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适当多练习是有效方法之一,而要让学生多练,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观察 训练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积累作文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事情。在众多的事物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每一样东西都仔细、认真、透彻地去观察。有的事物同我们密切相关,有的会让我们感兴趣,从而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教师要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特征;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校园内的“上下楼道,请*右行”“请勿喧哗”等警示语。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所作所为,学生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上下楼道不分左右,过道时高聲喧哗,相互追逐;有的学生特别遵守纪律。回到教室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举两得。
二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生活是作文和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除了抓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阵地外,最好的方法是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教育服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同一个教室里同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并不是教师教学的不力,也不是学生不爱学,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只注重作文基本方法的教学,多是谈怎样审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这些方法需要教,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了。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内容的教学上,这个“内容”,从文学理论来讲指的是,作者按照他的世界观(包括美学观点)所认识的、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现实生活观象,以及作者对这一现实生活现象的主观评价。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应着眼于教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又有利于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当然了,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教师的指导是致关重要的。比如上《落花生》一文,多数学生都只知道它美味可口,而许地山却对它有特殊的看法,才写出《落花生》那篇文章来。花生不讲究外表,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物的精神的写照,从落花生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做人的道理。这样,学生无论立什么样的主题,选什么样的材料,在丰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对所写的东西有深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把作文提升一个高度。做到“言之有理”,写文章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三、 展开想象的翅膀, 提高想象能力。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总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就可以随意的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最大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
四、 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其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多练。由于农村小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阅读的、练习的都很少,造成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作文是这几种综合能力的训练。
首先,我们要抓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因为他们好奇,教师要选择好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完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话。说话是拓展思维,广开学生言路的最佳捷径,是为“写”作为坚实铺垫的,所以要着重训练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何训练呢?我认为在练习前,明确听、说的要求,提出要点,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听一个什么道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层次,用略述和详述的方式进行复述。采用这些方法,既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又可以养成说话时把握中心,记住要点的好习惯。
其次,从阅读方面来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从读中学写,读写相结合起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作用,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就在于他们熟读及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分析,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每学习一篇课文,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代,多读书,多储存好词佳句,文章中的好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用到作文里去了。
最后,听说读写相结合。写是重点,听说读是练习写的基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从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的,然后引导他们仿写。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练习的最初形式” ,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学习写作,仿中求创,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再引导他们改写,续写,要写出好文章,在具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多练习。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小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整体建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观察 训练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积累作文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事情。在众多的事物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每一样东西都仔细、认真、透彻地去观察。有的事物同我们密切相关,有的会让我们感兴趣,从而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教师要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特征;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校园内的“上下楼道,请*右行”“请勿喧哗”等警示语。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所作所为,学生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上下楼道不分左右,过道时高聲喧哗,相互追逐;有的学生特别遵守纪律。回到教室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举两得。
二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生活是作文和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除了抓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阵地外,最好的方法是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教育服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同一个教室里同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并不是教师教学的不力,也不是学生不爱学,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只注重作文基本方法的教学,多是谈怎样审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这些方法需要教,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了。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内容的教学上,这个“内容”,从文学理论来讲指的是,作者按照他的世界观(包括美学观点)所认识的、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现实生活观象,以及作者对这一现实生活现象的主观评价。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应着眼于教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又有利于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当然了,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教师的指导是致关重要的。比如上《落花生》一文,多数学生都只知道它美味可口,而许地山却对它有特殊的看法,才写出《落花生》那篇文章来。花生不讲究外表,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物的精神的写照,从落花生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做人的道理。这样,学生无论立什么样的主题,选什么样的材料,在丰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对所写的东西有深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把作文提升一个高度。做到“言之有理”,写文章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三、 展开想象的翅膀, 提高想象能力。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总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就可以随意的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最大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
四、 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其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多练。由于农村小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阅读的、练习的都很少,造成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作文是这几种综合能力的训练。
首先,我们要抓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因为他们好奇,教师要选择好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完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话。说话是拓展思维,广开学生言路的最佳捷径,是为“写”作为坚实铺垫的,所以要着重训练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何训练呢?我认为在练习前,明确听、说的要求,提出要点,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听一个什么道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层次,用略述和详述的方式进行复述。采用这些方法,既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又可以养成说话时把握中心,记住要点的好习惯。
其次,从阅读方面来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从读中学写,读写相结合起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作用,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就在于他们熟读及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分析,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每学习一篇课文,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代,多读书,多储存好词佳句,文章中的好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用到作文里去了。
最后,听说读写相结合。写是重点,听说读是练习写的基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从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的,然后引导他们仿写。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练习的最初形式” ,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学习写作,仿中求创,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再引导他们改写,续写,要写出好文章,在具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多练习。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小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整体建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