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的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活动。中国古代教育注重立人立德,当今教育要求以德为首,这两种育人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在德育实践的漫漫长路上,人们上下求索,各抒己见。作者将自己的意见诉诸笔端,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恒爱之心 渠道 方法
一、要有一颗恒爱之心
班主任仅凭一时热情想搞好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班主任工作是一份长期又繁复的工作,仅凭责任力所不能及,因为有些分外工作大大超出责任之外,比如在你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之外,遇到你教育的对象需要监督或教育的时候,你将自觉地做何选择,我想这时决定你的动机与行为的恐怕主要不是热情和责任,而是一颗恒爱之心。更何况热情和责任之源在于恒爱之心。有了一颗恒爱之心,我们才有宽容之心,才不会放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才能真正认识“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的道理。才能聆听陶行知先生的疾呼:“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只有赏识学生,多褒少贬,激励其不断走向成才成功。有了一颗恒爱之心,我们才会真正淡泊名利,静心从事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微薄的收入,面对物价、房价的上涨,面对消费渠道的增多,在以“君子固穷”自谑的同时,要能做到不斤斤计较,乐于奉献,没有一颗恒爱之心行吗?有了一颗恒爱之心,我们才会自觉提升恒爱能力,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理论和更新观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提升自身的德育导向能力,才能根据当今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一颗恒爱之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还应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渠道和方法。
二、要注意渠道和方法
(一)德智交融。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我们所教学科的知识是熔为一炉的。我们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将德育融于智育中,采取以德促智、以智促育的教学方式,把德育与智育和谐地渗透于教学中,可谓一箭双雕。中学各科教材都与德育思想紧密相连。就以我教的语文学科为例,不少篇目都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巴金的《小狗胞弟》,可让学生颖悟反思,能使人的灵魂获得进步与升华。同时会为誉为民族魂的鲁迅所震撼,也会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有良心的巴金所熏陶。德智交融,既有智育活动的收获,又有德育活动的感染,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克服教学中重智轻德、重教轻育等弊端。总之,任何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贯穿理智情感教育问题,要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做育人的有心人,做德育的导向者。
(二)兴趣育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是天生的,是客观现实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兴趣,在兴趣中养成良好品德的习惯。因为大家都明白空洞的说教不仅让人厌烦,而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把过去的班会课改成班会活动,包含把育人方法化死为活的意图。激发兴趣的方式,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首先,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环境育人,在教育史上,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墙壁上的标语、走廊上的橱窗、操场边的黑板报、班上的学习园地等,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其次,利用活动,培养兴趣。在德育工作中,将学生的品行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校运会、小组竞赛、演讲辩论中等活动中,学生参与兴趣浓厚,自主意识强,既可学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拼搏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其自律能力。最后,改进评价方式,培养兴趣。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在评价方式上也应做出全面评价,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唯有勇于实践,德育工作才会推陈出新。
三、必要时可适度地惩罚
教育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有极少数教师没有师德,丧失人性,体罚学生,导致悲剧。但不可把所有的惩罚都归为体罚,对个别一贯捣蛋作乱,毫无顾忌甚至污辱挑衅师生的学生,教师循循善诱不见效果该怎么办?把这样的学生推向社会的后果会是怎样?是不是我们都应一味“温柔”或为了避免引火烧身而视而不见,任其自然?我认为适度的处罚必不可少,关键是把握好度。有度的惩罚,可以说是因材施教,是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的挫折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与育树去其旁枝,促使其健康生长的道理一样。
总之,德育需要恒爱之心,需要注意方法和途径,需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唯有如此,德育之花才会万古常新。
关键词: 恒爱之心 渠道 方法
一、要有一颗恒爱之心
班主任仅凭一时热情想搞好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班主任工作是一份长期又繁复的工作,仅凭责任力所不能及,因为有些分外工作大大超出责任之外,比如在你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之外,遇到你教育的对象需要监督或教育的时候,你将自觉地做何选择,我想这时决定你的动机与行为的恐怕主要不是热情和责任,而是一颗恒爱之心。更何况热情和责任之源在于恒爱之心。有了一颗恒爱之心,我们才有宽容之心,才不会放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才能真正认识“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的道理。才能聆听陶行知先生的疾呼:“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只有赏识学生,多褒少贬,激励其不断走向成才成功。有了一颗恒爱之心,我们才会真正淡泊名利,静心从事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微薄的收入,面对物价、房价的上涨,面对消费渠道的增多,在以“君子固穷”自谑的同时,要能做到不斤斤计较,乐于奉献,没有一颗恒爱之心行吗?有了一颗恒爱之心,我们才会自觉提升恒爱能力,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理论和更新观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提升自身的德育导向能力,才能根据当今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一颗恒爱之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还应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渠道和方法。
二、要注意渠道和方法
(一)德智交融。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我们所教学科的知识是熔为一炉的。我们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将德育融于智育中,采取以德促智、以智促育的教学方式,把德育与智育和谐地渗透于教学中,可谓一箭双雕。中学各科教材都与德育思想紧密相连。就以我教的语文学科为例,不少篇目都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巴金的《小狗胞弟》,可让学生颖悟反思,能使人的灵魂获得进步与升华。同时会为誉为民族魂的鲁迅所震撼,也会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有良心的巴金所熏陶。德智交融,既有智育活动的收获,又有德育活动的感染,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克服教学中重智轻德、重教轻育等弊端。总之,任何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贯穿理智情感教育问题,要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做育人的有心人,做德育的导向者。
(二)兴趣育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是天生的,是客观现实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兴趣,在兴趣中养成良好品德的习惯。因为大家都明白空洞的说教不仅让人厌烦,而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把过去的班会课改成班会活动,包含把育人方法化死为活的意图。激发兴趣的方式,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首先,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环境育人,在教育史上,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墙壁上的标语、走廊上的橱窗、操场边的黑板报、班上的学习园地等,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其次,利用活动,培养兴趣。在德育工作中,将学生的品行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校运会、小组竞赛、演讲辩论中等活动中,学生参与兴趣浓厚,自主意识强,既可学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拼搏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其自律能力。最后,改进评价方式,培养兴趣。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在评价方式上也应做出全面评价,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唯有勇于实践,德育工作才会推陈出新。
三、必要时可适度地惩罚
教育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有极少数教师没有师德,丧失人性,体罚学生,导致悲剧。但不可把所有的惩罚都归为体罚,对个别一贯捣蛋作乱,毫无顾忌甚至污辱挑衅师生的学生,教师循循善诱不见效果该怎么办?把这样的学生推向社会的后果会是怎样?是不是我们都应一味“温柔”或为了避免引火烧身而视而不见,任其自然?我认为适度的处罚必不可少,关键是把握好度。有度的惩罚,可以说是因材施教,是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的挫折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与育树去其旁枝,促使其健康生长的道理一样。
总之,德育需要恒爱之心,需要注意方法和途径,需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唯有如此,德育之花才会万古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