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匠心独具实战课堂草草收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一、主题
  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作出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案例背景
  1.质疑解惑法是教师常用的引入新课的手段之一。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新旧知识的连接或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新课有联系的,又富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困惑、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如今,信息来源渠道大大扩展,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课堂已不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唯一渠道,他们在生活中就能获得很多数学知识。
  三、课堂实录
  师(板书8,指名一学困生回答):8能被2整除吗?
  生1:能。
  师(微笑着看着他):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因为8÷2=4,所以8能被2整除。
  师(板书317,指名一位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317能被2整除吗?
  生2:不能。因为317÷2=158.5,所以317不能被2整除。
  师(微笑着面对全班学生):那么1234567890能被2整除吗?请同学们计算后回答。
  部分学生动笔计算,但有许多学生一副不情愿又欲语还休的样子不肯起笔。
  生3(没动笔,有点不耐烦地):老师,能不能不计算呀,其实……
  师打断学生的话(怕学生说下去,转而佯装得意地):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难算啊?老师有个不用计算就能判断的简便方法,你任意报出一个数,不管位数多么长,老师马上就能说出它能不能被2整除,大家想学吗?
  稀稀拉拉的声音:想。
  师(有点急,提高了音量):大家想学这种方法吗?
  生3(忍不住了):老师,这个方法我已经知道了!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生4:老师,我还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生5:老师,我知道偶数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数,奇数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单数。
  生6:老师,我还知道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生7:老师,我还知道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
  ……
  在生3的“带动”下,学生们纷纷“积极主动”地发言。
  师(有点不知所措地):你們知道的还真多啊,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呀?
  生3(得意地):老师,我看书自学的。
  生6:老师,我叔叔也是数学老师,是他教我的。
  ……
  四、困惑的问题
  本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心理规律,而且堪称“完美”:先质疑,然后提出有解决疑难的简便方法,再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这样的设计本该是无懈可击的,只可惜:正当教师质疑激趣,进而打算大展拳脚展示师之“高明”为学生解惑时,居然被学生翻了底牌:这帮小子“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却全说了,连“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甚至“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说出来了。原有的设计完全被搞乱了,甭提教师有多尴尬了。
  那么,为什么教师如此完美的设计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呢?
  五、问题的思考
  究其原因,我认为: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备教材、备学生,寻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以找准教学的起点。可是不少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怎样教,却不怎么考虑学生如何学;只关注理论上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而忽视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致使“备学生”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1.仅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来断定学生的知识基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发展区,并以之作为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依据,而把学生可能已掌握的活动经验、生活实践和主观性知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丢在一边;2.为理顺教材的知识结构,便于教学,教师个人主观随意地扩大或缩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就本案例而言,教师备课时主要考虑的是教材的编排结构,并以此为据开展教学。但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积累了很多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如:很多学生早就有了单数(奇数)、双数(偶数)的认识;许多学生常常会两个、两个或五个、五个地数数,对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也有较为丰富的认识……
  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教师正是在备课时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具有上述认知的事实,以致“悬念”不成为悬念,“疑难”也算不上疑难。由于教师所把握的教学起点不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其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也就不奇怪了。
  六、问题的解决
  那么进行日常教学,我们应该如何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呢?我觉得可从了解这些问题入手:
  1.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基础才能完成新的学习内容?他们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其中有多少可以加以利用?
  2.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或部分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有关要求?有多少名学生达到了?达到要求的程度又如何?
  3.哪些知识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学会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的?哪些知识的学习是必需教师指导的?
  4.对于新的学习内容,各类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要求和问题,如何应对?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师者可以在课前通过观察、聊天等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从而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进而作出恰当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进入初中后,绝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完成配套练习之外,加了读书笔记、周记,甚至是日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习作服务,因为习作是学生最头疼的版块。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可以说习作就能体现个差不多。但事实上,不少的学生谈文色变,每每遇写作,就胡编乱造,搜肠刮肚,敷衍了事,毫无习作的乐趣,自然就谈不上习作质量。究其根源,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教学背景】  《植树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渗透从简单入手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学思想。四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过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通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项主要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学科,该项教学内容简单,知识层次也相对较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可学性。针对小学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特点适当的调整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对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培养来说十分重要。笔者将以小学语文为重点,简要分析活力在小学语文构建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内容构建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综合课本知识
【摘 要】媒体语言、流行音乐和广告语是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语文与社会生活的互动,体现大语文的观念,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媒体语言 流行音乐 广告语 语文  开篇明义,首先阐释一下“活水”的内涵,指紧跟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语文素材。提出此观点,是有它的必要性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 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果,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本中的音乐欣赏、音乐唱歌课为课例,对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学的独特作用进行分
【摘要】21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今,在大家重视语、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不要忽视了其他一些学科,如美术学科。如何在美术学科中进行创新教育?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求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美术课 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我们学校这一年来开始实施课程改革。我从最初的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到聆听有经验教师的公开课开始有所醒悟,再到自己动手改革课程手忙脚乱磕磕撞撞,最后在教学上有一些小小的成绩,这一路走来收获颇多、感受颇多,既有成功的小经验又有失败的小教训。  我们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头脑得到了洗礼,对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让学生達到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尤其是牛津教材的使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有很大提高,其首先要求学生能形成英语共同基础,即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法差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高考指挥棒下,历史教学变成了功利的误区。我认为历史教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教化作用,教师应从人格教育、情感渗透、张扬个性这三方面着手,使学生能从历史教学中提高素养、提升品位、完善人格,即"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关键词】历史教学观 人格教育 情感渗透 张扬个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这句话,说明了"为史"与"知道"的关系。尊史、修史有着明确的目的,近期目标是育人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要从最基本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会看  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数学知识,还要教会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看图应用题"一节课中,我是这样引导的:"看咱们教师的前面有几扇窗、后面有几扇窗,你最想提一个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