓣的表现丝丝入扣,令人拍案叫绝。在表现手法上,漳浦剪纸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就是剪出来的作品基本留下线条,而“阴剪”剪掉的部分较少。阳剪与阴剪互为补充,密切配合,使整个画面主次分明,富有主体感。在色彩上,漳浦剪纸追求单纯、明快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工艺效果。
  高少萍是福建漳浦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其剪纸犹如其人,线条细腻、纤细秀丽、玲珑剔透。其刀法严谨精巧、线条简练优美,既继承了漳浦民间剪纸传统,又将传统技法同时代生活联系起来。她以主旋律的事件为题材创作,构图新颖,色调和谐,装潢考究,生动活泼,结构严密紧凑,刻画惟妙惟肖。高少萍开启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成为福建剪纸艺术新的领军人物。
  同高少萍类似,李宝凤剪纸艺术也是以传统为基础,开创新之路的。不同的是李宝凤剪纸艺术突显的是东北民间剪纸特色。李宝凤是吉林长春市双阳区一名村小教师,她自幼喜欢剪纸和绘画。其剪纸纯朴浑厚、豪放粗犷,运用折叠与剪镂结合的剪纸语言,使薄片的材料既具有一种体积感,又具有刀剪的意味。
  李宝凤继承了吉林剪纸的艺术特色,其一是以多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是由于不像南方用专门剪花的小巧刀,她用平常的大剪刀,不易勾来转去剪曲线,故多用直刀硬拐变的剪法,看来若闻铿锵之声,却显出一种金石的力度。李宝凤剪纸前期主要以阴刻为主,效果上粗犷、朴野、拙质,表现为粗犷美。人物动作、跨度、概括力度、染色面块等均较大,但都相对很有规则,整体性非常好。李宝凤后期的刻纸进一步走向成熟,她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刻染结合,阴刻见色彩,阳刻见刀功。其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色彩对比强烈,剔透玲珑,让人一看就感到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从题材方面说,其作品中的各类动物及山花、参果、樵夫、牧人与林海雪原的生活密不可分。
  二、传承吉林传统剪纸艺术的历程
  从风格上看,东北民间剪纸和其他地方的剪纸一样,受生活习俗、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它具有独到的“立体剪纸”的形式、浑朴粗拙的艺术处理手法、尚白的色彩观,充分展现了东北人民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从特征上看,东北民间剪纸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由于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剪纸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东北剪纸不仅表现了北方广大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集合了黑土地上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自幼喜欢剪些小猫小狗和窗花的李宝凤,从21岁开始,在老家长春市双阳村(现双阳区)做了八年美术教师。虽然是在乡村小学,但她那时的性格中已显露出改革精神。因为觉得改版后的美术教材并不适用于贫困的农村,她便大胆向省教委写信,希望能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编写适合的美术教材。因为剪纸的原料最好找,每次上课时,她都让学生从家里带几张废纸来学剪纸。从此,美术课变成了剪纸课。尔后,李宝凤被调到市少年宫教1000多个孩子剪纸。李宝凤从小就喜欢《红楼梦》,其中孤傲自尊的林黛玉、城府颇深的薛宝钗、泼辣的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早已烙印在她心里。于是,她思量着要创作一副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剪纸。三年后,作品终于完成,并命名为《大观园》,3米长、1.6米高、其中有50多个人物。当时的北京宣武区区长邀请李宝凤带着“红楼梦”系列作品到北京大观园举办展览,恰逢电视剧《红楼梦》热播,其展览影响较大。
  三、多种艺术技巧融合的剪纸创新特色
  李宝凤的剪纸作品把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把古典艺术与装饰艺术融合,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观赏她的作品,一种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画面扑面而来,它们的那种富有神秘、诡谲、欢乐律动的艺术魅力确实令人遐想,玩味无穷。作品《森林之歌》系列中朦胧的树景就像一幅幅写实的风景画,再现了自然生态之美。画面中对树林色彩的处理采用土黄加黑白套色,利用反复叠拼镂刻并不断调整,从而使作品的主次关系、虚实关系、冷暖关系都得到完善;在空间处理方面,作品采用中国画直觉感知的近大远小的表现方式,营造出主观追求的自然形态和和谐的意境。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包含着自然形态和意象形态,李宝凤剪纸就是这两种形态的具体体现。剪纸艺术由于其材料和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但同时,艺术也贵在单纯,贵在简约。在艺术品创作中,意象是人对客观物象产生的瞬间想象。现代剪纸的意象造型也是人们对客观物象想象的结果。在现代剪纸创作中,一方面自然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但另一方面人们的主观意志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自然形态的模拟。在审美意识的驱使下,人们必然要对自然形态进行有意识的梳理和归纳,李宝凤的现代剪纸创作就是对客观物象所建立起来的新秩序。   李宝凤的《民族风》、《春水长流》、《姐妹》等苗家女系列让人赏心悦目,其中人物的头饰和面部特征能给观者以强烈的震撼。剪纸虽然属于二维平面构图, 但她对人物头部的造型恰好增添了多维空间的审美感觉。她另外一些作品体现了少数民族浓郁的生活气息,综合了剪、刻、撕、拼等剪纸的各种表现技法,使作品大大增强了艺术魅力。她在作品构图中采用比较细腻的手法,表现苗族女性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图景;同时,对陪衬的花草、水鸭又用比较传统的手法来表现,使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味到了苗族妇女的那种勤劳、质朴、纯真的民族性格。
