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海南多台风、设施大棚由于投资限制而导致抗风能力差与大棚保险在频发台风情况下连年亏损、难以积极推广之间的矛盾,提出以常年蔬菜大棚为主要对象的“去膜(网)保架”防台风措施。将大棚保险和“去膜(网)保架”的措施结合起来,使农户在风灾面前降低损失,灾后短期内迅速恢复生产;大棚的保险企业也能够降低保险风险,将保险赔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促进大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灾后“菜篮子”的供应、降低大棚骨架材料的浪费,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去膜(网)保架” ;大棚保险 ;抗台风措施
分类号 S625.5
Abstract The frequent typhoon and the investment restrictions lead to poor wind resistance ability of the greenhouse in Hainan, in the case, the greenhouse insurance successive losses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omote. Then the “Break the plastic film (net) to protect the greenhouse frame” is proposed against typhoon for the Year-Round Vegetable Greenhouses. Combination of the greenhouse insurance and the measures of “Break the plastic film (net) to protect the greenhouse frame”, on the one hand, farmers can reduce loss in the face of typhoon and resume production after the disaster in a short term; on the other hand, greenhouse insurance companies can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insurance and control the insurance payment within reasonable limits. The measurements 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house insurance, but also can ensure a stable supply of vegetables after the disaster and reduce greenhouse skeleton material waste with remarkable soci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Break the plastic film (net) to protect the greenhouse frame” ; greenhouse insurance ; measures of resisting typhoon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成为1973年以来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受“威马逊”影响,海南北部海口、文昌等市县的农业几乎全部损毁。据海南省农业厅和三防办统计,此次台风灾害海南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3万hm2,其中绝收面积3.9万hm2,畜禽死亡初步统计为2 500万只,直接经济损失达44.6亿元。全省常年蔬菜受灾面积达0.9万hm2,其中0.1万hm2大棚蔬菜,有467 hm2大棚造成毁灭性灾害[1]。高强度、高频度的台风给海南常年蔬菜基地造成了巨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夏秋蔬菜市场的供应。
海南近年大力发展常年蔬菜基地,大棚设施的建设面积日益增加。由于大棚一次性投入较高,而目前常规大棚抵抗台风能力较低,在台风中损坏的几率大,因此大棚保险成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但是农业保险本身风险较大,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往往出现全年保费一次赔完,巨灾面前入不敷出的情况[2]。海南常见大棚建造成本每667m2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远高于每667m2农作物的价值。大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所占保费低,但赔付比重却偏大,这将导致在大灾面前保险公司通过压缩大棚保险业务避免亏损,最终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棚保险企业,更多的是农户。
