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与学如何做到有效衔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存在知识元素单一、教学形式固化等问题特征,不管是在教师的教学方面还是学生的学习方面,存在着脱节、缺乏配合等问题,为了保证教师能够真正将语文学科做到有效落实,也为了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语文学科知识,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课堂教与学生学,保持衔接的连续性,让两者之间保持完整性需要进行的研究与讨论,从而得出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方法。
   在当前新的课程标准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之下,为了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效率,衔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必须就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保持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立下,针对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差异化特征以及集体特征,提优补差,因材施教,通过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与个性化需求进行实际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设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学习的习惯,增强对学习的决心与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正确以及有效的点拨之下,完成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
   在不断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就其可能潜藏的问题以及已经发生的现状进行不断的发现与研究,及时改变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合理要求,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需要就高中语文的学科素养与应试教育的背景要求相结合,将学习的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行结合,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综合与差异化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共同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进步中促进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帮助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需要基于学生学情的角度出发,需要基于教学的现状出发,需要基于高中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教与学的衔接。
   一、精准把握学情主动脉,保证教学输出的有效与学习反馈的及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课本知识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灌输式或者填鸭式,其教学的输出有效与学习情况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反馈,教师也仅仅只从考试成绩的角度进行对学生基本学情的分析与掌握。而在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当着主体的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指引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学情与集体学情进行精准把脉,提优补差,进行整体学习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
   而其中学生的学情,不仅包括了整体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包括了其中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其中的差异和存在的共同特征,在语文课堂中精准发力,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个体以及班级整体语文学科知识素养的提升,顾名思义,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生活与情感状态,充分了解其相关的情况,了解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向,针对其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点拨。在帮助学生进行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善于作为一个倾听者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与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与看法,吸收其中对自身有效的建议,优化部分意见,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争取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单元阅读教材《乡土中国》自身学术性较强的特征,部分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掌握和理解其中内容表达的意思,教师需要在讲解过程中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学生的畏难情绪,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坚持将整本书看完,并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反复阅读,才能够准确把握其中的意思和内涵。
   二、教学现状支脉的辅助支撑,保证教师自身教学的合理调节与适应
   教与学的过程,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各为其主,但是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是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而教师对教学现状的把握,其中不仅仅包括学生学情的问题,还包括了教师自身教学的现状,不仅教学的进度要跟得上节奏,而且要基于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提升自身向下兼容的能力,能够以浅显的语言解读深奥的课本内容,帮助高中语文学科能够用更加丰富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提升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合理调节自身对于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衔接。
   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的衔接更加不可或缺。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固然需要有效掌握,但是对于自身教学的情况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的了解、一周、一个月乃至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的掌握,这些情况的反馈不仅可以来自于学生自身,还可以来自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意见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当下而言,集体备课形式下,不仅需要对备课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思考与理解之外,需要提炼出自身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比较和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不同的背后与相同背后可能产生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发现对于课本理解的技巧,基于此来进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得出与其他老师不同的闪光点。
   同样例如,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乡土中国》内容抽象,许多的专业名词较难以理解等原因,并不是每个高中教师对于其专有名词的理解上都能够有准确的把握以及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灌输与疏导。基于此,教师之间需要先进行有效的研究与讨论,在准确理解课本内容架构以及专有名词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设计需要达到合理有效,才能够让这本学术化著作的内容解释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
   三、通过教材课本内容、结构以及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教与学的衔接
   目前,部分地区所使用的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学习可以发现其内容相比从前更加的合理,层次结构更加的清晰。通过自身对统编本课本内容知识脉络的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从自身对于教材理解的角度进行对教材的解构,更好的分析其中存在的知识架构,基于学生的情况,教师自身的情况,合理通过其中的一个层面进行课本内容以及高中语文知识点的帮助理解与灌输。
   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层次相当于人类自身身体的基本神经的脉络,只有准确记忆其中的经脉、穴位,才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进行对其中有病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调节,从而达到经脉相通,运行自如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和分析教材其中内容的架构,发现其中的“穴位”,以及其中存在的相关性,通过对其脉络的了解来掌握教材编写的意义与目的,从而更好理解课本内容,基于学情、自身的教学情况来合理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与设计,更好提升教师教与学生学。
   而《乡土中国》是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写的一本学术性著作,其本身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必读科目之一,在了解到這些信息的基础上来思考分析整本书阅读选取《乡土中国》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更多可能性。许多教师对于内容的讲解都是基于其内容结构与文本理解的角度进行解析,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之后可以发现,《乡土中国》节与节之间逻辑结构的相关性与严谨性,从而发现可以在对相关知识名词解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科的教与学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教师虽然是教学的引导者,但是就教学的授课而言,永远是知识的引导者与传输者,在教与学中教师需要始终保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尹晗.基于可视化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李樊慧.高中语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孙锦媛.基于高考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D].苏州大学,2015.