  李宝凤的作品乍一看,有的就像水粉画、版画或油画,有的还兼具摄影效果。但与寻常剪纸作品不同的是,她有的剪纸作品虽然向版画学习,却保持了刀法与纸感的和谐;有的虽然向国画学习,却融进了写意和写实的和谐;有的虽然向油画学习,却构成了精巧细腻的画幅创作与空间丰富的和谐。她的作品在把握好传统剪纸手法的同时,又显示出线条与色彩、单色与套色、染色与贴裱的和谐。整个李宝凤作品的展厅一扫传统剪纸的“满堂红”,变得色彩斑斓,人、植物、动物、自然景色都如实景般真实。不少观众和美术系学生惊叹:“这是剪纸吗?根本就是油画、国画呀!”盛夏炊烟爬上云端、暮冬树梢雪初醒、夜色鸟儿枝头入巢、晌午村姑河边出浴……李宝凤的剪纸中,透露出浓浓的关东情结。李宝凤说,她的每一幅作品,从构思到完工差不多都要半年多时间,而且都是团队创作,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最后由装裱师统一拼接定型。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物写实等是她作品的主要题材,她创作的目的就是传承民间艺术,并融合现代艺术使之发扬光大。
  四、产业化发展剪纸艺术的构想
  剪纸艺术要想更好的发展与传承下去,就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剪纸艺术进行企业化、专业化生产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剪纸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要形成贸、工、艺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
  在剪纸艺术产业化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目前的产业化仅是在小规模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生产,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化;二是成立剪纸产品生产的研发中心,成立为剪纸企业服务的服务中心的问题;三是继承传统和创新的问题;四是知识产权和品牌问题;五是人才问题。剪纸的产业化,从专业化生产的一条龙到规模生产,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剪纸艺术水平和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剪纸产业的健康发展。
  李宝凤就是这样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剪纸产业的。目前,剪纸市场上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某一题材作品的市场销路好,各厂家就会一哄而上,从而产生同一题材作品抄袭严重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李宝凤提出每一个企业各有不同,各有特色,要使企业在创新上进行竞争,而不是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有力地增加剪纸产业的活力,才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制度。李宝凤在处理好剪纸产品的商品化和艺术化的同时,大胆引进美术人才,强化创作、创新队伍,不让剪纸艺术总在匠人的低水平上徘徊,这样就为剪纸产业注入了新的人才活力。
  李宝凤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在创作思想上、选材立意上、画面构思上和技术性的刻染上都进行了自由而大胆的突破性创新,使传统的剪纸艺术焕发新的活力。由于李宝凤会设计图样、会剪刻、会染色、也会推销,她的艺术匠心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因此,她能长期引领吉林甚至全国的剪纸风气,代表我国剪纸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 彼得·谢弗剧作在时间选择方面的独特性及其他剧作技巧的成功运用,使其剧作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他在剧作时间上历史化与新奇化的特点,并不是要引起莫名的新奇感,而是体现出其戏剧内容的普适性。  【关键词】 彼得·谢弗剧作;历史化;新奇化  [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识码]A  彼得·谢弗剧作在时间、时代的选择方面颇为独特,它们大都体现出历史化与新奇化的特点。彼得·谢弗的剧作中,大多数时间上并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韩国导演金基德的《圣殇》,特别是其女性角色不同于以往的影像表现方式和死亡主题的深化,借用福柯的“凝视”理论,探求金基德新作呈现的哲学观,由此审视金基德电影艺术情志的蜕变与坚持。  【关键词】 金基德;女性主义;哲学;死亡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在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直到阔别许久的金基德捧起金狮奖的奖杯时,许多影迷心中才大石落地:老金终于回来了。