针对现状,本文提出切实可行的抗台风方案,将大棚保险由被动风险转化为主动可控,不仅有利于农户生产,同时也能促进大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海南设施大棚抵御风灾风险问题分析
1.1 建设投资
由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因此决定了必须限制农业大棚的建造成本,不能完全根据海南台风的等级来设计和建造大棚。目前海南已建大棚对抗风等级的设计主要分为4个层次:一是以农业观光、育苗为主的玻璃温室。这类温室建造成本高,约为800元/m2,抗风等级为12级,一般能够保证主体骨架不损坏;二是以生产和育苗为主的生产育苗大棚。这类大棚多采用连栋圆拱型结构,薄膜(网)覆盖,抗风等级为10级,造价约为180元/m2,能够抵御一般的台风;三是以生产为主的圆拱型薄膜(网)大棚,抗风等级为8级,造价约为100元/m2,抗风能力较差;四是简易网室和防雨棚,造价约为50元/m2,不具备抗风能力。在实际建设规模上,以二、三、四为代表的3种类型居多,其中第四种面积运用最广。
因此,海南已建在用大棚普遍存在抗风能力差、甚至不具备抗风能力的问题,面对海南夏秋淡季生产时频发的台风天气,发生损坏则是必然的。而这样的建设问题是由农产品较低的投入产出比等客观因素决定的,短期内很难大规模提高这类生产大棚的建设投资和抗风等级。 1.2 大棚材料
抗风能力较低的生产大棚所用的覆盖材料多为薄膜、防虫网等,具有面积大、韧性强、但易被尖锐物体破损的特点。这些材料台风初期易“兜风”,主体结构承担的风荷载主要通过大棚表面大面积的覆盖物传递,导致大棚整体发生倾斜、倒塌;同时在主体结构发生变形破坏时,覆盖材料本身也易发生损坏,棚膜(网)与骨架均难以修复。
1.3 农户的主动防护意识
目前一部分农户为大棚投了保险,但也正是有了保险,再加上主动防御台风的知识和技术缺乏,参保农户及多数未参保农户怠于做灾前防护,这会导致灾情加剧,农户自身损失加大,保险理赔负担也会加重。
由于大棚保险的费率低,如大棚框架结构及附属设施的费率仅为0.5%,而目前海南已建多数大棚几乎都不能抵抗10级以上的台风,因此大棚保险发生赔付的概率不小于露地种植的农作物,结果是赔付率远远高于其他农业保险险种,长此以往只会加重保险企业负担,进而缩减大棚保险比例,最终受影响的依然是广大从事大棚种植的农户。
2 “去膜(网)保架”抗风措施的提出
在台风中,大棚风荷载传递途径是:风荷载→大棚表面覆盖材料→大棚钢骨架→大棚混凝土基础。风荷载作为一种面分布的荷载,其作用力的大小与迎风的面积成正比。因此,大棚所受的风荷载主要来自于大棚表面的覆盖。基于这样的思路,在台风来临之前,拟主动采取措施,将膜(网)快速“去掉”,仅保留大棚的骨架,迎风面积小,骨架在台风中几乎不会发生损坏,“去膜(网)”不失为海南大棚抗台风的一种简单易行的保护措施。因此分析“去膜(网)”的经济损失和对农户、保险公司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2.1 棚膜(网)在大棚造价中所占的比例分析
通过分析海南主要大棚棚膜(网)造价所占大棚总造价的比例(表1)可以看出,棚膜(网)所占的造价比例较低,最高为中档型,7.12%。因此从经济成本来看,相对于造价更高的骨架而言,“去膜(网)保架”对海南常见大棚抵抗台风更具经济性。
2.2 “去膜(网)保架”实施面临的困境
(1)对农户而言,拆除棚膜(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人力。“去膜(网)保架”的做法使得农户感觉材料损失较大,主要是考虑到拆卸大棚膜(网)需要耗费很多人力成本和膜(网)损失成本。而且,“去膜(网)”的前提是台风的准确预报,如果过境台风的强度低,不会造成大棚的损坏,那么“去膜(网)”就成了“额外负担”,由农户来承担这“额外负担”,很多农户觉得不划算,不会积极开展防灾准备,将使得这样的措施没有执行力。
(2)对保险公司而言,由于大棚的先天缺陷加剧了大棚在风灾面前损坏的可能性,保险公司因此背负起较重的赔偿责任,加重企业负担,也会降低对大棚保险的积极性。而如何处理“去膜(网)”与大棚保险之间的关系也是现实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比如两家农户同时参加了保险,一家采取了“去膜(网)”措施而使得大棚的主体骨架得以保存,但其前期将投入大量的人力,仅能获取棚膜(网)材料的补偿,甚至可能因为不符合赔付条款而得不到补偿;另一家未采取“去膜(网)”措施,大棚全部发生损毁,却可以全部获得赔偿。这种显失公平的假设却极有可能在现实生产中发生。
2.3 “去膜(网)保架”的大棚保险措施是解决上述矛盾的钥匙
“去膜(网)保架”对农户而言,“去膜(网)”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可打消顾虑,不用承担“去膜(网)”带来损失的风险,同时灾后由保险公司赔付棚膜(网),可迅速恢复生产。
“去膜(网)保架”对保险企业而言,可以使得大棚保险控制在有限且可控的赔付区间——棚膜(网),降低企业的赔付压力,实现大棚保险的良性循环。
3 “去膜(网)保架”大棚保险措施的实施方案
3.1 不同抗风等级大棚“去膜(网)保架” 的实施预案
根据台风预警信号发布的办法, 48 h内发出预警信号、24 h内发布10级以下热带气旋、12(6)h发布10(12)级以上热带气旋或台风警报的相关原则,结合温室大棚的抗风等级和具体实施去膜(网)措施的所需时间,将去膜(网)措施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对于面积小,在台风预警的48(24、12)h内能够组织人力进行有序拆除、且薄膜、防虫网(遮阳网)质量好(单价高),正常使用寿命在3年以上,实际使用年限小于正常使用寿命50%的情况,可组织人力拆下卡簧,将膜(网)卸下保存,尽可能保证其在拆下的过程中不发生损坏,以备台风过后重新安装利用。
