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确保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受到自身条件,以及遗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3-0188-01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自身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以及情绪的控制能力,所以必须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同方面,对小学生做出教育和指导,其中主要包括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记忆、意志以及情绪、思维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可以通过心理知识课堂教育以及不同的心理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在开展活动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学习,教会学生不同的记忆策略,并且通过拓展知识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能够确保小学生可以合理的发泄情绪,并且调节情绪,不断地增强自信心,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另外,可以促进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团体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2.家长要足够重视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度过的,所以必须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可以开展家长会,这样能够为家长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活动能够促进家长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教育,从而促使家庭教育对孩子发挥积极影响。另外,通过开展家长交流会以及家长进学校等活动,能够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加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从而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的心境,有利于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及方法,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解决一些心理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并且理解学生。普遍来讲,小学生在心理上是比较惧怕老师的,所以,老师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敢于在自己面前,表达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具体的思想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成为心灵上的好朋友。具体做法,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朋友,主动与学生讲话,这样便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消除距离感,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一些状况,对于不同学生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教师都应该信任,并且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面临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找老师倾诉,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面对一些困难,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并且启发学生。这种做法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应该做到从内心去关爱学生,这样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当中感受到自己的关爱,能够有效消除一些不良因素。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隐私,这样在很多关键时候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足够的认知发展程度,也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常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心理问题,一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小学生就会逃避,家庭以及教师,封闭自己。由此看来,教师应该做到从心底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并且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做好积极的正面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尊重学生,并且启发学生能够促进小学生不断地敞开心扉,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键。最后,应该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一个前提条件,在良好的环境之下,有利于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这样小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之下,可以自由的释放自身的压力,并且不断地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学生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健.農村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8(10)
[2]张英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0)
[3]武丽丽,张大均,程刚,胡天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心理素质的关系:一项观察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01)
[4]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7(07)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3-0188-01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自身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以及情绪的控制能力,所以必须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同方面,对小学生做出教育和指导,其中主要包括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记忆、意志以及情绪、思维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可以通过心理知识课堂教育以及不同的心理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在开展活动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学习,教会学生不同的记忆策略,并且通过拓展知识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能够确保小学生可以合理的发泄情绪,并且调节情绪,不断地增强自信心,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另外,可以促进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团体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2.家长要足够重视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度过的,所以必须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可以开展家长会,这样能够为家长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活动能够促进家长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教育,从而促使家庭教育对孩子发挥积极影响。另外,通过开展家长交流会以及家长进学校等活动,能够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加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从而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的心境,有利于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及方法,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解决一些心理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并且理解学生。普遍来讲,小学生在心理上是比较惧怕老师的,所以,老师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敢于在自己面前,表达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具体的思想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成为心灵上的好朋友。具体做法,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朋友,主动与学生讲话,这样便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消除距离感,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一些状况,对于不同学生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教师都应该信任,并且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面临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找老师倾诉,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面对一些困难,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并且启发学生。这种做法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应该做到从内心去关爱学生,这样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当中感受到自己的关爱,能够有效消除一些不良因素。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隐私,这样在很多关键时候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足够的认知发展程度,也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常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心理问题,一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小学生就会逃避,家庭以及教师,封闭自己。由此看来,教师应该做到从心底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并且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做好积极的正面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尊重学生,并且启发学生能够促进小学生不断地敞开心扉,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键。最后,应该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一个前提条件,在良好的环境之下,有利于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这样小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之下,可以自由的释放自身的压力,并且不断地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学生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健.農村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8(10)
[2]张英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0)
[3]武丽丽,张大均,程刚,胡天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心理素质的关系:一项观察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01)
[4]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