三年的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设计不当的中国西式婚礼的分析,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中对白色的理解产生的不同根源,比较因此而造成的白色在两种文化中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效果。强调在当今东西方文化交流及融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在设计色彩的教学中,对传统根源的探究和理解依然相当重要。  【关键词】 中西文化;婚礼;白色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在西式婚礼在中国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婚礼策划逐渐成为一个
期刊
【摘要】 作为日本导演今村昌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鳗鱼》体现了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影片展示了个体生命不断反抗困境、走向自我拯救的整个历程。同时,写实与梦幻交织的叙事技法又使这一过程得到了更加生动而引人注目的视觉演绎。借助《鳗鱼》这部电影,今村昌平不仅有力地刻画了日本的民族性格,更试图为所有陷入困惑与惶恐的当代人提供救赎之道。  【关键词】 《鳗鱼》;存在主义;困境:拯救;叙事  [中图分类号]J9
期刊
【摘要】 随着2003年CEPA协议的签订,香港电影人加速了北上进程,港产合拍片成为香港与大陆影坛合作拍摄的主要形式。不过,大陆市场在给香港电影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之外,由于特定的审查制度与观众审美,使得港产合拍片不仅丢失了原来香港电影的味道,而且市场收益也日趋严峻。在这样背景下,2013年的杜琪峰新作《毒战》另辟蹊径,不仅延续了香港电影的风格,而且巧妙避开了电影审查,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收益,给港产合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从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南音学院的周末南音专业习唱习奏会进行探究,在指出该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时,提出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周末南音专业习唱习奏会。  【关键词】 周末;南音专业;习唱习奏会;分析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的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对南音这一古典乐种有了较为深入的接触和了解,然而仅仅靠学院南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划的学时学习,并不足以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上海双年展中日本艺术家西野康造的《天空的记忆》这一作品为例,分析西野康造充满西方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矛盾的表达手法,及其作品中对于纯粹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他的禅学宇宙观。  【关键词】 西野康造;西方文化;禅宗;日本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31 [文献标识码]A  《天空的记忆》是西野康造在2012年上海双年展中所展出的作品之一。作为一件装置艺术品,不同于当代艺术中装置艺术常常以一种
期刊
【摘要】 在生命直觉主义的视域内,北野武的影片《花火》呈现出喜剧、正剧与悲剧这三种精神的不断演绎与延伸,并进而彰显了个体“生命之流”由凝滞到激荡的整个历程。与此同时,影片中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又强化了这一生命历程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人类生存境遇愈发受到关注的当代语境下,《花火》所暗示的生命态度与人性关怀无疑提供了一条难能可贵的思路。  【关键词】 《花火》;喜剧;正剧;悲剧;视觉形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演奏者要获得踏板技法的艺术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踏板技巧。对踏板的运用要进行仔细地研究,不能只停留于掌握踏板本身的技巧。因为当踏板技术运用于不同的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时候,应从更为广泛的背景当中加以理解。如果离开了对具体作曲家特有的踏板处理的理解,那么对踏板技巧本身的了解无论多么全面,在运用上终究是有局限的。  【关键词】 踏板;不同风格;钢琴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目前,艺术学独立升格为第13个学科门类后,“艺术学”三个字成为了庞大学科群体的总称,其内涵逐渐边缘化、空洞化。艺术学怎样才能真正“说话”?这是艺术学学科发展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课题。因此,该文在对梁玖的《审艺学》进行系统解读的过程中,一是揭示了《审艺学》是对艺术学本体论构建的一次有效尝试,是从围绕艺术本体视点而审视的一个结果,它既有拓宽艺术学研究视野的价值,又有提升艺术认识论、丰富和深化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