(2)对于面积大,在台风预警的48(24、12)h内无法组织人力进行有序拆除、或薄膜、防虫网(遮阳网)质量差(单价低),正常使用寿命在1~2年、或实际使用年限大于正常使用寿命50%的情况,可组织人力将膜(网)快速破除,以保证主体骨架的安全性。如采用锋利器具绑于木棍的端部,长度以温室大棚的最大高度减去操作者的高度为宜,破除时沿卡槽边缘进行,尽量保证骨架上不留存膜(网),同时将膜(网)卷起捆扎,置于安全地方,防止台风来临时吹散。若挂于棚架或其它构筑物上,会造成安全隐患。
由于台风登陆后,地面附属物对台风强度有削弱的作用,建议以预报的中心风力等级标准降低2个等级作为采取去膜(网)措施的判定依据。不同抗风等级和不同覆盖的大棚在不同台风强度下去膜(网)措施见表2。
3.2 建立大棚“去膜(网)保架”的4S保险体系
可由保险公司牵头,委托专业机构、企业共同依据政府相关部门在台风登陆之前几天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评估台风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对相应区域的投保农户发布“去膜(网)保架”预警信息;由农户组织人员对参保大棚的棚膜(网)进行快速拆除或破除、整理,并对可采收的农作物等进行抢收,尽量降低损失;对于参保并按照保险预警提示“去膜(网)保架”的农户进行理赔,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棚膜(网)的更换和骨架的维修。对于不按预警信息进行“去膜(网)保架”等防护措施的农户,可约定免赔责任。 由于棚膜(网)占大棚的造价比例低,即使每年按2次台风计算,其赔付的比例仅占大棚造价的10%~15%。从长远看,远低于目前大棚整体倒塌赔付的金额,从而实现大棚保险的风险控制在可预见和可承受的范围内。对于农户而言,台风过后,由保险公司及时赔付的棚膜可在短期内重新安装好,迅速投入生产,不因资金短缺或重建大棚而耽误较长的时间,可以赢得市场先机,进而填补由于“去膜(网)”而造成的单茬作物损失;对社会而言,能够在灾后尽快获取本地的农产品,稳定市场物价,还能减少农业大棚的投资,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可谓一举三得。
抓住棚膜(网)这个关键因素,围绕棚膜(网)建立起集信息反馈(survey)、棚膜(网)统一采购(sale)、大棚小型零配件(spare part)及维修服务(service)于一体的4S保险体系,是目前破解海南省大棚保险难题的最优方案。
3.3 常年蔬菜大棚应是“去膜(网)保架”保险措施主要实施对象
由于常年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大,关系到夏秋淡季本地蔬菜的供应问题,对稳物价、促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去膜(网)保架”应以海南省重点发展的常年蔬菜基地为主要的保险对象,其它类型的大棚为次要保险对象。同时常年蔬菜大棚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8年以上,建设相对于其它大棚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常年蔬菜大棚以蔬菜作为生产对象,生产周期短,一年可达到8茬以上,“去膜(网)”造成的单茬作物损失能够在其它茬的生产中得到补偿。而对于棚内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大的作物,“去膜(网)保架”的措施较难以实行。
3.4 建立棚膜(网)保险和政府农机补贴对接制度
棚膜(网)属于农机补贴的范畴,研究制定不同棚膜(网)合理正常的使用年限,将其与大棚的“去膜(网)保架”制度结合起来,在棚膜(网)正常使用年限范围内进行一次棚膜(网)的补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农户和保险公司的保险负担。
3.5 建立专业的大棚保险定级和定损机构
建议针对海南省大棚“去膜(网)保架”的保险措施,委托或建立专业大棚保险定级和定损机构,主要负责从大棚的结构力学分析方面量化计算分析被保险大棚的抗风等级;相关人员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大棚设计、材料和施工方面的经验,以便对大棚进行现场的验收和灾后定损,确保“去膜(网)保架”大棚保险措施的正确稳步推进。
4 结语
通过对海南设施大棚抵御风灾和大棚保险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农户和保险公司在“去膜(网)保架”抗风措施之间的矛盾,提出“去膜(网)保架”的大棚保险措施,采用相关大棚“去膜(网)保架”的4S保险体系,完善棚膜(网)保险和政府农机补贴对接制度,建立专业的大棚保险定级和定损机构等方法,为解决海南省大棚抗台风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对策,保障夏秋季大棚作物正常生产和市场供应。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 海南琼海采取多项措施恢复灾后畜牧业生产[EB/OL].http://www.hq.xinhuanet.com/finance/2014-07/24/c_1111789151.htm, [2014-07-24].
