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非影视专业的大学生在选修的短期课程中,运用国际工程教育CDIO模式,快速地掌握DV制作的方法,高效地完成DV创作的实践教学任务,建立合理快捷的流程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规范问题。
【关键词】DV 摄制流程 实验规范 CDIO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208-02
随着数码摄录设备的技术进步和趋于平民化的成本下降,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能处理数字音视频信息的多媒体实验室。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等专业课后,怎样理解和应用数字音视频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社会需求和新兴产业市场,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锻炼动手和协调能力。我们发现,即便是计算机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中非常愿意选择可以制作完成一部DV短片的“非线性编辑”课程,作为自己毕业前的一种综合性训练,特别是一些有文学艺术潜质的学生,更愿意迎接一种新时代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挑战。8年来,先后有数百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以制作DV短片为目标的教学实践训练,也形成了我校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特色教学。
1 DV摄制实验期待教学规范
DV制作实际上贯穿了数字影视摄制的全过程,既包含了现代数字化的特效、剪辑和压缩技术,也期待一个有文学艺术品位的短作品的诞生。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此外,DV制作涉及到的编剧、导演、摄像、场记、后期编辑,甚至表演、配音等环节,对理工科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外,DV短片摄制这种作品目的性很强、集影视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性集体创作形式,在传统理工科实验教学中,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前人经验。
教学实践中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然没上过影视文学类课程,但接受快速要点培训示范、理解故事剧本、器材的操作使用、掌握编辑软件的能力、制作流程的控制或组织协调能力都很突出,而且其中不乏艺术素养很强的人才。但是总体来看,DV摄制的质量不完全靠技术的精湛,还在于对整个创作的艺术情节和场面调度节奏的把握。
所以,总结一套适合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扩展应用能力、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实践指导性计划很强的DV摄制教学规范,对于全面提高此类课程质量是必要和紧迫的。
2 DV摄制的流程
DV创作是一个多路负反馈系统。是渐近修改趋于完善的过程,即符合国际工程教育CDIO即“构想-设计-实施-操作”模式。认识到这一点,设计一个简明的流程,配合课程讲授的进度,是指导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 DV摄制的规范
DV摄制的规范是约束实践活动的规则,也是训练从事专业工作严谨过程。起到引导工作程序,规范作业的作用。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DV摄制规范10条,用于指导计算机专业选修DV短片摄制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步骤如下:
(1)明确目标:教师给定任务,确定完成时限、DV时长、成品格式,学生明确摄制环节和工作步骤。
(2)创作小组:由3人自愿组成,特殊情况人数适当增加,上报各创作环节的分工名单。
(3)创意策划:创意后提炼,不限题材的选题,可以是专题纪录片、小故事剧情片,暂定片名。
(4)分镜剧本:教师初审通过DV文学剧本后,设计场景、镜头、景别,台词或解说,按格式要求改编为分镜头剧本。
(5)拍摄及素材收集:按分镜剧本拍摄,有条件的可以同时上2-3个机位拍摄,其间收集其它可利用的情景视频、图片及音频素材。
(6)后期编辑:后期进行三次编辑,粗编去除废镜头,熟悉素材,思考成片搭配,二次作各场次情节编辑;最后全片总串。
(7)字幕配音:片头、片尾、对白字幕的字体选择,文字须勾边,选用笔划粗壮字体。特效设计,情景音乐、主题音乐、音效的适当配合。
(8)审片修改:小组集体审片讨论,从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检查修改影片疵瑕,控制流畅、节奏、高潮、音响平衡等。
(9)成片标准:艺术性与技术性并重。艺术与故事占60%,形式与技术占40%。
影视技术标准—符合国家播放的标清声像标准,即PAL制式720×576、25fps的视频,44.1Kbps采样的音频。位数率稳定,画面无跳抖,可视范围正确,文字勾边,用光正确、白平衡正常、特效使用自然恰当,画音同步均衡。
(10)上交实验结果清单: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一份,小组共同署名
·最终作品的DV回录磁带一份,可三到四人共录一盒
·MPEG2压缩文件的电子版一份,上载到指定服务器目录
·高品质DVD格式光盘一张,装14cm×19cm大盒
·27.5cm×18.5cm盒子封面、光盘圆贴、A3幅面电影海报设计电子版各一份,300DPI,不压缩TIFF格式
·符合格式的分镜头剧本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
