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作家邂逅美丽舟山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lqw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捷克作家扬·齐米茨基先生第十六次来中国。15天的创作采风,让他在舟山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齐米茨基想通过参访舟山的传统文化、舟山人的生活工作等方面,了解舟山,感受舟山海洋文化。而夏天的舟山,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故事。欧洲作家邂逅美丽海岛,会擦出什么样的艺术火花呢?
  出生于布拉格的齐米茨基,是一名作家、诗人,也是一位医生。他的《德沃夏克大夫的案件》《匿名》等多篇刑侦小说被译成法语出版;长篇小说《坝上姑娘》《休息时刻》《谋杀陷阱》获马瑞克文学奖。齐米茨基曾多次来到中国,游历了诸多名胜,有感而发,2001年推出中国特写诗集《芦笛》。其中的游记《玉龙》、爱情小说《杭州的花楸树》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与关注。
  舟山如同一首诗写进了齐米茨基的心里,嵊泗的海洋文化令其分外着迷。五龙乡田岙村是以渔民画著称的“壁画村”,色彩缤纷的墙体渔民画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齐米茨基一行在田岙,漫步于乡间小路,欣赏着绘制于建筑墙体上的艳丽作品,不时询问渔民画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本土的海洋文化内涵。
  “十二鱼汛是什么意思?”“哪个月份捕捉到的带鱼最为肥美?”渔民画所展现的渔民生活劳作场景让齐米茨基充满好奇,他一边用手中的DV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一边还拉住好客的村民合影留念。
  得知这些作品的原创作者都是当地的普通渔民渔嫂时,齐米茨基称赞说,嵊泗渔民画颜色鲜艳,画风抽象,在线条、颜色的运用上与他所仰慕的一位捷克画家风格十分相似,艺术在跨国界与跨行业之间能达到这种相似与契合,让他感到非常惊奇。在嵊泗县海洋文化研究会,他与当地的文艺研究者交流艺术创作心得,并一一领略了嵊泗渔歌、渔民画、渔绳结、海洋诗歌、海洋文化剪纸这些极富特色的海洋文化精品。
  素有“蓬莱仙岛”之称的岱山岛,也令齐米茨基夫妇称赞不已。墙角的尼龙网绳上,晾晒着鱼干;渔村人家的水缸外部,绘满了五颜六色的渔民画;小巷深处,一尊尊雕塑重现着渔业生产的场景……在岱山海洋渔业博物馆看到渔民生活习俗、渔业生产绳结、贝类标本、旧军舰上的舵轮后,齐米茨基不由地连连感慨:“也只有伟大的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样丰富的海洋生物,还有这样勤劳的海岛人。”
  定海古城也是齐米茨基的到访地之一。在定海古城博物馆里,翁洲走书传承人黄素芬和她的团队表演的《双珠球》丝丝入扣,台下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翁洲走书朗朗上口的唱词,诙谐质朴的唱腔让齐米茨基听得特别专注。在得知翁洲走书是流传于舟山群岛的一种古老的曲艺品种,于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齐米茨基竖起大拇指称赞:“这种表演形式很好,我很喜欢。18世纪的欧洲也有类似的说唱形式表演。虽然亚欧两地有所差异,但文化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共同点。”
  在定海的这些天里,齐米茨基一行来到舟山名人馆,从历史名人的故事中体味海洋历史文化;走进定海城区一家中医馆,“讨教”针灸技术,学习中医文化;雨中漫步中大街、西大街,感受定海古街文化,与贝雕非遗传承人夏雨缀交流,学习贝雕的制作工艺……
  齐米茨基说,令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雨中漫步中大街、西大街,这让他感受到百年老街坊所透露出的历史沉淀感。老街的楼上是古房,楼下是商店,这是一种古代与现代的融合。在散步过程中,他甚至会想象这儿的人曾经生活的场景。
  齐米茨基一行还来到岱山的盐田参观。一颗颗洁白的海盐又咸又鲜,齐米茨基尝了尝说,这味道来自大海的恩赐,也来自盐民的辛劳。走在一旁素有“万步铁板沙”之称的鹿栏晴沙上,齐米茨基欣喜地发现,这里的沙滩不容易陷下去,走在上面一点都不费力。“我去过不少沙滩,但这样特别的沙滩还是第一次看到。”坐在沙滩旁,齐米茨基记录了良久。“这片别样的沙滩是到舟山以来,最赋予我灵感的地方。”
  普陀和朱家尖,稀薄的雾气,清澈的波浪声,柔软的沙滩,脱去鞋子,一步一个脚印,感受着脚底与金沙的触感,这样的情节,怕是创作灵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吧。柔软的沙子,却能够构成如此波澜壮观的沙雕建筑群,仿佛来到的远古遗迹。当齐米茨基看过唯美的沙雕后,不禁也想尝试下雕沙的乐趣。
  在拥有海光山色之美的漳州湾,齐米茨基迎着海风感受到了渔村最质朴的海洋气息。乌黑发亮的鹅卵石依坡斜垒,积滩成堤,如一条巨龙静卧在碧波恬静的漳州湾。海浪拍打乌石,似低声吟唱,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在这里,可以搭乘渔家渔船出海、拉网捕鱼,体验当一回渔民的滋味;或是乘游艇出海、垂钓,踊跃参加海上挑战类的游戏,如海里蟹笼捉蟹,都有别样的乐趣!