[2] 陈 怡,况昌勋.台风刮出农业险4大险情[EB/OL].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8/08/content_6_1.htm, [2014-08-08].
关键词 “去膜(网)保架” ;大棚保险 ;抗台风措施
分类号 S625.5
Abstract The frequent typhoon and the investment restrictions lead to poor wind resistance ability of the greenhouse in Hainan, in the case, the greenhouse insurance successive losses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omote. Then the “Break the plastic film (net) to protect the greenhouse frame” is proposed against typhoon for the Year-Round Vegetable Greenhouses. Combination of the greenhouse insurance and the measures of “Break the plastic film (net) to protect the greenhouse frame”, on the one hand, farmers can reduce loss in the face of typhoon and resume production after the disaster in a short term; on the other hand, greenhouse insurance companies can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insurance and control the insurance payment within reasonable limits. The measurements 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house insurance, but also can ensure a stable supply of vegetables after the disaster and reduce greenhouse skeleton material waste with remarkable soci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Break the plastic film (net) to protect the greenhouse frame” ; greenhouse insurance ; measures of resisting typhoon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成为1973年以来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受“威马逊”影响,海南北部海口、文昌等市县的农业几乎全部损毁。据海南省农业厅和三防办统计,此次台风灾害海南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3万hm2,其中绝收面积3.9万hm2,畜禽死亡初步统计为2 500万只,直接经济损失达44.6亿元。全省常年蔬菜受灾面积达0.9万hm2,其中0.1万hm2大棚蔬菜,有467 hm2大棚造成毁灭性灾害[1]。高强度、高频度的台风给海南常年蔬菜基地造成了巨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夏秋蔬菜市场的供应。
海南近年大力发展常年蔬菜基地,大棚设施的建设面积日益增加。由于大棚一次性投入较高,而目前常规大棚抵抗台风能力较低,在台风中损坏的几率大,因此大棚保险成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但是农业保险本身风险较大,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往往出现全年保费一次赔完,巨灾面前入不敷出的情况[2]。海南常见大棚建造成本每667m2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远高于每667m2农作物的价值。大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所占保费低,但赔付比重却偏大,这将导致在大灾面前保险公司通过压缩大棚保险业务避免亏损,最终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棚保险企业,更多的是农户。
针对现状,本文提出切实可行的抗台风方案,将大棚保险由被动风险转化为主动可控,不仅有利于农户生产,同时也能促进大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海南设施大棚抵御风灾风险问题分析
1.1 建设投资