·剧情介绍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300字
·影评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400字
·创作小结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800字
4 其他要点
如上所述,DV摄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多种知识和技术的融合,紧密依赖人机交互的过程,最终目标是DV作品。因此,把摄制过程看成是一个“工程项目”,把预期目标当作“任务驱动”,在促其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和提升学习成效。总结教学要点如下:
(1)选好教材。教材内容需要有在影视基础和视频技术上,再强调编辑和作品的技术输出。必要时补充一些必要的内容,以期形成基本完整的DV摄制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2)过程式教学。授课过程围绕创作的前中后期展开,学到用到,差什么补什么,任务驱动学习,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教学实践是传统学院式、体系式学习中没有的,就是一个小型工程。
(3)工程式监理。为了顺利实施,高质量地完成创作,需要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作认真负责的质量控制和监理。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4)组织保障。教学组织上由学生自愿组成3—4人精干的摄制小组,人员过多会产生依赖,协调成本过大。做法上引导学生男女生搭配、文学艺术和技术特长搭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搭配、从而实现前后期专长搭配,分工各负责一到两个创作环节。
(5)编好脚本。一个好的脚本是DV成功的基本保障。大学生的生活经历主要是围绕学生生活的校园展开的,情感戏较多,也有些涉及到社会生活周边的问题观察。
(6)管好器材。按器材使用制度借用,确保外拍器材的正确使用。当天交回不过夜,磁带注明创作小组,随器材交回统一保管。镜头不佳或缺失,可以再次申请补拍。补拍后及时采集。
(7)后期编辑管理。由一人主编,其他成员辅助。影像素材采集后专机使用,标明制作片名、班级、小组成员等信息,避免被无意删除。
(8)作品映展。各小组作品完成后,组织DV作品映展活动,届时进行评比颁奖,鼓励学生创优,锻炼集体协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8年教学经验证明,DV短片摄制作为“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目标,是国际工程教育CDIO模式的一种实践尝试,成效显著。建立一套与之适宜的流程和规范,无疑是保证CDIO模式在DV创作中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泽特尔.电视制作手册(第7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
[2] 刘毓敏,黄碧云,王首农.桌面DV制作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
【关键词】DV 摄制流程 实验规范 CDIO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208-02
随着数码摄录设备的技术进步和趋于平民化的成本下降,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能处理数字音视频信息的多媒体实验室。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等专业课后,怎样理解和应用数字音视频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社会需求和新兴产业市场,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锻炼动手和协调能力。我们发现,即便是计算机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中非常愿意选择可以制作完成一部DV短片的“非线性编辑”课程,作为自己毕业前的一种综合性训练,特别是一些有文学艺术潜质的学生,更愿意迎接一种新时代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挑战。8年来,先后有数百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以制作DV短片为目标的教学实践训练,也形成了我校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特色教学。
1 DV摄制实验期待教学规范
DV制作实际上贯穿了数字影视摄制的全过程,既包含了现代数字化的特效、剪辑和压缩技术,也期待一个有文学艺术品位的短作品的诞生。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此外,DV制作涉及到的编剧、导演、摄像、场记、后期编辑,甚至表演、配音等环节,对理工科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外,DV短片摄制这种作品目的性很强、集影视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性集体创作形式,在传统理工科实验教学中,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前人经验。
教学实践中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然没上过影视文学类课程,但接受快速要点培训示范、理解故事剧本、器材的操作使用、掌握编辑软件的能力、制作流程的控制或组织协调能力都很突出,而且其中不乏艺术素养很强的人才。但是总体来看,DV摄制的质量不完全靠技术的精湛,还在于对整个创作的艺术情节和场面调度节奏的把握。
