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是全球的,但世界政治却是国家的。简言之,这就是全球治理的两难困境。
不管怎样,决策者必须确保私营企业跨辖区边界交易活动的安全。他们必须应对经济学家所谓的“跨境外部因素”——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温室气体排放和大规模流行病的威胁。他们必须防止政府的政策彼此相左—当前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外汇政策。
他们做得如何?答案是:没有人们希望的那样好,但是比人们100年前的想像要好。
世界从二战结束到1960年期间创造活动的爆发中传承了很多东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World Bank)、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sation))、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如今的欧盟(European Union))。
其中一些机构—特别是世贸组织和欧盟—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成员数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他一些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能指出其客户取得的巨大进步。
然而,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世界需要更新和创新。这一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欧盟围绕宪法的争论,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全球失衡”讨论注入活力的努力步履蹒跚,人们对世界无力应对气候变化深感不满。
然而,失败的责任主要在于国内政治,而非国际机构。拒绝对贸易、温室气体排放或是汇率政策做出新承诺的,正是各国政府及其民众。
面对这些力量,国际组织确实是无能为力的。在原则上,每个人都同意,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投票权的分配是不可接受的,但在实践中,那些被呼吁同意削弱其发言权的国家则是例外。
对于其中一些(但不是所有的)困难,有一点是共同的:集体行动的问题。多样性的机构将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因为每个机构都会受到免费搭车利用他人成果的诱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有政府、要让政府拥有强制力的原因。但是在国际层面上,没有政府,只有政府之间的自愿合作(虽然自愿的程度有深有浅),而随着这种合作自愿程度的加深,政府的力量也会更强大。
而这也不是唯一的障碍。政治观、利益、生活水准和环境条件的不同,都让自愿达成协议变得更加困难。
多数国家现在都认识到了可预期的自由贸易政策可为它们带来的好处,因此也愿意做出国际承诺。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效力的源泉。同样地,历史也教会了欧洲人,联结他们的纽带比导致他们分裂的因素更加重要。分裂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然而,很少有国家做好了限制化石燃料消费的准备。限制化石燃料消费成本高昂,而且在政治上不受欢迎。除了在被强迫的情况下,多数国家也没有准备好让其货币和汇率政策接受国际机构的控制(只有在建立货币联盟等特殊情况下是例外)。
那么在实践中,世界如何前进呢?从很多方面来说,答案就是步调一致。
人们正在付出努力,力求让官方机构更务实、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率。但更重要的是,各国有做出承诺的意愿。在全球贸易和环境等问题上,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然而,如果想要这样的结果,国内政治讨论就必须改变。各国政府和私人参与者之间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所作所为,可以有助于推进这种转变。
官方与非官方团体(如企业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之所以有用,原因正在于此—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就提供了人们最熟知的这类场所之一。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本周在达沃斯召开。
位于官方团体和非官方会议之间的,是政府间的非正式组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8个主要高收入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Group of Eight):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和俄罗斯(尽管在财政部长会议上不包括俄罗斯)。
八国集团最明显的弱点是不能够代表新兴的强国。为弥补这一缺陷,在1997-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于1999年宣布成立。它在八国集团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由国际协议、官方机构、非正式组织和重量级人物之间非正式讨论构成的格局,是世界上约200个国家目前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这是否就足够好了呢?不是。它很快就能变得更好吗?也许不能。它是否总比没有好?是的,当然是。
不管怎样,决策者必须确保私营企业跨辖区边界交易活动的安全。他们必须应对经济学家所谓的“跨境外部因素”——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温室气体排放和大规模流行病的威胁。他们必须防止政府的政策彼此相左—当前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外汇政策。
他们做得如何?答案是:没有人们希望的那样好,但是比人们100年前的想像要好。
世界从二战结束到1960年期间创造活动的爆发中传承了很多东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World Bank)、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sation))、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如今的欧盟(European Union))。
其中一些机构—特别是世贸组织和欧盟—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成员数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他一些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能指出其客户取得的巨大进步。
然而,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世界需要更新和创新。这一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欧盟围绕宪法的争论,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全球失衡”讨论注入活力的努力步履蹒跚,人们对世界无力应对气候变化深感不满。
然而,失败的责任主要在于国内政治,而非国际机构。拒绝对贸易、温室气体排放或是汇率政策做出新承诺的,正是各国政府及其民众。
面对这些力量,国际组织确实是无能为力的。在原则上,每个人都同意,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投票权的分配是不可接受的,但在实践中,那些被呼吁同意削弱其发言权的国家则是例外。
对于其中一些(但不是所有的)困难,有一点是共同的:集体行动的问题。多样性的机构将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因为每个机构都会受到免费搭车利用他人成果的诱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有政府、要让政府拥有强制力的原因。但是在国际层面上,没有政府,只有政府之间的自愿合作(虽然自愿的程度有深有浅),而随着这种合作自愿程度的加深,政府的力量也会更强大。
而这也不是唯一的障碍。政治观、利益、生活水准和环境条件的不同,都让自愿达成协议变得更加困难。
多数国家现在都认识到了可预期的自由贸易政策可为它们带来的好处,因此也愿意做出国际承诺。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效力的源泉。同样地,历史也教会了欧洲人,联结他们的纽带比导致他们分裂的因素更加重要。分裂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然而,很少有国家做好了限制化石燃料消费的准备。限制化石燃料消费成本高昂,而且在政治上不受欢迎。除了在被强迫的情况下,多数国家也没有准备好让其货币和汇率政策接受国际机构的控制(只有在建立货币联盟等特殊情况下是例外)。
那么在实践中,世界如何前进呢?从很多方面来说,答案就是步调一致。
人们正在付出努力,力求让官方机构更务实、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率。但更重要的是,各国有做出承诺的意愿。在全球贸易和环境等问题上,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然而,如果想要这样的结果,国内政治讨论就必须改变。各国政府和私人参与者之间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所作所为,可以有助于推进这种转变。
官方与非官方团体(如企业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之所以有用,原因正在于此—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就提供了人们最熟知的这类场所之一。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本周在达沃斯召开。
位于官方团体和非官方会议之间的,是政府间的非正式组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8个主要高收入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Group of Eight):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和俄罗斯(尽管在财政部长会议上不包括俄罗斯)。
八国集团最明显的弱点是不能够代表新兴的强国。为弥补这一缺陷,在1997-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于1999年宣布成立。它在八国集团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由国际协议、官方机构、非正式组织和重量级人物之间非正式讨论构成的格局,是世界上约200个国家目前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这是否就足够好了呢?不是。它很快就能变得更好吗?也许不能。它是否总比没有好?是的,当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