  齐米茨基用笔细细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最初的感悟和见闻。他定是要把这些告诉给他的读者,舟山是有多美。
  (本文照片由丁和宝提供)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8日晚,在拥有百年历史、金碧辉煌的叶卡捷琳堡国立模范歌舞剧院,当帷幕上一把巨大的“中国锁”缓缓锁上,宁波演艺集团创排的舞剧《十里红妆》圆满完成了参加2015俄罗斯国际创新工业展“中国之夜”和开幕式主宾国演出任务。演员谢幕之时,中外宾客和俄罗斯观众热烈的掌声持续了近10分钟。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观看结束后上台祝贺演出圆满成功,并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盛赞此次演出为重大国事活动“增光添彩”。
期刊
2015年7月14日至7月31日,“毕加索真迹展”在1844艺术中心·宁波当代艺术馆开幕。展出包括67幅毕加索版画真迹、40件陶瓷原作品。  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在世界前十的名贵画作中,他的作品就占了4幅。本次展览虽然没有毕加索最为昂贵的油画,但这些作品因有部分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而且均是第一次进入宁波,让甬城市民兴奋不已。  1881年,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地中海太阳
期刊
集字,是集古人碑帖或书法中的字以成文,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集经文中的字以为摹本。如唐代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代苏东坡集陶渊明“归去来辞”为“归去来诗”等皆是。集句,是后人集前人、今人集古人句以为诗、词、楹联。集句成联就更普遍了,一般被认为是文人墨客学养高下的一种表现。  著名浙籍书法大家费新我集写《兰亭集序》中字的故事流韵绵长。  “三集兰亭”学养深厚  已故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19
期刊
谈起著名文学家、学者俞平伯,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红学家;或者把他与朱自清联系起来,因为他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后,写过同题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他的祖居地却常常被忽略。今年6月10日,浙江德清县委、县政府专门在县城繁华地段、风景秀丽之处建造了俞平伯纪念馆,并隆重举行了开馆仪式。读者不妨跟随笔者来这里徜徉一番。  俞平伯纪念馆坐落在德清县武康镇余英坊,从县城中兴路上远远望去,粉墙黛瓦,垂
期刊
今年是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首脑会议60周年。这不禁使我想起2012年在北京皇亭子新华老年活动站与老邻居钱嗣杰以茶代酒,把盏话旧的情景。不久我就以《在万隆会议摄录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为题,撰文发表在浙江省出版的发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杂志2012年第3期上。谁知这篇文章竟引起了印尼驻华大使易慕龙的注意。他通过《文化交流》杂志社编辑部辗转找到了老钱和我,并盛情邀请我们到使馆做客。  易
期刊
在特殊的时间节点,用心记录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的动人故事,以此让人们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前不久的上海电视节上,由浙江“华策影视”出品、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抗日谍战剧《刀尖》,成为关注焦点。该剧幕后团队实力雄厚导演孙文学、美术赵海、造型李玲,且汇集了徐佳、斓曦、薛佳凝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投资巨大,精耕细作,力图打造一部“鲜花下的寂静岭传奇”。  时间倒回到两个月前,一
期刊
“戏曲必须回到民间去,回到发展的源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创作扎根在民间,把舞台搭建在民间,将源于民间的戏曲回馈给群众,不断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上,不断传出这样的心声。与此同时,浙江省传统戏剧经典剧目展演,正进行着将优秀传统戏曲回馈给广大民众的实践。  从7月12日至25日,浙江省传统戏剧经典剧目展演分别在杭州、绍兴、金华三地联动演出,选取了在浙江久演不衰的代
期刊
来自美国和杭州的两位媒体达人:美国专业旅游博客MikesRoadTrip.com的创始人迈克尔·舒贝克和杭州资深的旅游记者张海龙。  来自美国和杭州的两个家庭:美国加州的音乐之家多梅尼克家庭和杭州的出租车司机周震家庭。  他们一起来了一场浪漫而富有意义的“杭州大使环球行”旅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环游世界十座城市,让世界认识杭州,也把杭州带向世界。  杭州家庭:给世界带去杭州  周震是杭州一名普普通通
期刊
“知了脱壳很难,有时要耗尽全身精力……”在乡镇人大干部的岗位上,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朱忠华凭着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干出了不凡的业绩。他获得了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CCTV2014年度法治人物、杭州市第二届“最美杭州人”。  对朱忠华的采访是从微信开始的,他的微信名叫“知了空了”。  旁人告诉我,这位坚强的乡镇干部,微信名原来叫“知了”,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嗓门,做事雷厉风行。之所以改成现
期刊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残疾的我们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作为全国“最美家庭”浙江唯一的代表,谢晓曼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经过签名板时,工作人员问:“你能写字吗?”她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写完后,想把丈夫竺盛祥的名字也写上,但已经没有空处了。当时有很多记者在拍照,都夸她厉害,眼睛看不见还能写字。其实,谢晓曼会写的字不多,大多是丈夫教她的。  命运多舛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1967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