由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因此决定了必须限制农业大棚的建造成本,不能完全根据海南台风的等级来设计和建造大棚。目前海南已建大棚对抗风等级的设计主要分为4个层次:一是以农业观光、育苗为主的玻璃温室。这类温室建造成本高,约为800元/m2,抗风等级为12级,一般能够保证主体骨架不损坏;二是以生产和育苗为主的生产育苗大棚。这类大棚多采用连栋圆拱型结构,薄膜(网)覆盖,抗风等级为10级,造价约为180元/m2,能够抵御一般的台风;三是以生产为主的圆拱型薄膜(网)大棚,抗风等级为8级,造价约为100元/m2,抗风能力较差;四是简易网室和防雨棚,造价约为50元/m2,不具备抗风能力。在实际建设规模上,以二、三、四为代表的3种类型居多,其中第四种面积运用最广。
因此,海南已建在用大棚普遍存在抗风能力差、甚至不具备抗风能力的问题,面对海南夏秋淡季生产时频发的台风天气,发生损坏则是必然的。而这样的建设问题是由农产品较低的投入产出比等客观因素决定的,短期内很难大规模提高这类生产大棚的建设投资和抗风等级。 1.2 大棚材料
抗风能力较低的生产大棚所用的覆盖材料多为薄膜、防虫网等,具有面积大、韧性强、但易被尖锐物体破损的特点。这些材料台风初期易“兜风”,主体结构承担的风荷载主要通过大棚表面大面积的覆盖物传递,导致大棚整体发生倾斜、倒塌;同时在主体结构发生变形破坏时,覆盖材料本身也易发生损坏,棚膜(网)与骨架均难以修复。
1.3 农户的主动防护意识
目前一部分农户为大棚投了保险,但也正是有了保险,再加上主动防御台风的知识和技术缺乏,参保农户及多数未参保农户怠于做灾前防护,这会导致灾情加剧,农户自身损失加大,保险理赔负担也会加重。
由于大棚保险的费率低,如大棚框架结构及附属设施的费率仅为0.5%,而目前海南已建多数大棚几乎都不能抵抗10级以上的台风,因此大棚保险发生赔付的概率不小于露地种植的农作物,结果是赔付率远远高于其他农业保险险种,长此以往只会加重保险企业负担,进而缩减大棚保险比例,最终受影响的依然是广大从事大棚种植的农户。
2 “去膜(网)保架”抗风措施的提出
在台风中,大棚风荷载传递途径是:风荷载→大棚表面覆盖材料→大棚钢骨架→大棚混凝土基础。风荷载作为一种面分布的荷载,其作用力的大小与迎风的面积成正比。因此,大棚所受的风荷载主要来自于大棚表面的覆盖。基于这样的思路,在台风来临之前,拟主动采取措施,将膜(网)快速“去掉”,仅保留大棚的骨架,迎风面积小,骨架在台风中几乎不会发生损坏,“去膜(网)”不失为海南大棚抗台风的一种简单易行的保护措施。因此分析“去膜(网)”的经济损失和对农户、保险公司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2.1 棚膜(网)在大棚造价中所占的比例分析
通过分析海南主要大棚棚膜(网)造价所占大棚总造价的比例(表1)可以看出,棚膜(网)所占的造价比例较低,最高为中档型,7.12%。因此从经济成本来看,相对于造价更高的骨架而言,“去膜(网)保架”对海南常见大棚抵抗台风更具经济性。
2.2 “去膜(网)保架”实施面临的困境
(1)对农户而言,拆除棚膜(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人力。“去膜(网)保架”的做法使得农户感觉材料损失较大,主要是考虑到拆卸大棚膜(网)需要耗费很多人力成本和膜(网)损失成本。而且,“去膜(网)”的前提是台风的准确预报,如果过境台风的强度低,不会造成大棚的损坏,那么“去膜(网)”就成了“额外负担”,由农户来承担这“额外负担”,很多农户觉得不划算,不会积极开展防灾准备,将使得这样的措施没有执行力。
(2)对保险公司而言,由于大棚的先天缺陷加剧了大棚在风灾面前损坏的可能性,保险公司因此背负起较重的赔偿责任,加重企业负担,也会降低对大棚保险的积极性。而如何处理“去膜(网)”与大棚保险之间的关系也是现实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比如两家农户同时参加了保险,一家采取了“去膜(网)”措施而使得大棚的主体骨架得以保存,但其前期将投入大量的人力,仅能获取棚膜(网)材料的补偿,甚至可能因为不符合赔付条款而得不到补偿;另一家未采取“去膜(网)”措施,大棚全部发生损毁,却可以全部获得赔偿。这种显失公平的假设却极有可能在现实生产中发生。
2.3 “去膜(网)保架”的大棚保险措施是解决上述矛盾的钥匙
“去膜(网)保架”对农户而言,“去膜(网)”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可打消顾虑,不用承担“去膜(网)”带来损失的风险,同时灾后由保险公司赔付棚膜(网),可迅速恢复生产。
“去膜(网)保架”对保险企业而言,可以使得大棚保险控制在有限且可控的赔付区间——棚膜(网),降低企业的赔付压力,实现大棚保险的良性循环。
3 “去膜(网)保架”大棚保险措施的实施方案
3.1 不同抗风等级大棚“去膜(网)保架” 的实施预案
根据台风预警信号发布的办法, 48 h内发出预警信号、24 h内发布10级以下热带气旋、12(6)h发布10(12)级以上热带气旋或台风警报的相关原则,结合温室大棚的抗风等级和具体实施去膜(网)措施的所需时间,将去膜(网)措施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对于面积小,在台风预警的48(24、12)h内能够组织人力进行有序拆除、且薄膜、防虫网(遮阳网)质量好(单价高),正常使用寿命在3年以上,实际使用年限小于正常使用寿命50%的情况,可组织人力拆下卡簧,将膜(网)卸下保存,尽可能保证其在拆下的过程中不发生损坏,以备台风过后重新安装利用。
