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朱熹曾指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然,现代语文教学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现实中,不少语文教师片面地把教语文与教语文书等同起来,只注重课堂上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课外阅读,或是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但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何解决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大量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阅读;氛围;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融合课堂课外,提升文化内涵
在提倡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学习教材与阅读课外书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学习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主要的途径,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积淀文学底蕴,陶冶学生情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然二者也有对立的一面,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拘泥于教材中,围绕课文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课外延伸,这样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有限,而且也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也有些语文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书而淡化教材的教学,语文教材的示范性没有完全体现,显然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充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是要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点。笔者认为以下做法可以借鉴:
(一)探究阅读
探究阅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质疑、探究、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开展研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起来一起学习研究。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探究:①认真研读和了解有关周总理工作、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文章、报道,弄清教材内容;②确定探究课题,如,周总理的一天;③各小组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小组上学习整理、合作交流,形成观点;④各小组总结分析,形成自己的成果,⑤成果汇报,交流提升。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科学的操作规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索、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然后又经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
(二) 拓展阅读
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课文是从名著中选出的。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尽录,原著中一些精彩情节无法展现。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读原著,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如在教学《景阳冈》时,适时向学生介绍集正义和公理于一身的梁山好汉,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作者的原著《水浒传》,使他们对作品有了整体的认识,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一本语文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书里的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于探索,就能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 类比阅读
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把内容、题材、主题等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进行比较阅读,用课内带课外的方法,扩充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梅花深受古代文人墨客喜爱,古诗词中歌咏梅花的篇目很多,如王安石的《梅花》,诗人用通俗的语言、含蓄的笔触,赞扬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洁白纯净、幽香袭人的品格。在教学完这首诗后,可推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等以梅花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让学生领略不同诗人、不同的着眼点所展现的梅的不同风姿。学生在鉴赏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了阅读能力。其实,古诗词中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多,如“送别诗”、“思乡诗”等,在教学时可以以点带面,鼓励学生进行专题摘抄、探究。
二、营造阅读氛围,弥漫书香气息
(一) 打造班级文化
黑板报和展板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在黑板报的内容上开辟一个“阅读之窗”。不管主题怎样的更换,“阅读之窗”始终敞开,并在每周末及时更新。如“新书推介”,“阅读在线”,“优秀读后感”等。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采百花酿甜蜜,读群书明真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努力为班级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二) 创建班级书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设立图书角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创造一定的条件。我们鼓励学生们都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带来,建立班级图书馆。由学生自己选出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学生好书要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三) 留足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的氛围和充足的书源,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晨诵、午读的时间。晨诵,孩子根据自编的校本阅读教材,由值日班长带头领读,共同品味。午读,孩子们可以到年级开放的楼层书苑,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书本中去,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每周的语文阅读课,有时进行专题式阅读,有时进行共读共写活动。
学习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与陶冶情操的过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积淀绝非一本薄薄的教科书所能承载。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使他们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尽情徜徉、汲取营养。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享受在书海中扬帆前行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刘婷婷)
【关键词】阅读;氛围;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融合课堂课外,提升文化内涵
在提倡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学习教材与阅读课外书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学习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主要的途径,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积淀文学底蕴,陶冶学生情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然二者也有对立的一面,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拘泥于教材中,围绕课文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课外延伸,这样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有限,而且也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也有些语文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书而淡化教材的教学,语文教材的示范性没有完全体现,显然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充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是要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点。笔者认为以下做法可以借鉴:
(一)探究阅读
探究阅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质疑、探究、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开展研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起来一起学习研究。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探究:①认真研读和了解有关周总理工作、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文章、报道,弄清教材内容;②确定探究课题,如,周总理的一天;③各小组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小组上学习整理、合作交流,形成观点;④各小组总结分析,形成自己的成果,⑤成果汇报,交流提升。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科学的操作规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索、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然后又经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
(二) 拓展阅读
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课文是从名著中选出的。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尽录,原著中一些精彩情节无法展现。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读原著,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如在教学《景阳冈》时,适时向学生介绍集正义和公理于一身的梁山好汉,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作者的原著《水浒传》,使他们对作品有了整体的认识,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一本语文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书里的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于探索,就能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 类比阅读
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把内容、题材、主题等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进行比较阅读,用课内带课外的方法,扩充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梅花深受古代文人墨客喜爱,古诗词中歌咏梅花的篇目很多,如王安石的《梅花》,诗人用通俗的语言、含蓄的笔触,赞扬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洁白纯净、幽香袭人的品格。在教学完这首诗后,可推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等以梅花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让学生领略不同诗人、不同的着眼点所展现的梅的不同风姿。学生在鉴赏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了阅读能力。其实,古诗词中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多,如“送别诗”、“思乡诗”等,在教学时可以以点带面,鼓励学生进行专题摘抄、探究。
二、营造阅读氛围,弥漫书香气息
(一) 打造班级文化
黑板报和展板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在黑板报的内容上开辟一个“阅读之窗”。不管主题怎样的更换,“阅读之窗”始终敞开,并在每周末及时更新。如“新书推介”,“阅读在线”,“优秀读后感”等。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采百花酿甜蜜,读群书明真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努力为班级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二) 创建班级书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设立图书角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创造一定的条件。我们鼓励学生们都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带来,建立班级图书馆。由学生自己选出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学生好书要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三) 留足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的氛围和充足的书源,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晨诵、午读的时间。晨诵,孩子根据自编的校本阅读教材,由值日班长带头领读,共同品味。午读,孩子们可以到年级开放的楼层书苑,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书本中去,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每周的语文阅读课,有时进行专题式阅读,有时进行共读共写活动。
学习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与陶冶情操的过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积淀绝非一本薄薄的教科书所能承载。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使他们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尽情徜徉、汲取营养。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享受在书海中扬帆前行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