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初中数学课程活动中,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上作用也比较显著,比较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本文尝试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前言:
心理我健康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尤为重要,由于初中学生面临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阶段孩子们在心理状态上的变动容易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心理疏导的目的,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渗透需要教师找准机会,合理应用教学素材,在不影响学生吸收知识前提下,实现心理引导的教学目标。一线数学教师需要继续深化教学研究,实现知识教学和心理疏导的双重教学目标。
1.在备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备课阶段教师就要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做好教材和教法准备之后,教师还要备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问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分析心理教育渗透的节点[1]。如在教学《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可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实例,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惰性心理。
2.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传播的过程,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初中数学教材中,不仅记录着数学公式、定义、概念以及相关的定理,还记录着众多的心理信息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处理,把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转变为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匹配的心理信息,然后再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使其牢牢掌握数学解题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必然要进行意志、情感、认知等互动,为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平易近人,充分带动所有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存在的误区,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有理数”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量的相对意义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售货员,然后在班级内挑选一名同学,让他作为商店的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用2元钱购买了5个苹果,而对于售货员来说,通过出售苹果,他收入2元钱。同样是5个苹果和2元钱,对于这两个不同的事件主体来说,具有的意义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准确区分相反的含义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也全面锻炼了学生各种感官能力,使其充分掌握了正负数的含义。
3.利用数学历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历史作为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素材,这里我们需要重点展开讨论。初中数学教学资源丰富,其中数学历史包含着文史类内容,在人文价值上重要性突出,在数学历史知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能力。例如:钱学森、李四光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他们的成长历史、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国发展等,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家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进而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最终达到学生思想情感升华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数学历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4.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一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对学生的自信心建立以及潜力挖掘均有积极影响[3]。语言往往具有非常强大的精神作用,甚至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因此在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激励性语言的应用,合理选择评价模式,多以正面角度引导学生,比如表扬学生写字很漂亮、绘图很标准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努力。教师也要改变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观点,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及时鼓励肯定,比如学生听课状态很好,教师就可以表扬整体同学。通过这种评价的激励,能够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真正地发展自己的优点。例如,这学期笔者在数学课上,发现一名学生总是趴在课桌上,不认真听讲,于是,我在课后询问原由。该同学表示数学很难,自己很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我经过查看该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发现他的图形画得很好,于是我在数学课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就像正方形一样,有突出的棱和角,能够站得稳,有些人却像圆一样,只有平滑的曲线,但圆形却能够滚动,不断前进。每个人都像正方形或者圆,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短处,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去学习去生活。”当我在说完这段话后,发现那名同学正在认真的听讲。通过这样的方法,该名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及时地调整状态,从而提高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初中数学课中,既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要求下,我们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入心理教育,引导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升心理品质,使学科教育价值最大化。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心理教育渗透契机隐性特点显著,需要教学工作者能够充分挖掘心理教育素材,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本文尝试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旨在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仲兰俊.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5,12(09):12-13.
[2]闫春麗,赵华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亚太教育,2016,21(03):254-255.
[3]孙艳波.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12):263-26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前言:
心理我健康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尤为重要,由于初中学生面临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阶段孩子们在心理状态上的变动容易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心理疏导的目的,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渗透需要教师找准机会,合理应用教学素材,在不影响学生吸收知识前提下,实现心理引导的教学目标。一线数学教师需要继续深化教学研究,实现知识教学和心理疏导的双重教学目标。
1.在备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备课阶段教师就要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做好教材和教法准备之后,教师还要备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问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分析心理教育渗透的节点[1]。如在教学《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可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实例,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惰性心理。
2.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传播的过程,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初中数学教材中,不仅记录着数学公式、定义、概念以及相关的定理,还记录着众多的心理信息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处理,把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转变为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匹配的心理信息,然后再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使其牢牢掌握数学解题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必然要进行意志、情感、认知等互动,为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平易近人,充分带动所有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存在的误区,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有理数”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量的相对意义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售货员,然后在班级内挑选一名同学,让他作为商店的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用2元钱购买了5个苹果,而对于售货员来说,通过出售苹果,他收入2元钱。同样是5个苹果和2元钱,对于这两个不同的事件主体来说,具有的意义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准确区分相反的含义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也全面锻炼了学生各种感官能力,使其充分掌握了正负数的含义。
3.利用数学历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历史作为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素材,这里我们需要重点展开讨论。初中数学教学资源丰富,其中数学历史包含着文史类内容,在人文价值上重要性突出,在数学历史知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能力。例如:钱学森、李四光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他们的成长历史、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国发展等,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家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进而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最终达到学生思想情感升华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数学历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4.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一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对学生的自信心建立以及潜力挖掘均有积极影响[3]。语言往往具有非常强大的精神作用,甚至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因此在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激励性语言的应用,合理选择评价模式,多以正面角度引导学生,比如表扬学生写字很漂亮、绘图很标准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努力。教师也要改变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观点,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及时鼓励肯定,比如学生听课状态很好,教师就可以表扬整体同学。通过这种评价的激励,能够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真正地发展自己的优点。例如,这学期笔者在数学课上,发现一名学生总是趴在课桌上,不认真听讲,于是,我在课后询问原由。该同学表示数学很难,自己很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我经过查看该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发现他的图形画得很好,于是我在数学课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就像正方形一样,有突出的棱和角,能够站得稳,有些人却像圆一样,只有平滑的曲线,但圆形却能够滚动,不断前进。每个人都像正方形或者圆,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短处,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去学习去生活。”当我在说完这段话后,发现那名同学正在认真的听讲。通过这样的方法,该名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及时地调整状态,从而提高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初中数学课中,既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要求下,我们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入心理教育,引导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升心理品质,使学科教育价值最大化。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心理教育渗透契机隐性特点显著,需要教学工作者能够充分挖掘心理教育素材,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本文尝试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旨在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仲兰俊.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5,12(09):12-13.
[2]闫春麗,赵华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亚太教育,2016,21(03):254-255.
[3]孙艳波.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1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