(2)对于面积大,在台风预警的48(24、12)h内无法组织人力进行有序拆除、或薄膜、防虫网(遮阳网)质量差(单价低),正常使用寿命在1~2年、或实际使用年限大于正常使用寿命50%的情况,可组织人力将膜(网)快速破除,以保证主体骨架的安全性。如采用锋利器具绑于木棍的端部,长度以温室大棚的最大高度减去操作者的高度为宜,破除时沿卡槽边缘进行,尽量保证骨架上不留存膜(网),同时将膜(网)卷起捆扎,置于安全地方,防止台风来临时吹散。若挂于棚架或其它构筑物上,会造成安全隐患。
由于台风登陆后,地面附属物对台风强度有削弱的作用,建议以预报的中心风力等级标准降低2个等级作为采取去膜(网)措施的判定依据。不同抗风等级和不同覆盖的大棚在不同台风强度下去膜(网)措施见表2。
3.2 建立大棚“去膜(网)保架”的4S保险体系
可由保险公司牵头,委托专业机构、企业共同依据政府相关部门在台风登陆之前几天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评估台风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对相应区域的投保农户发布“去膜(网)保架”预警信息;由农户组织人员对参保大棚的棚膜(网)进行快速拆除或破除、整理,并对可采收的农作物等进行抢收,尽量降低损失;对于参保并按照保险预警提示“去膜(网)保架”的农户进行理赔,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棚膜(网)的更换和骨架的维修。对于不按预警信息进行“去膜(网)保架”等防护措施的农户,可约定免赔责任。 由于棚膜(网)占大棚的造价比例低,即使每年按2次台风计算,其赔付的比例仅占大棚造价的10%~15%。从长远看,远低于目前大棚整体倒塌赔付的金额,从而实现大棚保险的风险控制在可预见和可承受的范围内。对于农户而言,台风过后,由保险公司及时赔付的棚膜可在短期内重新安装好,迅速投入生产,不因资金短缺或重建大棚而耽误较长的时间,可以赢得市场先机,进而填补由于“去膜(网)”而造成的单茬作物损失;对社会而言,能够在灾后尽快获取本地的农产品,稳定市场物价,还能减少农业大棚的投资,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可谓一举三得。
抓住棚膜(网)这个关键因素,围绕棚膜(网)建立起集信息反馈(survey)、棚膜(网)统一采购(sale)、大棚小型零配件(spare part)及维修服务(service)于一体的4S保险体系,是目前破解海南省大棚保险难题的最优方案。
3.3 常年蔬菜大棚应是“去膜(网)保架”保险措施主要实施对象
由于常年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大,关系到夏秋淡季本地蔬菜的供应问题,对稳物价、促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去膜(网)保架”应以海南省重点发展的常年蔬菜基地为主要的保险对象,其它类型的大棚为次要保险对象。同时常年蔬菜大棚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8年以上,建设相对于其它大棚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常年蔬菜大棚以蔬菜作为生产对象,生产周期短,一年可达到8茬以上,“去膜(网)”造成的单茬作物损失能够在其它茬的生产中得到补偿。而对于棚内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大的作物,“去膜(网)保架”的措施较难以实行。
3.4 建立棚膜(网)保险和政府农机补贴对接制度
棚膜(网)属于农机补贴的范畴,研究制定不同棚膜(网)合理正常的使用年限,将其与大棚的“去膜(网)保架”制度结合起来,在棚膜(网)正常使用年限范围内进行一次棚膜(网)的补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农户和保险公司的保险负担。
3.5 建立专业的大棚保险定级和定损机构
建议针对海南省大棚“去膜(网)保架”的保险措施,委托或建立专业大棚保险定级和定损机构,主要负责从大棚的结构力学分析方面量化计算分析被保险大棚的抗风等级;相关人员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大棚设计、材料和施工方面的经验,以便对大棚进行现场的验收和灾后定损,确保“去膜(网)保架”大棚保险措施的正确稳步推进。
4 结语
通过对海南设施大棚抵御风灾和大棚保险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农户和保险公司在“去膜(网)保架”抗风措施之间的矛盾,提出“去膜(网)保架”的大棚保险措施,采用相关大棚“去膜(网)保架”的4S保险体系,完善棚膜(网)保险和政府农机补贴对接制度,建立专业的大棚保险定级和定损机构等方法,为解决海南省大棚抗台风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对策,保障夏秋季大棚作物正常生产和市场供应。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 海南琼海采取多项措施恢复灾后畜牧业生产[EB/OL].http://www.hq.xinhuanet.com/finance/2014-07/24/c_1111789151.htm, [2014-07-24].
[2] 陈 怡,况昌勋.台风刮出农业险4大险情[EB/OL].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8/08/content_6_1.htm, [201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