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是让学生作为一个真正意义的读者,主动参与阅读。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强调了朗读方法与技巧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法研究 阅读教学 教师教育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感等方面起着其它任何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如何指导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摸索与尝试,现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注重营造朗读的氛围——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朗读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期待),让学生想读。
1.情境诱读: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夏天的夜晚》一文时,我让学生观赏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天空)同进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唤起学生身心的愉悦,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课文也写出了这样的美景,想读读吗?”真是盈手可掬、水到渠成,学生朗读的兴趣成功诱发!
2.悬念引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生俱有就喜欢去尝试,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在教学《小雨点》一课,教师设题:“小雨点你们见过吗?可是有两只青蛙,它们一只称赞小雨点是了不起的画家,一只称赞小雨点是了不起的音乐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真的想?肯定想?一定想?”三次设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机与读文的期待。
3.适时范读:教师成功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它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教师成功的范读往往会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老师读得多好啊!我若能像老师那样读该多好哟!继而想读,自然进入文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插入范读。
4.幽默润读: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润色朗读。我曾看到过特级教师于永正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朗读。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一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待该生读完之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其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以后的朗读也更投入。
5.评价激读:教师和学生带有评价色彩的话对学生的朗读可说是“兴奋剂”。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读,使朗读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二、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注意与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如何巩固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持续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读。
1.自由悟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读文,适合初读课文,品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可以多倡导这种朗读形式。
2.整体齐读:我个人认为课堂中应尽量少用,针对感情相同的句与段时教师可采用齐读,至于齐读全文应少之甚少。教师选用齐读应适量,把握精而少的原则。
3.配乐颂读。研究证明,乐曲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在朗读课文时,配上优美和谐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可让学生尽快步入文本的情景之中,读来情趣盎然。
4.指名读,又个别读,通常展示个人朗读成果。
5.教师引读。教师引读是师生共同合作朗读,朗读中有着教师的参与,学生积极性会异常高涨,读的效果也相当不错。而且适用面广,几乎适合每篇文章,在教学中可以多多运用。
另外,还有角色演读、比赛读、想象读等多种灵活读法。形形式式读法可以使学生的兴致愈发浓郁,真是“美在读中现,情在读中生。”
三、重视朗读的科学指导——让学生会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作科学的指导,“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朗读。
1.方法的“渔”:重要的朗读方法大致有: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批注,一边读一边记等。教师应指引学生逐步学会读书的方法,进行适时的点拔。如:学生读书的时候批注者很少,教师可这样引领:瞧某某同学多会读书呀!他边读边用笔在书上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这既是对个体的赞扬,又是对群体朗读方法的授予,可谓一举两得。
2.技巧的“渔”:教师授于学生朗读的技巧,包括:文句的停顿,轻重,高低起伏,语调、语气、语音等。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讲解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摸索、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模仿走向创造。主动激活处于死寂状态的文本中的话语因子,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境界。
3.悟情传情的“渔”: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可尝试品读悟情,从而以声传情。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指引学生“入境、入情、含情、动情”。由于孩子朗读水平有限,经常朗读情感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巧妙点拔一两句,帮助学生拔开迷雾,给学生开启全新的角度与思路。这就象春雨润物,不着痕迹,悄无声息。
总之,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巩固、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三官殿小学)
关键词 教法研究 阅读教学 教师教育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感等方面起着其它任何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如何指导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摸索与尝试,现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注重营造朗读的氛围——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朗读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期待),让学生想读。
1.情境诱读: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夏天的夜晚》一文时,我让学生观赏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天空)同进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唤起学生身心的愉悦,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课文也写出了这样的美景,想读读吗?”真是盈手可掬、水到渠成,学生朗读的兴趣成功诱发!
2.悬念引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生俱有就喜欢去尝试,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在教学《小雨点》一课,教师设题:“小雨点你们见过吗?可是有两只青蛙,它们一只称赞小雨点是了不起的画家,一只称赞小雨点是了不起的音乐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真的想?肯定想?一定想?”三次设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机与读文的期待。
3.适时范读:教师成功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它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教师成功的范读往往会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老师读得多好啊!我若能像老师那样读该多好哟!继而想读,自然进入文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插入范读。
4.幽默润读: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润色朗读。我曾看到过特级教师于永正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朗读。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一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待该生读完之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其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以后的朗读也更投入。
5.评价激读:教师和学生带有评价色彩的话对学生的朗读可说是“兴奋剂”。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读,使朗读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二、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注意与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如何巩固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持续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读。
1.自由悟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读文,适合初读课文,品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可以多倡导这种朗读形式。
2.整体齐读:我个人认为课堂中应尽量少用,针对感情相同的句与段时教师可采用齐读,至于齐读全文应少之甚少。教师选用齐读应适量,把握精而少的原则。
3.配乐颂读。研究证明,乐曲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在朗读课文时,配上优美和谐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可让学生尽快步入文本的情景之中,读来情趣盎然。
4.指名读,又个别读,通常展示个人朗读成果。
5.教师引读。教师引读是师生共同合作朗读,朗读中有着教师的参与,学生积极性会异常高涨,读的效果也相当不错。而且适用面广,几乎适合每篇文章,在教学中可以多多运用。
另外,还有角色演读、比赛读、想象读等多种灵活读法。形形式式读法可以使学生的兴致愈发浓郁,真是“美在读中现,情在读中生。”
三、重视朗读的科学指导——让学生会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作科学的指导,“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朗读。
1.方法的“渔”:重要的朗读方法大致有: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批注,一边读一边记等。教师应指引学生逐步学会读书的方法,进行适时的点拔。如:学生读书的时候批注者很少,教师可这样引领:瞧某某同学多会读书呀!他边读边用笔在书上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这既是对个体的赞扬,又是对群体朗读方法的授予,可谓一举两得。
2.技巧的“渔”:教师授于学生朗读的技巧,包括:文句的停顿,轻重,高低起伏,语调、语气、语音等。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讲解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摸索、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模仿走向创造。主动激活处于死寂状态的文本中的话语因子,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境界。
3.悟情传情的“渔”: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可尝试品读悟情,从而以声传情。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指引学生“入境、入情、含情、动情”。由于孩子朗读水平有限,经常朗读情感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巧妙点拔一两句,帮助学生拔开迷雾,给学生开启全新的角度与思路。这就象春雨润物,不着痕迹,悄无声息。
总之,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巩固、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三官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