所以,总结一套适合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扩展应用能力、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实践指导性计划很强的DV摄制教学规范,对于全面提高此类课程质量是必要和紧迫的。
2 DV摄制的流程
DV创作是一个多路负反馈系统。是渐近修改趋于完善的过程,即符合国际工程教育CDIO即“构想-设计-实施-操作”模式。认识到这一点,设计一个简明的流程,配合课程讲授的进度,是指导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 DV摄制的规范
DV摄制的规范是约束实践活动的规则,也是训练从事专业工作严谨过程。起到引导工作程序,规范作业的作用。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DV摄制规范10条,用于指导计算机专业选修DV短片摄制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步骤如下:
(1)明确目标:教师给定任务,确定完成时限、DV时长、成品格式,学生明确摄制环节和工作步骤。
(2)创作小组:由3人自愿组成,特殊情况人数适当增加,上报各创作环节的分工名单。
(3)创意策划:创意后提炼,不限题材的选题,可以是专题纪录片、小故事剧情片,暂定片名。
(4)分镜剧本:教师初审通过DV文学剧本后,设计场景、镜头、景别,台词或解说,按格式要求改编为分镜头剧本。
(5)拍摄及素材收集:按分镜剧本拍摄,有条件的可以同时上2-3个机位拍摄,其间收集其它可利用的情景视频、图片及音频素材。
(6)后期编辑:后期进行三次编辑,粗编去除废镜头,熟悉素材,思考成片搭配,二次作各场次情节编辑;最后全片总串。
(7)字幕配音:片头、片尾、对白字幕的字体选择,文字须勾边,选用笔划粗壮字体。特效设计,情景音乐、主题音乐、音效的适当配合。
(8)审片修改:小组集体审片讨论,从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检查修改影片疵瑕,控制流畅、节奏、高潮、音响平衡等。
(9)成片标准:艺术性与技术性并重。艺术与故事占60%,形式与技术占40%。
影视技术标准—符合国家播放的标清声像标准,即PAL制式720×576、25fps的视频,44.1Kbps采样的音频。位数率稳定,画面无跳抖,可视范围正确,文字勾边,用光正确、白平衡正常、特效使用自然恰当,画音同步均衡。
(10)上交实验结果清单: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一份,小组共同署名
·最终作品的DV回录磁带一份,可三到四人共录一盒
·MPEG2压缩文件的电子版一份,上载到指定服务器目录
·高品质DVD格式光盘一张,装14cm×19cm大盒
·27.5cm×18.5cm盒子封面、光盘圆贴、A3幅面电影海报设计电子版各一份,300DPI,不压缩TIFF格式
·符合格式的分镜头剧本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
·剧情介绍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300字
·影评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400字
·创作小结打印稿和电子版各一份,800字
4 其他要点
如上所述,DV摄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多种知识和技术的融合,紧密依赖人机交互的过程,最终目标是DV作品。因此,把摄制过程看成是一个“工程项目”,把预期目标当作“任务驱动”,在促其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和提升学习成效。总结教学要点如下:
(1)选好教材。教材内容需要有在影视基础和视频技术上,再强调编辑和作品的技术输出。必要时补充一些必要的内容,以期形成基本完整的DV摄制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2)过程式教学。授课过程围绕创作的前中后期展开,学到用到,差什么补什么,任务驱动学习,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教学实践是传统学院式、体系式学习中没有的,就是一个小型工程。
(3)工程式监理。为了顺利实施,高质量地完成创作,需要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作认真负责的质量控制和监理。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4)组织保障。教学组织上由学生自愿组成3—4人精干的摄制小组,人员过多会产生依赖,协调成本过大。做法上引导学生男女生搭配、文学艺术和技术特长搭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搭配、从而实现前后期专长搭配,分工各负责一到两个创作环节。
(5)编好脚本。一个好的脚本是DV成功的基本保障。大学生的生活经历主要是围绕学生生活的校园展开的,情感戏较多,也有些涉及到社会生活周边的问题观察。
(6)管好器材。按器材使用制度借用,确保外拍器材的正确使用。当天交回不过夜,磁带注明创作小组,随器材交回统一保管。镜头不佳或缺失,可以再次申请补拍。补拍后及时采集。
(7)后期编辑管理。由一人主编,其他成员辅助。影像素材采集后专机使用,标明制作片名、班级、小组成员等信息,避免被无意删除。
(8)作品映展。各小组作品完成后,组织DV作品映展活动,届时进行评比颁奖,鼓励学生创优,锻炼集体协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8年教学经验证明,DV短片摄制作为“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目标,是国际工程教育CDIO模式的一种实践尝试,成效显著。建立一套与之适宜的流程和规范,无疑是保证CDIO模式在DV创作中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泽特尔.电视制作手册(第7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
[2] 刘毓敏,黄碧云,王首农.桌面DV制作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