   [4]陈若军.初、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12,30(S1):71-75.
  朱灼,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如果我问大家,何为“好课”?所谓的“好课”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大家一定能不假思索地滔滔不绝地用实例来证明“好课”是这个样子的:课堂气氛活跃、教者驾驭课堂的本领很强、教学设计很新颖独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诸如此类,要是展开来说,能说上半天,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在观课评教时所注意的几个点、几处面,也一直把这些点面牢牢地禁锢在我们评课的思维圈内,把它们奉为评教的“金科玉律”!   殊不知,我们把最重要
期刊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创生多元而个性的精彩课堂。学生的精彩从何而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课堂上绽放其精彩,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是需要老师用点心思技巧的,是需要静待花开的,更需要老师在过程中注意尊重、欣赏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以提高素养促成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维护学生个性   很多老师想保
期刊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Society),是一种通过网络、计算机、通信工具和共享技术教学平台下的新型实现学习者合作学习的虚拟学习平台。它的存在是新形式学习者的需要。在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成员不受限制,其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不受限制,简单来说就是随时随地。其规模也随学习者的人数决定,可多可少,少则几个,多则成千上万人。由于学习成员需要在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相互活动在网络空间里获得
期刊
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应当认识到新时期语文教学在教材运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应当深入研读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学习与贯彻落实“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教育理念,结合“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与認知能力,更加注重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化素材,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结合在一起,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将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专题,以促使学生展开系统化学习。同时,统编版教材也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改变过去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设置各种专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尝试围绕古诗词设计专题,
期刊
近日,听好友《伯牙鼓琴》这节课,感慨颇深。这篇课文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的第一篇。好友以古曲《高山流水》引入课题,将一节课串成了一串“看着诱人、闻着芬芳、品着香甜”的糖葫芦,这八颗糖葫芦分别是:①音乐入境,巧激趣;②初读准音,画节奏;③自主学习,归方法;④合作探究,解文意;⑤品读课文,悟知音;⑥填词入曲,巧背诵;⑦对比关注,谈魅力;⑧拓展延伸,做积累。一节课,如春风拂面,如杨
期刊
如何才能搞好考前复习呢?必须讲究策略。什么是策略?新华字典解释有二:(1)在政治斗争中,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斗争方式。它是战略的一部分,并服从和服务于战略。(2)泛指善于灵活运用适合当时情况的斗争方式和方法。结合实际和备考经验,就中考语文复习策略作一些思考。   一、对复习的思考   复习要注重三个层面,一个原则。“三个层面”是梳理、巩固和突破。    1.梳
期刊
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更注重核心素养评价的多样化、多形态发展,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与反馈系统,一直是命题者最需要把握的,这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一环。在当下的中考语文试卷命制过程中,命题追求情境化综合性,以活动探究为主线,来构架整份试卷。命题需要通过阅读策略,展现思维过程,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在本年度的原创试题评比过程中,笔者始终把握好体现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